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9):39-42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和90 d预后。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8年9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是否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分为溶栓组和非溶栓组,其中溶栓组42例,非溶栓组68例。比较两组溶栓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90 d改良Rankin评分及出血转化发生率。结果非溶栓组基线NIHSS评分为(1.86±0.55)分,溶栓组基线NIHSS评分为(1.94±0.5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溶栓组24 h NIHSS评分为(1.69±0.32)分,溶栓组24 h NIHSS评分为(0.95±0.23)分。与非溶栓组患者相比,溶栓组患者24 h NIHS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中,与溶栓前NIHSS评分比较,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发生出血转化为2例(4.8%),非溶栓组发生出血转化为3例(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脑实质出血。溶栓组预后良好(mRS≤1分)的患者为38例(90.5%),预后不良(2≤mRS≤6分)的患者为4例(9.5%);非溶栓组预后良好的患者为51例(75.0%),预后不良患者为17例(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4.5h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有助于降低24 h NIHSS评分,改善90 d预后,并不增加出血转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丁苯酞在治疗超早期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超早期脑梗死患者109例,均为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在溶栓后给予静脉注射丁苯酞14 d,随后口服丁苯酞胶囊至90 d;对照组实施单纯静脉溶栓治疗,两组脑梗死患者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阿司匹林肠溶片及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溶栓后24 h卒中量表评分为(8.87±6.86)分,72 h卒中量表评分为(6.87±2.33)分,14 d卒中量表评分为(5.87±3.30)分;治疗组溶栓后24 h卒中量表评分为(6.36±4.56)分,72 h卒中量表评分为(3.87±3.89)分,14 d卒中量表评分为(3.17±1.76)分;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24 h、72 h、14 d、30 d,60 d,90 d进行简明精神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估。结论:丁苯酞在治疗超早期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认知障碍方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期脑梗死卒中单元治疗效果.方法 将25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卒中单元组)和对照组(普通病房组),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疗效、病死率和感染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由28.6±5.20分下降为18.2±6.8分,较对照组由27.8±5.7分下降为23.1±5.9分,差异有显著性.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住院期间感染率(37.12%)明显低于对照组(68.8%),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患者总病死率(9.85%)低于对照组患者病死率(17.6%),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患者由于脑内病灶直接导致的病死率差异不大,而非脑部原因导致的病死率有明显差异.结论 实施卒中单元较常规治疗有助于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减少住院期间感染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Qureshi  A.  I.  Ezzeddine  M.  A.  Nasar  A.  张慧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9):14-15
目的:评价静脉输注(IV)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于初次CT扫描上有高密度动脉征(H AS患者的疗效。方法:在616例发病3h内进行治疗的患者中校正年龄、性别、初始NIH卒中量表评分(NIH SSS)、随机抽样时间、收缩压、血糖、体温和应用rt-PA后,在一个logistic回归模型中通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后再动脉溶栓治疗后循环梗死的疗效.方法 8例后循环梗死患者发病4~32 h内先行静脉溶栓,因效果欠佳,临床症状加重再行动脉溶栓.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 8例患者中有5例动脉溶栓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2例溶栓后临床症状稍改善,1例患者溶栓后有出血转变.动脉溶栓前、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31.75±3.20)分、(22.25±9.22)分和(16.5±9.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循环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如果效果差,病情重,再行动脉溶栓治疗效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康复治疗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治疗效果和经济性的影响。方法将2014—2015年在我院确诊治疗的7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常规康复训练组(对照组)和康复训练结合针刺组(治疗组),每组各35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SSS(斯坎德纳威亚卒中量表),治疗1年后采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量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1年内)的花销进行数据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情况和经济学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进行SSS评分,显示治疗组治疗后SSS评分为(35.21±6.54)分,对照组为(28.65±5.10)分;治疗后1年进行NIHSS评分,显示治疗组(14.86±3.22)分,对照组为(17.79±3.80)分,两组数据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1年内)的花销进行数据统计,治疗组总共花销费用为(20 927.5±259.4)元,对照组为(20 821.7±264.8)元,数据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康复结合针刺治疗法较单独使用常规康复疗法对患者的康复更为有益,且两种康复治疗法对患者造成的经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建议康复结合针刺法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入院后高血糖(H G)对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患者预后与采用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治疗的再灌注时间有关。方法:研究138例证实为大脑中动脉(M CA)阻塞的患者,并在卒中发病3h内进行静脉注射tPA治疗。tPA治疗前测量基础血糖水平,血糖水平>1.4g/L为H G,并进行基础和24h后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分级(NIH SS)评分。卒中发生的前12h内对血管再通情况进行经颅多普勒监测,m RS评估发病3个月时的预后。结果:基础N IH SS中位数评分为17分,42例(37.3%)患者基础血糖水平测定为H G,96例(62.7%)患者血糖水平正常。32例…  相似文献   

8.
