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2019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 19)患者胸部薄层CT的影像表现,分析其演变过程,熟悉其肺部CT表现,了解其病程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2020年1-3月核酸检测确诊为COVID 19的64例患者资料,分析胸部薄层CT表现,64例患者均进行5次胸部CT扫描,其中4例肺部CT未见异常,研究另60例患者CT演变特点。结果 COVID 19的CT表现多变,主要表现为双肺不对称分布胸膜下为主实变或磨玻璃密度影,最初铺路石征较多见,后来向模糊影、条索影变化,本组病例患者症状发作后的第1周和第2周肺部病变显著增加,随后肺部CT评分逐渐下降,双肺下叶CT评分较高,其次是右肺上叶,左肺上叶CT评分最低。结论 COVID 19大部分病例肺部病灶在28天左右可完全消失,但我们需要经过长期大样本随访观察肺部是否会遗留不可逆损伤。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初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胸部CT初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12例,女17例,平均年龄44±8岁。所有病例均行高分辨率CT扫描,由放射科高年资医生对CT图像进行分析、总结。结果:COVID-19胸部CT初诊典型表现:双肺野外带胸膜下区为主的单发或多发磨玻璃影,可伴小叶间隔增厚;部分多发病灶中同时可见磨玻璃影及实变影,实变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不典型者表现为单发的斑片状实变影或小结节影。以上少部分病例伴胸膜反应或叶间胸膜增厚,但未见胸水。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初诊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查可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高分辩CT(HRCT)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4月确诊的COVID-19肺炎患者125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与入院后第一次HRCT影像资朴,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疾病程度分为普通型652例、重型272例、危重型328例共三组,观察比较其病变范围、累及肺叶、病灶数目、边界、密度以及毗邻结构受累情况。结果磨玻璃祥病变为COVID-19肺炎典型表现;三组COVID-19患者的平均年龄比较,危重型患者高于重型患者,重型患者高于普通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VID-19危重型、重型、普通型患者伴有基础疾病的比例分别为78.66%(258/328)、45.59%(124/272)、16.26%(106/652),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VID-19危重型、重型、普通型悲者病变双肺累及率分别为100%、91.67%、19.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VID-19普通型患者跨叶段病灶、支气管兖气征、血管束增粗征、小叶间隔增厚、胸膜凹陷征发生率分别为14.29%、42.86%、38.10%、23.81%、9.52%,重型分别为63.89%、66.67%、58.33%、66.67%、33.33%,危重型分别为86.96%、100%、86.96%、100%、86.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VID-19患者HRCT表现较有特征性,可为临床分型提供重要依据,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初次胸部HRCT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7日—2月17日发热门诊3~10 d后经核酸检测阳性的20例COVID-19初诊患者及同期45例非COVID-19肺炎患者胸部HRCT资料,对病灶分布、密度、形态、大小及伴随征象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COVID-1...  相似文献   

5.
温德英  舒意  王丽春  李直  黄娟  白红利  孙家瑜 《华西医学》2020,35(12):1427-1430
目的探讨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胸部高分辨率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2月23日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35例,根据核酸检测结果分为核酸阳性组14例和核酸阴性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灶分布、形态、密度、铺路石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增粗征、有无胸腔积液、有无淋巴结增多增大等10项高分辨率CT影像学征象的差异。结果核酸阳性组与核酸阴性组的男女构成比例、年龄段分布、临床症状、淋巴细胞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行病学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酸阴性组淋巴细胞百分率异常和白细胞计数异常的比例高于核酸阳性组(66.7%vs. 28.6%,P=0.041;42.9%vs. 7.1%,P=0.028)。核酸阴性组患者中出现空气支气管征的比例高于核酸阳性组(47.6%vs.7.1%,P=0.023),两组患者的其他高分辨率CT影像学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胸部高分辨率CT上有一定的阳性表现,临床实践中可结合高分辨率CT及其他因素辅助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辅助诊断指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自2019年12月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一至六版)》,将具有特征性肺部影像学改变的疑似患者纳入临床诊断病例。肺部影像学检查主要以胸部CT为主、胸部X线片为辅。目前国内外影像学专家已针对COVID-19形成共识,即胸部HRCT(层厚≤1.0 mm)是当前筛查与诊断COVID-19的主要手段之一,突出了胸部CT作为临床循证诊断COVID-19指标的重要性。