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评价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SP)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管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1日—2020年3月31日某院ICU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2019年4月1日开始实施ASP,以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频度(DDDs)和使用强度(AUD)作为ASP评价标准。结果 ASP实施前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的ICU住院日数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SP实施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DDDs从2 101.25下降至1 862.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碳青霉烯类抗生素AUD从43.34 DDDs/100例·d下降至31.32 DDDs/100例·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从实施前的90.00%、20.41%下降至实施后的73.21%、1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以ICU为中心实施ASP可降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DDDs和AUD,降低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但不增加患者的ICU住院日数及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某院2013年7月—2017年6月ICU内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64例作为病例组,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的阴沟肠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1∶1配对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APACHE II评分≥20、ICU住院日数长、使用呼吸机、使用呼吸机日数长、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抗菌药物使用日数长、抗菌药物应用≥2联与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II评分≥20、使用呼吸机、使用呼吸机日数长、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日数长是发生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导致ICU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包括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呼吸机日数长、抗菌药物使用日数长、APACHE II评分≥20。可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制定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感染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住院的70例感染CRKP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χ~2检验等方法确定CRKP产生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确定CRKP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CRKP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呼吸道感染、机械通气、重大手术、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入住ICU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CSKP)组患者(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呼吸道感染、重大手术、机械通气、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入住ICU是CRKP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是CRKP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KP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因此避免或减少上述危险因素是降低CRKP感染患者死亡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声门下积液清除方法对下呼吸道细菌数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MV)时间、ICU入住时间、病死率的影响,为临床预防VAP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1-12月入住综合ICU行机械通气>48h的57例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0例、B组27例,A组在常规气道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声门下冲洗;B组在常规气道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声门下联合口咽部冲洗,分别于MV<48h、4、7d收集气囊滞留物和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观察MV患者VAP发生率、MV时间、ICU入住时间、病死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V<5dVAP发生率A组为46.67%、B为1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5dVAP发生率A组为70.00%、B为51.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MV时间、ICU入住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发生与未发生VAP患者的MV时间、ICU入住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与未发生VAP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声门下联合口咽部冲洗比单纯声门下冲洗能更有效地降低早发性VAP的发生率;VAP的发生可使重症患者的MV时间、ICU入住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的早期康复管理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管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6.4±2.0)d、首次床旁坐位时间(6.0±1.6)d、ICU住院费用(10.0±1.2)万、ICU住院时间(11.0±2.5)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8.0%,P0.05。(3)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2.0±0.5)L、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71.8±8.8)%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的早期康复管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刘东欣  江琴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1):1381-1383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合并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MDRO)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杭州市老年病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ICU收治的260例V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MDRO感染分为VAP合并MDRO感染组和VAP无MDRO感染组。统计MDRO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以及呼吸道感染、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AP合并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260例老年VAP患者中合并MDRO感染156例(60.00%),检出MDRO 17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共计171株,占比为97.16%,主要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86株,占比48.86%,次要为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41株,占比为23.30%,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30株,占比为17.05%,;革兰氏阳性菌共计5株,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2.84%;VAP合并MDRO感染组患者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长于无MDRO感染组,APACHEⅡ、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无MDRO感染组,呼吸道感染、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MDRO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上呼吸道感染、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均是VAP合并MDRO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 结论 ICU老年患者VAP合并MDRO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且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上呼吸道感染、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均是VAP合并MDRO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在临床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MDRO)的感染现状,评价目标性监测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2015年入住ICU的患者,2014年1—12月为干预前阶段,2015年1—12月为干预阶段,对比分析干预前后MDRO感染趋势。