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重症肺炎是临床常见的危及生命的疾病之一,可因病情迅速恶化发展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使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病死率高。而胃肠功能障碍与重症肺炎预后关系密切,应重视中医肠道调理在该病临床救治中的重要性。本院重症医学科采用中医肠道调理结合西医疗法救治重症肺炎患者,收到较好效果,现结合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常宁  仲景  奚肇庆 《中国中医急症》2013,(12):2065-2067
H7N9型禽流感是于2013年初在上海和安徽率先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患者病情急重,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肺部炎症实变等重症肺炎表现。尽管有呼吸机支持、类固醇激素、输注免疫抗体、维持器官功能等治疗措施,但危重病患仍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急性肝肾衰竭并死亡。虽然目前人际传播尚未得到确认.也不能完全排除今后发生大流行的可能。笔者结合江苏省中医院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成功救治的1例重症患者,分析其病情特点,总结诊治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为今后中医规范高效地救治重症肺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重症肺炎发病凶险,常因病情迅速恶化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病死率高;而妊娠期重症肺炎因其特殊性,更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本医院重症医学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救治妊娠期合并重症肺炎收到较好疗效,现结合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麻杏石甘汤化裁辨治对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微观指标、病情进展影响性,为重症肺炎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12例,按照入组顺序编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化裁辨治。2组均连续治疗2周(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呼吸频率(RR)、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Pa CO_2)、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 MMF)、氧合指数(IO)。微观指标:红细胞分布宽度(RWD)、血小板分布宽度(PWD)、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病情变化指标:APACHEⅡ评分、CPIS评分、PIS评分情况。比较2组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和预后结果。结果:2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CPIS评分、P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后RR、FVC、FEV1、ma MMF、IO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后,观察组RWD、PWD、HMGB1、TNF-α、PCT、IL-6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30 d内死亡4例,死亡率7. 14%,对照组死亡7例,死亡率12. 50%,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麻杏石甘汤辅助西药化裁治疗重症肺炎能降低患者炎性反应、呼吸功能,减缓病情进展,更具优势,可有效提升患者预后,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是基层医院较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 ,因其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 ,常给临床救治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困难。我院 1999年 5月— 2 0 0 3年 5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34例 ,现将救治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4例患者中 ,男 2 5例 ,女 9例 ;年龄 12~75岁 ;受伤原因 :车祸伤 2 5例 ,坠落伤 6例 ,打击伤 2例 ,其他伤 2例 ;伤后 1h内入院者 2 2例 ,1~ 3h入院者 8例 ,超过 3h入院者 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其中深昏迷 11例 ,浅昏迷 17例 ,短暂意识障碍 6例 ;有中间清醒期 3例 ,一侧瞳孔放大 7例 ,双侧瞳孔放…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者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79例重症肺炎患者,按疾病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在诊断成立之日起即予监测pcv-a(CO_2)与Scv(O_2)水平。比较2组患者pcv-a(CO_2)与Scv(O_2)水平的情况及存活组治疗2,4,6,12,24 h后的pcv-a(CO_2)与Scv(O_2)水平变化。结果存活组患者Scv(O_2)较死亡组患者增高,pcv-a(CO_2)较死亡组患者降低,表明重症肺炎病情越重,pcv-a(CO_2)越高,Scv(O_2)越低。存活组治疗后pcv-a(CO_2)与Scv(O_2)均得到改善,且pcv-a(CO_2)变化早于Scv(O_2)出现。结论重症肺炎患者pcv-a(CO_2)升高,Scv(O_2)降低。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检测可以作为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是救治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 ,血氧饱和度在机械通气的监护中至关重要。笔者采用型号为C -1 45 3无创伤性监护仪 (其中血气饱和度的监测为指套型数字显示型 )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护 ,加强了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自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1 0月临床应用 2 0例 ,其中重度有机磷中毒 1 2例 ,格林 -巴利综合征 1例 ,慢阻肺呼吸衰竭 3例 ,重度脑外伤 4例 ,发现此方法可减少护士的盲目操作和并发症发生 ,提搞护理质量 ,也可尽早发现病情变化 ,为临床抢救赢得时机。现将血氧饱和度监护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总结如下。1 血氧饱和度的监…  相似文献   

8.
王芳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0):176-177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重症肺炎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重症肺炎针对治疗及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重症肺炎与患者的病情变化有关。结论: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感染,制定出合理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收治的92例重症肺炎患儿观察病情变化,制定合理治疗、护理方案。结果:92例患儿治愈88例,死亡2例,转院2例。结论:优质高效的护理方法可提高小儿重症肺炎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是一种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险恶的急腹症 ,且其并发症多 ,预后差 ,病死率高。我院于2 0 0 0年 2月 2 8日收治 1例发病急、病情凶险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 ,经过及时救治、精心治疗及系统化整体护理 ,患者住院 35天后痊愈出院 ,近期内未复发 ,现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女 ,76岁 ,因持续性上腹部剧痛 18小时伴恶心呕吐于 2 0 0 0年 2月 2 8日入院 ,发病前天曾进食油腻食物 ,既往有胆囊炎病史。检查 :T37.2℃ ,BP18/ 11k Pa,心率 90次 /分 ,律齐 ,无杂音。神志清 ,急性痛苦面容 ,腹部轻度膨隆 ,未见胃肠型 ,全腹均…  相似文献   

