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和护理,对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治愈40例,好转15例,死亡5例,临床护理效果良好。结论采取针对性和全面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动脉瘤手术的效果,预防蛛网膜下再次出血,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杨传军  夏磊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346-2347
目的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erimesencephalic non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PNSH)的临床特点,治疗经验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治疗,随访预后情况。结果本组全脑血管造影均无阳性发现,病人临床症状轻,均无意识障碍及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Hunt-Hess分级均为Ⅰ~Ⅱ级。随访6~72个月,平均46个月,未发生再出血,无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均基本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结论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症状较经典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轻,并发症少,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宋晓玲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8):1587-1588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脑梗死患者发病身体基本因素和治疗因素,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观察1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身体基本因素和治疗情况,其中男56例,女70例,迟发脑梗死患者32例(25.39%)。[结果]两组在性别上差异不明显,而年龄、体重指数、脑梗死病史和糖尿病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出血量大小、是否应用立止血、注射用尼莫地平是否足量、收缩压和舒张压等多种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脑梗死与患者发病的身体基本因素和治疗因素有关,应当及时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2月韶关市某医院收治的70例动脉瘤性SA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基础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12.8±2.4)d、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为(124.0±9.8)h,明显短于对照组[(15.7±5.6)d,(289.0±10.2)h],GCS评分为(12.1±2.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6±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可明显缩短动脉瘤性SAH患者的住院天数、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镁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4例入院后证实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行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给予硫酸镁10g,持续2周,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6%和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静脉给予硫酸镁可以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6.
早期发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出血原因 ,防止再出血 ,是减少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的关键。本文对 63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特征和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分析 ,以期提高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认识。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0~ 2 0 0 2年神经内、外科收治并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 63例 ,其中男 3 9例 ,女 2 4例 ;年龄 18~ 62岁 ,平均年龄 44 3岁。临床表现 :头痛 61例 ,头晕 5 8例 ,恶心、呕吐 5 4例 ,意识障碍 3 1例 ,肢体运动障碍2 3例 ,癫痫 17例 ,精神症状 12例 ,动眼神经麻痹 5例 …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脑脊液 (CSF)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泌乳素 (PRL)、生长激素 (GH)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对 4 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发病后 1~ 3d、7~ 9d、13~ 15d脑脊液ACTH、TSH、FSH、LH、PRL、GH的含量进行动态检测 ,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VMCA) ,任何一次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VMCA) >12 0cm s定为脑血管痉挛。结果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ACTH、TSH、FSH、LH、PRL、GH发病后 1~ 3d、7~ 9d各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尤以发病后 7~ 9d变化最明显 ;术前、术后有脑血管痉挛组和非脑血管痉挛组也有明显差异。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ACTH、TSH、FSH、LH、GH、PRL含量与病情演变、脑血管痉挛 (CVS)程度有关 ,并可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儿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6年6月-2010年12月在本院和兰州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80例SAH患儿和同期出生的228例健康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应用x2检验及Logitic多元回归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综合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分别为(按发生率高低):窒息、宫内窘迫、反复呼吸暂停、感染、急产、胎头吸引产和产钳助产.窒息、宫内窘迫、胎头吸引产、产钳助产和急产均可能是SAH发生的相关高危因素(P<0.05).结论 应加强孕期健康教育和产前检查,提高产前、产时、产后诊断水平,以早期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肺炎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就诊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肺炎患者,随访截至2021年7月31日,以全因死亡为随访终点。根据随访预后分为存活组75例和死亡组16例,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死亡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和D-二聚体(D-D)值均高于存活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值低于存活组(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模型进行调整,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D>3.8μg/ml、PT>13.7 s和INR>1.2是aSAH术后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D-D、PT和INR增高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肺炎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性更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9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5例、112例次,感染发病率为38.86%、例次发病率为58.03%。感染部位以腹腔、下呼吸道及胃肠道为主,分别占33.93%、25.00%及16.96%。检出病原菌58株,其中真菌占53.45%,革兰阴性菌占36.21%,革兰阳性菌占10.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础性疾病、应用糖皮质激素、侵入性操作、血白细胞4.0×109/L均为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其危险因素多样。在治疗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可能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变量上的差异。结果 2 30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17例,感染率为5.0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71例次,占60.68%);共分离病原菌90株,革兰阴性菌65株(占72.22%),革兰阳性菌20株(占22.22%),真菌5株(占5.56%)。单因素检验7个变量是影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心血管内科的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心功能分级、血浆清蛋白水平、侵入性操作。