结果干预前检出MDRO297株,干预后检出217株,除CRPA外,干预后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检出株数均较干预前减少。ICU MDRO感染率由干预前的7.17‰降至3.88‰,其中CRAB、CRE干预后感染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综合、内科ICU MDRO感染率分别由干预前的8.75‰、7.84‰,降至干预后的4.39‰、2.2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取干预措施后,接触隔离医嘱24 h下达率、手卫生依从率、医护人员知晓率等防控措施的依从性较干预前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采取目标性监测和干预措施,可降低ICU MDRO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情况及其造成的经济负担。方法回顾性调查2016—2017年某院综合ICU住院患者中发生MDRO医院感染的病例,分析MDRO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与耐药菌种类,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比较MDRO医院感染与非感染患者住院日数、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2016—2017年综合ICU住院患者MDRO医院感染率为7.5%,2017年低于2016年(4.5%vs 10.7%)。MDRO医院感染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非呼吸机相关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以及手术部位感染,分别占50.0%、16.9%及10.8%。主要MDRO是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分别占42.9%、24.8%和24.0%。MDRO感染者较非感染者住院日数延长26.0d,住院总费用增加116 147.0元(均P0.001)。CRPA感染患者的住院日数最长、住院费用最高。结论综合ICU住院患者MDRO医院感染可增加住院日数和住院费用,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应积极采取有效的MDRO感染防控措施,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和抗感染治疗情况,探讨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防治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分析医院2012年5月-2015年6月确诊为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病例共45例,根据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分为碳青霉烯类治疗组、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组、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序贯治疗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和其他抗菌药物单药治疗组,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抗感染治疗结果。结果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有效组在合并重症肺炎、APACHEⅡ评分、深静脉置管、有创机械通气、入住ICU、不恰当经验性治疗和细菌耐药性等方面与无效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碳青霉烯组、头孢哌酮/舒巴坦组、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和其他治疗组的抗感染治疗有效比例分别为55.6%、68.8%、50.0%、85.7%、100%;患者预后与感染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情况密切相关,治疗无效组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构成比为91.7%,而有效组仅为39.4%,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的抗感染治疗有效率与感染耐药菌的比例正相关。结论重症合并有重症肺炎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抗感染治疗预后较差,深静脉置管或有创机械通气、入住ICU、不恰当经验性治疗、多重耐药菌为其高危因素,使用碳青霉烯类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或二者序贯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血流感染(BSI)患者的病原学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诊断为CRE-BSI 2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30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108例、死亡组120例。分析细菌检出率、药物敏感性结果和患者临床特征,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CRE-BSI的预后危险因素。结果 BSI-CRE菌株主要来源于重症监护病房(ICU)115株占比50.44%,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最常见CRE-BSI病原菌,占比88.59%,其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均>70.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入住ICU、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动脉静脉置管和血液透析与患者病死相关(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机械通气和血液透析是CRE-BSI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CRE-BSI患者存在高龄化、高病死率的特点;年龄、机械通气和血液透析是CRE-BSI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通过主动筛查,早期监测潜在传染源以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专人监督执行集束化管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3年7月—2014年6月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其中2013年7—12月设为对照组(150例),采取集束化管理措施,无专人监管;2014年1—6月(177例)设为专人监督管理组,采取集束化管理措施,专人负责监管,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病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结果专人监督管理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141例,有创机械通气日为1 937 d,发生VAP9例,VAP发病率为4.65‰;对照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127例,有创机械通气日为1 965 d,发生VAP21例,VAP发病率为10.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P=0.042)。专人监督管理组集束化管理方案总依从率、平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停留ICU时间分别为94.92%、(11.11±2.57)d、(15.11±2.88)d,对照组分别为48.67%、(14.67±4.35)d、(19.33±5.81)d,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专人监督执行集束化管理方案可以有效预防VAP的发生,应建立符合临床科室实际情况的集束化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某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VAP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12月该医院ICU使用有创呼吸机48 h的患者进行监测,分析其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监测期间共有483例患者接受呼吸机辅助呼吸且使用48 h,其中76例发生VAP,VAP发病率为15.73%;使用呼吸机总日数为5 347 d,VAP发病率为14.2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及人工气道留置时间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性患者VAP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χ2=9.838,P0.01);年龄在41~70岁的患者VAP发病率最高(χ2=10.242,P0.01),其次为≥71岁患者;住院时间越长的患者相应VAP发病率越高(χ2=59.533,P0.01);人工气道留置时间越长的患者相应VAP发病率越高(χ2=74.215,P0.01)。结论该医院ICU VAP发病率较高,且男性、年龄在41~70岁、住院时间长、人工气道留置时间长的患者VAP感染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1年在本院ICU进行机械通气的15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试验组采用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加热湿化器联合开放吸痰。两组患者均给予化痰止咳、解痉平喘、纠正内环境紊乱、抗感染、每日2次口腔护理和床头抬高30。