本指南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与炎症放射学专业委员会主导,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感染(传染病)影像工作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传染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学分会感染影像专业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传染病分会传染病影像学组、中国装备协会普通放射装备专业委员会传染病学组、北京影像诊疗技术创新联盟等精英专家团队协同制定,将进一步提升广大医务工作者对于HRCT在影像学诊断COVID-19及疗效观察中的价值的认识,理解流行病学、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及CT影像学指标之间的互补关系,利于客观进行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CT影像学表现,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影像学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附属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2月收治的28例COVID-19患者胸部CT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19~86岁,平均(52.4±15.7)岁;均经核酸检测确诊。结果28例患者胸部CT影像学表现为斑片状、大片状磨玻璃密度影(GGO)及实变影,主要累及双肺下叶的外中带。其中发生于单肺5例(17.86%),双肺同时受累23例(82.14%);病灶形态及内部征象表现为GGO 26例(92.86%),单纯实变影1例(3.57%),GGO与实变影/实性结节混合型15例(53.57%),血管增粗影27例(96.43%),空气支气管征24例(85.71%),结节合并晕征15例(53.57%);合并纤维条索灶9例(32.14%),胸膜增厚11例(39.29%),胸腔积液2例(7.14%),纵隔轻度淋巴结肿大2例(7.14%)。结论COVID-19胸部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结合流行病学病史可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有利于早诊断、早隔离,及时阻断疫情传播,指导临床治疗并评价后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胸部低剂量CT(LDCT)辅助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50例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的COVID-19患者。首次胸部CT采用常规剂量扫描(常规剂量组),随访胸部CT采用LDCT扫描方案(LD组),对2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采用Kappa检验分析2名医师评价2组图像质量结果的一致性,比较2组图像质量及2种CT扫描方案X线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2名医师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较高(Kappa=0.65,P<0.05)LD组与常规剂量组之间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3,P=0.35)。LD组ED[(2.43±0.66)mSv]较常规剂量组[(4.02±1.03)mSv]减少约39.55%(t=0.85,P<0.01)。结论 胸部LDCT可用于临床筛查和辅助诊断COVID-19,图像质量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且能降低辐射剂量,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征象,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确诊的58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部影像学表现。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6版),将所有患者分为轻型(7例)、普通型(34例)、重型(7例)和危重型(10例)并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COVID-19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47例,81.0%)、咳嗽(31例,53.4%)、乏力(10例,17.2%)。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低52例(89.7%),淋巴细胞计数减低14例(24.1%),C-反应蛋白升高18例(31.0%)。CT表现为双下肺分布阴影(46例,90.2%),COVID-19普通型患者CT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23/34,67.6%)或混合型(17/34,50.0%),周边分布为主(28/34,82.4%),重型及危重型患者CT主要表现为实变(13/17,76.5%)及混合型(14/17,82.4%),周边及中心同时受累(14/17,82.4%)。其他常见征象包括胸膜平行征、晕征、血管增粗征、铺路石征、空气支气管征等。5例重型及危重型患者有胸腔积液。结论:COVID-19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不仅能做为早期诊断参考,还能对临床病程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分辨CT定量评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临床分型及临床治愈转归评估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该病临床诊断的30例NCP的胸部CT图像,对普通组、重型组、危重组、临床治愈转归组肺部渗出性病变进行CT定量范围、密度及两者综合评分,对各组间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特征性CT征象,并从影像病理学角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整理2020年1月26日至2月12日河北省确诊为NCP的40例病人的CT图像,对其72侧肺部,234个肺段,共459个病灶进行分析;同时与随机抽取的20例本院诊治的其他性质肺炎(非NCP)病人的28侧肺部,79个肺段,共258个病灶的CT图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NCP组病灶多位于两肺下叶(分别为30个,23.44%),多累及双侧(32例,80.00%),且累及5个肺叶的比例较大,其在左、右侧肺分布上差异不大,伴有胸腔积液的仅为1例(2.50%)。NCP组与非NCP组在病灶累及肺叶数量、扇形分布、肺血增多或肺水肿、伴有血管增粗和支气管壁增厚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例有复查资料的患者中有进展的为13例(占72.22%),其中8例有肺血增多或肺水肿(占62%),11例累及双侧(约占85%)。