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替加环素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肺部感染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1月医院ICU收治的PDRAB肺部感染患者65例,其中A组23例患者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B组24例患者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治疗、C组18例患者应用替加环素治疗,3组均治疗14d;监测3组治疗前后患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变化,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疗效、脱机成功率及30d病死率。结果 A、B、C组治疗前WBC、CRP、P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指标均较治疗前呈降低趋势(P0.05),且以C组PCT降低更显著,C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89%、脱机成功率56.25%,均高于A组82.61%、41.74%和B组的83.33%、4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30d病死率22.56%,明显低于较A、B组的36.85%、35.20%(χ2=12.43,P=0.040)。结论替加环素可以提高ICU内肺部感染PDRAB患者脱机成功率和生存率,降低病死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治疗呼吸机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重症肺炎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5),其中观察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56.76%和62.86%,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2.16%和68.57%,28 d病死率分别为21.62%和17.14%,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治疗费用为(2103.11±410.12)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21.04±562.29)元,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治疗呼吸机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有较好的效果,其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重症肺炎多药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重症肺炎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鉴定,并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CD_4~+、CD_4~+/CD_8~+和IgG及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并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6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共检出11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71株占62.28%,革兰阳性菌36株占31.58%,真菌7株占6.14%;其中多药耐药菌株62株,占54.39%,主要以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CD4+、CD4+/CD8+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IgG水平均升高(P<0.05);炎症因子PCT、CRP、WBC及IL-6水平均降低,IL-10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个月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多药耐药菌重症肺炎检出病原菌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治疗上联合使用胸腺肽α1,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减轻老年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对于提高老年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8,(3):327-328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延长输注时间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美罗培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实验组(32例)药物每次输注时间延长至3 h,对照组(38例)则在1 h内输注完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临床治愈率较高,28 d死亡率较低,PCT水平、CPIS、SOFA均较优(P均<0.05)。两组的药物疗程、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细菌清除率、二重感染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美罗培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延长输注时间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性肺炎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促进器官功能恢复,改善其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分析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方案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2015年3-11月采取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方案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的45例老年患者为本次对照组,另取次年同期选择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方案治疗同一病症的45例老年患者作为本次观察组,对比两种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4%;观察组细菌清除效果为71.1%,高于对照组的5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方案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总有效率与细菌清除效果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肖顺琼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3966-3968
目的 回顾性分析某院2008~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55例的治疗方法和耐药性特点.方法 从临床症状和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值来评价碳青酶烯类,舒巴坦,多黏菌素,四环素类和5种抗生素治疗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从分离和鉴定的鲍曼不动杆菌菌落中随机抽取110例,用于抗生素耐药性分析,分析该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特点.结果 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值,CD3细胞和CD8细胞数量,和CD4/CD8细胞比值得出,与舒巴坦和多黏菌素的治疗效果相比,碳青酶烯类,四环素类治疗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效果显著(P均<0.05).该院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孢他啶等高度耐受.结论 碳青酶烯类,四环素类和可用于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且要合理使用抗生素用于鲍曼不动杆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替加环素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比较药物不良反应、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肺炎症状消失时间和炎症因子检测结果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后PCT和CRP水平改善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仅有1例,少于对照组的6例;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1.7%,高于对照组的69.4%;肺炎症状消失时间和炎症因子检测结果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前后PCT和CRP水平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进行治疗,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病情控制时间,使药物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8.
