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其代表菌种,ESBLs是大多数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笔者对268株肠杆菌科细菌中主要的菌株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产ESBLs情况及耐药特点进行分析,旨在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感染的多重耐药菌株(MRSA、ESBL)对2种常用消毒剂抗力的水平,为临床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消毒管理水平提供科学的试验依据。方法从医院住院患者感染部位采集并分离鉴定的3种多重耐药菌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用实验室消毒定量杀菌方法,测定其抗力水平。结果从住院患者体内分离的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ESBL)对医院常用的含氯及含碘消毒剂的抗力均小于标准菌株。其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ESBL)对含氯消毒剂的抗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人员应当对MRSA和ESBL等多重耐药菌株建立适当的检测并进行常用消毒剂抗力水平的调查,防止多重耐药菌株在医院内播散。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方法。方法以MRSA mecA基因为靶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以自MRSA中提取的DNA为模板,优化引物、探针的浓度和退火温度,同时验证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灵敏度和线性范围,并与K-B法和微量琼脂稀释法(MIC)相比较。结果建立的反应体系在上游引物、下游引物浓度为0.2 mmol/L、退火温度为55℃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大肠埃希菌等8种细菌均无交叉反应;对MRSA检测的灵敏度达到10 CFU/ml。结论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特异、灵敏、快速,能对MRSA做出快速准确的报告,实现准确、快速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天津市细菌耐药监测网(TJARSN),了解天津市细菌耐药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抗菌药物政策,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天津市有代表性的22所三级和区县级医院,药敏测定采用自动化方法,收集2011年第四季度临床分离细菌情况,以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药敏判断采用CLSI 2008年标准.结果 共分离细菌15880株,革兰阳性菌4376株占27.6%,葡萄球菌属为主要菌属,共分离出2724株占62.2%;肠球菌属997株占22.8%;链球菌属575株占13.1%;革兰阴性菌11 504株占72.4%,排第1位是肺炎克雷伯菌2507株占21.8%,其后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为占21.6%、14.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与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38.8%和71.1%;非颅内感染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不敏感率成人(18.7%)低于儿童(43.8%),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成人与儿童均<5.0%,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率为85.3%~99.1%,对万古霉素无耐药;肠球菌属中已出现对糖肽类耐药株,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0.4%和3.6%,对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分别为1.1%和4.6%;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约53.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分别为34.4%和19.7%,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仍高度敏感,总耐药率<1.0%;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0.1%和18.6%、18.9%和19.9%.结论 初步建立了天津市细菌耐药监测网,以了解天津市临床分离菌株及细菌耐药现状;细菌耐药呈增长趋势,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CA MRSA)与医院获得性MRSA(HA MRSA)的耐药特征,为临床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中医外科和重症监护室(ICU)2006年1月-2008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MRSA菌株资料,并对2个病区分离的CA MRSA 、HA MRSA及其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CU分离的87株 MRSA来源:痰液71株,咽拭子6株,伤口分泌物 5株,血液、静脉穿刺管各2株,胸腔积液1株;其中HA MRSA占98.85%(86/87)。中医外科的41株MRSA均分离自伤口脓液,其中CA MRSA占48.78%(20/41),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由2006年的20.00%上升至2008年的71.43%(χ2=8.24,0.01< P<0.025)。药敏结果显示,HA MRSA 对克林霉素(98.13%)、四环素(98.13%)、红霉素(100.00%)、环丙沙星(100.00%)、左氧氟沙星(100.00%)、庆大霉素(100.00%)的耐药率显著高于CA MRSA(分别为42.86%、66.70%、33.33%、0.00%、0.00%、4.76%) ,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结论住院患者中CA MRSA感染呈上升趋势。CA MRSA 与HA MRSA的耐药性并不一致,对非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多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05-2009年医院感染的细菌分布情况和耐药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09年15 858株病原菌分离株在临床的分布情况,统计分析其中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趋势.结果 15 858株临床分离株中,革兰阴性菌占65.8%,革兰阳性菌占34.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它们仍具有高度抗菌活性,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2.5%;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平均检出率为71.1%,其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敏感率为100.0%.结论 细菌耐药形势非常严峻,应重视多药耐药菌的预防隔离工作,加强监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重症监护室(ICU)、呼吸内科监护室(RICU)和神经外科监护室(NS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定植与感染状况,探讨患者MRSA定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5月1日—7月31日入住某院3个ICU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医护人员)鼻拭子及其周围环境标本进行MRSA检测。结果 197例患者,检出MRSA22株,MRSA定植率为11.17%;ICU、RICU和NSICU定植率分别为4.00%、11.90%和15.87%,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4.04,P=0.133)。患者临床标本MRSA检出率为2.03%(4/197),医护人员MRSA鼻前庭定植率为1.72%(2/116)。