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边远地区某三甲医院手卫生设施的配置、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认知及洗手依从性状况。方法对120名医务人员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对全院洗手设施进行实地察验。结果共发出问卷120份,回收有效答卷112份,回收率93.33%;其中医生37名,护士75名。医护人员普遍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不高;不能按规范洗手的原因主要为洗手后无干手设施(医生占48.65%,护士占61.45%)、工作忙(医生占32.43%,护士占51.81%);最常用的干手方法是自然晾干(48.39%),其次是在白大衣上擦干(26.45%)。洗手设施配置较差。结论该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缺乏,亟需加强培训教育;洗手及干手设施配置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湖北省县级及以下医院产房手卫生设施状况,探讨如何提高基层医院产房手卫生对策。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79所县级及以下医院,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的方法,对医院产房的手卫生设施等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手卫生制度培训知晓及手卫生实施情况。结果基层医院产房中刷手间配备率为92.41%;一级医院感应式水龙头、洗手流程图、洗手液、一次性干手纸巾和速干手消毒剂的配备率均低于二、三级医院(P0.05);医务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一级医院以Ⅱ级占62.50%为主、二级医院以Ⅱ级占71.43%为主、三级医院以Ⅱ级占80.00%为主;手卫生制度实施情况各级医院主要集中在Ⅱ级水平。结论县级及以下医院产房手卫生设施欠完善,合理及足够数量的手卫生设施可有效提高临床医生的手卫生依从性和手卫生效果,从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医务人员手卫生健康促进效果。方法采用WHO手卫生依从性观察法问卷调查,调查分析健康促进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洗手正确率、手消毒剂消耗情况。结果开展手卫生健康促进后,医生手卫生依从性从29%上升到64%(P0.05),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从53%上升到80%(P0.05);医生和护士洗手正确率分别从36.7%、46.7%分别上升到61.7%和75%(P0.05)。手消毒剂、洗手液的消耗量从3.47 ml/床日上升到7.73 ml/床日。结论以"手卫生宣传周"为形式的手卫生健康促进对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有很好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入职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和完善手卫生岗前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定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新疆肿瘤医院2013年7月新入职135名医务人员展开问卷调查;采用Stata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入职135名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得分为(19.91±1.67)分(满分23分);在手卫生基础知识部分,掌握较好的内容为手卫生定义和手部常见菌分类,正确率分别为94.07%和90.37%,掌握较差内容为洗手时间和速干手消毒剂作用,正确率分别为62.22%和38.52%;在手卫生指征部分,调查对象对摘手套后、接触清洁物品前和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认知水平较低,正确率分别为93.33%、91.85%和91.11%;影响调查对象执行手卫生的前3位主要因素为清洁剂或手消毒剂刺激皮肤、工作太忙、水龙头开关不方便。结论新入职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水平薄弱,在今后岗前培训中需强化手卫生概念及手卫生指征的认知,相关部门需针对影响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提高其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揭阳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认知水平、手卫生执行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现场观察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问卷调查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认知水平和影响手卫生执行因素及改进措施。结果医护人员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和直接接触病人前洗手执行率为36.76%和29.5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x2=15.32,P=0.001),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x2=8.95,P=0.002)以及医疗护理前、后(x2=9.63,P=0.001)的洗手执行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洗手方式以使用洗手液为主,占65.63%;干手方式以一次性纸巾擦干为主,占62.54%;医生使用白大褂擦手明显多于护士(x2=4.46,P=0.03);医护人员一次洗手超过30 s仅占14.98%;工作忙、经常洗手损伤皮肤是影响手部卫生依从性的主要因素。结论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知识掌握较好,但洗手执行率偏低。加强培训和完善洗手设施,提供快速手消毒剂等措施,使手卫生制度执行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普通洗手和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两种不同手卫生处置方法的效果,为医务人员工作中手卫生处置提供便利、可靠的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临床医务人员,手部无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污染;设洗手组30人,手消毒组30人;洗手组使用洗手液,手消毒组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均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揉搓,手卫生处置前、后用浸有洗脱液的无菌棉拭子采集标本,37℃温箱培养48 h后,进行细菌菌落计数.