152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谱。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4—2005年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用头孢硝噻吩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52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ICU,31株)、烧伤科(29株)、神经内科(19株);其中产β-内酰胺酶菌株85株,产酶率为55.92%;对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的耐药率>50.0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5.13%、11.18%、12.50%,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ICU、烧伤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具有多重耐药性,临床应加强监测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胸腺肽α1(thymosinα1)对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诊断治疗的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胸腺肽α1治疗。治疗10 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体温、呼吸、心率、血气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水平;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体温、呼吸、心率、PaCO_2、pH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炎症因子IL-6、IL-8、TNF-α、PCT、CRP、WBC计数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研究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应用胸腺肽α1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炎性反应进展,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替加环素治疗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效果,探讨其在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医院接受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的59例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为观察组,仅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的63例患者为对照组,组间基础资料(性别、体重、APACHEⅡ评分等)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指标的变化、临床疗效及病原菌清除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一氧化氮(NO)、降钙素原(PCT)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d、7d时,观察组患者血清WBC、CRP、NO、PC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79.66%高于对照组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物学完全清除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加环素能够明显降低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炎症反应程度,且有较高的病原菌清除效果,是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炎较为理想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某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疑诊CRBSI的78例患者,患者入住ICU及疑诊CRBSI当日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同时行血培养和静脉导管尖端培养,根据血培养和静脉导管尖端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CRBSI组与非CRBSI组,比较PCT、hs-CRP、IL-6对CRBSI诊断的价值。结果 28例疑诊患者最终诊断为CRBSI。疑诊CRBIS当日,CRBSI组患者的PCT、hsCRP、IL-6和血白细胞(WBC)水平分别为(3.35±1.52)μg/L、(32.90±11.10)mg/L、(423.20±171.70)ng/L、和(12.70±2.70)×109/L,均高于非CRBSI组[分别为(1.22±0.44)μg/L、(23.50±6.00)mg/L、(257.90±81.40)ng/L、和(11.20±1.90)×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PCT、hs-CRP、IL-6和血白细胞(WBC)水平曲线下面积(AUC)及95%CI分别为0.92(0.85,0.99)、0.75(0.62,0.88)、0.80(0.67,0.92)和0.64(0.50,0.72);灵敏度分别为0.82、0.64、0.71和0.46;特异度分别为0.92、0.94、0.92和0.88。结论 PCT和IL-6对ICU患者CRBSI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对及早诊断CRBSI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荟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系统评价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MDRAB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资料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其中英文8篇,中文13篇,分析35个危险因素,其中2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抗菌药物使用相关因素:检出前使用抗菌药物(OR=12.87,95%CI=5.14~32.21)、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MD=6.99,95%CI=2.21~11.78)、抗菌药物种类(MD=1.07,95%CI=0.60~1.54)、联合使用抗菌药物(OR=4.16,95%CI=2.63~6.57)、使用碳青霉烯酶类药物(OR=3.95,95%CI=2.54~6.13)和第三代以上头孢菌素类(OR=2.48,95%CI=1.90~3.24);2侵入性操作相关因素:机械通气(OR=4.30,95%CI=3.03~6.10)、气管插管/切开(OR=4.17,95%CI=2.41~7.22)、留置导尿管(OR=2.35,95%CI=1.42~3.88)、深静脉穿刺(OR=2.18,95%CI=1.14~4.16)、留置引流管(OR=2.06,95%CI=1.19~3.58);3重症监护病房(ICU)相关因素:入住ICU(OR=5.60,95%CI=2.73~11.48)、住ICU的时间(MD=4.21,95%CI=0.72~7.71);4其他因素:心脏病(OR=0.71,95%CI=0.55~0.93)、肿瘤(OR=0.67,95%CI=0.48~0.95)、胰腺炎(OR=2.04,95%CI=1.11~3.76)、混合感染(OR=2.57,95%CI=1.78~3.71)、住院时间(MD=5.92,95%CI=3.61~8.23)、APACHE II评分(MD=4.56,95%CI=1.94~7.18)、使用糖皮质激素(OR=2.18,95%CI=1.21~3.90)。结论抗菌药物的使用、侵入性操作、ICU相关因素是MDRAB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相关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策略,预防和减少MDRAB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BM、CNKI、WanFang Data数据库中关于ICU患者CRBSI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应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有12篇,总样本量为14 422例,5篇队列研究,7篇病例对照研究,NOS评分为4~6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导管留置时间(WMD=12.25,95%CI=5.55~18.94)、多腔导管(OR=3.52,95%CI=1.46~8.52)、股静脉置管(OR=2.44,95%CI=1.34~4.46)、肠外营养(OR=2.47,95%CI=1.18~5.21)、住ICU的时间(WMD=10.01,95%CI=4.17~15.85)、APACHEⅡ评分(WMD=4.46,95%CI=1.25~7.66)、合并糖尿病(OR=1.83,95%CI=1.08~3.09),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导管留置时间、多腔导管、股静脉置管、肠外营养、住ICU的时间、APACHEⅡ评分、合并糖尿病是ICU患者CRBSI危险因素。因纳入研究总体方法学质量一般,尚需设计严谨、大样本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对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严重感染患者,按感染程度分为脓毒性休克组(66例)[根据1个月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50例)和死亡组(16例)]和重症脓毒症组(62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非脓毒性休克患者60例,分别比较分析各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血清PCT、CRP及WBC水平。结果脓毒性休克组治疗前,治疗1、3、7 d后血清PCT、CRP及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重症脓毒症组治疗1、3、7 d后血清PCT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死亡组治疗1、3、7 d后血清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治疗3、7 d后血清CRP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均P0.05)。ROC曲线显示,PCT、CRP和WBC的曲线下面积(AUC)及95%CI分别为:0.786(0.703~0.864)、0.754(0.691~0.827)和0.603(0.542~0.679)。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血清PCT与CRP呈正相关[(r=0.596,P=0.004)和(r=0.523,P=0.012)],治疗7 d后血清PCT与WBC呈正相关(r=0.604,P=0.001)。结论 PCT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诊断的指标,动态联合观察PCT和CRP水平对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对优化成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意义。