背景:卒中人群发病1周时出现M RI新病灶的比例明显高于预期。小卒中和TIA患者具有临床事件复发的高风险,更易出现新的临床症状,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卒中和TIA患者的重复M RI扫描是否具有较高的无症状性病灶发生率。方法:发病12h内有小卒中和TIA表现,并且NIH卒中量表评分<6分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并对患者进行基线M RI检查和1个月的随访。随访过程中对患者病灶进行新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并与基线研究进行对比。检测病灶复发的临床或M RI预测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3例患者,14例(9.8%;95%CI5.4%~15.9%)患者在30d时出现M R新病灶,其中6…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乳酸清除率及SOFA评分的变化,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综合ICU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脓毒症休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以下简称A组)和血必净组(以下简称B组),A组确诊脓毒症休克后采用常规集束化治疗方案,B组在集束化治疗基础上增加血必净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12小时一次,疗程7 d。观察两组治疗前以及开始治疗6 h、12 h、24 h的动脉血乳酸值,分别计算并比较乳酸清除率。计算两组确诊时、治疗过程中及治疗7 d后的SOFA评分,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最高SOFA评分(治疗过程中的最高值)。结果:A组治疗前、治疗6h、12 h、24 h的乳酸水平分别为(5.70±1.41)mmol/L、(3.83±1.16)mmol/L、(2.42±0.82)mmol/L、(1.65±0.65)mmol/L,其6 h、12 h、24 h的乳酸清除率分别为(33.18±14.05)%、(58.01±9.90)%、(71.31±8.64)%,其治疗前、治疗后的SOFA评分及治疗过程中的最高SOFA评分分别为(8.78±2.95)分、(6.97±2.88)分、(12.22±2.94)分;B组治疗前、治疗6h、12 h、24 h的乳酸水平分别为(5.73±1.19)mmol/L、(3.54±1.00)mmol/L、(2.00±0.76)mmol/L、(0.98±0.37)mmol/L,其6 h、12 h、24 h的乳酸清除率分别为(38.91±10.87)%、(65.62±9.84)%、(82.81±5.42)%,其治疗前、治疗后的SOFA评分及治疗过程中的最高SOFA评分分别为(8.95±3.25)分、(3.95±2.50)分、(10.45±3.09)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及SOFA评分均有改善,其中B组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SOFA评分及治疗中最高值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明显促进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乳酸清除,改善脓毒症休克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9):52-55+59
目的探讨卒中预警综合征的临床特点、病理生理机制、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于朝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15例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分别采集其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个人史及既往史)及临床资料(临床症状、影像检查结果、入院时ABCD2评分、发病1周时NIHSS评分、治疗方案、出院时mRS评分)。结果本组15例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年龄45~78岁,男9例,女6例,高血压病6例、糖尿病4例、高脂血症2例、高尿酸血症1例、冠心病1例,吸烟者8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5例,既往有卒中病史者3例。临床症状表现为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2例,纯运动性卒中8例,纯感觉性卒中1例,感觉运动性卒中4例。15患者中进展成脑梗死12例,占80%,12例患者在不同部位存在责任病灶,内囊后肢6例,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病灶2例,丘脑2例,脑桥2例,3例患者DWI未见异常弥散信号。15例患者的ABCD2评分为(4.20±0.86)分(3~6分),发病1周时NIHSS评分(2.67±1.09)分(0~6分)。本组患者均在不同时间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溶栓3例,扩容3例,抗凝1例。出院时15例患者中3例mRS评分为0分,1~2分4例,3分3例,4分5例。结论卒中预警综合征在治疗方面无明确的指南,需根据患者不同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等多方面结合后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进行个体化治疗。临床医生需早期发现,尽量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收治的病程<24 h的脑卒中患者260例,其中160例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出血性卒中组,1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组,同时选择同期入院的非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将260例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总胆固醇(TC)水平分为低TC患者组(TC<6.00 mmo L/L)组218例和高TC患者组(TC≥6.00 mmo L/L)组42例,再按三酰甘油(TG)水平分为低TG患者组(TG<2.00 mmo L/L)156例和高TG患者组(TG≥2.00 mmo L/L)104例。