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肥胖对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 搜集肥胖与脊柱手术相关的文献,两名研究者分别独立提取数据,核对无误后应用STATA 11.0软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获取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最终32篇文献纳入研究,共110 877例患者,检索到的脊柱手术文献多为胸椎与腰椎手术。肥胖者脊柱手术手术部位感染率高于正常体重者(OR=2.56,95%CI:1.95~3.36)。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白种人中肥胖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是正常体重者的2.50倍(95%CI:1.77~3.52),亚洲人中肥胖者手术部位感染率是正常体重者的2.77倍(95%CI:1.81~4.22)。结论 在白种人与亚洲人中,肥胖者脊柱手术后更易发生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综合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模式对降低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按统一的纳入标准纳入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00例):某院2011年1—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全部急诊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干预组(501例):按照1∶1比例配对,2012年1—12月符合相应配对条件的急诊剖宫产手术患者,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以及采取综合干预模式后,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综合干预后,外科洗手正确率由干预前的54.55%提高至90.48%;切口异常病原学送检率由18.42%提高至89.66%;发生切口感染后及时上报率由16.67%提高至80.00%,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00%(5/501),对照组为3.60%(18/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P<0.01)。23例手术部位感染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6.61±4.81)d,显著长于978例非感染患者的(6.09±1.37)d(t=32.60,P<0.01);住院费用,感染患者为(7 042.43±1 229.57)元,显著高于非感染患者的(5 085.80±737.14)元(t=12.34,P<0.01)。结论采用综合干预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率,有效预警医院感染流行与暴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SSI)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剖宫产245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观察病原菌分布、SSI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临床结果.结果 2450例剖宫产产妇合并SSI共80例,占3.26%;检出病原菌52株,革兰阴性杆菌40株,革兰阳性球菌12株,SSI组年龄大、检查和治疗次数多、体质量指数高、术前身体状况分级低、试产时间长、瘢痕子宫比例高、手术时间长,是SSI的危险因素,SSI经过治疗均痊愈,住院时间(7.12±2.56)d,长于非SSI组的(5.22±2.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发生SSI发生率较高,虽然愈合良好,但延长住院时间,应采用合理方法预防SSI,做好产前检查保健工作、提高手术水平、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1年医院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数据,探讨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控制手术部位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1年1-12月行剖宫产的所有产妇,随访至术后30d,计算手术部位感染率,手术部位感染病例作为感染组,取未感染的病例作为非感染组,进行研究。结果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率5.33%,其中手术切口感染率2.96%,宫内感染率2.37%;院内感染率4.19%,随访30d内院外感染率1.15%,院内、外感染率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2,P<0.01);单因素分析中,年龄、产后出血、产程延长、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携带、妊娠期糖尿病、术前、术后合并呼吸道感染、电解质紊乱、围术期用药、术前白细胞数、胎膜早破时间、阴查次数、有产房试产经历、微波照射伤口及是否急诊与伤口感染有关;其中围术期用药、择期手术、微波照射伤口为保护因素,其余为危险因素;将单因素分析中的结果用logistic回归做多因素分析,发现产后出血(OR=1.90)、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携带(OR=1.68)、合并呼吸道感染(OR=2.38)、术前白细胞数(OR=1.07)、阴查次数(OR=1.11)为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可导致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性增加,需要制定科学的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手术部位感染是剖宫产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3%~15%,给产妇带来巨大的身体和心理上的负担,也给医疗保健系统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此外,死亡产妇中,3%与剖宫产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有关。本综述将从剖宫产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危险因素,以及最新的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预防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集束化管理措施,以及有效的实施模式,降低剖宫产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合评估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关联程度,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控提供循证依据。方法以"剖宫产"、"切口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为关键词和主题词,系统检索收集国内外2000-2015年研究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并参照NOS标准对纳入分析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定量评估分析,运用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is 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各危险因素的合并OR值及95%CI。结果共纳入32篇文献,病例对照研究21篇,前瞻性队列研究11篇。Meta分析结果表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OR值(95%CI)依次为:超重2.13(1.53~2.95)或肥胖2.26(2.06~2.47)、胎膜早破2.04(1.52~2.72)、急诊手术1.47(1.19~1.83)、阴道指检3次2.65(1.69~4.16)、无预防用药2.12(1.79~2.52)、手术时间1 h 3.79(2.20~6.54)、术中出血量多1.43(1.04~1.97)、双胎1.57(1.32~1.8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先兆子痫1.87(1.57~2.22)、糖尿病1.66(1.39~1.98)和贫血2.50(1.82~3.43)。