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济宁名医孙镜朗先生,少年即立志于中医事业。1929年曾参与抵制旧国民政府提出的“废止中医案”,1934年赴南京拜名医石云轩先生为师,并经南京中央国医馆考核,获“国医”资格。曾先后在济南、南京、济宁等地行医。建国后,先生担任山东省中医研究班著作审核组组长,提议并主持编写《黄帝内经白话解》。1962年,被济宁市政府确认为四大名医之一。  相似文献   

2.
济宁名医孙镜朗先生,少年即立志于中医事业。1929年曾参与抵制旧国民政府提出的"废止中医案",1934年赴南京拜名医石云轩先生为师,并经南京中央国医馆考核,获"国医"资格。曾先后在济南、南京、济宁等地行医。建国后,先生担任山东省中医研究班著作审核组组长,提议并主持编写《黄帝内经白话解》。1962年,被济宁市政府确认为四大名医之一。  相似文献   

3.
信息之窗     
南京市首家中医博物馆在市中医院开馆〔本刊讯〕2006年9月12日,在南京市中医院建院五十周年之际,南京市首家中医药博物馆——金陵中医药博物馆在市中医院开馆。同时,江苏省中医肛肠专科医疗中心和南京市结直肠病研究所也在该院挂牌。此次开馆的丁氏痔科史料陈列馆是筹建中的金陵中医药博物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是名医大家的汇集之地。一代宗师张简斋、国医泰斗张栋梁以及被尊称为“三卿一石”的随仲卿等金陵四大名医至今为人所追忆,由他们为主创建的中央国医馆、中央国医院和国医传习所,奠定了近代中医诊疗、研…  相似文献   

4.
陈伯涛,男,生于1916年。出身于中医世家,幼从南通名医汤回春学医,后就读于镇江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卫生特别训练班及南京中央国医馆国医特别研究班,续受教于近代名医湖南浏阳刘从迈先生。专攻仲景学说,对伤寒、金匮学而有成,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任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  相似文献   

5.
简要叙述了郭受天先生的生平,着重介绍了他在中医方面的三大主要业绩:参与筹建中央国医馆,参与创建南京国医传习所,主编中医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6.
<正>近代中西医学论争起始于中西医两个医学体系对疾病诊断的认识冲突。1931年3月17日中央国医馆成立大会在南京举行,陈立夫为理事长,彭养光、陆渊雷、谢利恒等十人为常务理事,焦易堂为馆长,陈郁、施今墨为副馆长。1933年中央国医馆学术整理委员会颁布《中央国医馆整理国医药学术标准大纲》与《统一病名凡例》及《审定病名录》,将中医病名统一在西医病名下,招致多数中医人士的反对。上海中西汇通开山鼻祖恽铁樵认为:统  相似文献   

7.
沈炎南教授学术思想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炎南教授(1920~1992),浙江省慈溪县人。1940年毕业于中央国医馆,后悬壶重庆,以其精湛医术名噪一时。1945年至1948年间兼任中央国医馆编审委员,创办《新中华医药月刊》,亲任社长,为捍卫中医事业奔走呼号。1948年秋受聘为香港中国国医学院教授。1956年调至广州中医学院任教,1978年  相似文献   

8.
刘瑞,字仲迈,湖南浏阳人。1935年曾执教于南京中央国医馆国医研究班,讲授《伤寒论》。据其学术传人,江苏名医南通陈伯涛先生介绍云:“刘师仲迈,道德文章,望重一时,少时颖悟过人,誉满湘江。曾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以母病不起,乃从湘赣一带号称医之神者刘湘先生游,术宗仲景,尽得其传。”(陈伯涛·仲景方与临床·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157)1湘本的来源与印行民国初年,湖南名医刘世桢(崑湘)漫游江西时,在一山谷中遇一张姓老者授以秘本《伤寒杂病论》,后经其宗人刘仲迈校后1932年于长沙石印公世。即长沙古本,亦…  相似文献   

9.
民国中医科学化的典范——苏州国医医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苏州国医医院简介 苏州国医医院是一所官办中医院,由江苏省省长陈则民下令创办,1939年4月开诊。因经费困难,难以维持,至1941年初停办。院长是名医唐慎坊,他“提倡国医科学化,成绩斐然”,曾任苏州国医专科学校校长。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编审委员叶橘泉任医务主任。其他12名医生亦各学有专长。还设有特约医师16人(专家组),皆为院外著名医师,对“住院病人之病势危重,本院医师认为难治,应与专家研讨,  相似文献   

10.
杏林好医生     
正徐进男,1955年出生于四川合江,长于重庆,执业医师,副主任医师。现任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和医派医馆特聘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康复保健专业委员会理事,重庆西南兵器工业医药卫生学会内科专委会委员,国医网健康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名医名科名院品牌博览》《华夏瑰宝·国医名师经验录》副主编,《中国好医生》编委,2014年版《华佗中蔵经》、2015年版《伤寒杂病论》编委。徐进医师出身于中医世家,父亲徐甘霖是重庆医学院老教师兼门诊医师,自幼深受父亲影响,耳濡目染,酷爱中医,九岁起熟读《医学三字经》《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典籍,为日后行医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后又师从重庆医学院市名老中医华济生老前辈,深得其传,受益匪浅,诊疗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徐进医师自1979年进入重庆市渝西医院中医科工作至今,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先后担任医院中医科主任、门诊部主任、  相似文献   