MRSA定植患者周围环境中MRSA检出率为22.73%(5/22),高于非定植患者4.00%(7/175)(χ2=8.93,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侵入性操作、住ICU时间长和近期使用抗菌药物是MRSA定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应主动对入住ICU的患者进行MRSA定植筛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MRSA在医院环境与患者间的双向传播;同时,尽量避免使用侵入性操作,减少患者住院日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ICU患者MRSA定植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过氧化氢酶阴性MRSA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9年2-6月发现的14株过氧化氢酶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用VITEK 2-compacter、VITEK-32、MicroScan WalkAway-40、Slidex Staph Plus胶乳凝集试剂4种检测方法做一个比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多重耐药菌定植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12年2月14日-3月13日入住该ICU的75例患者,经鼻前庭拭子和直肠拭子采集标本,进行多重耐药定植菌筛查。结果75例住ICU患者中,27例(36.00%)标本分离出多重耐药定植菌。送检标本中,鼻拭子91份,检出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肛拭子91份,检出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22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株,多重耐药荧光假单胞菌1株。 多重耐药菌定植阳性率,住院时间≥3 d者和<3 d者分别为47.37%、32.14%;年龄≥60岁和<60岁者分别为37.29%、31.25%;患感染性基础疾病者和非感染性基础疾病者分别为39.22%、29.17%。21株多重耐药定植菌分离自第1天采集的标本,其中19株是院外定植,1株为其他医院内定植,1株为本院内科定植;5株分离自第3天采集的标本,定植时间为入ICU后72 h内,在ICU定植;1株分离自第7天采集的标本,定植时间为入ICU 72 h后,在ICU定植。结论该院ICU患者多重耐药菌定植率高,以年龄≥60岁、患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为主,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应加强多重耐药菌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避免多重耐药菌感染在医院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对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基因诊断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色体mec基因盒(SCCmec)基因分型的方法。方法对临床分离的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双重PCR(femA和mecA)鉴定,再将鉴定为MRSA的临床菌株和3株标准株用多重PCR方法在一个反应体系(针对MRSA的8个基因)中进行SCCmec基因分型。结果临床分离株中有6株鉴定为MRSA,对其和MRSA标准株的多重PCR基因分型结果显示,两株临床株为SCCmecⅡ型,4株为Ⅲ型,标准株SA-w2为Ⅰ型,MRSA252为Ⅱ型。结论该研究可以很好地对临床MRSA进行基因诊断和分型,对MRSA的诊断和分型、耐药研究以及分子流行病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q PCR法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mec A基因,以期快速精准诊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初步判断耐药情况。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金黄色葡萄球菌nuc、atl、ica B、fnb A、hla、srap基因序列用于鉴定标志筛选,mec A基因序列用于MRSA标志筛选;经DNA MAN比对后,选择各基因保守区分别设计1~2套引物、探针,建立单重及双重q PCR,用临床分离株及标准菌株筛选出检测性能最好的基因片段作为检测标志物,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和耐药双重q PCR检测方法,并进行性能评价。结果经筛选,金黄色葡萄球菌atl基因(CP009361.1:1010217~1010341)、mec A基因(KF058908.1:1715~1843)两片段检测性能最优,将其作为标志物建立双重q PCR法。该方法的检测下限均低至4 copies/反应;扩增线性范围均达2.0×102~8copies/m L。335份金黄色葡萄球菌(含94份MRSA)培养阳性的患者样本中,q PCR法分别检出SA 335份,MRSA 94份;95份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阴性的患者样本中,q PCR法分别检出SA 17份,MRSA 4份,经PCR产物测序,与标准菌株同源性均≥90%。双重q PCR法从样品处理到报告结果≤2.0 h。结论 q PCR法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望提高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诊断能力并实现快速检测,为尽早精准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不同食源性传播介质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分布情况及同源性。方法从2014—2015年韶关市不同来源的食源性样本中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和BioNumerics软件对菌株进行分型。结果347份不同来源的食源性样本中检出11株致腹泻大肠埃希菌和29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PFGE图谱分析,29株菌可以分为21个聚类群,其中聚类A包含7株菌(J2、J3、J4、J7、J9、B4、S3),为优势的PFGE带型,聚类B有2株菌(J6、J8),其余菌株带型为分散克隆。3株健康从业人员分离菌(J2、J7、J9)相似系数为100%,生活饮用水分离菌(S3)与腹泻患者分离菌(B4)的相似系数为97.1%,S3菌与4株健康从业人员分离菌(J2、J3、J7、J9)相似系数均>90.0%。结论韶关市食源性产ESBLs大肠埃希菌在食品、水、动物和人群中广泛分布,并可能通过食物链相互传播,应加强监测,防止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住院患儿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5年某院住院患儿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临床资料,比较MSSA与MRSA的分布及耐药特点。结果共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919株,其中MSSA632株(68.77%),MRSA 287株(31.23%)。MSSA与MRSA感染患儿中29d~1岁婴儿组所占比率最高,分别为65.03%、64.11%。MSSA和MRSA标本主要来自痰(80.38%、79.09%)。MSSA和MRSA主要分布科室均为儿童呼吸科(50.73%、45.89%)和儿童神经内科(22.98%、26.84%)。MSSA对除青霉素和红霉素外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20.00%;MRSA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40.00%;MRSA对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呋喃妥因及利福平的耐药率均高于MSSA。结论住院患儿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以MSSA为主,1岁以内婴儿为主要分离人群;呼吸道标本来源的MSSA和MRSA主要分布科室相似,MRSA的耐药率普遍高于MSSA。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双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快速检测方法,指导临床及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MRSA的扩散。方法 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基因Coag和耐药基因mecA设计引物,调整PCR扩增反应各参数,建立快速、准确扩增Coag和mecA基因的双重PCR体系;应用双重PCR对临床分离鉴定的8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扩增Coag和mecA基因片段,并将PCR扩增结果与苯唑西林-高盐琼脂筛选试验(OSAS)的结果进行比对。