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对高龄、住院时间长患者密切关注,及时纠正心力衰竭,积极治疗合并症,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神经外科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神经外科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200例颅脑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200例颅脑手术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81例、99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40.50%,例次发病率为49.50%;感染部位居前5位的依次为下呼吸道、泌尿道、颅内、血液、肠道。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15分、术中出血量≥800 mL、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留置胃管、脑室引流、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使用H2受体阻滞剂是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GCS评分<15分、入住ICU、使用H2受体阻滞剂是颅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加强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监测,了解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有助于采取综合预防措施,降低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3年1—12月某院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和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 573例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14例,感染率为5.9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54.67%)为主,其次为泌尿道(25.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意识障碍、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糖尿病、侵入性操作、使用抑酸剂、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发生医院感染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高龄、侵入性操作、患COPD和糖尿病是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引起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以上因素进行合理干预,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烧伤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降低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5年1—12月烧伤科收治的480例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80例烧伤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8例、44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7.92%,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9.17%。感染部位以手术部位(19例,占43.18%)、血液(8例,占18.18%)和下呼吸道(5例,占11.36%)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手术时机、手术持续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日数、使用有创呼吸机、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持续时间≥3 h(OR=4.455,P0.001)、住院日数30 d(OR=4.417,P0.001)和留置导尿管(OR=4.215,P0.001)是烧伤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缩短手术时间,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以及缩短患者住院日数,有助于减少烧伤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NICU收治的新生儿,并对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760例新生儿病例,发生医院感染198例,259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26.05%,例次发病率34.08%,日感染率为9.50‰;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92例次,占35.52%);259例次医院感染病例共检出病原菌172株,以不动杆菌属(40株,占23.26%)为主;胎龄≤32 W、出生体重≤1 500 g、住院时间≥10 d、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0 d、进行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及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NICU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应针对其危险因素制定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骨科创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6月—2015年5月某院骨科病房创伤患者发生HAP的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骨科创伤患者2 578例,发生HAP92例,HAP发病率3.57%。92例HAP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07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22株,占20.56%)、大肠埃希菌(14株,占13.08%)、鲍曼不动杆菌(13株,占12.15%)等。住院日数≥15 d、吸烟史≥3年、卧床≥7 d、伴有基础疾病、合并症、留置导尿管≥7 d、采用手术治疗、采用机械通气、入住ICU、开放性损伤、血糖≥11 mmol/L、血浆清蛋白30 g/L、血红蛋白浓度90 g/L和糖皮质激素使用≥4 d等14个因素均是骨科创伤患者发生HAP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卧床、手术治疗、机械通气、使用糖皮质激素和贫血6个因素为骨科创伤患者发生H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科创伤患者HAP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以手术治疗、机械通气、糖皮质激素使用、长期吸烟、卧床和贫血等6个因素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监测2013年4月—2014年12月入住某院神经外科并择期进行手术的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1 218例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163例、193例次,术后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3.38%、例次发病率为15.85%。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颅内(125例,占64.77%),其次为下呼吸道(55例,占28.4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等级、幕下手术是神经外科颅内肿瘤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及95%CI分别为4.352(1.878~10.080)、1.812(1.280~2.564)。结论手术等级高和实施幕下手术的神经外科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较高,应针对此类患者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制定有效的策略,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收集某院2013年1—12月507例肝硬化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医院感染现状,病原菌构成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07例肝硬化患者中,48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9.47%,感染部位主要以腹腔(31.25%)为主;细菌培养送检标本48份,送检率100.00%;共检出病原菌43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25株(58.14%)、革兰阳性(G+)菌10株(23.26%)、真菌8株(18.60%)。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清蛋白水平、肝功能分级、有无侵入性操作、有无并发症及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引起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某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 246例颅脑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 246例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393例,446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9.26%,例次感染率10.50%;高于同期全院医院感染发病率(2.02%)和例次感染率(3.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11.06、629.30,P<0.001)。感染部位以中枢神经系统(56.50%)为主,其次是呼吸系统(27.36%)。采用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院外感染、原发疾病、手术时间、感染前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及天数、手术次数、各侵入性操作以及胃管鼻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单因素有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老年患者、患颅脑先天性疾病、入住ICU时间>7 d、使用抗菌药物时间>7 d、使用中心静脉插管和泌尿道插管以及使用有创呼吸机是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其医院感染的监测,同时应针对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