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清Ⅳ型胶原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名疫法对84例经临床上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及45例正常人血清Ⅳ型胶原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患者血清Ⅳ型胶原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肾功能衰竭期及尿毒症期血清Ⅳ型胶原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血清Ⅳ型胶原水平可反映肾脏损害的程度,常规检测血清Ⅳ型胶原水平,可作为一项辅助,无创伤性检测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情进展的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测定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体外定量检测46例正常人和9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NT-proBNP水平为(47.82±31.52)pg/ml;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NT-proBNP值为(514.23±289.51)pg/ml,与血肌酐作相关性分析(r=0.380,n=97);心功能异常的肾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无心功异常的肾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透患者达到干体重组NT-proBN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未达到干体重组NT-proBNP与正常对照组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BNP水平升高,心功能不全是主要影响因素;NT-proBNP测定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中具有筛查心功能不全患者、评价血透患者干体重及评价预后和疗效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IL-1β、IL-10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1β、IL-10水平。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血浆IL-1β、IL-10水平均明显高(P〈0.01)。慢性肾功能衰竭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浆IL-1B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明升高(P〈0.01)。结论IL-1β、IL-10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免疫放射法检测慢性肾衰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免疫放射法测定慢性肾衰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2007年6月~2008年12月采用免疫放射法(IRMA)法检测8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甲状旁腺素,同时以50例健康人的检测结果作为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5种类型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PTH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检测PTH对诊断和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衰患者血清IV型胶原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凤石  蒋云华 《天津医药》1999,27(3):172-173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进行性肾损害,致使肾脏不能维持基本功能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一般认为,肾实质损害与肾进行性纤维化有关,而致肾纤维化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IV型胶原(CL-IV)是正常肾小球系膜基质和毛细血管基质的重要成份,而血清IV型胶原与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关系鲜见报告。本文报告3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尿毒症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血清IV型胶原水平,探讨肾衰发生的可能机制及高CL-IV的危害性。 临床资料 1、病例 选择我院1997年12月至1998年2月慢性肾衰尿毒症行血液透析的患者32例,男27例、女5例,年龄…  相似文献   

6.
血清肝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CⅣ)对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232例肝病患者的HA、LN、PCⅢ、CⅣ值,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各型肝病患者血清中HA、LN、PCⅢ、CⅣ水平随着病情发展而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HA、LN各组均明显升高;PCⅢ、CⅣ在慢性肝炎轻度组无显著变化,而在重度肝炎中升高最为显著.结论:联合检测肝纤标志物对于动态观察慢性肝病的进展和预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与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Ⅳ-C)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72例慢性丙肝患者的血清ANA,HA,LN,PCⅢ和Ⅳ-C水平,并与由年龄、血小板计数、γ-谷氨酰转肽酶及透明质酸四项指标构成的判别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数模型(FibroIndex)比较,同时与48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患者的血清HA,LN,PCⅢ和Ⅳ-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且随着病程的发展逐渐升高。结论:血清HA,LN,PCⅢ和Ⅳ-C可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程度,与ANA联合检测可提高对慢性丙肝肝纤维化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灵敏可靠的血清学诊断指标。方法:检测113例慢性肝炎病人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并与20例健康者对照观察。结果:慢性乙型肝炎(中度及重度)及肝硬变患者血清HA、PCⅢ、Ⅳ-C、LN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其中慢性肝炎重度及肝硬变为最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慢性肝炎重度与肝硬变组患者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四项血清学指标检测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损伤程度,肝纤维化与肝硬变的关系的诊断指标,为阻止和延缓肝硬变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60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的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国产XBH-31型旋转式粘度计和XH-10型血栓形成仪,对正常对照组、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栓湿重及血栓干重高予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各项检测指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发展过程中伴有血液流变学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治疗中应注意采用抗凝疗法;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血液凝固性降低,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防治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GF-β 1,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水平与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系和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ELASA法测定61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8例健康者的血清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血清TGF-β 1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UAER正常组和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肾病组进一步根据UAER分为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肾病组.结果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的血清TGF-β 1,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患者各组的血清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水平随UAER增高依次增加(P<0.01);糖尿病各组间血清TGF-β 1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TGF-β 1水平均高于正常人,血清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TGF-β 1与DN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血清Ⅳ型胶原可以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指标,血清Ⅳ型胶原还是反映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不同慢性肝病患血清Ⅳ型胶原含量,并研究其增高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ELISA双抗夹心法原理,采用识别血清Ⅳ型胶原不同抗原决定簇7S和TH的单克隆抗体的双抗固相酶标免疫法,测定30例健康人,182例慢性肝病及26例非肝病患的血清Ⅳ型胶原含量。