比较各组受试者血脂水平及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结果出血性脑卒中组血清TC、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低于缺血性脑卒中组[(4.26±0.94)mmol/L比(5.91±1.22)mmol/L,(1.67±0.66)mmol/L比(2.60±0.58)mmol/L,(2.84±1.22)mmol/L比(3.50±1.12)mmol/L],出血性脑卒中组疾病严重程度评分(SSS评分)显著低于缺血性脑卒中组[(28.7±8.8)分比(41.9±1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TC患者组SSS评分显著低于高TC患者组[(31±14)分比(4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TG患者组SSS评分显著低于高TG患者组[(30±12)分比(45±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TC和TG水平显著低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脂水平较低的脑卒中患者病情较严重。  相似文献   

12.
无创正压通气抢救重症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重症心源性肺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42例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IPPV,观察临床表现、胸部X线片、无创心功能指标和动脉血气变化。4例因放弃治疗而退出。结果NIPPV后30min内,905%的患者呼吸困难明显改善,呼吸频率由(38±8)次/min降至(26±5)次/min(P<005),心率由(124±20)次/min降至(93±25)次/min(P<005),4例(19%)低血压患者血压迅速回升,952%的患者24h内咳嗽、咳痰等症状显著好转,肺部湿音基本消失,总体好转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吸氧流量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1h后PaO2由(62±10)mmHg升至(78±17)mmHg(P<005),2~6h后升至(96±21)mmHg(P<005),PaO2升高的速度和幅度均优于对照组;脱机时,治疗组在吸空气条件下PaO2(79±8)mmHg(P<005),PaCO2和pH也逐渐恢复正常。95%的患者在24~48h内脱离呼吸机,总有效率100%。心功能指标显著改善。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NIPPV可迅速改善心功能,并更快改善肺水肿和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消补清三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诊断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标准患者220例,予消补清三法统方的萆薢分清饮加味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疗程3个月.对治疗前后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时比观察.结果:完成治疗的200例患者中,NIH-CPSI总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25.3±6.1)分和(13.8±7.3)分(P<0.01),平均降低12.1分;症状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14.3±3.2)分和(7.6±2.8)分(P<0.01),平均降低6.6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9.0±3.3)分和(4.2±2.3)分(P<0.01),平均降低4.9分.临床近期治愈54例(27.0%),显效者86例(43.0%),有效者44例(22.0%)无效者16例(8%),总有效率92.0%.未见肝肾功能异常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消补清三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93-96
目的观察痒觉刺激对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2017年4月新发脑梗死经评估确诊为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内科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痒觉刺激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的康复训练。两组在入院24 h内、住院7 d、发病14 d、发病1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入院24 h内、住院7 d、发病14 d NIHSS测评。结果试验组治疗14 d和1个月、3个月时HAMD评分分别为(12.93±3.63)分、(9.70±3.50)分、(5.93±4.88)分与对照组分别为(16.90±3.35)分、(11.67±3.47)分、(9.30±3.57)分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1),而两组间住院7 d、发病14 d NIHSS测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痒觉刺激早期实施可有效干预卒中后抑郁,降低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花粉症疗效。方法应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对79例花粉症患者进行臀部深部肌肉注射,观察2 h、24 h、第1,2,3,4周,分别电话随访每位患者喷嚏、流涕、鼻堵、鼻痒等症状给予评分,数据用t检验分析。结果79例花粉症患者治疗前症状总评分(10.50±2.17)分,用药后评分分别为(7.25±1.58),(5.08±1.16),(3.96±1.06),(1.63±0.87),(0.50±0.13)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24 h显效36例(45.57%),有效率100%;第1周显效72例(91.14%),有效率100%;第3周和第4周,显效率和有效均为100%。