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和肾损害(R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对60例危重症患者在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PCT水平,并分为异常组(PCT≥0.5μg/L,38例)和正常组(PCT<0.5μg/L,22例),检测血肌酐和血尿素氮的变化,计算PCT预测RI和急性肾功能不全(ARD)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结果 异常组血肌酐为(188.91±199.48)μmol/L,血尿素氮为(13.03±9.19)mmol/L,明显高于正常组的(67.40±15.35)μmol/L、(6.91±2.06)mmol/L(P<0.01).PCT预测RI的灵敏度为71.79%,特异度为52.38%,预测ARD的灵敏度为91.67%,阴性预测值为95.45%.结论 检测危重症患者血清PCT水平对判断患者RI的严重程度及ARD的发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7(IL-27)、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及血清IL-27、CRP、PCT与脓毒血症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80例作为脓毒血症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非脓毒血症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血清IL-27、CRP、PCT水平。结果脓毒血症组患者血清IL-27和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L-27诊断脓毒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67.58%、73.12%、62.13%、76.52%、0.753;CRP诊断脓毒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54.23%、64.35%、69.87%、53.24%、0.594;PCT诊断脓毒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9.03%、76.42%、79.58%、57.41%、0.845;脓毒血症休克患者血清IL-27和PCT水平高于脓毒血症非休克患者(P<0.05);脓毒血症死亡患者血清IL-27和PCT水平高于脓毒血症存活患者(P<0.05)。结论脓毒血症患者血清IL-27和PCT水平升高,IL-27和PCT在脓毒血症的诊断、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发生菌血症时,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我院普通外科ICU收治的SAP病人203例,进行外周血培养,并监测血清PCT浓度、C-反应蛋白(CRP)、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百分比(NC)的变化. 结果:在203例SAP病人中,血培养阳性79例,阴性124例.血培养阳性的病人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血培养阴性病人(P<0.05).CRP浓度和NC%亦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组(P <0.05);ROC分析显示,SAP血培养阳性病人的血清PCT分界值为2 ng/ml (P<0.05),灵敏度为84.8%,特异性为90.3%. 结论:血清PCT可预测SAP病人的菌血症,敏度和特异性较高,对SAP并发菌血症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探讨降钙素原辅助鉴别诊断血流感染的价值。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淄博市中心医院血培养结果为阳性的血流感染患者149例,血培养结果为阴性者50例,对比分析血清降钙素原浓度水平。结果显示149例血流感染阳性患者中,革兰阳性菌83例(55.70%),革兰阴性菌66例(44.30%)。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浓度水平[2.76(0.50~8.84)μg/L],高于血培养阴性者血清降钙素原浓度水平[0.43(0.21~1.1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于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6.94(1.47~23.1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当降钙素原临界值为4.01μg/L时,曲线下面积最大(0.834),95%CI为0.80~0.95时降钙素原对血流感染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敏感性(83.19%)和1-特异度(77.32%)值最大,检测效能最高。血清降钙素原是辅助鉴别诊断血流感染的有效指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预测血培养阳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以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同时进行PCT和血培养检测1 1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间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等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血培养阳性组PCT、CRP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PCT、CRP及体温均为菌血症预测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抗菌药物预处理因素后,年龄、PCT、CRP是预测血培养阳性的独立预测因子;血清PCT预测血培养阳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800,当截断点为PCT0.05ng/ml时,PCT预测血培养阳性的敏感性高达96%,与其他临床实验室指标相比,PCT预测血培养阳性诊断价值最高;在PCT0.05ng/ml时,菌血症发生风险低,而PCT0.5ng/ml时,菌血症发生风险高,有利于早期诊断和病情检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结论 PCT预测血培养阳性是非常有意义的,比CRP、WBC计数和其他临床实验室指标均要好,而且血清PCT检测能够减少患者的血培养数量及医疗成本,实施更合理的卫生保健资源分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尿路感染定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定量法测定114例尿路感染患者及40例健康者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结果上尿路感染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明显高于下尿路感染患者组(P〈0.01),PCT对上尿路感染诊断的敏感性为81.1%,特异性为85.5%,阳性预测值为80.3%,阴性预测值为92.5%,均高于CRP。