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中医药报刊出了于友华“中医技术发展缓慢的反思”与“福建中医学院筹建纯中医诊疗中心”,对于中医现代化无疑是一种促进,福建省人民医院作为综合医院创建纯中医诊疗中心,更让人重视。与时俱进,在中医现代化领域出现的多种模式,我们要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心态去看待。中医学术、中医技术,发展中医技术确实已到了时不我待的关键时期,中医理论学术与医疗技术的创新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发展中允许各种理论与技术共生共存共同发展,是中医现代化的基本指导方针;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多种创新都应得到支持,允许不同学术观点的存在与学术争鸣,是中医学术与技术发展的前提条件;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协力攻关,是中医发展的又一前提,必须解决好中医现代化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实为中医发展保驾护航。中医药制剂问题是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中药与制剂脱节,中医处方权只剩下汤剂权,而丸散膏丹等制剂权基本失去,中医重在疗效,只靠汤剂能体现疗效么?对中医来说,医药不分家,借药品安全,否定中医使用中药数千年的历史,使中医成为无源之水。传统中医制剂,“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汤、丸、散、膏、丹、酒等剂型,历代医家又有很大发展,明代《本草纲目》所载剂型已有40余种”。中医开方,药房制剂或开方制剂一人兼任,中药自制剂伴随着中医走过了五千年,这就是中医的历史,‘中医重在疗效,医药互为依存,对中医来讲:医药不分家,这就是中医药的特殊性。近百年来,随着西医的竞争,中医西化,用管理西药的一套方法去管理中药,造成中医和中药脱节,中药和制剂脱节,以前中医一个人能干的事,现在几个人干,近年来,中医只剩下汤剂权,而丸散膏丹自剂权则失去,动辄上千万元的新药研制费是中医个人所不能胜任和承担的。临床中使用的片剂及注射剂往往不能满足临床医疗需要,使中医创新受到难以承受的压力;中医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中药新制剂创新缓慢。一边是常用中药创新停滞,一边是尖端新药不能适应临床需要,应该说;中医制剂权是制约中医发展及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传统丸散膏丹和中药现代化是中药发展的两个方面,传统丸散膏丹是生存和现实问题,中药现代化是发展问题。处理好生存和发展是中医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传统中药是构成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内涵,传统中药自制剂,院内制剂尤其是中药丸剂是传统中药继承和创新的瓶颈,坚定不移的发展传统中药又是中医发展的基础,以人为本,中医将“病”放在“天人相应”的中医理论框架中,“天人病相应”“天人病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中医和谐理论的基础,坚定不移地发展传统中药,有利于中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传统中药是构成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内涵,传统中药自制剂,院内制剂尤其是中药丸剂是传统中药继承和创新的瓶颈,坚定不移的发展传统中药又是中医发展的基础,以人为本,中医将“病”放在“天人相应”的中医理论框架中,“天人病相应”“天人病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中医和谐理论的基础,坚定不移地发展传统中药,有利于中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医古典理论是中医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生命,中西医并重,中西药联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始终是发展中西医药的真理。阴阳五行,四诊八钢、辨证施治及以气为本和中医气化理论同现代医学的融会贯通是完善现代医疗保健新模式的必然途径。气基因合一,中医理论数字化,中药自制剂原生态化,必将推动和促进中医药理论研究的进步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服务于中医药辨证施治也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天人合一,对待者数,流后者气、主宰者理。以气为本,始终是辨证施治的不二法则。  相似文献   

5.
中药复方制剂通过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用药观念,多环节、多靶点、多途径的整合效应在防治老年痴呆方面深具潜力。药理研究也应该是采用可重复的中医痴呆动物模型,同时与辨证用药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更好地发挥复方中药制剂的灵活性,取得更好的疗效,促使中药复方制剂药理研究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现代化,在理论研究方面,首先是返璞归真,是信息化和数字化。中医理论数据库信息化及四诊八纲和辨证施治诊疗予段现代化是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归结为两句话“理论上的返璞归真和刨新,临床上诊疗技术现代化和中西医并重。”信息化与诊疗设备现代化并行不悖。“证”是辨证施治的关键。组织国家级研究队伍,依靠攻关科技力量,强化学术研究是“病证研究”取得成功的关键。药品是临床效果的保证。丸散膏丹是中医师的基本技能。是中药的最基本剂型。《药品管理法》等法规严格限制使用自制配药,  相似文献   