结论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花粉症发作期具有疗效高、使用方便、起效快、无明显副作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卒中位置、次数、病灶个数的关系.方法 选择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在患者发病2周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进行评分,分为卒中后抑郁组(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和非PSD组.计算PSD的发生率,并比较2组患者的脑卒中的发病次数、发病部位,了解卒中位置与PS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PSD总的发生率为38.3%,其中轻度抑郁12例(26.09%),中度抑郁为24例(52.17%),重度抑郁10例(21.74%);卒中次数越多、卒中病灶个数越多,越容易发生PSD(P<0.05);从卒中位置来看,抑郁组和无抑郁组的卒中位置左侧明显高于右侧和双侧;多病灶患者PSD的临床发病率要高于单病灶患者.结论 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卒中位置有关,与卒中次数、病灶个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溶栓对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疗效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96例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将9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48例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实施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溶栓(阿替普酶)治疗,48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仅实施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利用中国卒中神经功能评分量表(CS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情况,利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47例(97.72%),对照组总有效41例85.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9,P=0.027);治疗后患者CSS分值均降低,ADL分值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CSS(10.68±2.76)分低于对照组CSS(15.69±2.73)分(t=8923,P<0.05),ADL(68.97±10.28)分高于对照组ADL(56.44±11.49)分(t=6.529,P<0.05)。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治疗老年缺血性卒中...  相似文献   

18.
张海芹 《求医问药》2014,(18):164-166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COPD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COPD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应用依那普利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在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24h SBP为(157.3±15.87)mm Hg,24hd BP为(98.54±15.36)mm Hg,对照组患者的24h SBP为(157.3±18.21)mm Hg,24hd BP为(96.34±14.67)mm Hg,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8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24h SBP为(148.3±14.36)mm Hg,24hd BP为(84.35±11.36)mm Hg,对照组患者的24h SBP为(152.3±15.64)mm Hg,24hd BP为(89.69±14.37)mm Hg,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2%,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COPD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小剂量索他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阵发性房颤患者24例,口服索他洛尔40~80~120mg/d,分2次口服,每2d递加,2周后做24h心电图观察早Q-T、阵发性房颤发作减少的百分率、Q-T间期及24h平均心率并判定疗效。结果24例阵发性房颤中,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58.3%;治疗后24h平均心率(次/min)较前明显降低[(80.2±6.8)vs(65.8±8.4),P<0.01)];治疗后Q-T间期(s)较前明显延长[(0.38±0.02)vs(0.40±0.02),P<0.01]。结论小剂量索他洛尔预防阵发性房颤的复发和减少发作次数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验证以下假说,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S)评分与缺血性卒中发病1h内完成的动脉造影表现相关。方法:对226例连续患者(94例女性,132例男性,年龄为62±12岁)入院时的N IH SS评分与临床和动脉造影表现进行分析,颈动脉卒中患者在发病6h内、椎基底动脉卒中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