结论超重/肥胖、胎膜早破、急诊手术、阴道指检次数多、无预防用药、手术时间1 h、术中出血量多、双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先兆子痫、糖尿病和贫血是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控制以上危险因素对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可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手术部位感染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轻则引起切口愈合不良,重则导致宫腔感染、败血症等,甚至危及产妇生命。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等是导致剖宫产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1],而感染咽峡炎链球菌者鲜见。目前,国内对咽峡炎链球菌感染后的临床表现、转归及治疗研究也少有报道。2014年6月,本院从1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合并子宫切口感染患者的脓液中分离出咽峡炎链球菌,现将其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罹患率增高的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方法 产科发生2例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引起医疗纠纷后,立即调查产科、外科当月手术罹患率,寻找可能引起感染的原因,同时进行目标性监测,对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高危因素进行临床干预,并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2011年12月产科81例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罹患率为8.64%,392例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罹患率为1.5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种因素导致该次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罹患率增高,手术医师在手术过程中一些不规范的操作是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2012年1-5月产科共行剖宫产手术320例,手术部位感染率与同期外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2011年12月比较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感染率分别为1.72%、1.41%和0,特别是近3个月无感染病例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干预及时有效.结论 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涉及多个环节、多种因素,必须采取多种干预措施多环节预防控制,才能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9.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目的了解北京市11所三级医院2002-2005年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率与感染变化趋势。方法利用病历首页数据库进行整理,根据手术诊断编码提取骨科手术病例,计算手术部位感染率。结果11所医院4年间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率0.14%,其中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0.09%;Ⅱ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0.65%;Ⅲ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1.78%。结论利用病历首页库可以进行有关内容的统计分析,并且结果是比较可靠的;各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病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评价干预后效果。方法监测2013年1—12月某院产科行剖宫产的所有产妇,调查分两个阶段进行:评估阶段(2013年1—6月);干预阶段(2013年7—12月)。采用目标性监测和临床干预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干预前发现的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SSI情况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共监测行剖宫产患者1 593例,发生SSI 31例,发病率1.95%。其中评估阶段SSI发病率3.40%;干预阶段SSI发病率0.95%;干预前后SSI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2,P0.01)。评估阶段单因素分析表明,手术时间≥1 h、身体质量指数≥26 kg/m~2、术中出血量≥300 mL、有基础疾病、有胎膜早破、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剖宫产患者SSI的危险因素(均P0.05)。评估阶段648例患者手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以48 h为主(395例,占60.96%);干预阶段945例患者手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以24 h为主(776例,占82.12%);干预前后两阶段手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同时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26,P0.01)。31例SSI患者平均住院日为(13.83±3.26)d,非SSI患者为(7.06±1.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6,P0.01);SSI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9 044.77±2 649.19)元,非SSI患者为(6 254.73±638.5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44,P0.01)。结论针对剖宫产手术后SSI的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剖宫产SSI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抗菌药物预防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国内文献荟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策略对控制其手术部位感染和子宫内膜炎的影响。方法检索相关医学文献数据库,对抗菌药物预防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收集、筛选、评价并提取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荟萃分析表明,首剂术前0.5~2h或钳夹脐带后给予短期抗菌药物较术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OR=0.34,95%CI为0.24~0.48,P%0.05)和产后病率(OR:0.40,95%CI为0.32~0.48,P%0.05)的效果显著;对上述2种用药策略效果差异无论是在预防单纯选择性剖宫产术(OR=0.45,95%CI为0.11~1.83,P〉0.05)或是在选择/非选择性剖宫产术(OR=0.55,95%CI为0.16~1.96,P〉0.05)术后子宫内膜炎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推荐术前0.5~2h或钳夹脐带后短期使用抗菌药物作为预防剖宫产手术相关感染的一项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术中使用可溶性止血纱布对术后盆腔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随访及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查产科组(322例)和妇科组(92例)剖宫产产妇的资料,其中产科组纱布采用团块状填塞,妇科组纱布采用平铺式填塞,比较可溶性止血纱布不同填塞方式及数量产妇术后盆腔感染发生率。结果产科组盆腔感染率为4.04%(13/322),妇科组为0.00%(0/9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 )。