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椎双开门手术是颈椎后路减压椎管成形术的一种形式,由日本学者首先报告。我科1987年10月至1990年7月施行该手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管狭窄症32例,效果良好。一、临床资料32例中男22例,女10例。颈椎损伤9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23例。术前主要症状:双上肢阵发性抽搐,颈部活动受限,均为四肢不全截瘫。术后全身紧缩沉重感及双上肢麻木感消失,手掌握力增强,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较术前明显恢复,部分患者术后3~5天可下地活动。  相似文献   

2.
骨巨细胞瘤发生于颈椎者少见,手术关键是肿瘤彻底切除、脊髓减压及颈椎稳定性的重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曾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39岁。因反复双侧颈肩痛5年,加重伴双上肢麻木、乏力2月入院。查体:颈无红肿,各向活动受限,双上肢肌力减弱、...  相似文献   

3.
患者颈痛伴四肢麻木无力一年余入院,10年前因颈椎外伤_(5-6)四肢瘫痪,住哈尔滨中医院治疗,一年后恢复。近一年来又出现上肢麻木,下肢无力,行路仅二里,易倒而入院治疗,入院检查,心肺正常,步态不稳,颈椎_(5-6)压痛,颈部活动受限,双  相似文献   

4.
寰椎横韧带骨化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50岁。头部右旋时头晕,伴右上肢颤抖4年。体格检查:头颈部活动受限,尤以头部右旋受限明显,被动右旋头部时,右上肢出现颤抖。双上肢皮肤感觉正常,肌力5级,双侧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存在,Hoffman征(-)。X线片显示颈椎退行性变,颈椎生理曲度变小,CT显示寰椎横韧带骨化,寰椎右侧侧块骨质增生,寰齿间距右侧变窄,左侧正常(图1、2)。治疗:颈部石膏固定1个月,拆石膏后配戴颈托3个月。经治疗后,颈部活动时头昏症状明显缓解,右上肢颤抖症状消失。讨论复习文献,未发现英文文献有关寰椎横韧带骨化的报道,说明此种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融合固定致上肢外展上举受限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55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根据术后患者是否出现上肢外展上举受限,将患者分为受限组(15例)和未受限组(240例)。采用JOA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颈椎疗效。分析影响上肢外展上举受限的影响因素。结果 25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12个月。15例术后上肢外展上举受限者颈椎JOA评分由术前(8.8±1.7)分提高至(13.8±2.3)分;颈椎NDI评分由术前平均(9.7±2.2)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5±1.5)分。术后C4~5椎间盘退变评分、C_(4~5)节段椎间隙高度增加量受限组与未受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限组中,术前C_(3~5)脊髓信号改变比率为8/15(53.3%),明显高于未受限组的3/2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限组者中,手术节段≤2个者上肢受限发生率(3/15)显著低于手术节段3个者(12/15)。结论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融合固定后上肢外展上举受限的患者预后较好,患者多节段减压手术及术前C_(3~5)脊髓高信号为术后发生上肢外展上举受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35岁,农民,因头颈痛,颈转动受限伴双上肢麻木.在5月就诊。患者于1997-02—04先后出现头、颈痛,双上肢麻木,曾在当地门诊、住院,查胸片、CT未见异常,颈椎片示:颈椎增生。诊断:颈椎病,经治疗无效,于1997-05-26人院。查体:神清.低热、盗汗、轻度贫血,心肺肝脾正常.颈椎肿胀,C1、2压病明显,颈活动受限,吞咽困难,双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四肢感觉正常,双上肢肌力m级,四肢隆反射活跃.霍夫曼征(+),眼膜刺激征卜),余神经系统检查正常。有肺结核病接触史。血细胞分析:WBC:16.0X10’八,GR;74…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 ,37岁 ,和尚。