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院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104例ICU患者,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分轻度脓毒症组45例,严重脓毒症组29例,非脓毒症组30例,另选4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PCT水平;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RP水平,观察各指标诊断脓毒症患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绘制ROC曲线并加以分析,明确检测最佳阈值。结果:轻度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血清PCT、CRP水平较对照组、非脓毒症组明显升高;非脓毒症组血清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指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与ROC曲线下的面积值均好于CRP;联合检测血清PCT、CRP的敏感性及准确率好于各指标独立诊断。结论:血清PCT指标对脓毒症患者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联合检测血清PCT、CRP水平变化对脓毒症患者可以提高其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疑似革兰阴性菌引发的脓毒症患者血浆内毒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临床疑似革兰阴性菌引发脓毒症患者52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将疑似感染病人又分为确诊组(31例)和排除组(21例)。以动态浊度法连续检测患者血浆内毒素。结果:确诊组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排除组和对照组(P<0.001),排除组治疗后2 h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此后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内毒素血症与脓毒素症密切相关,可用于革兰阴性菌脓毒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7,(6):827-828
目的探讨PCT、NT-Pro BNP和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5例慢阻肺患者为观察组,包括稳定期45例、急性加重期40例;同时选取70例同期入院检查为普通肺炎康复者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入院时的NT-Pro BNP、PCT、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清NT-Pro BNP、PCT、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阻肺患者的NT-Pro BNP、PCT、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能有效反映其病情程度以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肌钙蛋白(cTnT)、B型钠尿肽(BNP)水平检测与其预后的关系,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上海曲阳医院就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1例为观察组,选取非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41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cTnT、BNP超声心动图异常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死亡发生率及临床资料,分析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TnT、BNP水平检测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T阴性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测异常发生率(23.52%)明显低于cTnT阳性组患者(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NP阴性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测异常发生率(27.78%)明显低于BNP阳性组患者(6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T阴性组患者的死亡率(11.76%)明显低于cTnT阳性组患者(41.67%),BNP阴性组患者的死亡率(16.67%)明显低于BNP阳性组患者(4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cTnT、BNP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结论 cTnT、BNP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上述两种指标的检测能有效改善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降低其病死率,值得临床中用于患者生存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探讨其水平变化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脓毒症患者60例(脓毒症组)和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PAF水平;脓毒症患者入院24h内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根据其分值分为三组,APACHEⅡ评分<15分为低分组,15~ 20分为中分组,>20分为高分组;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各组血清PAF水平变化.结果 脓毒症组血清PAF水平[(25.32±4.95) ng/L]显著高于对照组[(7.75±1.6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血清PAF水平逐渐升高,分别为(15.02±2.91)、(23.32±4.85)、(34.02±6.42)n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和死亡组血清PAF水平分别为(20.02±3.71)、(35.43±5.74) 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F可能参与了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检测血清PAF水平可初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脓毒症患者89例,根据是否并发休克分为对照组(单纯脓毒症,35例)和观察组(脓毒性休克,54例)。所有患者均行血浆PCT、BNP水平、动脉血乳酸(Lac)及血小板(PLT)水平检测,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结果入院1、3、5 d时观察组PCT、BNP、Lac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入院3 d时PCT、BNP、Lac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入院1 d而PLT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治疗后,对照组入院5 d时PCT、BNP、Lac及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入院3 d而PLT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入院5 d时PCT、BNP、Lac及APACHEⅡ评分仍高于入院3 d而PLT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28 d时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疾病程度越重其血浆PCT、BNP水平越高且死亡率也越高,故血浆PCT、BNP水平可预测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脓毒症的血脂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脓毒症患者50例为脓毒症组,根据预后又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两个亚组;另选某院保健科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其血清TC、TG、HDL-C、LDL-C的变化。