11.
施今墨先生,原外毓黔,字奖生。浙江萧山人。清光绪六年(1880)生。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自幼随其舅父习岐黄术,后就读于京师法政学堂,辛亥革命后开业于北京。1931年任中央国医馆副馆长。1932年创办华北国医学院,开办近二十年,造就中医人材颇众。  相似文献   

12.
1929年,国民政府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会议通过"废止中医案",中医药界人士群情激奋,据理抗争。在这样的背景下,金陵医派的医家们认识到要使中医后继有人,必须要建立规范的中医教育机构。1934年南京国医传习所正式宣告成立,后历经抗日战争,校舍被毁,于1947年恢复办学并更名为南京市中医专科学校,1950年因师资、经费等问题停办。南京国医传习所贯彻中西并举的教学方针,广纳名医为教师,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了一大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3.
在回顾中央国医馆成立以及《中央国医馆整理国医药学术标准大纲》(简称《大纲》)发布历史的基础上,对既往研究忽略的部分细节进行补充,重点对《大纲》所确立的近代中医学术整理范式进行重新评价。研究认为,《大纲》的发布提供了近代中医与时代对话的可能和平台,评价中医知识近代化的历程,关键并不在于选择了融汇的设想与框架,而在于具体知识细节切入点的选择、差异的比较与选择。《大纲》深刻影响了现代以中医教材为代表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反思现代中医知识体系,并非要激进地完全推倒这个体系,而是要对中医知识近代化过程中,限于当时社会文化与中医、西医知识水平所作的加减法进行新的评估,重新与古代中医知识体系进行比较,作出新的调整、删补、改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中医的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几乎被废止。从宣扬科学和出版效益的角度出发,商务印书馆等大书局不愿意大规模地出版发行中医典籍。为了挽救中医,中医个人及所办书局和团体承担了中医典籍出版的主要任务。经过中医界的抗争,国民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成立中央国医馆,颁布《中医条例》,改变了中医典籍的出版环境,促使1936年成为了中医典籍出版年。后由于战火的影响,中医典籍的出版再次进入低潮。  相似文献   

15.
<正> 谢昌仁老中医字怡生。系江苏省南京市人,生于1919年,出身于中医世家。1935年在南京国医传习所学习中医五年,毕业后随其父南京名医谢浩如深造,颇得心传。1942年悬壶南京。谢老不仅继承家传,且在四十多年临床实践中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悉心钻研《内经》、《伤寒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期间,中央国医馆西迁重庆,艰苦的环境下仍正常运作,在组织中医救护、培训卫生人员、研究国防中药、服务后方民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在推动《中医学校暂行通则》获得教育部通过、中医医疗机构称"医院"获得卫生署准许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医杂志》2012,53(17):1530
施今墨(1881-1969),浙江萧山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是一位中医革新家和教育家.施今墨13岁得舅父河南安阳名中医李可亭亲授,发奋习医.1932年独资创建华北国医学院,兼任院长.1941年任上海复兴中医专科学校董事长.解放前在京、津、沪、宁等地悬壶,曾任中央国医馆副馆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医院中医顾问,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8.
邹亮  李勇华 《河北中医》2012,34(12):1768-1769
已故中医名家陶克文(1918—2008年),早年就学于南京国医传习所,1938年迁居重庆,拜南京名医张简斋先生门下,随师临证多年,深得其传。建国后曾任重庆中医学校校长、重庆中医学会会长,《实用中医药杂志》主编,是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陶克文学验俱丰,对咳喘、脑病、眩晕、不寐、胃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中医药报》2020年11月16日讯: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落实2020年振兴蒙医药中医药行动目标任务的通知》,梳理问题,提出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蒙医馆中医馆建设等7项重点工作。《通知》强调,力争年底前9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0%苏木乡镇卫生院建成蒙医馆或中医馆。针对大部分盟市存在蒙医馆、中医馆建设资金拨付不到位,建设进度缓慢,个别已建成的蒙医馆、中医馆没有蒙医中医医师,不能提供蒙医药中医药服务等问题,《通知》提出,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蒙医馆中医馆建设。  相似文献   

20.
陈勇 《北京中医药》2005,24(4):202-202
关幼波(1913-2005年),曾用名关霖,北京市人,汉族,中共党员.16岁随父京城名医关月波学医,得父真传,并研读经典,广撷博采,熔铸各家.1941年考取中医执业资格,在京城悬壶应诊.新中国成立以后积极响应政府号召,1950年组建安定门联合诊所并任所长,1953年在北京市第一中医门诊部任医师,1956年起在北京中医医院工作,曾任内科副主任、副院长、院长顾问等职.1994年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创办了"关氏国医馆".关幼波教授一生致力于中医药事业,行医60余载,年逾九旬仍应诊不辍,对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创新、发展,特别是对中医内科病、肝病及各科疑难杂症的治疗与医药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一代国医大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