剖宫产组手术过程中,使用可溶性止血纱布数量≤3块的产妇盆腔感染率为0,使用数量>3块的产妇盆腔感染率为1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剖宫产术中正确合理使用可溶性止血纱布,能有效避免术后盆腔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国民营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情况。方法 2016年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9个省民营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分析中国民营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情况。结果共247所民营医疗机构填写问卷,经过数据筛查和整理,最终获取246所民营医疗机构数据。22所(8.94%)为三级医院,236所(95.93%)有编制床位,132所(53.66%)医疗机构设立了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240所(97.56%)开展医院感染管理院内培训;246所医疗机构中,仅有17所(6.91%)开展了信息化医院感染监测,197所(80.08%)采用人工监测,32所(13.01%)未开展医院感染监测。240所(97.56%)医疗机构开展手卫生培训工作,152所(61.79%)医疗机构开展了针刺伤职业暴露监测,205所填报了年均安全注射培训次数中169所(82.44%)医疗机构开展安全注射培训工作。全部或部分由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承担织物洗涤的有69所(30.53%);在开展医用织物洗涤管理工作的223所医疗机构中(226所填报了此数据),有67所(30.04%)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参与。187所(76.02%)医疗机构表示了解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工作。结论民营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组织逐步完善,但仍应持续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基础知识培训,加大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水平,加强医用织物洗涤消毒规范化管理,同时注意加大民营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特点及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防控SS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某院神经外科收治患者病例资料,分析患者SSI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神经外科手术患者715例,发生SSI 40例,发生率为5.59%。脑血管术后患者SSI发生率为7.69%,居首位;其次是颅脑肿瘤,发生率为5.94%。40例SSI患者均为器官腔隙/颅内感染。不同手术类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NNIS评分患者SSI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SSI发生率与手术类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危险指数等因素有关,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S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与脑性瘫痪发生率的关系,以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方法 以(脑性瘫痪/脑瘫)和(病因/高危因素/剖腹产/剖宫产)等关键词及主题词对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维普数据库(VIP)、PubMed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OVI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循证医学评价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1日-2016年4月1日。对纳入文献采用 Review Manager5.2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 共检索出文献9篇,其中中文文献2篇,英文文献7篇。累计病历,观察组共纳入3 327名脑性瘫痪儿童,共852名进行了剖宫产,对照组纳入1 700 535名儿童,共126 323名进行了剖宫产。其分析结果如下:总的剖宫产与脑性瘫痪儿童关系(OR=1.61;95%CI:0.93~2.79;I2=95%);足月的剖宫产与脑性瘫痪儿童的关系(OR=2.04;95%CI:1.81~2.29;I2=23%);早产的剖宫产与脑性瘫痪儿童的关系(OR=0.84;95%CI:0.63~1.13;I2=94%);急诊的剖宫产与脑性瘫痪儿童的关系(OR=9.77;95%CI:7.37~12.96;I2=95%)。结论 总体而言,剖宫产并不能减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但在急诊剖宫产中,需要一步研究证明到底在那些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脑性瘫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术后败血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某妇幼保健院产科2013年1月1日—2016年10月31日剖宫产手术患者,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选取剖宫产患者4 604例,发生败血症32例,发病率为0.70%。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妊娠合并糖尿病(OR=4.03)、有阴道试产(OR=15.86)、阴查次数≥3次(OR=6.77)、胎膜早破≥12 h(OR=3.47)、术中出血量≥1 000 mL(OR=4.66)、术后留置导尿管24 h(OR=2.83)、一周内有使用抗菌药物史(OR=3.20)共7个指标为剖宫产术后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孕周≥34 W(OR=0.20)、血红蛋白≥100 g/L(OR=0.40)、清蛋白≥35 g/L(OR=0.28)和正常羊水量(OR=0.22)共4个指标为其保护因素。结论应针对孕产妇围手术期相关独立危险因素进行严格管理和对保护因素进行医学干预,以期有效预防和控制剖宫产术后败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肥胖对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年1月—2013年12月某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215例患者,其中100例体重指数(BMI)≥25 kg/m2(肥胖组),115例BMI25 kg/m2(正常体重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肥胖患者72例(72.00%)术中出血量60 mL,58例(58.00%)手术持续时间220 min,其中20例(20.00%)发生SSI;正常体重组中仅30例(26.09%)术中出血量60 mL,20例(17.39%)手术持续时间220 min,8例(6.96%)发生SSI。肥胖组患者术中出血量、SSI发病率高于正常体重组,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长于正常体重组,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SSI发病率较高,肥胖、手术持续时间长、出血量多是结直肠患者SS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某区不同级别医院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情况。方法设计统一的调查表,按照统一的调查方法,结合查阅病例、询问主管医生、参加医生查房等调查方法,对某区47所医院2012年5月16日0∶00—24∶00外科手术后的住院患者进行SSI情况调查。结果共调查5 977例外科术后患者,SSI现患率为1.76%。二级医院SSI现患率高于三级医院(χ2=9.337,P=0.002);二级医院的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的SSI现患率均高于三级医院(χ2值分别为4.315、8.129,均P0.05);SSI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为普通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结论该地区不同级别医院不同切口类型、不同科室SSI现患率均存在差异,应根据相关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