结论NCP的CT表现有其特征性,而且其可能更容易侵犯血管引起血管炎,进而会导致肺水肿和心肺循环紊乱的发生,这对于预测患者病情发展可能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To explor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maging examination, and serology of patients with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COVID‐19) between China and overseas.MethodsNinety patients with COVID‐19 who admitted to Fuzhou Pulmonary Hospital from January 23, 2020, to May 1, 2020, were includ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domestic group and overseas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rigin region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maging examination, serology,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mainly included fever (83.1% and 47.4%), cough (62% and 31.6%), expectoration (47.9% and 31.6%), anorexia (28.2% and 47.4%), fatigue (21.1% and 10.5%), and dyspnea (22.5% and 0%). The main laboratory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decreased lymphocyte count, increased lactate dehydrogenase, decreased oxygenation index, decrease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increased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and increased C‐reactive protein. The computed tomography (CT) examinations of chest showed bilateral and peripheral involvement, with multiple patch shadows and ground glass shadows. However, pleural effusions were rare.ConclusionFever, cough, and dyspnea are more common in domestic cases than overseas cases. However, patients with COVID‐19 from overseas may have the symptoms of loss of taste and smell that domestic cases do not have.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危重症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总结临床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20年1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隔离收治的12例NCP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均有明确流行病学史,且出现聚集性疫情。患者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部分有乏力、全身肌肉酸痛、腹泻等。患者平均年龄63岁,从发病到病情加重的中位时间是8 d,肺部病灶进展较快,几乎“白肺”,均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2例行VV-ECMO(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目前未发生死亡病例。结论:中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肺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为NCP危重症的高危人群;危重症患者多在病程1周后出现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5.
[] 目的 探讨2019-nCoV感染肺炎CT表现及动态变化。方法 收集经病毒核酸检测证实的2019-nCoV感染肺炎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动态胸部HRCT影像学资料,复查间隔时间48-72h。结果 发病3d内行CT检查者29例,呈磨玻璃密度影者21例,占72.4%(21/29),磨玻璃密度影伴局部实变者8例,占27.6%(8/29),其中有2例(2/8)呈结节状;病灶形态呈不规则形或扇形病灶者89.7%(26/29),类圆形病灶者10.3%(3/29),余16例CT检查前已发病3d以上,病灶进展,第1次复查所有病例均有变化,其中单纯磨玻璃密度影者14例,占31.1%(14/45),磨玻璃样密度影为主且有肺实变者27例,占60.0%(27/45),肺实变为主者4例,占8.9%(4/45),第2次约入院10d复查病例38例,病变范围缩小者25例,占65.8%(25/38),病灶范围增大者4例,占10.5%(4/38),病灶范围同前者1例,占2.6%(1/38),病灶密度减低伴新发病灶者8例,占21.1%(8/38),余7例发展为重症期,不具备CT复查条件。结论 胸部HRCT能清晰整个疾病过程的影像变化,有助于指导临床早诊、早治、早隔离和作为评价临床综合治疗效果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18.
疑似新冠肺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在以往临床护理中很少遇见,本文同过对1例此类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为合并类似传染性疾病的上消化出血患者护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JP2]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CT表现及其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毒核酸检测确诊、且具有完整动态胸部HRCT资料的COVID-19患者,复查间隔时间48~72 h。结果 29例于发病3天内接受CT检查,21例(21/29,72.41%)胸部见磨玻璃密度影,8例(8/29,27.59%)见磨玻璃密度影伴局部实变,其中2例(25.00%,2/8)为单发结节;26例(26/29,89.66%)病灶呈不规则形或扇形,3例呈类圆形(3/29,10.34%)。16例于发病3天以上接受CT检查,病灶进展。首次复查CT病变均有变化,其中14例(14/45,31.11%)呈单纯磨玻璃密度影,27例(27/45,60.00%)以磨玻璃样密度影为主且有肺实变,4例(4/45,8.89%)以肺实变为主。38例于发病7~10天接受第2次复查,25例(25/38,65.79%)病变范围缩小,4例病灶范围增大(4/38,10.53%),1例(1/38,2.63%)病灶范围同前;8例(8/38,21.05%)原有病灶密度减低但出现新发病灶。其余7例因病变进展而未能接受复查。结论 胸部HRCT能清晰显示COVID-19疾病过程中的影像学变化,有助于指导临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并可作为评价COVID-19临床综合治疗效果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