7.
数百年来,“机械思维范式”将质量和能量以及物质和精神,看作对立的两个领域,并形成了西方主流社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但在社会科学领域,而且影响到医学领域,对人类医疗保健事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E=mc2,指出了质能的转换和质能相等的科学论述,虽然在现代科学亚原子粒子层次中才得到验证,但在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中医学理论中,天人合一,气基因合一的整体理论,成为中医数千年来的医疗保健基本原则。气化理论贯穿“精气神”的全部。同“质能转换”理论同出一辙,气化是基因变异和基因生理的基础,“以人为本”,是以气化为本,贯彻中医“阳主阴从”法则,从改善人体内环境到细胞内环境,从而为“基因”的正常构建和健康的生理功能创造条件。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的不同生理功能,形成不同的基因性疾病,基因疗法的出现,虽然为临床提供了一些有效的选择,但逆转基因变异的根本原则,还是要从“基因变异”发生的基础中去寻找即用进化论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和辨证施治。八纲辨证和气血湿炎虚五证辨证,既要把握辨证的一般规律,“变”是气化的特点,物极必反和危机意识以及对“急证”的辨证危机对策,是辨证施治的另一重点,必须从tI盘床实际出发,理解“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对辨证施治的指导意义,中西医并重,开创临床医疗保健新局面。中药自制剂,中药“丸散膏丹”自制剂,是中药创新的基础,没有中药创新的支撑,中医创新将是一句空话。进化论、相对论、辨证论以及中医辨证施治将为创建具有中西医并重的新医疗模式做出贡献。如果将“莫比乌斯”带和“贝赛尔”曲线同中医“阴阳五行”同场相应搏弈辨证,会形成一个新型思维切入点。中医辨证施治中的非对称性平衡,“变”与“不变”则更易于理解,更具形象化和实用化,生命的矛盾运动及和谐运动,是构成气化“非对称性平衡”自洽机制的主要内涵。平衡是相对的,非对称性平衡是绝对的,生命在于运动,这一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机体的新陈代谢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8.
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部分中药材必须经过炮翩后才能人药,它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理化性质以及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用的一项中药加工技术,是我国医药学所特有的制药术语。“依法炮制和复方配伍”是中医用药的两大特色。中药药性是对中药功效作用性质的概括。炮制对药物的影响非常大,包括对性味、升降浮沉、归经和毒性的影响等。在此,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中药复方基础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药复方是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复方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历史过程,可以说复方是随着祖国医学理论的不断完善而逐渐成熟起来的,是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精髓的集中体现。复方治病有许多优越  相似文献   

10.
阴阳五行承载着中华民族太多的文化信息,太极图阴阳鱼没有妨碍外国的科学技术及其现代化进程,同样,阴阳五行也不应成为中医的缺憾。阴阳五行是中医的宇宙观和方法论,辨证施治,整体理论,治未病是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中的细化和体现。辨证医学是对中医理论及医疗保健模式的深化和发展。阴阳五行学说及健康管理和医疗保健意识流,横贯古今,纵横五千年,弃之可惜,留则绵绵流长,造福后代。阴阳五行学说和现代医学未能正大光明的登上中医发展主流的大雅之堂,究其源渊“叶公好龙”是其主要原因,对中华古今文化认知的缺失和不重视甚至偏见也难辞其咎,只讲对立,不讲整体和统一,用中医理论把脉中医发展,全面继承整体发展,中西医并重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才是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复方对体内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敏惠  党琳  张旭晨 《陕西中医》2005,26(4):361-362
1中药复方的优势及特点 中药复方是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复方的形式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历史过程,可以说复方是随着祖国医学理论的不断完善而逐渐成熟起来的,是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精髓的集中体现。复方治病有许多优越性,方剂的配伍有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其疗效优于单味药是众所公认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我院2013年神经内科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为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调取2013年神经内科全部住院病历,对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的用药品种、用法用量、疗程、辨证施治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结果 共使用中药注射剂14品种,销售比例占全院该类药品销售总额的22.8%存在问题为溶媒选用不合理、给药次数未达说明书要求、未请中医科会诊按照药性依据中医辨证理论给药等情况.结论 存在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情况,应该遵循药品说明书用药,依据中医理论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3.
20 0 0 -0 6 ,笔者有幸参加了上海中药制剂新剂型、新技术学习班。中医药学界同仁对中药制剂新剂型、新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学习 ,深入研究 ,广泛讨论 ,笔者受益匪浅。下面就中药制剂学意义阐述自己的浅薄之见 ,意在抛砖引玉 ,以促进中药制剂学的发展。中药制剂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研究、论述中药复方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中药制剂学之所以发展迅速 ,并在国内外医药行业享有盛誉 ,就是因为它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理论的巧妙结合 ,将中药复方制成剂型新颖、口感舒适、…  相似文献   