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病率、28d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的VAP发病率2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5%,且28d死亡率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可以降低VAP发病率、28d死亡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对ICU住院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肠内营养(EN)输注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无创通气病人氧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将96例AECOPD行无创通气治疗病人按入院顺序依次分为连续喂养组、间歇连续喂养组和定时灌注组,每组各32例。比较三组病人EN治疗后第3、5、7天动脉血p H值、PaO_2(氧分压)、PaCO_2(二氧化碳分压)、PaO_2/FiO_2(氧合指数)等指标,同时对比三组病人日均费用、入住ICU天数、机械通气天数等综合指标。结果:连续喂养组和间歇连续喂养组治疗后第7天的p H值、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优于定时灌注组(P0.05)。连续喂养组病人的营养支持费用明显低于间歇连续喂养组(P0.05)。结论:两种连续喂养方式均能有效改善无创通气的AECOPD病人缺氧状况,降低病人入住ICU天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西医、中医、康复、营养、心理"五位一体模式应用于ICU多重耐药菌管控领域,旨在提高ICU管理质量,为该模式广泛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2月,整群抽样选择某院899例ICU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484例、干预组4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五位一体"管理。收集2组多重耐药菌(MDROs)的发生率、住院时间、隔离时间、住院总费用等资料,分析"五位一体"模式的临床效益。结果干预后,ICU患者MDROs感染率(10.1%)较干预前(16.7%)明显下降(P<0.05);MDROs患者住院总费用由26.1万元减少到18.9万元;住院天数由71.3 d降至54.2 d;隔离天数由50.0 d减少到34.9 d(P<0.05)。结论 "五位一体"模式显著降低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可缩短住院时间及隔离天数,能减少患者住院总费用;该管理模式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对序贯性机械通气三种切换时点进行比较,以探索序贯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最优切换点。方法:选择本院ICU住院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90例,治疗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策略,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改良GCS评分组以改良GCS评分达到15分并稳定2 h以上为切换点、感染控制窗组以达到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自主呼吸试验组以自主呼吸试验成功为切换点。观察并记录三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及死亡率等指标。结果:(1)改良GCS评分组及感染控制窗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VAP发生率均低于自主呼吸试验组(P〈0.05);(2)改良GCS评分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低于感染控制窗组(P〈0.05),但两组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VAP发生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间再插管率、院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尚无证据证明三种不同的切换时机可降低死亡率,但改良GCS评分可全面反映患者的整体病情变化和机体状态,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及ICU住院时间,且应用简便、安全,是值得在临床推广的序贯机械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种不同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作用。方法选择某院重症监护室(ICU)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90例,按入院先后分为3组,即常规组: 2007年7-12月患者30例,实施传统呼吸道管理;人工鼻组: 2008年1-6月患者30例,在机械通气时使用人工鼻;人工鼻+集束化护理综合干预组:2008年7-12月患者30例,使用人工鼻的同时采取VAP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3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VAP的发生率及VAP患者病原菌检出情况。结果人工鼻+集束化护理综合干预组与常规组、人工鼻组相比,可明显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8.83±6.65)d vs (16.17±4.87)d, t=5.43,P=0.00;(8.83±6.65)d vs (12.43±5.27)d,t=2.31,P<0.05];与常规组相比,可缩短患者住ICU时间[(9.30±6.20)d vs (14.97±11.35)d,t=2.42, P<0.05],降低VAP的发生率(常规组43.33%与人工鼻+集束化护理综合干预组 16.67%比较,χ2 =5.08, P<0.05)。VAP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7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48.15%(13/27),铜绿假单胞菌18.52%(5/27),肺炎克雷伯菌14.81%(4/27),大肠埃希菌7.41%(2/27),光滑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鲍曼不动杆菌各占3.70%(1/27)。结论使用人工鼻+集束化护理综合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有利于规范护理操作行为,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呼吸道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定植的防控效果。方法对每例监测对象于入院第1、4、8天及之后每间隔7天采集咽拭子和人工气道吸痰标本,并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2013年6—12月为干预前组,2014年1月开始实施综合干预措施,2014年6—12月为干预后组,统计MDRO检出情况。结果共检出253株MDRO,干预前后分别为164、89株,其中检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191株(占75.49%),干预前后分别为119、72株。患者呼吸道MDRO感染发病率干预前组为52.94%,干预后组为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P=0.03)。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组为(8.07±2.52)d,干预后组为(6.89±1.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P<0.01)。结论MDRO为ICU医院感染重要病原菌,采取有效综合干预措施可减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联合集束化管理对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防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某三甲医院ICU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自2014年1月开始将MDT联合集束化管理用于ICU MDROs感染的防控,并在实施1年后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实施前(2013年)、实施后(2014年)和持续改进后(2015年)ICU住院患者送检标本MDROs检出情况。结果实施前、实施后和持续改进后ICU患者中MDROs感染率分别为26.55%(154/580)、17.13%(117/683)、12.01%(77/641),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30,P0.001);ICU患者MDROs总检出率分别为64.44%(154/239)、63.59%(117/184)、43.26%(77/178),有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84,P0.001)。ICU主要MDROs为多重耐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PDR-AB,占44.54%)。结论 MDT联合集束化管理有助于降低ICU MDROs的感染率和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葡萄糖酸氯己定擦浴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某三甲医院综合ICU收治的108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含2%葡萄糖酸氯己定的湿巾进行擦浴,对照组采用清水擦浴。比较两组患者擦拭后的抑菌率及医院感染、MDRO感染发病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2 h内的抑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擦浴后4、8、24 h的抑菌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医院感染发病率试验组为44.44%(24/54),对照组为66.67%(36/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RO发病率试验组为20.37%(11/54),对照组为40.74%(22/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为主,分别占87.50%、72.22%;其中试验组中呼吸机相关肺炎(VAP)8例(33.33%),对照组11例(30.55%)。试验组共检出11株MDRO,对照组检出22株,均以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为主。两组患者在擦浴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使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擦浴可以有效减少ICU患者医院感染及MDRO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