结果 洗手后细菌菌落数较洗手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消毒后细菌菌落数较手消毒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洗手效果与手消毒效果比较,手消毒效果优于洗手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洗手和手消毒均能有效减少手部细菌菌落,手消毒效果优于洗手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边远地区某三甲医院手卫生设施的配置、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认知及洗手依从性状况。方法对120 名医务人员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对全院洗手设施进行实地察验。结果共发出问卷120份,回收有效答卷112份,回收率93.33%;其中医生37名,护士75名。医护人员普遍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不高;不能按规范洗手的原因主要为洗手后无干手设施(医生占48.65%,护士占61.45%)、工作忙(医生占32.43%,护士占51.81%);最常用的干手方法是自然晾干(48.39%),其次是在白大衣上擦干(26.45%)。洗手设施配置较差。结论该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缺乏,亟需加强培训教育;洗手及干手设施配置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嘉兴市初中生手卫生知识和行为现状及影响其依从性的主客观因素,为开展手卫生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嘉兴市4所初中共1 30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5%以上的被调查者知道手卫生相关知识;近40%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六步洗手方法;有68.28%的学生用流动水加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且女生频次高于男生(2χ=10.91,P<0.05);36.6%的被调查对象常看到学校洗手池边有标准洗手图,58.6%的被调查对象能常使用洗手池边的洗手液或肥皂,4所学校均无干手机,1所学校配有干手纸;初中生获取手卫生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为电视(72.1%)、宣传资料(64.2%)。结论应加强中学生手卫生相关知识的宣传,特别是手卫生知信行3者间关系转变的健康干预,同时需加强手卫生设施的配置。  相似文献   

9.
某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探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于2012年9-12月对该院23个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及手卫生方式进行现场调查,并填写手卫生依从性监测表。结果共观察721次手卫生时刻,手卫生依从率为58.53%,其中选择速干手消毒剂擦手者占32.18%,流动水洗手者占26.35%,戴手套未采取其他手卫生措施者占19.42%。不同岗位医务人员以护士手卫生依从率(68.65%)最高,保洁员最低(39.25%)。“5个时刻”手卫生依从率以“接触患者体液后”最高(73.75%),其次是“接触患者后”(65.00%),“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最低(47.85%)。结论该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待提高,应进一步加强手卫生管理,针对不同岗位人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手卫生; 洗手; 依从性; 医务人员; 手卫生时刻; 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0.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与改进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自觉性与规范性,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本院各科室洗手设施、工作人员洗手依从性、干手方式等进行随机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水龙头配备合格74个(93.67%),干手设施配备合格37个(94.87%);103名医务人员中未规范洗手者37人(35.92%),其中41名医生中未规范洗手者27人(65.85%),诊间未洗手者26人(66.67%),接触病人体液等后未洗手者3人(50%),无菌操作前后未洗手者6人(22.22%);干手方式不正确者27人(40.91%).[结论]工作人员对手卫生预防医院感染认识不足,自我保护意识较强,保护病人意识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调查问卷自评的方法,于2014年11月-2015年2月对某院15个临床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目的对手卫生行为的影响。结果共调查医护人员364名,其中手卫生行为执行较好者245名(占67.3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岗位、教育程度、手卫生目的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卫生目的与手卫生行为执行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与以“保护自己”为目的进行手卫生的医护人员相比,以“防止交叉感染”为手卫生目的的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执行得更好(OR=2.17,95%CI: 1.29~3.65)。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居前5位的客观因素分别为冬天无温水洗手(占70.73%),工作量大、太忙没时间(占61.38%),手消毒剂及洗手液会引起皮肤粗糙/干燥(占54.88%),未配备干手用具(占47.56%),一次性手套的使用(占45.12%)。