结论 PCT对尿路感染的定位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定量检测在血流感染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应用PCT指标正确解释结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医院2012年1-12月同时进行血培养与PCT检测且结果有效的979例患者临床资料,应用ROC曲线分析PCT在不同分界值对血培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对其假阳性、假阴性结果可能出现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979例血培养患者中血培养阳性172例,PCT阳性率75.0%,且PCT水平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组(P<0.05),PCT为0.5ng/ml时对血培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59.0%、28.1%和91.7%,血培养采血不规范、患者局部感染未导致血源播散或非感染因素诱导的PCT升高是导致PCT对血培养阳性预测值偏低的主要原因。结论在缺乏对患者的了解和临床关系时,PCT水平与微生物检测证据(血培养阳性)的相关性无实际意义,但可以用于排除血流感染,PCT水平必须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判读,应避免脱离患者具体病情而进行分析,并应考虑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血清CRP、PCT和乳酸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76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未发生肺部感染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感染患者血清CRP、PCT和乳酸水平变化,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RP、PCT和乳酸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CRP(15.81±1.84)mg/L、PCT(35.45±10.59)μg/ml及乳酸(4.02±1.17)mmol/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死亡亚组患者血清CRP、PCT及乳酸水平均高于存活亚组(P0.05)。血清CRP、PCT及乳酸对于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预后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P0.05),且联合检测的特异性、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更高(P0.05)。结论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血清CRP、PCT和乳酸均升高,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血清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早期诊断价值及预后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早期诊断价值及预后意义.方法 将2008年12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67例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50例、SIRS组(非细菌性)17例,同时收集非SIRS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根据28 d预后将脓毒症组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两个亚组.于入院第1天、第4天晨时取血,动态观察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等炎性指标变化,同时记录当日最高体温.结果 脓毒症组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PeT高于SIRS组及对照组[6.68μg/L(1.16~12.46μg/L)比0.22μg/L(0.05~0.54μg/L)比0.05 μg/L(0.05~0.27 μg/L),P<0.05];死亡组15例患者血清PCT高于生存组35例患者[11.89μg/L(10.00~28.67μg/L)比2.44μg/L(1.11~10.00μg/L),P<0.05];脓毒症组患者血清PCT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11,P=0.000);PCT的受试者特征操作曲线下面积高于CRP、WBC、N、ESR;生存组血清PCT呈下降趋势直至正常,死亡组无明显下降趋势.结论 血清PCT是脓毒症早期诊断的一个较好指标,其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其他炎性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能够反映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合并菌血症时,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4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SAP患者80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菌血症组(36例)和非菌血症组(44例),同时监测两组患者血清PCT和hs-CRP的水平。两组患者入院后当日即抽取静脉血10~20 ml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鉴定,于次日清晨抽取静脉血3 ml,室温下静置,分离血清,离心取上清液保存待测。结果 PCT水平菌血症组患者较非菌血症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血清PCT诊断SAP伴有菌血症患者的最佳截断值为4.74 ng/ml,灵敏度94.4%,特异性88.6%。结论 PCT可作为SAP患者是否合并菌血症的预测指标,hs-CRP不能作为SAP患者合并感染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某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疑诊CRBSI的78例患者,患者入住ICU及疑诊CRBSI当日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同时行血培养和静脉导管尖端培养,根据血培养和静脉导管尖端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CRBSI组与非CRBSI组,比较PCT、hs-CRP、IL-6对CRBSI诊断的价值。结果 28例疑诊患者最终诊断为CRBSI。疑诊CRBIS当日,CRBSI组患者的PCT、hsCRP、IL-6和血白细胞(WBC)水平分别为(3.35±1.52)μg/L、(32.90±11.10)mg/L、(423.20±171.70)ng/L、和(12.70±2.70)×109/L,均高于非CRBSI组[分别为(1.22±0.44)μg/L、(23.50±6.00)mg/L、(257.90±81.40)ng/L、和(11.20±1.90)×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PCT、hs-CRP、IL-6和血白细胞(WBC)水平曲线下面积(AUC)及95%CI分别为0.92(0.85,0.99)、0.75(0.62,0.88)、0.80(0.67,0.92)和0.64(0.50,0.72);灵敏度分别为0.82、0.64、0.71和0.46;特异度分别为0.92、0.94、0.92和0.88。