方法2011年11月-2013年4月重症监护室(ICU)行气管插管,且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VAP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实验组:依据患者PCT水平指导停用抗菌药物;对照组:依据指南推荐停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呼吸机使用天数等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天数、住ICU时间、病死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抗菌药物的使用天数为(10.70±3.78)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3.93±3.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84,P<0.001)。结论血清PCT水平可优化成人VAP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内毒素(LPS)在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病原类型鉴别和疗效判断价值的意义。方法对某院110例HAP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分为革兰阴性(G-)菌感染肺炎组(50例),革兰阳性(G+)菌感染肺炎组(30例),对照组(非典型病原体或病毒感染组,30例)。动态监测患者血清PCT、LPS、C反应蛋白(CRP),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PCT与LPS对预测HAP病原菌感染类型的效能。结果G- 菌感染肺炎组PCT、LPS水平分别为(3.43±1.15)ng/mL、(0.20±0.08)EU/mL,高于G+ 菌感染肺炎组[分别为(0.42±0.12)ng/mL、(0.05±0.02)EU/mL]和对照组(0.14±0.08)ng/mL、(0.02±0.01)EU/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 菌感染肺炎组治疗前后PCT[(3.43±1.15)ng/mL vs(0.63±0.22)ng/mL]、CRP[(47.26±30.35) mg/L vs(9.21±6.54) mg/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中重度组较轻度组血清PCT[(5.43±1.05)ng/mL vs(0.72±0.32)ng/mL]、LPS [(0.33±0.07) EU/mL vs(0.09±0.04) EU/mL]和CRP[(57.46±20.15) mg/L vs(8.25±5.24) mg/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CT和LPS联合检测区分G- 菌和G+ 菌感染HAP的敏感度为95.83%,特异度为96.15%,AUC为0.95。结论PCT和LPS在HAP患者病原类型鉴别中具有一定价值,PCT和LPS联合检测可提高鉴别HAP感染类型的特异度,并可根据其动态变化评估抗菌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否增加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的负担。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2014年11月31日某院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感染者,病例组为MRSA HAP患者,对照组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HAP患者,采用倾向指数配比分析(PSM),比较MRSA与MSSA HAP预后(住院时间、感染至出院时长、病死率、总治疗成本)。结果PSM匹配前病例组APACHE II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40(20,94)d]、感染至出院时长[19(10,46)d]均长于对照组[分别为28(21,53)、17(8,29)d](均P<0.05)。匹配后病例组和对照组APACHE I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均衡可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28(21,52)d vs 28(21,53) d]、感染至出院时长[15(9,25)d vs17(8,29) d]、病死率[10.87% vs 15.22%]、治疗总费用[121 013.5(80 747.21, 176 200) 元 vs 119 911.2(66 994.08,241 184.7)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PACHE II评分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均衡此因素后,MRSA和MSSA HAP患者预后无差异,MRSA HAP未增加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能否改善其APACHEⅡ评分及动脉血气分析参数。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9月入住某院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及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4 000 U皮下注射,1次/d,疗程7 d。分别在治疗后24 h、3 d、7 d时比较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乳酸(Lac)是否有差别。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基本资料及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的出血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24小时和第3天,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第7天,治疗组APACHEⅡ评分(13.71±3.65)低于对照组(16.95±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 P=0.02)。在治疗第24小时、第3天和第7天,两组患者的动脉血pH、PaCO2、Lac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24小时及第3天,两组患者动脉血PaO2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第7天,治疗组动脉血PaO2(106.8±32.7)明显高于对照组(88.6±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4)。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能改善患者的氧合,降低APACHEⅡ评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暴露对老年重症肺炎多重耐药菌(MDRO)检出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2月—2016年2月某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根据是否存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暴露分为A组(碳青霉烯暴露组)、B组(非碳青霉烯暴露组)。A组患者再依据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暴露时间分为2个亚组,A1组: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时间7 d的患者;A2组: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时间≤7 d的患者。对各组患者MDRO检出率、机械通气日数、入住ICU日数及28 d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86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29例;年龄65~92岁,平均年龄(80.12±10.45)岁。A组40例,B组46例;A1组24例,A2组16例。A组MDRO检出率为65.00%,B组为3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比较,A组的机械通气日数、入住ICU日数、28 d病死率均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1组的MDRO检出率为75.00%,高于A2组的43.75%(P0.05);A1组的机械通气日数为(7.69±2.22)d,高于A2组的(6.34±1.56)d(P0.05);A1、A2组28 d病死率及入住ICU日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暴露可增加MDRO感染的发生,特别是非发酵菌的定植或感染,且延长了患者机械通气日数及入住ICU日数,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低分子肝素(LMWH)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及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PubMed、Embase,中文数据库维普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95年1月—2017年9月,主题为LMWH治疗脓毒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9项研究,共1 016例患者。19项研究对比了28天病死率,发现LMWH可降低脓毒症患者28天病死率[RR=0.52,95%CI(0.43~0.63),P0.001];亚组分析纳入2项研究,发现LMWH可降低脓毒症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28天病死率[RR=0.40,95%CI(0.21~0.75),P=0.004];4项研究对比了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发现LMWH对脓毒症患者ICU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MD=-0.84,95%CI(-1.95~0.26),P=0.14];15项研究对比了LMWH对APACHEⅡ评分,发现LMWH可降低脓毒症患者7 d后APACHEⅡ评分[MD=-0.64,95%CI(-0.93~0.34),P=0.00];4项研究对比了LMWH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的影响,发现LMWH可降低脓毒症患者DIC的发生率[RR=0.34,95%CI(0.18~0.67),P=0.002];12项研究对比了LMWH对出血的影响,发现LMWH可增加脓毒症患者出血风险[RR=2.74,95%CI(1.60~4.71),P=0.00]。结论 LMWH可降低脓毒症患者28天病死率、改善预后,但增加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