结论在完善手卫生硬件设施的基础上,改变医护人员只偏重“保护自己”的手卫生意识,可能是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的另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重庆市市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为制定有效的手卫生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4—6月通过调查问卷、现场观察及手表面采样的方法,对24所市级医院的111名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所有被调查科室均设置有专门的洗手设施,且被调查者均采用流水洗手的方式进行手卫生。医务人员洗手使用消毒剂的比例(82名,73.87%)高于采用六步洗手(42名,37.84%);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执行率为99.10%(110名),高于接触患者后的89.19%(99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9.23、9.88,均P0.01)。诊疗活动中手卫生前手最大菌落总数为475 CFU/cm~2,手卫生后手最大菌落总数为85 CFU/cm~2,洗手后手菌落计数低于洗手前(P0.01)。年龄、性别、科室和职业是影响手卫生的重要因素。洗手前,护士手卫生合格率高于非护士,女性、护士以及Ⅰ类环境中医务人员手表面菌落总数分别低于男性、非护士以及其他类型环境,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洗手后各组手卫生合格率均有提高,医务人员手表面菌落总数均有减少。结论重庆市市级医院洗手设施配置和手卫生效果均较好,但≥35岁年龄组、男性、Ⅲ和Ⅳ类环境科室的医务人员,以及非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烟台市感染性疾病科住院患者及家属手卫生现状,为开展手卫生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7—8月烟台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及传染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及照护家属(221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手卫生教育、执行现状;对部分患者及家属(62名)进行手部细菌学采样,了解其洗手效果。结果感染疾病科住院患者及家属61.99%接收过相关语言宣教,仅18.55%的患者及家属表示曾经看到过医务人员执行六步洗手法;50.68%的调查对象不了解六步洗手法,且85.52%从未使用过六步洗手法,主要原因是不会操作。93.21%(206名)感染性疾病患者及家属认为洗手重要。对于部分日常生活类洗手时机认知率较高(61.54%~94.51%),对医院特殊环境下的洗手时机认知率较低(36.15%~49.23%),仅36.15%家属离开医院前洗手。感染性疾病患者及家属手卫生学采样不合格者(细菌菌落数10 CFU/cm~2)占83.87%。结论感染性疾病患者及家属手卫生知识、行为存在不足,建议医疗机构对其开展系统规范的手卫生教育,以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以及对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2014年12月采用自制手卫生调查表对某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开展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及日常督导问题制定集束化干预措施,并于2015年1月起持续采取PDCA (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模式落实措施,2015年1月—2020年12月为干预后阶段,比较2014年1—12月与干预后阶段手卫生相关指标及医院感染发病率。结果 2014年12月共发放问卷2 513份,有效回收1 806份,其中调查医生507名,占28.07%,护士1 185名,占65.61%。PDCA循环持续改进后,2020年手卫生设施完善率、依从率、正确率、知晓率分别为99.36%、86.87%、86.55%、96.24%,高于2014年的41.19%、49.90%、13.46%、62.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014—2020年手卫生依从率(β=6.248,P<0.001)、快速手消毒剂+洗手液(β=1.182,P=0.013)和擦手纸(β=0.508,P<0.001)床日消耗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β=-0.326,P<0.001)则逐年下降;手卫生依从率、快速手消毒剂+洗手液、擦手纸床日消耗量分别与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77、-0.793、-0.9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持续PDCA循环法落实集束化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甘肃省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手卫生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专项能力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特点,抽取甘肃省不同地区69所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进行基本情况及手卫生认知情况问卷及实地调查,分析其手卫生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参与调查的69所医院中二级医院占82.61%,三级医院占17.39%;被调查的125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中,专职人员占82.40%,兼职人员占17.60%。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完全掌握和未完全掌握分别占33.60%和66.40%;对手卫生重要性、手消毒剂的使用、手卫生设施的设置、洗手方法、干手方法、手卫生指征、手卫生合格判断标准认知的掌握程度,三级医院均高于二级医院(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年限≥5年且10年(OR=3.067)、本科学历(OR=3.331)、岗位性质为专职(OR=10.309)是手卫生认知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对手卫生认知掌握程度偏低,尤其是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年限5年、学历为中专及以下以及兼职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培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医学实习生手卫生认知及依从性现状,探讨可行的干预措施.