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利用较大样本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国人冠状动脉造影的人群中冠状动脉瘤的检出率、病因、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1993年12月至2006年12月8628例成年人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将检出的冠状动脉瘤进行总结和分类,并与国内外文献进行比较。结果862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人群中,共检出冠状动脉瘤80例,检出率为0.927%,其中男性61例,女性19例。冠状动脉瘤检出率在男女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1)。好发部位依次为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有心绞痛病史者72例,42例合并心肌梗死;同时存有冠状动脉狭窄≥50%的病人72例;瘤体内发现血栓61例;瘤体发生于单支冠状动脉者63例,2支者6例,3支并左主干者6例;无一例瘤体破裂。本病可引起心肌梗死等严重临床后果,抗血小板、抗凝及血运重建可明显改善预后。结论国人成年人冠状动脉瘤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少见的亚类或变异型,非一个独立临床疾病,动脉瘤和狭窄通常是共有的。动脉瘤内常有血栓,易引起心肌梗死,如不积极干预,则愈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川崎病冠状动脉并发症患儿的双源CT影像资料。结果 17例中共累及冠状动脉29支,左冠状动脉20支,右冠状动脉9支。显示冠状动脉瘤36个,15个呈球形,21个呈梭形,其中12个为小动脉瘤,15个为中等动脉瘤,9个为巨大动脉瘤,7个瘤壁钙化,4个附壁血栓;发现8处狭窄,2例狭窄远端侧支血管形成,2例管壁狭窄伴有钙化。5例随访患儿,3例原瘤体不同程度的退缩或消失,其中1例随访6个月的患儿瘤体退缩的同时又出现2个新的动脉瘤;1例进展为巨大动脉瘤合并血栓;另1例出现管壁狭窄及钙化。结论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CTA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该病有重要的诊断及随访价值。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瘤12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冠状动脉瘤是一种少见病,我们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中共发现12例,发生率为0.86%。男性11例,女性1例。6例合并心肌梗塞,同时并有冠状动脉狭窄≥75%病变者10例,瘤体发生于单支冠状动脉10例,2支者1例,3支并左主干者1例。瘤体好发于左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本病预后不良。本文对冠状动脉瘤的病因、病理、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贝赫切特综合征(又称白塞病,BD)合并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AD)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总结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12例BD合并CAD患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造影所见、治疗及其预后。结果BD合并CAD患者12例,男女比为11∶1,平均年龄43岁。临床表现为心肌梗死11例(2例合并梗死后心绞痛)、单纯心绞痛1例。9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单支或多支血管狭窄或闭塞6例、动脉瘤1例、2例未见明确异常。1例行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左右冠状动脉窦瘤。其他表现包括口腔阿弗它溃疡(12/12)、皮肤损害(8/12)、外阴溃疡(8/12)、大血管病变(5/12)及针刺反应阳性(5/12)等。12例患者均接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10例患者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予以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6例行介入治疗。结论 BD合并CAD以冠状动脉严重狭窄/闭塞和(或)动脉瘤为特点,及时合理加强免疫抑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心室颤动发生原因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院于 1989~ 2 0 0 1年间共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 186 0例 ,其中 7例在CAG过程中发生心室颤动 (室颤 ) ,发生率为 0 39%。  临床资料 男性 6例、女性 1例 ,年龄 45~ 75岁。诊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5例 ,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 1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1例。 7例中 4例有晕厥发作史 ,4例有高血压病 ,2例糖尿病。  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前降支近端闭塞 5例 ,左主干和右冠状动脉闭塞各 1例 ;并发其他冠状动脉狭窄 >5 0 % (1支 2例、2支 3例 )。  CAG均在心电和压力的监护下进行 ,左冠状动脉造影时发生室颤 3例 …  相似文献   

6.