结果:慢性肝病各组血清C-Ⅳ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及非肝病组,其中以慢性活动性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增高最明显。血清Ⅳ型胶原水平与肝硬化Child分级相关,与肝硬化有无并发症状可能无关。结论:血清Ⅳ型胶原测定对肝纤维化及肝功能损害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联合检测肝功能各项指标对肝硬化的诊断,分级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及化学发光法检测146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及4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及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并就上述指标与临床肝功能指标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A、Ⅳ-C、LN、PCⅢ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在不同病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慢性乙肝患者血清Ⅳ-C、PCⅢ水平与血浆PT呈正相关,HA、Ⅳ-C、LN水平与Alb呈负相关,HA水平与TBil呈正相关,PCⅢ水平与ALT呈正相关,LN水平与CHE呈负相关.结论 检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Ⅳ-C、LN、PCⅢ水平,可反映肝纤维化进展情况和肝功能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清蛋白a的变化。方法 :利用免疫比浊法检测 3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血清脂蛋白a [Lp (a) ]水平 ,并与 89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CRF患者血清Lp (a)明显于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结论 :CRF患者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AS) ,并发心肌梗死、脑血管和周围血管疾病的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09年8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肝炎住院患者302例,探讨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的联合检测在慢性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2例各种类型肝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和透明质酸(HA)进行检测,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甲胎蛋白的水平(AFP),并与80例健康人做比较,分析各指标在慢性肝脏疾病中的变化特点、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PCⅢ、Ⅳ-C、HA及ALT、AST高于对照组(P<0.01),ALB、PA低于对照组(P<0.01),而LN的改变不明显;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肝纤维化各项指标及AF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HA、Ⅳ-C、PCⅢ三项指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可提高临床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标准性和可靠性,有利于慢性肝脏疾病演变的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 41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清内源性洋地黄物质 ( EDL S)的含量。结果显示 ,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后综合征及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血清 EDLS均值均显著高于正常 ( P<0 .0 5 ) ,提示血清 EDL S水平可作为估计肾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球蛋白A水平在中、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6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及38例健康体检者患者记录年龄,性别,身高及体质量,综合评价血清胎球蛋白A在CRF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对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意义。结果①30例胎球蛋白A正常组中有5例存在颈动脉硬化,占16.67%,34例Fetuin-A降低组中有23例存在颈动脉硬化,占67.65%。结论血清低胎球蛋白A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普遍存在,且随着肾功能损害的进展而加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的肝纤维化程度与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 C)及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 ⅢNP)含量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39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A、LN、Ⅳ C及PⅢNP的含量,同时结合临床特点、病理切片等,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上述血清学指标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慢性乙肝轻、中、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HA、LN、Ⅳ C及PⅢNP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肝硬化患者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A级到C级),血清HA、LN、ⅣC及PⅢNP含量均逐渐增加,且不同级别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上述四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检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情况,对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保肝)和治疗组(常规保肝+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玻璃酸(HA)、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水平;20例健康人血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Ⅳ-C、LN、TGF-β1、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3mo后,治疗组的HA、Ⅳ-C、TGF-β1、TNF-α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可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因子,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ETV)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清TGF-β1、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32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治疗前、治疗48周后血清TGF-β1的水平;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粘连蛋白(LN)采用放射免疫法;并对32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肝脏穿刺活检常规病理染色.结果 治疗48周后,血清TGF-β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CⅣ、PⅢP、LN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可通过下调血清细胞因子TGF-β1的表达水平,从而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纤维化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期的60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心肌纤维化指标,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心功能NYHA分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纤维化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的血清心肌纤维化指标[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及Ⅲ型前胶原(PCⅢ),其他纤维化相关指标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透明质酸(HA)及层粘连蛋白(LN)]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高NYHA分级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低NYHA分级患者(P<0.05)。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纤维化指标的变化较大,呈现较高的表达状态,且受心功能分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