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中国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患儿临床表现、免疫功能评价、Bruton′s 酪氨酸激酶(BTK)的表达及BTK基因突变分析,分析基因型和表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方法 选取拟诊为XLA患儿,使用抗BTK单克隆抗体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单核细胞BTK蛋白表达。采用RT-PCR获得患儿cDNA,使用8对不同引物分2步扩增BTK cDNA,PCR产物测序。突变结果通过对DNA 外显子相应部位扩增、测序证实。并对确诊XLA患儿的母亲及家族中部分亲属进行BTK蛋白表达和BTK基因分析。 结果 ①40/50例原发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经BTK基因突变分析确诊为XLA,以错义突变(16例,40.0%)和无义突变(13例,32.5%)为主。②突变类型为错义突变的患儿平均起病年龄为(1.4±1.1)岁,其他突变类型患儿为(1.4±0.7)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错义突变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无义突变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③34/40例(85.0%)B细胞<0.1%;4例(10.0%)B细胞在1%~2%,其中错义突变2例,无义突变1例, 剪接突变1例;2例(5.0%)B细胞为2%,均为错义突变。④血清IgG<3 g·L-1患儿BTK基因突变类型以错义突变和无义突变为主。⑤错义突变患儿BTK蛋白表达水平与其他突变类型无显著差异。⑥6/21例(28.6%)2031C/T多态性患儿伴有严重的关节炎,3/19例(15.8%)无多态性患儿有关节炎表现。⑦28/32例(87.5%)XLA患儿母亲为BTK基因杂合型。 结论 错义突变可能与确诊年龄较大有关,且某些位点的错义突变可能与较高的外周血B细胞数量和血清IgG水平及正常的BTK蛋白表达水平有关。BTK基因多态性(2031C/T)可能增加关节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3例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inked agammaglobulinemia,XLA)的临床表型特点及Bruton’s酪氨酸激酶(BTK)基因变异情况,以提高临床医师对XLA的认识。方法收集本组3例XLA患儿外周静脉血,测定其血清Ig水平和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情况,采用RT-PCR和测序的方法分析患儿及母亲BTK基因变异情况,并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在临床特征方面3例均为男性患儿,诊断XLA时的年龄分别为4岁、12岁6个月和2岁2个月,平均诊断年龄6岁3个月。3例患儿临床均表现为反复感染,如患中耳炎、鼻窦炎、反复全身脓疱疹、脓胸、细菌性关节炎、细菌性脑膜炎等,3例诊断时均表现为营养、生长发育较差,周围淋巴组织发育不良,扁桃体和淋巴结很小或难以查及;实验室检查血清Ig和循环B淋巴细胞明显降低;在基因诊断方面3例均发现存在BTK基因突变,例1为外显子9的949位G缺失,例2为外显子17的错义突变,例3为外显子15的错义突变,对例2、例3患儿母亲进行BTK基因分析,发现均为携带者,存在相同的基因突变。结论本组3例中国贵州籍XLA患儿诊断时年龄较大,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部位的反复化脓性细菌感染,在临床表现基础上通过BTK基因分析有助于XLA患儿的进一步明确诊断,并且有利于发现携带者和进行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8例非Bruton酪氨酸激酶(BTK)基因突变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多态性特点。方法以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诊断为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但BTK基因未检测出突变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和实验室结果。Sanger法检测其常见致病基因,包括IGHM、IGLL1、CD79a和CD79b。结果共纳入8例患儿,男女比例为3:1,平均发病年龄(3.7±2.4)岁。所有患儿均有反复感染史,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1例患儿检测出IGLL1基因突变,其他致病基因未明。结论非BTK基因突变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常见呼吸系统感染,可通过基因分析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XLA患儿的临床特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及治疗和预后。结果 3例XLA患儿的发病年龄自11个月至6岁,中位诊断年龄为12岁。患儿均表现为多发反复细菌感染;关节炎症累及膝、踝、肘和髋等大关节。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循环B细胞明显降低。3例患儿均发现存在BTK基因突变,分别为外显子3的移码突变及无义突变,外显子10的移码突变,以及外显子18的错义突变。确诊为XLA后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替代治疗;合并关节炎加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酌情加用小剂量激素,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XLA临床表现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反复不同部位的细菌感染,扁桃体、淋巴结发育不良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下是早期诊断XLA的重要环节;XLA合并关节炎使用IVIG和NSAIDs联合治疗,谨慎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5.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的基因诊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我国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患者Bruton’s酪氨酸激酶(BTK)基因的突变类型。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7例XLA患者cDNA。使用8对不同引物分2步扩增BTK cDNA,PCR产物测序。