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对完成髋部手术725例中9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治疗随访,观察疗效.结果:9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获2~5年随访,治愈率88.9%.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处理基本原则是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非手术治疗72 h无效者,及时手术取栓.  相似文献   

2.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和治疗。方法我院于2003年10月至2009年10月对各类骨科手术后出现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手术方法、麻醉方法、预防进行探讨。结果本组12例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均未出现肺、脑栓塞及下肢坏死的情况。结论脊柱骨折伴或不伴截瘫、骨盆或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合并高血压、肥胖、高龄或同时有代谢病及心血管病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我院于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对各类骨科手术后出现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手术方法、麻醉方法、预防进行探讨。结果本组15例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均未出现肺、脑栓塞及下肢坏死的情况。结论脊柱骨折伴或不伴截瘫、骨盆或下肢骨折病人、术后需要长期卧床的病人、合并高血压、肥胖、高龄或同时有代谢病和心血管病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对8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发现针对病因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对老年高危患者做好健康指导,做到早诊断,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者行利尿、抗凝溶栓等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结果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者明显减少。结论对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要提早防范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精心的护理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9年2月至2002年8月收治的2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采用手术取栓配合超声消融及区域性溶栓的综合治疗方法。20例中1例死亡,1例股浅静脉小段狭窄,1例遗留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其余均获满意疗效。术后症状消失,肢体肿胀明显改善。结论手术取栓配合超声消融等微创技术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张凤 《实用骨科杂志》2011,17(4):383-384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及护理措施。方法骨折患者由于术后制动、仰卧及麻醉术后卧床牵引制动使周围静脉舒张,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适时用药,可及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治疗后患肢肿胀消退,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肺栓塞、下肢软组织坏死、脑栓塞等并发症。结论护理人员应熟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机制、高危因素及临床表现,通过对高危患者的术前评估,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使患者认识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性,以降低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利伐沙班治疗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华法林治疗)和治疗组(利伐沙班治疗)各35例,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疗效、下肢周径差、INR(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及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利伐沙班治疗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明显优于华法林治疗,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及规范化预防性抗凝治疗下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骨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363例,年龄(66±5)岁,男性114例(31.4%),女性249例(68.6%)。将患者分为股骨颈骨折组(n=187)和非股骨颈骨折组(n=176)。按照《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进行规范化血栓预防,对围手术期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点。 结果骨折组患者中8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2例并发肺栓塞;非骨折组中6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1例并发肺栓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5,P>0.05)。骨折组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发生于术前,3例发生于术后;非骨折组6例患者均发生于术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和术后均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于这类特殊的群体,术前血栓防治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道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的腹腔镜胆道术后发生下肢DVT的45例临床资料。本组采用抗凝、溶栓治疗35例.深静脉插管溶栓治疗8例,手术取栓2例。结果全组病例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腹腔镜胆道手术病人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危人群,围手术期的积极预防及早发现,早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Ѫ˨�γɵ���������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目前对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如何治疗仍然有很大争议 ,多数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其中以溶栓治疗更为普遍。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 ,认为手术治疗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 ,手术治疗急性下肢DVT不是单靠手术取栓一种手段来完成 ,而是在手术的配合下 ,再加上溶栓、抗凝、祛聚及支持等综合治疗来完成。即先通过手术方法将下肢深静脉内的血栓尽量取净 ,再用溶栓药物溶解残留血栓 ,继而用抗凝及祛聚等药物 ,配合支持疗法等来预防血栓再形成。因此 ,手术取栓术应该理解为手术取栓加非手术的综合治疗。而且手术取栓后 ,可早期采用支持…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