11.
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型颅脑损伤是脑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 ,其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因此加强护理工作极为重要。现将我院 2 0 0 2年 3月— 2 0 0 3年 3月收治的 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6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昏迷 ,其中男 4 9例 ,女 2 7例 ;年龄最大 72岁 ,最小 6岁。发病原因以车祸、打击伤为多 ,损伤程度以硬膜外及颅内血肿多见。其中 36例患者因呼吸道阻塞行气管切开。结果治愈 5 2例 ,植物生存 3例 ,死亡 2 1例。2 护理体会2 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此类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快 ,因此应密切观察患…  相似文献   

12.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监护和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以难治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是ARDS患者最为重要的抢救手段 ,合理使用机械通气技术是提高ARDS抢救成功率的关键[1] 。在护理上严密观察病情 ,并根据ARDS的病理生理特点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配合医生治疗则是救治成功的重要保证。我院ICU近年应用机械通气救治ARDS患者 30例 ,取得 6 3%的抢救成功率 ,现将监护和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我院ICU应用机械通气治疗ARDS患者 30例 ,男 2 2例 ,女 8例 ;年龄 16~ 6 3岁 ,平…  相似文献   

13.
<正>重症肺炎又称为暴发性肺炎或中毒性肺炎,具有临床症状不典型、起病隐匿及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其病情易迅速恶化,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使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1])。重症肺炎在普通病房的发生率为22%,但在ICU重症监护病房发生率高达52%,成为影响ICU患者治愈的重要因素之一~([2])。治疗重症肺炎主要用抗菌药物,但是由于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加之ICU的患者大多长期卧床,身体素质很差,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着中医药在临  相似文献   

14.
冯琴  韩艳霞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9):154-155
目的:探讨植物状态患者的病情观察、护理干预及临床对策,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观察38例患者的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和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根据病情变化及时救治。结果:38例患者均不同程度好转,仅1例运动时意外死亡,及时的病情观察和对症治疗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结论:植物状态患者病死率较高,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可尽早发现预防并发症,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癫痫为一种突然发生的短暂性大脑功能失调 ,癫痫持续状态为其一严重而紧急的情况 ,必须紧急抢救 ,尽快中止发作 ,否则常因循环、呼吸衰竭或水、电解质紊乱而危及生命。我院急诊科 1992— 2 0 0 0年共救治癫痫持续状态患者 3 0例 ,现将其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3 0例患者中 ,男 2 3例 ,女 7例 ;年龄 14~ 5 2岁 ,平均2 8.1岁。有癫痫病史 2 4例 ,其中颅脑外伤史 9例 ,脑炎史 4例 ,脑手术后 3例 ,其余原因不明。经抢救 1~ 2 6h(平均 42h)抽搐控制 ,1例死亡 (脑外伤 ) ,1例转院 (脑炎 ) ,2 8例痊愈出院。2 病情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16.
罗小华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24):2136-2136,2139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血小板参数动态变化。方法观察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重症肺炎20例,轻度肺炎80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并与8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①重症肺炎组与轻症肺炎组急性期4项血小板参数比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0.01)。②重症肺炎组与轻症肺炎组恢复期4项血小板参数比急性期均显著降低(p〈0.05—0.01)。③重症肺炎组急性期4项血小板参数比轻症肺炎组急性期显著升高(P〈0.01)。结论小儿支气管肺炎急性期血小板参数均异常升高,升高程度与病情相关,恢复期全部指标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我院于 2 0 0 3年 7月 2 8日收治 2例严重烧伤患者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分别为 2 0岁和 2 6岁。均因意外事故而导致火焰烧伤 ,烧伤面积分别为 5 0 %和 90 % ,均为深Ⅱ度和 /或Ⅲ度烧伤。其中 1例患者伴有吸入性损伤 ,并发休克 ,行气管切开、静脉切开。 2例患者经精心护理痊愈出院。2 护  理2 1 迅速安置 ,妥善处理 患者入院时按病情轻重快速分类安置 ,护理人员及专家及时赶到 ,立即分工并责任到人 ,使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和转送。2 2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入院后对烧伤面积大并伴有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诊重症肺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预后情况。方法:对栾川县人民医院急诊科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成人重症肺炎患者进行观察,观察患者的急诊个体化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为重症肺炎的急救治疗提供借鉴经验。结果:抗菌药物、免疫调节剂、呼吸支持、补液、病因治疗是急诊治疗重症肺炎的主要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个体化治疗后,10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住院时间12~21 d,平均(16.4±2.3)d。治疗3周后,炎性因子各项指标〔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血清C反应蛋白(CRP)活性〕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诊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危急,应明确病因,给予个体化治疗,在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免疫调节剂、机械通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合理调整用药方案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1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肺炎是发生于下呼吸道的严重感染 ,常因合并呼吸衰竭等而威胁患者的生命 ,是感染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死亡原因。我科自 1 998~ 2 0 0 2年 ,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 ,结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 1 8例 ,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8例均为急症病区的患者 ,其中男 1 2例 ,女 6例 ;年龄最大 82岁 ,最小 35岁 ,平均6 3 2岁 ;病程最长 1 0天 ,最短 3天 ,平均 7天。多数有基础疾病 :中风后遗症者 8例 ,COPD患者 6例 ,有糖尿病史者 3例 ,骨折后长期卧床者 1例。1 2 诊断标准 参照《现代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乳酸在重症肺炎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96例重症肺炎患者在入院后的第1、4、7天和转科及死亡前分别进行PCT、CRP和乳酸的检测,根据预后将96例重症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来进行比较和分析PCT、CRP和乳酸的变化。结果:96例患者中死亡34例,存活62例。死亡组第4、7天的PCT值、CRP值和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中的PCT、CRP和乳酸有助于判定重症肺炎的病情程度和预后,可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