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扩大前颅窝底入路切除颅鼻眶沟通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扩大前颅窝底入路切除颅鼻眶沟通肿瘤的效果,并对一些手术技巧加以改进。方法 采用经扩大前颅窝底入路对5例颅鼻眶沟通肿瘤进行了手术切除。结果 肿瘤全切3例,近全切1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并发症:脑脊液漏1例,5例嗅觉均丧失,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采用该入路切除颅鼻眶沟通肿瘤,具有显露好,颅底重建可靠等优点。突向中颅窝侧方较多的肿瘤则需结合颞部入路,对不能用颅骨内板行骨性重建者采用自体的额骨条重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累及颅底肿瘤的手术切除与入路选择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颅底肿瘤切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 回顾分析1993-200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外科处理侵及颅底肿瘤84例的经验,讨论及颅底不同部位病变手术入路特点,以求选择最好的手术入路彻底切除肿瘤,同时昼保护颅底、颅内重要结构,减少并发症。结果 患者年龄6-78岁,平均43.8岁。良性肿瘤14例,恶性肿瘤70例。采用各种手术入路切除累及咽旁颅底肿瘤38例;同时有前、中颅底破坏7例;肿瘤同时累及中、后颅底13例;侧颅底颞下窝肿瘤26例。用各种组织瓣修复颅底缺损或填充60例。6例并发脑脊液漏,2例迟发脑脓肿,修复组织瓣部分坏死3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颅脑并发症。恶性肿瘤在3年生存率67.5%(27/40)。结论 最佳手术入路的选择应相对于颅底不同部位的肿瘤,针对特殊的解剖结构而选择,可以根据以下几个因素综合考虑:①肿瘤部位及累及的范围;②安全、充分地切除肿瘤;③正常功能结构及外观影响小;④便于可靠有效地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7例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入路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颅眶沟通瘤3例,中颅底沟通4例,均采取冀点及基改良入路,其中5例采取硬膜外入路,2例结合硬膜内外入路切除肿瘤。结果 6例患者实现肿瘤全切,1例次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结果 冀点入路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的理想入路,具有显露充分、易于掌握和改良等优点;采取带蒂颞肌瓣充填肿瘤切除后的残腔,反折骨膜修补硬膜的颅底重建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种并发  相似文献   