因颈部疼痛 5年伴双上肢颤抖 3年 ,加重 3月于入院。缘于 1990年初觉颈部疼痛 ,未引起重视 ,继续久坐练功 ,疼痛逐渐加重 ,伴颈部活动受限。至3年前觉双上肢麻木 ,活动不灵 ,进而双上肢颤抖 ,每遇久坐后加重 ,不得不停止久坐练功。至 3月前双上肢颤抖进一步加重 ,不能持物 ,行走困难 ,但进食及大小便正常 ,否认有外伤史。曾先后于数家医院行颈部X线摄片 ,诊断不清。1995年 9月 10日至兰州军区总医院行CT扫描 ,诊断为齿状突骨折 ,后至我院治疗。体查 :神志清、精神差 ,上颈椎压痛、旋顶试验 (+ )、四肢肌张力高 ,肱二…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4岁。训练中双上肢被固定同时头颈部被教练双手卡住,颈部被迫极度屈曲,双下肢被绊倒,头顶着地,下颌部顶在胸骨上,同时两个人的体重均压在头顶部。即感颈及胸部有明显响声,颈椎剧痛、活动受限,头晕、恶心。颈伴胸骨部剧痛,深呼吸受限。即刻来院摄X线片示颈_7椎体前缘压缩骨折并有骨片分离,CT示椎体前缘压缩骨折并累及椎管。逐行颈椎牵引,重3Kg,2周后摄X线片见颈椎生理曲度恢复;继续牵引2周后改石膏围领,肢体活动正常。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77岁,171 cm,50 kg,因“腭部溃疡长期不愈6月余”入院。既往因“颈椎手术失败”致双下肢瘫痪25年,无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脏疾病。查体:颈椎活动轻度受限,双侧手指畸形固定,双上肢感觉无异常,左上肢肌力4级,右上肢肌力3级。双下肢感觉、运动消失,霍夫曼征、巴宾斯基征等病理反射消失。颈部CT示:部分颈椎椎体粘连,间隙消失,颈椎退变,骨桥形成。胸部CT示:两肺少量肺气肿。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 ,6 0岁 ,干部。以“颈肩痛、右上肢麻木疼痛、活动受限 2月”就诊。两月前 ,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颈肩痛引右上肢麻木疼痛 ,夜间睡觉时尤其明显 ,起床活动后好转甚至消失 ,有时痛引右胸 ,颈部活动受限。在外院摄颈部 X线示“颈椎退行性改变”而诊为颈椎病。经针灸、理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颈段颈椎病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共治疗上颈段颈椎病患者65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三组,手法加牵引组、手法组和西药组分别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颈部疼痛、上肢痛麻、头痛头晕、交感神经症状及颈椎活动进行评分,对三组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手法加牵引组、手法组能显著改善颈部疼痛、上肢痛麻、头痛头晕、交感神经症状以及颈椎活动受限症状,而西药组能显著改善颈部疼痛、头痛头晕、颈椎活动受限症状,而对上肢痛麻、交感神经症状改善不明显。手法加牵引组总有效率87.5%,手法组总有效率78.2%,西药组总有效率72.2%。结论手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上颈段颈椎病,能明显改善颈部疼痛、头痛头晕和颈椎活动障碍,能纠正上肢疼痛麻木以及视力模糊、目胀、耳鸣、多汗、胸闷不适等交感神经症状,是防治颈椎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资料患者 ,男 ,5 1岁 ,煤矿工人。于 2 0 0 0年 7月井下工作时塌方致伤 ,自诉左胸、左肩疼痛 ,双上肢麻木、活动受限。查体 :神志清楚 ,颈部偏斜 ,左胸锁、左肩锁部隆突畸形 ,琴键征阳性 ,左锁骨全长于皮下能扪及 ,未查及骨擦感。胸廓挤压征阳性。双肺呼吸音清晰。双上肢感觉减退 ,生理反射减弱 ,左上肢肌力 2级 ,右上肢肌力 3级 ,双虎口区感觉丧失。双手血供正常。X线片报告 :颈椎未发现异常 ,左肩锁关节脱位 ,左胸锁关节脱位 ,左第 2~ 4肋骨骨折 ,无血气胸影像(见图 1)。颈椎MRI报告 :T1、T2 加权像均未发现异常影像。入院诊断…  相似文献   

13.
指骨钛板在颈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附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主诉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2年近来加重,伴胸部紧束感,小便经常失禁4个月就诊。检查:患者颈部向左侧旋转受限50%,后伸受限并伴有双下肢触电感。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Ⅳ级,感觉正常。Hoffmann征(阳性),Babinski征(阳性)。颈椎X线片提示:C1~  相似文献   