结果脓毒症组的TC﹑HDL-C及LDL-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死亡组的TC、HDL-C、LDL-C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而TG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TC、HDL-C、LDL-C水平可下降,其下降水平对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2015,(5):93-95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降钙素原(PCT)及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评估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对慢阻肺患者病情的监测与评估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4年间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72例作为研究组,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分组,其中急性加重期患者30例,稳定期患者42例;对照组为我院诊断为普通肺炎康复患者72例。持续对两组患者的NT-Pro BNP、PCT、D二聚体水平、血氧饱和度(SO2%)、痰培养细菌阳性率进行跟踪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NT-Pro BNP、PCT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普通肺炎康复患者,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各项指标要高于稳定期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经治疗后,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NT-Pro BNP、PCT及D二聚体水平与慢性阻塞肺病患者病情密切相关,联合检测NT-Pro BNP、PCT及D二聚体水平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监测与评估,为临床治疗手段的及时介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评价脓毒症患者早期血浆皮质醇水平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择脓毒症患者600例,根据预后生存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82例为对照组;留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检查指标包括患者的血浆皮质醇(Cor)、降钙素原(PCT)、乳酸(LAC)、血糖(GLU)、超敏C-反应蛋白(CRP)、IL-10、血氧分压(PaO2)和白细胞(WBC)的水平。结果脓毒症组和对照组患者Cor、LAC、GLU、CRP、IL-10和WB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T和Pa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or、LAC、APACHEⅡ评分和PaO2均为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Cor、LAC、GLU、CRP、PaO2和APACHE值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T、IL-10和WBC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皮质醇水平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反映脓毒症患者的严重程度,在临床上可作为判断脓毒症患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感染致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皮质醇(Cor)、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2例腹腔感染致脓毒症患者分为轻中度脓毒症组和重度脓毒症组,比较两组的外周血Cor、 PCT、 WBC水平,探讨外周血Cor、 PCT、 WBC水平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脓毒症组的外周血Cor、 PCT、 WBC水平均高于轻中度脓毒症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腔感染致脓毒症患者的外周血Cor、 PCT、 WBC水平与其病情进展存在相关性(OR>1,P<0.05);ROC曲线显示,Cor、 PCT、 WBC联合检测判断疾病进展的特异度、敏感度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论 腹腔感染致脓毒症患者的外周血Cor、 PCT、 WBC水平变化与其病情进展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可及时判断病情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不同梗死部位和相应病变血管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和N氨基酸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变化。方法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心肌坏死标记物及冠脉造影分为急性sT段抬高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组37例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32例。于发病24h内抽取静脉血,行血浆cTnI、NT-proBNP检测。结果急性ST段抬高广泛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血浆cTnI、NT-proBNP均高于正常,且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组的cTnI、NT-proBNP高于下壁心肌梗死组,两者比较,NT-pro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n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rnI、NT-proBNP增高可反映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损害的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 PCT)检测水平在脓毒血症新生儿中的变化情况及其在患儿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科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8例脓毒症新生儿作为研究组,同期4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入院时的PCT、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 WBC)、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Ⅱ)差异,并根据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的对脓毒症患儿进行分组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PCT对判断脓毒症新生儿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研究组患儿的PCT为(15.37±7.16)ng/L、CRP为(39.82±11.75)mg/L、WBC为(15.8±3.17)×109/L值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组的PCT:(0.84±0.72)ng/L、CRP:(1.96±1.35)mg/L、WBC:(9.4±2.1)×109/L,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78、20.28、11.75,均P<0.05)。非危重患儿有36例、危重患儿33例、极度危重患儿29例,PCT、CRP、WBC及APACHEⅡ评分的组间比较结果为非危重组<危重组<极危重组患儿(F值分别为14.09、14.18、10.05、7.88,均P<0.05),并且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均P<0.05)。 