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通过具体研究其胃肠道间质瘤螺旋CT的检测影像结果,分析其临床意义,进一步探讨一种就诊断及鉴别胃肠道间质瘤理想方法。方法将收录出于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甘肃省临洮县人民医院住院疑似为胃肠道间质瘤的28例患者中经病理及手术确诊的18例患者作为其研究对象。特采用回顾性的方法,针对其患者临床资料及CT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该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病灶均发生在食管、胃、肠系膜、空肠部位,其人数分别为1、10、5、2例。经螺旋CT扫描,其影像学显示有11例患者肿瘤形状呈椭圆型或类圆形,有7例患者肿瘤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状,经增强CT扫描发现,肿瘤呈现出明显的不均匀强化。与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螺旋CT对肿瘤的定位准确率可达92.3%;对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准确率为81.8%;对肿瘤转移的鉴别准确率为90.7%。结论通过螺旋CT检查可以提高肿瘤的定位准确率、区分良性与恶性肿瘤的鉴别率及肿瘤转移的鉴别准确率,在临床上诊断和鉴别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胃肠间道质瘤的螺旋CT图像的表现特点,探讨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的26例患者的螺旋CT表现特点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6例胃肠间道质瘤患者中有17例患者的肿瘤形状呈类圆形或椭圆形,9例患者呈不规则分叶状。在进行多期增强扫描时,肿瘤呈现出明显的不均匀强化,其实质部分的强化程度呈现从中等到高度的明显强化,而坏死区域则不强化。胃肠问道质瘤的螺旋CT表现与患者的术后病理结果对照,螺旋cT对肿瘤的定位准确率92.3%,良性与恶性的鉴别符合率为80.8%,诊断是否转移的符合率为91.7%。结论螺旋CT扫描检查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和重要作用,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转移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较高,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定性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检测胃肠道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疑有胃肠道肿瘤患者行螺旋CT三维重建,观察其诊断情况。结果:入选的45例疑似患者中,共发现胃癌患者12例,直结肠癌患者33例。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胃肠道肿瘤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螺旋CT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2年5月收治并行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的20例GIST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肿瘤发生于胃10例,小肠5例,结肠2例,直肠3例。腔内生长者5例,腔外生长者12例,腔内一外混合生长者3例。肿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也可呈不规则分叶形。大多数肿瘤密度不均,内部常发生囊变、坏死。增强扫描动脉期多呈轻到中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更明显,而出血、坏死、囊变区无明显强化。结论胃肠道间质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这些特征不但对GIST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而且有助于预测肿瘤良、恶性,对预后判断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胃肠道穿孔的螺旋CT直接征象与间接改变,提高螺旋CT对胃肠道穿孔诊断的准确性,并进一步探讨螺旋CT在穿孔部位及穿孔病因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胃肠道穿孔的螺旋CT征象;主要观察37例胃肠道穿孔中:有无腹腔内游离气体、有无腹腔积液(血)存在、胃肠道壁有无异常增厚、水肿等改变、是否合并腹膜炎等相关征象,并对穿孔部位、原因加以分析、判定,最后对相关数据加以统计、分析、总结。结果本组病例中,CT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者34例(91.9%);腹腔内发现游离气体32例(86.5%),腹腔积液(血)29例(78.4%),可见胃肠道壁增厚或软组织肿块形成,腹膜、筋膜增厚或系膜增粗等征象者总计26例(70.3%),脓肿3例(8.1%);CT提示穿孔部位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对照:胃(11/13)、十二指肠球部(11/15)、阑尾(2/3)、小肠(1/3)、结肠(2/3)。结论螺旋CT对于胃肠道穿孔所致腹腔内游离气体、腹腔积液、胃肠道壁增厚等异常征象的显示明显优越于传统放射线(透视、平片)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将有助于提高胃肠道穿孔诊断的准确性;除此,尚可对穿孔部位、病因做出较为科学的诊断提示,能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本将病理证实的26例肾上腺肿瘤进行螺旋CT诊断的影像学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螺旋CT在早期胃肠道穿孔中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早期胃肠道穿孔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腹部X线检查和双层螺旋CT扫描,比较和观察两种方法诊断结果以及患者肠壁增厚、腹腔游离气体、腹腔及腹膜后腔积液在两种方法中显示情况。结果腔积气20例(66.7%)、腹腔积液6例(20%)、腹腔脓肿2例(6.7%)、有其他并发症者2例(6.7%)。结论依据SCT征象对胃肠的道穿孔部位可在术前做出较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林凯  朱达东 《江西医药》2011,46(5):465-466
目的总结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及诊断要点,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各类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结果其中肾上腺腺瘤10例,嗜铬细胞瘤3例,髓样脂肪瘤2例,皮质腺癌2例,肾上腺转移瘤7例,肾上腺成神经细胞瘤1例。结论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肾上腺肿瘤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螺旋CT利用造影剂到达动脉和门静脉的时差,使肿瘤病变区和正常肝脏之间产生对比,形成图像.螺旋CT可在一次屏气下完成全肝的扫描,由于不同肝脏肿瘤形成图像之间的差异,可以对原发性肝肿瘤、肝转移瘤和肝血管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螺旋CT已经成为一种倍受欢迎的肝脏肿瘤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螺旋CT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对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的CT扫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位于胃部20例,食管2例,十二指肠5例,空肠4例,回肠2例,结肠2例。CT检查全部发现病变,肿瘤检查率为100%,CT检查良性16例,恶性19例。病理检查良性14例,恶性21例,CT定性准确度为88.6%。结论 GIST的螺旋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帮助术前定位、定性和分级,是GIST诊断比较好的方法之一,对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价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穿孔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胃肠穿孔患者的多层螺旋CT扫描的相关资料共42例,探究MSCT所得影像资料,分析腹腔内部各种特征和游离气体比例等。结果在所有42例病患中,经MSCT确诊的有39例,约占92.86%。此外,准确确定穿孔位置的有25例,约占59.52%。同时观察到胃肠道有肿块、脓肿、积液等病变。结论多层螺旋CT应用于胃肠道穿孔诊断方面有很好的效果,有利于提高确诊率和孔道位置准确率,此方法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断疑似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104例,根据应用不同CT检查方式分为常规CT组和螺旋CT组,每组各52例。所有患者最后行病理学检查,并以病理检验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价值。比较两组疾病检出率、诊断特异性、敏感度、准确性、检查持续时间、检查结果获得时间。结果 经病理检查发现常规CT组42例(80.77%)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10例为其他胃肠道疾病,常规CT检出33例(63.46%)患者;螺旋CT组经病理确诊42例(80.77%)为胃肠道间质瘤,10例为其他胃肠道疾病,螺旋CT检出40例(76.92%)患者,螺旋CT组疾病检出率更高(P=0.038)。螺旋CT组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性均高于常规CT组(90%vs. 70%,95.24%vs. 78.57%,94.23%vs. 76.92%,均P=0.001)。螺旋CT组平均检查持续时间、平均检查结果获得时间均短于常规CT组[(3.26±0.63)min vs.(6.23±2.02)min,(3.02±0.45)h vs...  相似文献   

13.