14.
高频水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因各种因素(盘源性、骨源性、颈椎关节的位移、化学源性)刺激颈神经根而出现的颈部及上肢疼痛、功能活动受限的病症。临床表现主要以颈项肩臂疼痛为主伴颈项神经串痛针剌样或过电样麻痛,常向肢体远端部位放射,颈部活动受限,上肢沉重无力,在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占颈椎病的60%以上,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生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刃针闭合松解联合牵引下复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5例,采用简单随机法,根据SAS统计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将6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42~73岁,平均(61.3±6.4)岁,病程8~42个月,平均(23.8±13.8)个月,治疗前颈椎功能评分4~17分,平均(11.45±3.31)分。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44~76岁,平均(62.4±8.8)岁;病程7~43个月,平均(24.4±16.8)个月,治疗前颈椎功能评分4~18分,平均(11.40±3.24)分。治疗组给予刃针闭合松解联合术后牵引复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牵引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0、20、180d进行随访,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比两组颈椎功能评分,其中包括颈肩臂疼痛、颈部活动受限、颈部压痛、上肢麻木、上肢肌力下降等。结果:①治疗后10d,颈椎功能总评分治疗组为(15.43±3.46)分,对照组为(13.17±3.18)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各项症状评分比较:颈部压痛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活动受限、肌力下降改善更为明显(P<0.01)。②治疗后20d,颈椎功能总评分治疗组为(18.00±2.94)分,对照组为(15.90±2.89)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各项症状评分比较:颈肩臂疼痛、肌力下降、上肢麻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尤以活动受限、颈部压痛改善更明显(P<0.01)。③治疗后180d,颈椎功能总评分治疗组为(16.63±3.32)分,对照组(12.67±3.42)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各项症状评分比较:上肢麻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尤以颈肩臂疼痛、颈肩活动度受限,颈部压痛、颈肩上肢肌力下降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与传统牵引相比,刃针闭合松解联合牵引下复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较快地获得颈椎功能的改善;能有效缓解颈肩臂疼痛、颈部活动受限及上肢麻木,且长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61岁。因高处坠落致颈部疼痛2 h余入院。查体:C4-C6棘突压痛明显,活动受限,稍有肿胀,双上肢感觉麻木伴有痛觉过敏,双侧肱二头肌肌力Ⅳ级,双手握力下降,双下肢感觉活动可,肢端感觉血供可。入院时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MRI检查显示C3-C7椎间盘后突伴C4-C6平面椎管狭窄,颈髓受压,髓内见小片高信号影,颈椎退行性改变(图1a)。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男,53岁,因脊柱疼痛20余年,双髋疼痛5年余,加重3月至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就诊。入院查体:脊柱颈胸腰段强直,颈椎向右侧偏斜位强直,被动活动受限,胸腰段后凸增加,僵硬,活动度差,双肩关节无压痛,除前屈欠15°以外,其余方向活动度基本正常,双上肢肌力、感觉、关节活动正常,无肌肉压痛,无肌肉萎缩。左髋关节屈曲95°,后伸0°,外旋25°~30°,内收、外展10°。右髋屈曲80°,  相似文献   

18.
刘保和  王忠  李建国 《中国骨伤》2001,14(3):151-151
患者 ,男 ,6 1岁 ,因颈部外伤 70d ,伴颈部活动受限就诊。患者入院前 70d ,从床上跌落致颈部受伤 ,当即感颈部及双肩部疼痛 ,活动障碍。未作特殊检查治疗 ,卧床休息 1月后 ,疼痛减轻 ,可下地活动 ,颈部屈伸活动受限。入院查体 ,颈部前屈位 ,无侧弯畸形 ,C4 棘突前移 ,触摸不清 ,C5棘突后突明显 ,C4 、C5棘突呈台阶状 ,局部无压痛 ,颈部屈伸及旋转活动严重受限 ,右上肢C5神经支配区痛觉减退 ,双上肢肌力Ⅴ级。X线片示 :C4椎体向前Ⅲ度脱位。CT示 :C4 ,5椎管狭窄 ,最窄为 5 5mm ,C4 左侧横突骨折。行颅骨牵引 4天 ,悬重 4~ 7…  相似文献   

19.
j患者男,49岁.于入院前2小时,因恶心自服胃复安20mg,之后出现颈部不自主的阵发性前屈前伸痉挛活动、疼痛、不能旋转和双上肢麻木.经内科诊断后,以“锥体外系综合症”和“胃复安中毒”收住内科.经输液、口服安坦治疗后,颈部痉挛消失,但颈部疼痛和双上肢麻木症状加重.摄颈椎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变直,寰枢椎脱位.转骨伤科先行枕颏带牵引,待寰枢关节复位良好后,给以头颈胸石膏外固定.  相似文献   

20.
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因各种因素(盘源性、骨源性、颈椎关节的位移、化学源性)刺激神经根而出现的颈部及上肢疼痛、功能受限的病症。临床表现主要以颈项肩臂痛为主伴颈项神经串痛针刺样或过电样麻痛,常向肢体远端部位放射,颈部活动受限,上肢沉重无力,在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占颈椎病的60%以上,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生活。以往多见于中老年人群,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