4.
颅底入路切除三叉神经鞘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颅底近颅底肿瘤的手术入路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治疗颅底近颅底肿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 :对 16 1例颅底近颅底肿瘤 ,采用颅面联合入路 6例 ,上颌骨截除或 (和 )眶内容物摘除术 5例 ,鼻侧切开术 7例 ,额眶入路 1例 ,上颌骨切开外旋及扩大外旋入路 2 1例 ,经颈合并下颌骨切开外旋入路 30例 ,经颈入路 4 8例 ,耳后大C形切口入路 19例 ,颈腮入路 8例 ,经口入路 6例 ,颞额入路 8例 ,耳前颞下入路 2例。结果 :98例良性肿瘤中除 2例经口入路者复发外 ,余无复发。恶性肿瘤 6 3例 ,1例术后 1.5个月并发脑脊液漏死于颅内感染。生存期最长 1例已超过 8年。生存 5年以上 10例 ,3年以上 19例 ,2年以上 16例 ,1年以上 16例。 3、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9.18% (2 9/49) ,38.4 6 % (10 /2 6 )。结论 :只有根据颅底肿瘤的具体部位及范围、病理类型进行术式设计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才能提高颅底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镜下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镜下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8例垂体腺瘤的病人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行显微镜下垂体腺瘤摘除术,其中微腺瘤18例,大腺瘤10例;功能腺瘤20例,其中催乳素瘤10例、生长激素腺瘤5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3例、促性腺激素腺瘤2例;无功能腺瘤8例。结果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20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无1例死亡,无脑水肿、视神经损伤、鼻中隔穿孔以及鼻腔粘连等并发症;术后所有病人血清激素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随访3~6个月,未见影像学下的肿瘤复发。结论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具有鼻腔结构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中颅底内侧肿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例侵及鞍旁、海绵窦、岩尖部的中颅底内侧肿瘤的治疗,均采用截断颧弓、颞肌下翻的低位颞部骨窗人路.结果肿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术时只需轻抬颞叶即可获得良好暴露.结论中颅底内侧肿瘤切除应用颧颞入路可获理想的暴露,术中应注意面神经额支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颅沟通瘤的手术治疗方法,以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方法上颌、鼻转位合并额或颞下入路11例,其中鳞状细胞癌8例,乳头状癌2例及脑膜瘤1例;颅面联合入路5例,4例为鳞状细胞癌,1例为恶性嗅神经上皮瘤;鼻锥额骨转位切除1例为鼻颅沟通脑膜瘤。结果17例患者中,2例脑膜瘤患者中的1例脑膜瘤累及海绵窦的部分肿瘤未能切除,另1例完整切除术后7年无复发迹象;15例恶性肿瘤患者,经上颌鼻锥转位合并额或颞下入路10例,术后1年余死亡1例,存活3年以上7例,5年以上5例;颅面联合入路5例,术后6个月余死亡1例,术后存活3年以上4例,5年以上2例。全部病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结论上颌鼻锥转位合并额或颞下入路是切除鼻颅沟通瘤的最佳入路,鼻锥额窦前骨壁转位适于切除额窦发育良好颅内侵犯较局限的鼻颅沟通瘤,颅面联合入路适于面骨被累的鼻颅沟通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经眶 额窦入路切除前颅底中线区脑膜瘤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6例前颅底中线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40~67岁,中位年龄54.5岁,均采用经眶-额窦入路切除肿瘤。结果6例患者中5例肿瘤位于前颅底嗅沟区,其中1例累及筛窦;1例肿瘤位于鞍结节、鞍隔。6例患者中肿瘤最大径均在4 cm内。4例肿瘤获Simpson II级切除,2例患者获Simpson I级切除。1例患者术后发生了脑脊液鼻漏,行腰大池引流5 d后患者脑脊液鼻漏消失。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可,未出现发热及感染征象。结论经眶 额窦入路是一种便捷、有效而且并发症较少的微创手术入路,因其可早期处理前颅底硬脑膜来源的血供,尤其适用于前颅底中线区脑膜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11例前颅底沟通瘤行额鼻眶筛入路显微手术一次性切除疗效分析。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11例前颅底沟通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或MR检查。均经额鼻眶筛入路与相关科室配合运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次性切除颅内外肿瘤。结果 全切除9例,次全切2例,手术效果好,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额鼻眶筛入路手术治疗前颅底沟通瘤有利于肿瘤的广泛暴露和切除,多学科联合与显微外科技术对一次性切除颅内外肿瘤有帮助。术中颅底重建是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  相似文献   