庞业勤 《北方药学》2011,8(5):73-74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早期胃肠道穿孔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的早期胃肠道穿孔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双层螺旋CT扫描和腹部X线检查,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以及患者腹腔游离气体、肠壁增厚、腹腔及腹膜后腔积液在两种方法中的显示情况。结果:X线检查准确率为64.3%,螺旋CT检查准确率为89.3%,螺旋CT扫描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二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7.26,P〈0.01);患者腹腔游离气体、肠壁增厚、腹腔及腹膜后积液的显示情况在螺旋CT扫描检查中更清晰和明确,二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在诊断早期胃肠道穿孔中准确率较高,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及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病情预后情况,其扫描层次清晰、分辨率高、诊断准确,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冷水江市人民医院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3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对比分析手术病理检测结果以及多排螺旋CT检测结果,分析多排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3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胃部21例,十二指肠8例,肠系膜3例;良性4例,潜在恶性3例,恶性25例。良性间质瘤直径<5cm,强化均匀;恶性者直径一般>5.5cm,强化不均匀,其内可见低密度坏死灶。结论通过术前的CT检查,能准确显示间质瘤的部位、形态和大小,尤其是肿瘤直径的大小与强化特点对间质瘤良恶性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长期以来,胃镜及上消化道双对比造影(DC)检查是发现、诊断该类肿瘤的主要手段,对于大多数向腔内生长的肿块均可做出正确诊断.但对部分向腔外生长、向胃周围浸润的肿块及附近淋巴结、脏器转移的诊断,有一定局限性.近年来随着螺旋CT的广泛应用,CT对胃部疾病的诊断应用日益增多.CT检查已成为继胃镜和DC后,胃肿瘤诊断手段的又一重要补充.笔者结合手术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经胃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65例,实现了对早期胃癌的检出.螺旋CT还以其多平面重建、仿内镜技术、透视技术等优势,从不同角度观察病变情况,更加提高了治疗评估的准确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何强  王翔 《江苏医药》2012,38(13):1552-1553,148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的MSCT资料。结果 31例中,肿瘤位于胃部19例、小肠8例、结肠3例、肠系膜1例。病理诊断:7例良性GIST,8例交界性GIST,16例恶性GIST。主要CT表现为圆或类圆形肿块影,良性肿块边缘较清晰,恶性边界不清,部分边缘呈分叶状。平扫密度较为均匀。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强化较为明显。结论 CT可作为GIST的常规检查方法,可对肿瘤进行准确定位,有助于判断GIST的性质,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7.
64排螺旋CT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述分析64排螺旋CT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与表现。方法:将本院50例胃肠道疾病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并做出诊断对比分析。结果:急性机械性肠梗阻64排螺旋CT检查诊断与手术或活检诊断符合率达85.71%,胃肠道穿孔符合率为100%,急性阑尾炎符合率为87.5%,胃癌符合率为83.33%。结论:64排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在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中,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对疾病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单排螺旋CT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70例腮腺肿瘤患者进行单排螺旋CT检查。结果有肿块在CT平扫均可显示,良性肿瘤22例,恶性肿瘤48例。增强扫描均有不同程度强化,CT值增高约为20~50Hu。肿瘤均位于腮腺内,其中位于浅叶26例,深叶11例,同时累计深浅叶23例,CT诊断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良性者(CT22例)24例与病理诊断一致,恶性者(CT48例)44例与病理诊断一致,符合率为87.5%。结论CT能对腮腺肿瘤准确的定位并有较高的定性价值,有助于腮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漏诊率和误诊率较低,这对于制定手术方案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胰腺肿瘤螺旋CT表现,探讨CT对胰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确诊的60例胰腺肿瘤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癌49例,胰腺黏液性囊腺瘤及囊腺癌3例,胰岛细胞瘤7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1例。①胰腺癌49例(100%),胰腺囊腺瘤及胰腺囊腺癌3例(100%),胰岛细胞瘤5例(70%)出现胰腺增大。③胰腺癌25例(51%),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100%)出现胰管扩张。④胰腺癌35例(71%)出现肝内外胆管扩张⑤胰腺癌20例(40%)侵犯周围血管、器官及转移。结论全面分析CT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提高螺旋CT在胰腺肿瘤的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