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江西省4所医院833名实习生进行调查.结果 实习生手卫生知识认知正确率为50.4%;洗手依从率为89.8%;执行某项诊疗行为后洗手依从率高于执行诊疗行为前;不同性别、专业对实习生洗手依从性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生不正确的干手方式占37.3%;96.0%的实习生愿意接受医院开展的手卫生知识培训.结论 实习生手卫生认知水平及依从性亟待提高,需要加强实习生医院感染防护意识教育,改善洗手、干手物品和设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手卫生宣传活动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正确率和依从率的效果。方法2014年5月8日开始开展手卫生宣传活动,分别于活动前及活动后第5阶段采用现场提问、理论考核和直接观察方法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六步洗手法正确率及依从率,并比较活动前后结果。结果开展手卫生宣传活动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六步洗手法正确率及依从率分别由42.50%、35.45%、24.00%提高至87.12%、68.60%、43.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开展手卫生宣传活动,强化了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规范了手卫生操作,提高了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不同手卫生方式和干手措施对手卫生效果的影响,提高手卫生质量。方法 选择河南省8所哨点医院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观察医护人员手卫生方式及干手措施,比较不同手卫生方式及干手措施的手卫生微生物检测合格率。结果 共调查医护人员699人次,执行手卫生者572人次,手卫生依从率为81.83%。洗手是最常用的手卫生措施,占39.34%。监测结果显示,采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的合格率最高,为97.92%,不同手卫生方式的手卫生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03,P<0.001)。干手措施以自然风干为主(79.37%),一次性纸巾、自动风干机和其他方式所占比率分别为14.69%、1.75%和4.20%。不同干手措施后的手卫生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洗手组和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组别中,均为使用一次性纸巾干手后的合格率最高,分别为80.70%、96.30%。结论 涂抹速干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效果可靠,最佳干手措施应首选一次性干手纸巾。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国医院病区手卫生设施设置基本现状。方法2016年采用多中心研究方式,抽取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不同级别(省、地、县)医院及军队医院,对其病区的手卫生设施进行现场调查,分析比较2010、2016年不同病区不同区域手卫生设施配备情况。结果与2010年相比,2016年医院洗手池的总设置率从69.30%上升至77.20%(χ~2=37.68,P0.01);2016年医院病区水龙头开关以感应式为主(39.39%),其次为手拧式和脚踏式,分别占29.65%和17.67%;干手方式以纸巾为主,占77.30%。使用纸巾干手所占比率从2010年的38.45%上升至2016年的77.30%,自然晾干所占比率从18.65%降至8.04%。医院速干手消毒剂总配置率从2010年的50.47%上升至2016年的7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46,P0.01)。2016年不同病区不同区域速干手消毒剂配置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呼吸内科:χ~2=69.49,P0.01;普通外科:χ~2=66.97,P0.01;ICU:χ~2=88.52,P0.01)。速干手消毒剂的配置率以治疗室配置的比率最高(呼吸内科、普通外科、ICU的治疗室分别达89.50%、88.50%和88.54%),普通病区患者房间内和病区走廊配置率较低(60%左右)。除病区走廊配置率在56.25%外,ICU其他区域速干手消毒剂配置率均在80%以上。结论与2010年相比,2016年医院病区洗手池与速干手消毒剂的配置率有所提高,水龙头开关与干手方式有所改进,但各病区区域手卫生设施配置不均,与医院感染防控要求尚有一定距离,仍应继续改进手卫生设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开展手卫生活动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某院2013年5-12月实施一系列手卫生干预措施,调查并比较2013年4-12月(干预前后)全院所有临床、医技部门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手卫生活动的实施监管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39.82%上升至干预后的80.77%,医生、护士和保洁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由41.09%、41.30%、34.33%,上升至83.87%、91.89%、59.54%,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除重症监护病房(ICU)外,干预后外科、内科、放疗系统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01)。干预后医务人员5个手卫生指征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01),其中接触患者前手卫生依从率由23.88%上升至73.37%,清洁/无菌操作前由58.65%上升至94.23%。结论通过手卫生活动的实施及监管,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及依从性均有明显提高,并逐步建立起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