突变结果通过对DNA外显子相应部位扩增、测序证实。对其中4例母亲进行基因分析。结果7例患者的基因突变均位于BTK基因的编码区,3例在BTK的血小板-白细胞C激酶底物同源区,2例位于酪氨酸激酶区,其他2例分别位于Src同源区2和Src同源区3。突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重复序列和片段缺失。除错义突变引起单一BTK氨基酸改变外,突变还分别造成终止密码子形成和阅读框架移位。其中4例为未见报道的新突变。进行基因分析的4例母亲中,3例为携带者。结论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为典型XLA,检测出的7种突变均位于BTK基因编码区,其中4种是未见报道的新突变。XLA可以通过基因分析进行确诊以区别与其他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的临床特点及检测其致病基因BTK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的特点,同时复习XLA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等相关文献,尤其是有关XLA基因检测的研究。结果 1例XLA患儿反复感染,表现为肺炎、急性支气管肺炎并伴有感音神经性耳聋。实验室检查,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103 mg/L),各种免疫球蛋白均下降,T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CD19+B淋巴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均为0。基因检测,BTK基因EXON7至EXON19缺失,下游基因TIMM8A也缺失。结论 XLA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感染,免疫球蛋白下降,外周血B细胞下降。检测BTK基因可帮助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7.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Wang XC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8):564-567,i001
目的 探讨中国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 本组8例,经流式细胞仪检测Bruton′s酪氨酸激酶(BTK)表达和(或)基因分析诊断为XLA,总结其临床表现,并对其免疫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8例,均为男性。发病年龄3个月~3岁,诊断为XLA时平均年龄6岁。8例患儿都有反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伴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为鼻咽部感染,仅1例曾患中耳炎。反复多关节炎较多见(3/8),没有关节感染的证据。仅2例母系家族中的男性有类似疾病史。诊断时均表现为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延迟。周围淋巴组织发育不良,扁桃体和淋巴结很小或难以查及。实验室检查血清Ig和循环B细胞明显降低。6例CIM/CD8比值明显倒置。结论 本组中国XLA患儿诊断时年龄较大,临床表现以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为主,多关节炎发生率较高,家族史不明显。大部分患儿存在CD4/CD8比值明显倒置,原因和意义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inked agammaglobulinemia,XLA)患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1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的11例XLA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XLA的临床特点.结果 11例XLA患儿首次出现症状年龄最早为0.4岁,最迟为4岁,平均2.4岁;初次诊断年龄3.5~13.0岁,平均7.0岁;63.6%(7/11)的患儿首次诊断年龄>7岁;母系家族中男性有类似疾病史的患儿仅占18.2% (2/11);2例因重症感染死亡,1例失访,其余8例均存活.11例(100%)患儿有呼吸道感染史,中耳炎及消化道感染率分别为54.5% (6/11)和36.4%(4/11).11例患儿血IgA、IgM、IgG较正常值均明显减低;其中9例血IgG均<2g/L,其余2例血lgG均<2.4 g/L.外周血CD19均≤1%,T细胞的突出表现为其中9例CD4/CD8比值倒置.11例患儿中8例经基因检测确诊为XLA.结论 XLA患儿发病年龄相对较早,初诊年龄相对较晚;感染主要以呼吸系统为主,中耳炎及消化道感染亦较为常见,未见有关节炎表现;有明确家族史者甚少;早期诊断、静脉注射人丙种球蛋白长期维持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静脉丙种球蛋白的治疗现状,为合理规范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至2020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114例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患儿的基本信息、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等情况,比较规律输注与不规律输注丙种球蛋白患儿临床表现的改善情况,分别将患儿分为无咳嗽、短期咳嗽与长期咳嗽组,慢性肺病与非慢性肺病组,关节炎与非关节炎组,分析各组起病年龄、诊断年龄、诊断耗时、首次丙种球蛋白年龄、每个月丙种球蛋白剂量、IgG谷浓度等指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结果 114例患儿均为男性,起病年龄(22±18)月龄,确诊年龄(89±54)月龄,诊断延迟(63±46)个月,首次丙种球蛋白年龄(75±45)月龄。66例患儿随访至2020年4月,随访时间(54±41)个月, 42例(63.6%)规律输注,每个月丙种球蛋白剂量(538±105)mg/kg,IgG谷浓度(5.8±1.5)g/L,24例(36.4%)不规律输注。规律与不规律输注组患儿发热、咳嗽、鼻窦炎、腹泻、中耳炎、关节炎的改善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技术在诊断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细胞分化抗原19(CD19),统计循环B细胞数量,从而使XLA的临床诊断更可靠。结果:8例IgG<2 g/L 的男性患儿中5例(62.5%)CD19<1%而确诊为XLA者。结论: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9可提高诊断XLA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