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BAC48例,进一步了解其CT表现特征。结果:BAC按影像表现分为三种类型:孤立结节型、肺炎型、弥漫型。本组分别有30例、12例、6例。孤立结节型病灶多位于外周(96·7%),同时具有分叶、毛刺、空泡征、胸膜凹陷的22例(73·3%);肺炎型中,均匀实变的7例(58·3%),蜂窝状实变2例(16·7%);磨玻璃样改变3例(25%)。支气管气相5例(71·4%),枯枝征4例(57·1%),CT血管造影征3例(42·9%);弥漫型6例均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分布的腺泡结节影。HRCT有助于病灶的显示。结论:熟悉BAC的CT征象,可以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X线、CT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收集我院12年来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32例,对其X线平片、CT及病理切片进行分析。结果影像学诊断以首次X线胸片及CT第一诊断为准,影像学检查诊断肺泡癌22例,诊断符合率为68、9%,误诊率28.1%,漏诊率3.1%。结论肺泡癌的X线及CT表现多种多样,是肿瘤不同发展阶段的反映,本组以X线及CT表现结合病理所见进行了分析,解释了不同X线及CT表现的病理基础。通过系列随访观察,发现其各种X线及CT表现可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在多层螺旋CT的表现,人多层螺旋CT对(BAC)的诊断价值。方法:11例BAC患行多层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通过图像后处理后分别获得多方位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等重建图像,将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病理进行对照。结果:11例(BAC)患中CT表现为,孤立结节型4例,实变型5例,弥漫结节型2例。多层螺旋CT扫描可获得病灶内部及与周围结构更多信息,重建后MPR图像均清晰显示叶间胸膜,并对叶间胸膜的牵拉做出准确。7例minP可显示5-6级支气管,使病灶与周围支气管关系更为直观。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其图像后处理功能对(BAC)诊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CT与HRCT在诊断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菁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9,3(11):83-84
目的 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胸部CT和HRCT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肺泡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4例经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确诊的BAC的CT和HR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病例均行CT平扫加HRCT扫描后,可发现其典型影像表现。结论胸部CT和HRCT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肺泡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特征表现,为细支气管肺泡癌进行临床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1月入我院治疗的细支气管肺泡癌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进行图像处理后对病灶的分布、部位、边缘特征及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细支气管肺泡癌分炎症型、结节型和弥漫型。炎症型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多个密度稍高、边缘不清晰、肺叶或肺段有实变;结节型病灶部位分布在胸膜下区和肺门区,病灶形态表现为中心低密度区、磨玻璃晕征、毛刺征尾征、血管集束等;弥漫型病灶呈双肺弥漫性分布,以肺中叶和下叶分布居多。病灶密度高,病灶边缘清晰或模糊,有部分细角状或棘状突起,部分结节病灶形状不规则或伴有尾征、晕征、部分融合成小片状、局限性小叶间隔增厚、条索网状改变、伴有小空洞征或空泡等。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在早期诊断治疗中,多层螺旋CT检查至关重要,是诊治该病必要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7.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misdiagnosis of 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 Methods 13 patients who had been diagnosed as 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 were analys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No definite diagnosis for 52 cases out of 103 were made
until three months after they were hospitalized for examination for the first time,and the
misdiagnosis rate was 5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X-ray signs of
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 are varied and are very apt to be misdiagnosed, to which the
clinical doctors must pay great attention.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30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泡癌进行X线和CT检查,探讨各种诊断方法的价值。结果 临床、X线和CT的确诊率分别为20%、50%和73.3%。CT在显示病灶内部结构、边缘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等方面明显优于X线。结论 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对提高肺泡癌的诊断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表现为弥漫性病变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特征。方法对7例经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特征性CT表现包括:(1)双肺多发实变伴支气管气相,充气支气管延伸至胸膜下或壁不规则、僵直;附近伴有成堆小结节影。(2)双肺弥漫颗粒或结节影,或伴血管支气管束增粗、紊乱,或伴胸膜下结节呈弧形排列。结论认识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有利于肺弥漫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按照肺癌的发生部位分型,细支气管肺泡痛系指发生于细支气管或肺泡上皮的肺癌,其组织学分型属腺癌。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诊断需与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和存在支气管播散的肺结核相鉴别,免致误诊。1991年至1998年我院曾对10例误诊为肺结核的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作出更正诊断。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男5例,女5例,年龄30~66岁,平均49.5岁,均无结核病和肺外肿瘤过去史。人院主诉发病时间15天至1个月3例,1~3个月4例,4个月1例,长达10个月和1年各1例;在院外误诊肺结核而误治时间10天至1个月7例,2、3个 相似文献
11.
