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医院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病原因、病原菌及耐药性,为临床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8月住院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46例患者病原菌种类、耐药性特点及转归。结果 46例患者腹膜透析液培养阳性32例,阳性率为69.57%;共分离鉴定出3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0株占60.61%,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0株占30.30%,以大肠埃希菌多见,真菌3株占9.09%;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达到85.0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阿米卡星等耐药率为0,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最高,为66.67%,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耐药率均为0;真菌性腹膜炎的预后最差。结论医院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但培养阳性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经验性治疗时可选用一代头孢菌素或万古霉素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或氨基糖苷类的治疗方案,但应根据具体的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并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 related peritonitis,PDRP)病原菌连续三年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工作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89例PDR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腹膜透析透出液中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和临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发生感染186例次,其中,110例次感染中的透出液病原菌培养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59.14%,共检出138株病原菌,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分别检出50株、47株、41株病原菌,不同年度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度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构成比低于2015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原菌所致PDRP患者的治愈率和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原菌培养阴性患者的治愈率高于其他三类病原菌培养阳性的患者(P<0.05),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的治愈率高于真菌感染患者(P<0.05)。真菌感染的死亡率高于病原菌培养阴性患者(P<0.05)。结论在PDRP患者透出液的病原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的比例在近三年内出现下降,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真菌等高耐药性病原菌的比例在近三年出现上升,而真菌感染患者的预后较差,临床医生应给予高度关注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特点,以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6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就诊的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病例,统计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对203例次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检出病原菌16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5株占59.4%,革兰阴性菌62株占38.8%,真菌3株占1.8%;革兰阳性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为81.1%,酿脓链球菌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分别为8.3%、25.8%,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等耐药率均较高,分别为81.8%、45.2%。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推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或利福平作为革兰阳性菌腹膜炎的经验用药;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故可作为首选经验性用药,同时,在培养结果出来后应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的80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药敏试验采取K-B纸片扩散法进行测定,药敏结果依据CLSI的规定进行判读。结果对80例患者腹膜液进行细菌培养,共有60例培养为阳性,阳性率为75.0%;分离出病原菌6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3株占66.2%,革兰阴性菌17株占26.2%,真菌5株占7.6%;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达80.0%,对阿米卡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的耐药性低,≤10.0%;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率,达77.3%;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临床应该重视病原学监测,按照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医院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的病原菌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防治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医院2006年10月-2010年10月所发生的39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患者检出的病原菌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39例次感染患者的腹膜透出液细菌培养阳性34例,占87.1%,对培养出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别,检出5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9株占35.2%,革兰阴性杆菌19株占35.2%,真菌9株占16.7%;检出病原菌除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分别对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100.0%敏感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 定期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致病菌谱及耐药性分析,可以指导临床医师经验用药的准确性,提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特点,以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6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就诊的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病例,统计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对203例次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检出病原菌16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5株占59.4%,革兰阴性菌62株占38.8%,真菌3株占1.8%;革兰阳性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为81.1%,酿脓链球菌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分别为8.3%、25.8%,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等耐药率均较高,分别为81.8%、45.2%。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推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或利福平作为革兰阳性菌腹膜炎的经验用药;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故可作为首选经验性用药,同时,在培养结果出来后应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感染性腹膜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性及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年的30例CAPD感染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原菌检测检结果、耐药性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0例CAPD感染性腹膜炎患者中病原菌检测阳性19例,阳性率为63.3%;共检出病原菌2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株、革兰阴性菌8株、真菌6株,分别占44.0%、32.0%、24.0%;革兰阳性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万古霉素100.0%耐药,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达50.0%,而真菌对抗真菌药物均敏感;病原菌培养阳性组治愈率、拔管率和病死率分别为78.9%、15.3%和5.3%,阴性组分别为63.3%、27.2%和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合并真菌感染者治愈率低于感染革兰阳性菌者和革兰阴性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革兰阳性菌是CAPD感染性腹膜炎患者最常见病原菌,且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合并真菌感染者预后差,应加强CAPD感染性腹膜炎患者培训和随访,以降低腹膜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CAPD腹膜炎患者的病原菌、耐药性和转归。结果 31例培养阳性,透出液培养阳性率为63.27%;共培养菌株3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2株,革兰阴性菌9株,真菌3株,最常见的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对阿米卡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率最低,分别为0、0、4.76%、5.56%,其次为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分别为35.00%、36.36%、37.50%;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均为0,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均为37.50%,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77.78%。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仍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腹膜炎患者经验治疗可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单一用药;头孢唑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无残存肾功能者可单独选用阿米卡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related peritonitis,PDRP)是儿童腹膜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将探讨终末期肾脏病患儿PDRP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病原学.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019年在本院儿童肾脏科接受腹膜透析患儿共37例,收集患儿住院期间病原学等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腹膜透析液中病原菌分布、耐药特征及预后转归,为临床防治PDAP提供合理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月 - 2018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收治的243例PDAP患者腹腔透析液330份,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腹透液培养阳性217例次,检出230株细菌,阳性率为65.76%。其中革兰阳性菌132株(57.39%)、革兰阴性杆菌68株(29.56%)、真菌30株(13.04%);主要分离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25.65%)、大肠埃希菌(19.57%)。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77.32%),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敏感。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92.16%),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均敏感。