PCT≥14.86μg/L组患儿43例中有21例患儿死亡,死亡率为48.84%,显著高于<14.86μg/L组的14.55%,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62,均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PCT预测患儿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2,大于0.800。结论 PCT检测水平在脓毒血症患儿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同时与患儿的病情程度有一定的关系,PCT作为一种对脓毒血症患儿预后进行预测的临床指标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不同程度脓毒血症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脓毒血症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浓度的改变及其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台州医院重症监护室(ICU)脓毒血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病情程度分为:脓毒血症性休克组30例,严重脓毒血症组40例,脓毒血症组30例,对照组为自愿健康体检者20例.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BNP浓度,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功能.比较各组BNP浓度的差异以及各组BNP浓度与LVEF的相关性,并比较28 d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BNP水平对死亡的预测作用.结果 脓毒血症性休克组血浆BNP水平[(976.3±160.7)pg/ml]明显高于严重脓毒血症组[(648.4±267.3)pg/ml]、脓毒血症组[(217.2±89.7)pg/ml]及对照组[(50.3±25.4)pg/ml](P<0.01),脓毒症性休克组LVEF[(48.2±9.6)%]明显低于严重脓毒血症组[(52.8±9.4)%]、脓毒血症组[(61.3±8.9)%]及对照组[(66.4±9.3)%](P<0.05或P<0.01),脓毒血症性休克和严重脓毒血症二组LVEF与血浆BNP水平呈负相关(r=-0.876,-0.724,P<0.01).死亡组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1367.6±506.4)pg/ml vs(420.3±82.6)pg/ml,P<0.01].BNP水平与28 d死亡率的ROC曲线分析显示BNP水平的曲线面积为0.918(P<0.01).结论 不同程度脓毒血症患者血浆BNP浓度存在差异,血浆BNP浓度与LVEF呈负相关,血浆BNP水平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陕西省渭南市第二医院儿科300例日龄2~26天的新生儿,其中100例正常新生儿为正常对照组,100例新生儿患有单纯败血症者为一般感染组,100例存在合并严重并发症的败血症为严重感染组,应用免疫色谱法进行PCT,C反应蛋白监测,对比分析1周后3组新生儿血浆PCT及C反应蛋白的浓度变化。结果与正常新生儿组相比,一般感染组PCT和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X^2=6.5117,P〈0.05);与一般感染组相比,严重感染组PCT和C反应蛋白升高明显(X^2=3.4361,P〈0.05);治疗1周后,一般感染组患儿恢复情况优于严重感染组,两纽PCT和hsCRP指标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CT:t=9.1083,P〈0.05;hsCRP:t=7.4728,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应首选PCT监测方法,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均优于其他检测方式。  相似文献   

15.
氨基末端脑钠尿肽激素原对小儿心功能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末端脑钠尿肽激素原现已被证实为成人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估等的有效标志.它的血浆浓度同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与临床心衰程度评分呈正相关.该文主要综述小儿氨基末端脑钠尿肽激素原的正常值范围及其对小儿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治疗监测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降钙素原、D 二聚体检测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8例脓毒血症患者按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血降钙素原、D 二聚体水平并根据患者病情计算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判断各指标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68例脓毒血症患者,生存组28例,死亡组40例,病死率58.82%。两组降钙素原、D 二聚体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均显著高于生存组。降钙素原、D 二聚体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存在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降钙素原、D 二聚体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可用于评估脓毒血症患者病情,并作为预后预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血浆心钠肽(ANP)和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3月我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23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123例及对照组109例。观察组给予PCI治疗对照组给予非PCI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1 d、治疗后1 d及治疗后3个月血浆ANP和BNP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 d和3个月后血浆ANP和BNP水平较治疗前1 d和对照组下降(P0.05),但对照组仅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PCI治疗后血浆ANP和BNP水平下降,可对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citonin,PCT)对患者感染诊断及其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某院2009年9月—2010年12月同时采集血液进行细菌培养与PCT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70份同时送检的标本,PCT和血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46.49%(265/570)、30.18%(172/570);以0.50 ng/mL为界点,PCT诊断的敏感性为90.53%(516/570)、特异性为64.74%(369/57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4.53%(118/265)、82.30%(251/305)。结论定量PCT检测对患者早期感染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连续监测患者感染状况,及时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蒋军华 《现代保健》2011,(8):139-140
目的 探讨脑钠肽在心力衰竭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部分心衰(HF)患者与健康者(对照组)的BNP水平,同时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与健康者的BNP水平.结果心衰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CS组的血浆BNP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钠肽不仅对HF、ACS的诊断与预测有临床应用价值,而且对它们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