结论 PCT和IL-6对ICU患者CRBSI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对及早诊断CRBSI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老年菌血症患者血小板(PLT)及凝血功能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实验室检测确认的 24例ICU老年菌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发生菌血症前后PLT及凝血功能的变化,以及不同病原体(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感染组、存活组与死亡组PLT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发生菌血症后,老年患者PLT计数为(144.50±84.10)×109/L,部分活化的凝血酶原时间(APTT)为(47.04±14.60)s,凝血酶原时间(PT)为(18.63±8.92)s,纤维蛋白原(FIB)为(4.20±0.98)g/L,与基础值[分别为(233.18±78.20)×109/L、(33.98±7.36)s、(12.83±2.17)s、(3.16±0.79)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时间(TT)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病原体感染组间PLT及相关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PLT计数[(89.60±36.42)×109/L]低于存活组[(213.13±76.06)×109/L],APTT值[(54.55±13.21)s]高于存活组[(35.93±7.03)s](P<0.05),FIB及PT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LT及部分凝血功能指标可作为辅助诊断老年菌血症的参考之一,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内毒素(LPS)在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病原类型鉴别和疗效判断价值的意义。方法对某院110例HAP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分为革兰阴性(G-)菌感染肺炎组(50例),革兰阳性(G+)菌感染肺炎组(30例),对照组(非典型病原体或病毒感染组,30例)。动态监测患者血清PCT、LPS、C反应蛋白(CRP),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PCT与LPS对预测HAP病原菌感染类型的效能。结果G- 菌感染肺炎组PCT、LPS水平分别为(3.43±1.15)ng/mL、(0.20±0.08)EU/mL,高于G+ 菌感染肺炎组[分别为(0.42±0.12)ng/mL、(0.05±0.02)EU/mL]和对照组(0.14±0.08)ng/mL、(0.02±0.01)EU/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 菌感染肺炎组治疗前后PCT[(3.43±1.15)ng/mL vs(0.63±0.22)ng/mL]、CRP[(47.26±30.35) mg/L vs(9.21±6.54) mg/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中重度组较轻度组血清PCT[(5.43±1.05)ng/mL vs(0.72±0.32)ng/mL]、LPS [(0.33±0.07) EU/mL vs(0.09±0.04) EU/mL]和CRP[(57.46±20.15) mg/L vs(8.25±5.24) mg/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CT和LPS联合检测区分G- 菌和G+ 菌感染HAP的敏感度为95.83%,特异度为96.15%,AUC为0.95。结论PCT和LPS在HAP患者病原类型鉴别中具有一定价值,PCT和LPS联合检测可提高鉴别HAP感染类型的特异度,并可根据其动态变化评估抗菌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CD4~+ T淋巴细胞、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血小板(PLT)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病(TS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柳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AIDS合并TSM患者,依据其预后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采用ROC评估CD4~+ T淋巴细胞、ALT、AST以及PLT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收治96例AIDS合并TSM初始治疗患者,其中好转组54例,恶化组42例。血清ALT水平好转组患者低于恶化组[26. 5 (7. 0,148. 0) U/L VS 47. 5 (11. 0,116. 0) U/L]。血清AST水平好转组患者低于恶化组[49. 0(10. 0,198. 0) U/L VS 188. 0(33. 0,435. 0) U/L]。血浆PLT水平好转组患者高于恶化组[133. 0(13. 0,303. 0)×10~9/L VS 33. 5 (7. 0,113. 0)×10~9/L],CD4~+ T淋巴细胞水平好转组患者高于恶化组为[24. 0 (5. 0,112. 0)个/μL VS 14. 5(2. 0,78. 0)个/μ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AST≥2×ULN联合PLT≤62×10~9/L时,用于预测TSM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 917(95%CI:0. 835~0. 998),P 0. 05,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 0%、93. 3%、93. 1%和90. 3%。结论 AST以及PLT可作为预测AIDS合并TSM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当AST≥2×ULN且PLT≤62×10~9/L时,需警惕TSM患者近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细菌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的水平,研究sTREM.1对诊断细菌性胸腔积液的意义。方法应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细菌性胸腔积液患者、3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1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及28例漏出液胸水中sTREM1,免疫浊度法检测其胸水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研究sTREM1的诊断效能。结果细菌性胸腔积液患者sTREM1水平为[(1255.2±248.6)ng/L],较恶性胸腔积液组[(125.6±22.4)ng/L]、结核性胸腔积液组[(184.5±36.5)ng/L]及漏出液组[(92.5±20.8)ng/L]显著升高(P〈0.05),根据ROC曲线,取sTREM-1〉425ng/L为临界值,其曲线下面积为0.953,诊断细菌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90.3%、91.9%、93.2%和93.3%,诊断效能高。结论测定胸水sTREM1水平有助于区分细菌性胸腔积液与其它原因的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血液感染性指标的变化,分析降钙素原(PC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在患者细菌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治疗前(D0天)和治疗后第5天(D5)对诊断感染指标PCT、hs CRP、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进行检测,比较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组之间的差异,不同部位细菌感染,以及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细菌感染组四项检测指标(PCT、hs CRP、WBC和NEU)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不同感染部位血清PCT和hs CRP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其中以血流感染患者水平最高[分别为(45.148±46.341)ng/mL、(137.000±87.367)mg/L],其次是胸腹腔感染和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最低[分别为(0.769±1.747)ng/mL、(53.006±45.450)mg/L]。