11.
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治疗的入路选择及术中注意要点。方法 选择54例鞍结节脑膜瘤,根据肿瘤的直径(以3cm为界)和其发展的方向分别采用单侧额下入路、双侧额下入路与冀点入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22例单侧额下入路组肿瘤全切除率为83%;26例双侧额下入路组全切除率77%,双侧嗅神经损伤1例,因下丘脑损伤死亡1例;6例冀点入路组全切除率67%,1例因颈动脉损伤而死亡。结论 应根据肿瘤的大小而选择相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15例骑跨中后颅窝底脑肿瘤的手术入路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方法:骑跨中后颅窝底脑肿瘤15例,包括颅咽管瘤6例,脑膜瘤5例,神经鞘瘤3例,垂体瘤1例,均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其中11例采用硬脑膜内入路,4例采用硬脑膜外入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3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改良翼点入路是切除骑跨中后颅窝底肿瘤的理想入路之一。结合各类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邻近结构、生长方向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并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有机地结合是取得最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跨中后颅窝底巨大表皮样囊肿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跨中后颅窝底巨大表皮样囊肿显微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16例跨中后颅窝的巨大表皮样囊肿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结果囊肿全切除9例,囊内容物全切而包膜次全切除7例。11例痊愈,4例明显好转,1例死亡。术后随访1~11年,无1例复发。结论采用合理的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对跨中后颅的巨大表皮样囊肿的手术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中颅窝底硬脑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CT特点,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注意点。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4月收治的24例外伤性中颅窝底硬脑膜外血肿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4例均经手术治疗,术中实际血肿量大于估算量;术后恢复良好14例,中残1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和死亡各2例。结论急性中颅窝底硬脑膜外血肿病情发展迅速,CT估算血肿量往往少于实际血肿量,临床应放宽手术标准,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5.
经额外侧入路切除鞍区占位病变技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介绍经额外侧入路及显微手术技术切除1例颅咽管瘤,20例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的经验。方法 所有病人均采用经额外侧入路。垂体腺瘤切除的要点:(1)先切除鞍内鞍上的大部分肿瘤;(2)电灼并切断来视神经、视交叉、颈内动脉及硬脑膜等处的肿瘤新生血管,切断一切供瘤及引流血管;(3)分片切除鞍上的瘤壁,电灼鞍内的瘤壁,同时全切残作的肿瘤;(4)保护好垂体柄。结果 1例颅咽瘤壁,予以全切;2例大型、巨大型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上段动脉瘤最佳手术入路。方法 总结近年来作者进行开颅手术处理基底动脉上段动脉瘤的术前状况、手术入路、治疗结果及体会。结果 共对6例后循环动脉瘤进行了手术夹闭或包裹术。其中基底动脉尖端动脉瘤3例,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瘤2例。术前Hess-Hunt分级1级2例,2级3例,3级1例。年龄27~61岁。DA显示动脉瘤位于后床突下者2例,后床突上者2例,与后床突  相似文献   

17.
改良经颅径路行前颅底肿瘤切除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合理的手术径路,进一步提高前颅底肿瘤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改良经颅径路行10例前颅底肿瘤切除。结果:10例病人术后已随访1-9年,6例恶性肿瘤中3例死亡,其它病人健在。结论:改良经颅径路手术的优点是免去面部切口,不影响面容,由于骨窗更接受前颅底,鼻窦暴露满意,并减轻了对额叶的牵拉作用。术野清晰,不易损伤周围正常组织,便于进行硬脑膜修复及颅底重建。  相似文献   

18.
颅-面联合径路前颅底区肿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完整切除侵及前颅底区肿瘤,提高治愈率.方法采用颅-面联合径路,其中单用带血管蒂帽状腱膜-颅骨膜瓣4例,帽状腱膜-颅骨膜瓣加肋骨片或钛网板各2例修补颅底.8例未做颅底重建.结果肿瘤全切16例,无1例手术死亡、长期脑脊液漏或/和颅内感染,5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存活3~5年;3例存活1~2年;均未见肿瘤复发.另4例在2年内分别死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4例良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诊1~7年未见复发.结论颅-面联合径路前颅底区肿瘤切除术,具有术野大、显露清楚、安全可靠,有利于肿瘤整块切除.硬脑膜修补和颅底重建,可有效地防止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颈静脉孔神经鞘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静脉孔神经鞘瘤的手术入路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颈静脉孔神经鞘瘤24例,其中颅内型(A型):肿瘤主体位于桥小脑角(12例);骨内型(B型):肿瘤主体位于颈静脉孔内,向颅内生长(5例);颅外型(C型):肿瘤主体位于颅外,并向颈静脉孔生长(1例);混合型(D型):肿瘤由颈静脉孔向颅内外生长,呈哑铃型(6例)。A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B型采用远外侧入路,C型和D型采  相似文献   

20.
经额颞眶颧联合入路切除颅眶沟通肿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经额颞眶颧联合入路切除颅眶沟通肿瘤的优越性。方法 经头颅CT或MRI确诊,手术采取经额颞眶颧联合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随访2~8年,恢复原工作26例,肿瘤复发9例,其中恶性肿瘤6例,蝶骨嵴脑膜瘤复发3例。结论 颅眶沟通瘤经额颞眶颧联合入路显微镜下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