97例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临床确诊为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对我院 97例临床确诊为冠心病患者按年龄分成老年组 ( n=49)和中年组 ( n=48)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97例冠状动脉造影中 78例阳性 (冠状动脉狭窄≥ 5 0 % ) ,其中心肌梗死患者造影阳性率 97.9% ,心绞痛患者为 62 .5 %。在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病例中 ,左前降支受累者占 73 .0 8% ,右冠状动脉 5 8.97% ,左回旋支占 5 6.41%。老年组冠状动脉狭窄阳性率占 89.80 % ,中年组 70 .83 % ( P<0 .0 5 ) ;老年组冠状动脉单支受累占 2 0 .45 % ,双支、多支受累占 79.5 5 % ,中年组分别为 5 2 .94% ,47.0 6% ( P<0 .0 1)。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可提供依据 ,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以双支、多支受累多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栓栓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血栓脱落至冠状动脉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死亡、再次心肌梗死、严重出血、其余部位栓塞事件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情况。结果患者年龄(63±15)岁。5例为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患者,1例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例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患者心电图均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中前壁心肌梗死6例,下壁心肌梗死2例。7例合并心房颤动(87.5%,7/8)。所有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冠状动脉栓塞,其中5例行血栓抽吸术,3例行血栓抽吸及球囊扩张术。院内随访期间,发生大面积脑栓塞死亡1例,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率87.5%(6/7),其余患者未再出现栓塞及严重出血事件。结论血栓栓塞导致心肌梗死发生于血栓形成高危人群,均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期使用血栓抽吸术尽早开通冠状动脉,术后予以规范的抗栓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孤立性左冠状动脉主干(左主干)狭窄的临床特点、造影所见和治疗方法.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点将129例左主干狭窄患者分为两组:孤立性左主干狭窄组7例;左主干合并一支或以上主要冠状动脉支狭窄组122例,对比分析两组间临床特点、造影所见和治疗方法.结果孤立性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的检出率为0.16%.6例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1例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左主干狭窄部位:开口部4例,中部2例,叉口部1例.4例行外科手术,3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术.与复合病变组相比较,孤立性左主干狭窄组女性的比例较高(57.1%vs20.5%,P<0.05),平均年龄较小[(52.3±5.1)岁vs(64.2±7.8)岁,P<0.001];开口部狭窄多见(57.1%vs17.2%,P<0.05).结论孤立性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以女性多见,以开口部狭窄多见,可选择外科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心肌桥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中心肌桥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和结果  2 55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人群中 ,共检出心肌桥 1 7例 ,发生率为 0 665% ,均为左前降支心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 >50 %的有 1 4例 ,均有心绞痛症状 ,心电图提示有ST段移位、T波改变等心肌缺血表现 ;5例行心肌核素显像的病人提示有前壁心肌缺血。有 1例患者为陈旧前壁心肌梗塞 ,心肌桥于收缩期致 1 0 0 %血流阻断。 1 7例病人中有 3例左心室造影提示有室壁肥厚。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心肌桥现象并非罕见。心肌桥的存在可引起心肌缺血及相应的心电图、核素心肌显像缺血改变 ,严重的心肌桥压迫可引起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冠状动脉瘤病例的临床情况,探讨药物支架后发生冠状动脉瘤的机制及远期预后。方法:支架置入后5~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对比药物支架与普通支架术后冠状动脉瘤发生情况;并对发生动脉瘤的患者进行长期临床随访。结果:457例患者于支架术后5~12个月复查了冠状动脉造影,有5例随访时发现了支架部位冠状动脉瘤(4例药物支架,1例裸支架);Cypher支架、Taxus支架和裸支架后发生冠状动脉瘤的比例分别为2.13%(3/141)、0.90%(1/111)和0.49%(1/205),P>0.05;药物支架术后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瘤分别有2.05%(3/146)、2.08%(1/48)和0%(0/48),P>0.05。这些患者平均19个月的临床随访中没有发生任何不良事件。结论:药物支架和裸支架在不同部位发生动脉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30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者,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g)水平,观察其不同的冠脉狭窄支数及程度与Fig水平变化及其直线相关性。结果:(1)197例冠心病患者之Fig水平明显高于103例冠脉正常(NS)组(3.41±1.17vs2.74±0.65g/L,P<0.001)。(2)在不同狭窄支数亚组中,Fig水平虽随狭窄支数增多有升高趋势,且每组的Fig水平均明显高于NS组,(P<0.001);但CHD各亚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3)冠脉狭窄程度与Fig水平间轻度相关(r=0.2111,P<0.001)。(4)Fig对于冠心病发病危险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即以≥3.40g/L为界值,其敏感性41.1%,特异性83.6%。提示血浆Fig浓度水平可能为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因素之一,但未发现其与冠脉狭窄程度的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Coronary aneurysms represent anomalies identified in 0.15%–4.9% of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ngiography. At present, there is no uniform definition of this pathology. Aneurysms of the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LMCA) are extremely uncommon, with an incidence of 0.1%.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atherosclerosis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se anomalies in adults, and Kawasaki diseas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Other causes include connective tissue disorders, trauma, vasculitis, congenital, mycotic, and idiopathic. These dilated sections of the coronary artery are not benign pathology because they are subject to spasm, thrombosis, and subsequent distal embolism, spontaneous dissection and rupture. Treatment options include anticoagulation, custom-made covered stents, reconstruction, resection, and exclusion with bypass. Our report on an old case illustrates the giant saccular LMCA aneurysm leading to myocardial ischemia due to coronary steal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13.