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组的治愈率与真菌组及混合感染组相比、真菌感染组的退出率与其余三组相比、混合感染组的病死率与培养阴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我院PDAP患者疗效及转归存在病原体差异;合理选择抗生素对PDAP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Attachment of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to plastic surfaces by means of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and slime production may be important in producing catheter associated infections. In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CAP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properties and disease is unclear and the effect of dialysate fluid is not considered. For a collection of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from CAPD patients, slime production and adherence were measured by colorimetric methods and hydrophobicity was determined by autoaggregation in ammonium sulphate solution. Comparison of 73 nasal isolates with 69 isolates from peritoniti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respect to three properties, with the exception of a greater adherence of peritoneal isolates in dialysate because of a greater proportion of staphylococcal species other than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Fewer strains showed adherence in dialysate ( 8·5%) than in broth ( 66%) but the proportion of strains producing slime was similar. The milieu of the bacteria rather than the organisms themselves may be of greater importanc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腹膜透析(PD)相关性腹膜炎、隧道感染的菌种及预后.方法:统计腹透患者腹膜炎及隧道感染的发生率、细菌种类、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自2000年始至今收住的46例腹透患者共发生腹透相关性腹膜炎27人次,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葡球菌(37.0%)和表皮葡萄球菌(25.9%)为主,隧道感染7人次(3例金葡菌、2例绿脓杆菌、1例表葡菌、1例大肠杆菌).经治疗,25人次腹膜炎治愈,2例因严重的霉菌性腹膜炎而拔管,6人次隧道感染治愈,1例绿脓杆菌感染合并腹膜炎未愈而拔管.结论: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腹膜透析液及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日间非卧床腹膜透析(DAPD)相关性腹膜炎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6月在本院进行DAPD腹膜透析2012例患者,其中216例为DA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114例为腹膜透析无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WBC(腹膜透析液及外周血)、CRP、PCT 3项炎性指标,并动态观察这些指标在DA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DAPD相关性腹膜炎组WBC(腹膜透析液)、PC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非腹膜炎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PD相关性腹膜炎组治疗后PCT和CRP水平下降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BC(腹膜透析液)、PCT和CRP水平在DA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中明显升高,是DAPD相关性腹膜炎良好的早期诊断指标;而PCT和CRP水平在DAPD相关性腹膜炎有效治疗后下降明显,是DAPD相关性腹膜炎良好的疗效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1—2015年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腔积液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对其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共收集菌株49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91株(59.26%),革兰阳性球菌196株(39.92%),真菌4株(0.82%),排名居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0.1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22%)、金黄色葡萄球菌(10.39%)、肺炎克雷伯菌(8.55%)和屎肠球菌(6.52%)。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是4.90%、31.04%、77.28%和26.2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56.02%,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NCS)检出率为70.02%。结论引起细菌性腹膜炎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占首位;病原菌耐药情况严重,应该加强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一起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暴发的原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2019年6月1日-8月17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肾脏疾病中心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暴发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通过队列研究验证高危因素。对腹膜炎患者的透析产品进行微生物培养探索可能病原体。结果 病例对照研究表明,使用YW牌碘伏帽是本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暴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OR为15.40,95%CI为2.93~80.95。队列研究证实,使用YW牌碘伏帽是本次暴发的原因,HR为6.81,95%CI为2.61~17.77。碘伏帽标本和腹膜透析液采样的细菌培养及内毒素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停用YW牌碘伏帽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降至以往4年的平均水平,确定本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为化学性腹膜炎。结论 此次暴发是因腹膜透析患者使用YW牌碘伏帽引起的腹膜透析相关性化学性腹膜炎的暴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颌面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2月某医院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检测,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882例颌面部感染患者中男性占32.20%,女性占67.80%;年龄为~40岁、~60岁组的患者较多,分别占35.38%和32.65%;共分离病原菌145株,革兰阴性菌88株,占60.69%,以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56株,占38.6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对检测的16种药物的耐药率均5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均为3.45%,11株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检测的10种药物耐药率均4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均敏感,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66.67%),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20.83%。结论口腔颌面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病原菌耐药性差别较大,在临床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院近5年呼吸科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感染控制和指导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2和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菌株;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发布的标准操作。结果 2009—2013年该院呼吸科住院患者痰标本共分离病原菌1 82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 442株(78.84%),革兰阳性球菌387株(21.16%)。主要革兰阴性杆菌为鲍曼不动杆菌(21.76%)、铜绿假单胞菌(18.70%)、肺炎克雷伯菌(11.70%)、大肠埃希菌(7.16%);主要革兰阳性球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分别占11.76%和4.7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61.83%和34.45%。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7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22.22%和51.46%,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9.71%和49.42%。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出现了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6.0%,5年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88.37%;2013年,肠球菌属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均为4.35%,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达8.70%。结论该院呼吸科呼吸道感染患者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临床多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呈现多药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11-2015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5年某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患者分离病原菌,分析主要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化趋势。结果2011-2015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75.84%下降至37.3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59.53/(100例患者·d)下降至33.63/(100例患者·d),均呈下降趋势(均P<0.05)。共分离病原菌10 09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 338株,占23.17%;革兰阴性菌7 110株,占70.46 %;真菌643株,占6.37%。居前5位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20.85%)、肺炎克雷伯菌(15.90%)、铜绿假单胞菌(11.70%)、金黄色葡萄球菌(7.35%)和鲍曼不动杆菌(6.82%)。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下降最明显(2015年均<4%);铜绿假单胞菌较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整体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耐药率下降明显,对上述药物的耐药率<20%,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其他常用药物;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下降最明显,但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明显上升,至2015年,耐药率均>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下降最明显(<2%),未见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率随着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量的下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延缓细菌耐药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某院2006-2008年临床主要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方法常规分离、培养并鉴定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对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病原菌3 499株,其中革兰阳性(G~+)菌844株(24.12%),革兰阴性(G~-)菌2 655株(75.8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60.29%(208/345);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然高度敏感,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检出率分别为45.23%(403/891)和38.92%(130/334);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41.06%和34.52%,不动杆菌属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5.52%和31.90%。结论该院临床分离的病原菌中,MRSA与产ESBLs菌检出率较高;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株的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