存活组经治疗后各项检测指标均较治疗前低,而死亡组则不断增高。冠心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hs CRP、WBC和NEU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34、0.856、0.782和0.784。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CT和hs CRP不仅可作为鉴别老年冠心病患者早期细菌感染的有效指标,还可用于病情评估,疗效判断,对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培养中不同菌属细菌阳性报警时间在鉴别血流感染(BSI)和采血污染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临床各科住院患者送检的血培养阳性患者临床资料及阳性报警时间进行比较,探讨血培养报阳时间对BSI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 2 605份血培养标本,137例血培养阳性,其中病原菌78例(56.93%),污染菌59例(43.07%),污染率最高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5.76%),最低的是大肠埃希菌(12.50%)。病原菌组阳性报警时间为(13.86±8.19)h,短于污染组的报阳时间(40.72±20.96)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菌组报阳时间最早的是肠球菌(10.20±8.00)h,其次是大肠埃希菌(11.12±3.91)h、金黄色葡萄球菌(12.22±5.08)h、肺炎克雷伯菌(14.72±10.45)h、其他革兰阴性菌(16.11±12.97)h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42±5.74)h,真菌最迟(29.04±3.67)h。革兰阴性菌报阳时间≤16.59 h,BSI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4.09%、100.00%;革兰阳性菌报阳时间≤20.96 h,BSI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77%、94.44%。结论结合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与临床其他指标,对于早期判断检出菌为病原菌或污染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2011年4月—2017年2月某院年龄≥60岁且发生VAP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情况、感染情况、预后等,并对其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老年VAP患者682例,198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29.03%。APACHEⅡ评分15分(OR=2.482,95%CI=1.473~4.183)、机械通气时间15 d(OR=2.526,95%CI=1.661~3.840)、多重耐药菌感染(OR=3.379,95%CI=2.008~5.686)、真菌感染(OR=3.414,95%CI=1.830~6.370)、使用糖皮质激素(OR=2.075,95%CI=1.265~3.403)、血清清蛋白浓度35 g/L(OR=2.129,95%CI=1.386~3.268)、器官损伤数目≥3个(OR=3.438,95%CI=2.165~5.459)、血糖≥10 mmol/L(OR=1.744,95%CI=1.106~2.751)等8个因素均为老年VA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VAP患者死亡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采取以干预主要危险因素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手足口病合并细菌感染患儿早期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7月某院住院的234例手足口病患儿病历资料,按照出院诊断结果分为单纯病毒感染组(178例)和合并细菌感染组(56例),同时选取20名健康儿童资料作为对照组,进行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及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的比较。结果各组血清PCT、CRP及外周血WBC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81.94、24.18和26.46,均P<0.05)。各组血清PCT、CRP及外周血WBC水平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8.25、38.98和71.21,均P<0.05),其中合并细菌感染组的血清PCT、CRP及外周血WBC水平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2.86%(52/56)、85.71%(48/56)和87.50%(49/56)]明显高于单纯病毒感染组[分别为3.93%(7/178)、62.36%(111/178)和30.90%(55/178)]及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00%(1/20)、10.00%(2/20)和5.00%(1/20)]。PCT、CRP及外周血WBC的敏感度分别为92.86%、85.71%和87.50%,特异度分别为95.00%、90.00%和95.00%。结论PCT水平对于鉴别手足口病合并细菌感染具有重要价值,其准确率、敏感性优于CRP及WBC水平,能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运用ROC曲线分析它们在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ACS患者191例(ACS组)和具有胸痛等相似症状的非ACS患者206例(非ACS组),于入院6h内分别检测心电图、cTnI、血常规、肌酐和血脂等,并观察RDW、MPV和cTnI的ROC曲线特征。结果ACS组RBC、Hb、PLT、CREA和LDL-C的测定值分别为(3.82±0.57)X10^12/L、(101.3±3.3)g/L、195(98.6-334.8)×10^12/L、69(45-120)μmol/L、(2.95±0.85)mg/dl;非ACS组分别为(3.89±0.50)×10“/L、(103.5±3.7)g/L、201(135.2-346.9)×10’/L、71(49-100)μmol/L、(2.82±O.75)mg/d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RDW、MPV和cTnI的测定值分别为13.70(12.00-15.20)%、9.4(7.42-12.31)fL、(5.63±1.39)μg/L;非ACS组RDW、MPV和cTnI的测定值分别为12.60(11.20-13.83)%、8.2(6.24-10.97)f1J、(0.04±0.01)μg/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RDW、MPV和cTn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73.5%、78.8%和98.1%;其诊断界值分别为13.15%、12.45fL和0.06μg/L。结论RDW和MPV可以与cTnI及其他心脏标志物联合检测作为ACS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