14.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在保障中药复方制剂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基础上,合理设计中药复方制剂的工艺路线、生产装备和质量控制方法,建立一套符合中药复方制剂特点的工艺研究模式尤为重要。基于中药复方制剂的政策、工艺、装备现状,运用整体观、动态观和辨证观分析中药复方制剂的工艺模式,突破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难点,提出中药复方制剂工艺开发的研究策略,以期为中药复方制剂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其历史悠久,论著丰富,理论充实,方法得当,药物美观,疗效确实,是中医用药的一个特点,也是我国医药学特有的制药术语。  相似文献   

16.
数百年来,“机械思维范式”将质量和能量以及物质和精神,看作对立的两个领域,并形成了西方主流社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但在社会科学领域,而且影响到医学领域,对人类医疗保健事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E=mc^2,指出了质能的转换和质能相等的科学论述,虽然在现代科学亚原子粒子层次中才得到验证,但在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中医学理论中,天人合一,气基因合一的整体理论,成为中医数千年来的医疗保健基本原则。气化理论贯穿“精气神”的全部。同“质能转换”理论同出一辙,气化是基因变异和基因生理的基础,“以人为本”,是以气化为本,贯彻中医“阳主阴从”法则,从改善人体内环境到细胞内环境,从而为“基因”的正常构建和健康的生理功能创造条件。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的不同生理功能,形成不同的基因性疾病,基因疗法的出现,虽然为临床提供了一些有效的选择,但逆转基因变异的根本原则,还是要从“基因变异”发生的基础中去寻找即用进化论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和辨证施治。八纲辨证和气血湿炎虚五证辨证,既要把握辨证的一般规律,“变”是气化的特点,物极必反和危机意识以及对“急证”的辨证危机对策,是辨证施治的另一重点,必须从临床实际出发,理解“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对辨证施治的指导意义,中西医并重,开创临床医疗保健新局面。中药自制剂,中药“丸散膏丹”自制剂,是中药创新的基础,没有中药创新的支撑,中医创新将是一句空话。进化论、相对论、辨证论以及中医辨证施治将为创建具有中西医并重的新医疗模式做出贡献。如果将“莫比乌斯”带和“贝赛尔”曲线同中医“阴阳五行”同场相应搏弈辨证,会形成一个新型思维切入点。中医辨证施治中的非对称性平衡,“变”与“不变”则更易于理解,更具形象化和实用化,生命的矛盾运动及和谐运动,是构成气化“非对称性平衡”自洽机制的主要内涵。平衡是相对的,非对称性平衡是绝对的,生命在于运动,这一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机体的新陈代谢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17.
中药汤剂,是药物加水煎煮,或用沸水浸泡去渣取汁服用的液体剂型’是我国最古老’在中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传统剂型。汤剂处方是医生根据个体患者的病症及体质辨证施治、灵活用药.其组成多为复方制剂.充分体现药物配伍的综合作用。历代医药学家对汤剂的制备都很重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煎药之法,最宜深究,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由此可见,中药汤剂虽制备简单.但煎煮方法正确与否却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小儿营养不良的中医治疗疗效分析,探索小儿营养不良的中医诊断和疗法.方法 运用中医理论及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将门诊收集的76例小儿营养不良患儿辨证分型论治,均治疗3个疗程(共30天).结果 治愈68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7%.结论 运用中医辨证施治方法,采用中药免煎颗粒制剂治疗小儿营养不良具有疗效好、毒副作用小、使用简单、价廉、方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复方汤剂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自拟中药复方汤剂口服给药,对照组口服免疫抑制剂。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汤剂疗效优于免疫抑制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中药复方是中药防治疾病的主要形式,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指导下,根据病机和药性理论等,按照君臣佐使等原则配伍组成的具有特定主治功效的药方.中医关于方剂的配伍有高度的科学性,中药复方蕴涵了中医理论丰富、深刻而复杂的科学内涵,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最为复杂、难度最大和最具有挑战性的研究之一[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