细支气管肺泡癌高分辨率CT征象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 (BAC)的高分辨率CT征象。方法 对 2 9例BAC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结节型、多发结节型和实变型BAC的HRCT征象 ,分析有助于诊断的征象及病理基础。结果 14例结节型病灶中 86%位于肺野外周或胸膜下 ,43 %呈不规则形 ,空泡征出现率 5 1% ,磨玻璃密度 3 6% ,胸膜尾征 71% ;多发结节型的单个病灶与前者相同 ;11例实变型中磨玻璃密度、多发结节和段叶实变混合存在的 6例 ,肺段实变周围或其他肺野分布的磨玻璃密度影内伴随网格影 ,其中 1例呈“碎石路样”。结论 ①周围性结节以及伴空泡征、磨玻璃密度、胸膜尾征 4项中有 3项者高度提示结节型BAC的诊断 ;②肺段叶“蜂房样”实变并其他肺野的“碎石路样”影对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 (DBAC)的诊断具有特征性。③HRCT是BAC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发病有增多趋势,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早期诊断的水平。对我院1983年3月至1998年10月,经病理学证实的32例细支气管肺泡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2例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中,男13例,女19例,男:女=1:1.46,年龄20~72岁,平均54.5岁,60岁以上7例,有吸烟史者11例。1.2 临床表现 32例中咳嗽25例(78.1%),咳痰18例(56.3%),痰中带血8例(25%),胸闷、气促15例(46.9%),胸痛10例(31.3%),发热4例(12.5%),无症状因体检或其他疾病而检查发现者6例(18.8%),肺部有干、湿哕音者9例(28.1%),胸腔积液7例(21.9%),肺不张1例(3.1%),锁骨上淋巴结肿大5例(15.6%)。 相似文献
13.
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 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孤立型细支气管肺癌局部生长的CT表现特点与组织病理发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42-71岁,平均60.0岁。采用螺旋CT增强扫描24例,平扫6例。21例对肿块追加高分辨CT扫描。CT图像上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密度分布、内部结构及边缘特征,并评价其征象与组织病理发现的相关性。结果:按CT图像上密度分布将肿瘤分为三种类型:I型为含毛玻璃样征朱均匀密度肿块10例(33%),病理为肿瘤细胞沿肺泡壁生长,伴散在含气肺泡,毛玻璃样征为肿瘤内血管(中等密度)与血管周围的含气肺泡(低密度)对比所致。Ⅱ型为含空泡征或支气管气像的不均匀密度肿块7例(24%),病理为肿瘤细胞沿肺泡壁生长伴有散在肺泡塌陷,残留含气支气管。Ⅲ型为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13例(43%),病理为肿瘤细胞沿肺泡壁生长伴散在肺泡塌陷,绝大多数未塌陷肺泡被黏液充填,无含气支气管。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图像上不同的密度分布与肿瘤的生长特征以及有无含气肺泡及支气管病理发现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肺活检诊断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0月~2002年12月采用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确诊的20例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细支气管肺泡癌均以气促、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肺部感染,但对积极抗感染治疗无效。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以弥漫型为主,但并无特异性。支气管镜下现察亦无特异表现。均经支气管镜肺活检而获得病理确诊。结论:对以急性肺部感染为临床表现、且经积极抗感染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考虑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可能,而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是确诊这一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27例经病理学证实的BAC(男9例、女18例,平均年龄59岁),每例胸X线平片检查、17例胸CT扫描、1例MRI检查、2例支气管动脉造影。结果:本组病例结节型13例(48.4%),弥漫型12例(44.4%),肺炎型2例(7.2%)。结节型瘤灶7mm~60mm,弥漫型以弥漫结节为主的多种征象混合存在,肺炎型则类似肺水肿或大叶性肺炎。 结论:X线检查和CT扫描是本病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为BAC提供充分的影像学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和接任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BAC是肺腺癌一种特殊的亚型,是一类少见的原发性肺部恶性肿瘤,由于发病类型不常见还有临床表现与其他肺部疾病有许多相似之处,常误诊为其他病理类型的肺癌和一些良性病变,从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1].传统的诊断方法常采用X线片法,由于该病影像表现比较复杂,该诊断方法不能完全显示其病灶部位.多层螺旋CT(MSCT)是近年来发展期来的一种新型的诊断方法,对够清晰显示病灶部位,认识其征象,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本研究通过对56例BAC患者的MS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为该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支气管肺泡癌 (BAC)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在WHO分类法中属于腺癌的一个亚型 ,其发生率约占肺原发肿瘤的 2 %~ 2 1% [1,2 ] 。因其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 ,极易误诊 ,尤其是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 (DBAC)误诊率更高。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 13例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并就其误诊原因和鉴别诊断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例经病理确诊的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 ,男性 8例 ,女性 5例 ;年龄 2 8~ 77岁 ,平均 5 0岁 ,40岁以上9例 ,占 69.2 %。其中经淋巴结活检证实 6例…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