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支数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与临床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49例在我院心内科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应用SPSS13.0分析患者血管病变支数与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囚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关系。结果多支冠脉血管病变组吸烟检出率为42%,单支冠脉血管病变组吸烟检出率为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冠脉血管病变组患者糖尿病检出率为27%,单支冠脉血管病变组患者糖尿病检出率为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支冠脉病变组患者TC升高[(5.06±1.21)mmol/L],与单支冠脉血管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冠脉病变患者LDL—C升高[(2.84±0.11)mmol/L],多支冠脉病变组LDL—C升高[(3.06±0.42)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单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高血压检出率57%,单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高血压检出率4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构成比、HDL—C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或糖尿病患者,以及TC升高、LDL—C升高患者易发生多支冠脉血管病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冠心病多支病变比例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检出率与冠状动脉狭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国人冠状动脉(冠脉)起源异常的冠脉造影检出率,并探讨其与冠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在我院接受选择性冠脉造影的患者,观察并记录冠脉起源异常的检出频度和类型,以及合并冠脉狭窄的情况。结果 4094例患者中,共检出冠脉起源异常者32例,检出率为0 78%,其中右冠脉异常起源最为多见,占总数的65 6%;合并冠脉狭窄者共11例(占34 3% ), 其中仅5例(占15 6% )累及起源异常的冠脉,且无1例冠脉狭窄单独累及起源异常的冠脉。结论 国人冠脉起源异常的检出率与国外文献报道结果相似,其中以右冠脉起源异常最为多见,冠脉起源异常与冠脉狭窄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在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人群中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的发生情况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 1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存在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者的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82 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 ,检出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共 6 1例 ,占 2 1 %。其中 84 1 %为冠状动脉起源和分布异常 ,右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远较左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多见。 4例未能成功施行右冠状动脉选择性造影。结论 临床上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并非罕见 ,其中部分类型可引起心肌缺血。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对介入诊疗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三维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3DRC)和Judkins右冠造影管(JR)在右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417例患者中随机分为两组:三维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组(3DRC组,n=194)和Judkins右冠造影导管组(JR组,n=221)。两组患者均进行右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组右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右冠状动脉造影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等。结果右侧冠脉造影成功率3DRC组为99.O%,JR组为96.8%(P〈0.05);手术操作时间3DRC组为(30.2±8.2)min,JR组为(33.1±12.5)min;X线曝光时间:3DRC组为(5.8±1.8)min,JR组为(6.3±2.0)min,(P〈0.05);右冠造影x线曝光时间:3DRC组为(2.5±0.8)min,JR组为(2.9±1.5)rain,(P〈0.05);造影剂用量:3DRC组为(68.5±10.6)ml,JR组为(72.8±12.2)ml,(P〈0.05);有冠状动脉造影管压力嵌顿率:3DRC组0.5%;JR组2.7%(P〈0.05)。结论在右侧冠状动脉造影中三维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优于传统的JR造影导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与分析冠脉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来煤炭总医院检查拟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先进行冠脉CTA检查,然后再进行冠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对冠脉CTA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冠脉CTA在诊断冠心病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阴)性预测值等,分析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①按照病例数:168例患者经过CAG检查123例确诊为冠心病,冠脉CTA检出125例,两种检查同时诊断冠心病患者120例。②按照病变血管:左主干病变CAG检出24例,冠脉CTA检出30例,二者共同检出23例;前降支病变CAG检出98例,冠脉CTA检出103例,误诊7例,漏诊2例;回旋支病变CAG检出69例,冠脉CTA检出74例,误诊8例,漏诊3例;右冠病变CAG检出71例,冠脉CTA检出68例,误诊5例,漏诊8例(5例均为右冠远端病变)。结论冠脉CTA对冠心病患者冠脉自身病变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作为冠心病筛查和诊断首选的无创性检查。  相似文献   

18.
19.
绝经前期妇女心绞痛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ry angiography (CAG) in premenopausal women (<50 years ol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Method Sixty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chest pain were checked by CAG.ResultFifteen cases were confirmed as having CHD by CAG(25%). The severity more than 50% of diameter stenosis was 11.7%.One-vessel disease was 80%.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disease was 80%.LVEF was an average of (57.3±8.2)%.ConclusionThe clinic angina pectoris in premenopausal women agreed on a little results of CAG.Effort angina pectoris in premenopausal women was not confident in diagnosis of CHD.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评估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危险性并指导其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冠脉造影的80例稳定型心绞痛和1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初发劳力性、恶化劳力性、静息性)患者,并对所有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初发劳力性心绞痛单支病变较其它组心绞痛多见(P<0.05);恶化劳力性、静息性心绞痛左主干病变较初发劳力性多见(P<0.05);稳定型心绞痛冠脉病变形态以A型病变多见,不稳定型心绞痛以C型病变多见,两者之间有着显著性差异(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总的血栓检出率高于前者(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形态复杂、血栓发生率高,病变的不稳定导致其病情严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