结果生化常规试验分离鉴定8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OSAS试验,共检出MRSA 53株,MRSA检出率为62.35%。双重PCR快速检测MRSA,8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扩增出Coag基因片段,其中53株扩增出mecA基因片段。双重PCR检测MRSA的结果与生化常规试验分离鉴定MRSA结果一致。结论双重PCR法能快速、同时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Coag基因和耐药基因mecA,有助于及早检出MRSA,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MRSA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2012—2015年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耐药状况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基因特征。方法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测定北京市肠道门诊分离的677株沙门菌株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244株β-内酰胺酶类耐药菌株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677株沙门菌分为68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山夫登堡沙门菌位居前3位。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分别为42.54%、40.77%,至少耐3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菌株占57.16%。244株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的沙门菌,携带至少一种ESBLs基因的菌株174株(71.31%),146株bla_(TEM-1)型,30株bla_(OXA-1)型,18株bla_(CTX-M)型(其中7株bla_(CTX-M-15),6株bla_(CTX-M-55)和5株bla_(CTX-M-14));20株同时携带2种耐药基因。结论该地区沙门菌携带ESBLs耐药基因水平较高,以bla_(TEM-1)为主,同时伴有bla_(OXA-1)和3种bla_(CTX-M)基因亚型,呈现基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某儿童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布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儿童MRSA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5年入住该儿童医院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并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分离病原菌、送检标本种类、医院感染情况等。结果 2011—2015年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SA)阳性患儿911例(1 108份阳性标本),其中MRSA阳性患儿494例(599份阳性标本),MRSA例数分离率为54.23%(分离率为54.06%);不同性别MRSA例数分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MRSA例数分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穿刺液、分泌物、脓液MRSA分离率分别为68.97%、66.00%、55.81%、54.47%。SA检出率从2011年的0.61%上升至2015年的1.40%,MRSA分离率从2011年的21.74%上升至2015年的75.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MRSA医院感染发生率从2011年的0.198%,分别上升至2015年的2.697%、2.119%,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均P0.05)。结论该儿童医院住院患儿MRSA分离率及医院感染发生率均呈逐年上升,急需加大监管力度,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消毒隔离,遏制MRSA在医院环境中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否增加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的负担。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2014年11月31日某院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感染者,病例组为MRSA HAP患者,对照组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HAP患者,采用倾向指数配比分析(PSM),比较MRSA与MSSA HAP预后(住院时间、感染至出院时长、病死率、总治疗成本)。结果PSM匹配前病例组APACHE II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40(20,94)d]、感染至出院时长[19(10,46)d]均长于对照组[分别为28(21,53)、17(8,29)d](均P<0.05)。匹配后病例组和对照组APACHE I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均衡可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28(21,52)d vs 28(21,53) d]、感染至出院时长[15(9,25)d vs17(8,29) d]、病死率[10.87% vs 15.22%]、治疗总费用[121 013.5(80 747.21, 176 200) 元 vs 119 911.2(66 994.08,241 184.7)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PACHE II评分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均衡此因素后,MRSA和MSSA HAP患者预后无差异,MRSA HAP未增加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α型-酚溶调制蛋白(PSM-α)基因携带情况及对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影响,为指导临床治疗及明确该地区MRSA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临床标本中分离并经SCCmec分型的MRSA9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PSM-α基因,并通过细胞形态学方法研究PSM-α对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影响。结果 86株医院获得性MRSA(HA-MRSA)中,PSM-α基因阳性者78株,PSM-α阳性率为90.70%;4株社区获得性MRSA(CA-MRSA)中,2株为PSM-α基因阳性,阳性率为50.00%;PSM-α阳性组中性粒细胞死亡率与生理盐水组、PSM-α阴性组和ATCC259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M-α阳性组死亡率高于其他3组,而PSM-α阴性组和ATCC2592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地区HA-MRSA携带PSM-α基因,且PSM-α基因阳性的MRSA菌株分泌的PSM-α具有促进中性粒细胞溶解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某院产PER型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机制。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5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129株,采用K 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ER基因并测序,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ERIC) PCR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78株鲍曼不动杆菌携带PER 1型基因,阳性率60.47%(78/129)。PER 1阳性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46.15%、44.87%、38.46%、10.26%和8.97%,对其余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0%;PER 1阳性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明显高于PER 1阴性菌株(均P<0.05)。78株PER 1阳性菌株包括7型,分别为A型(1株)、B型(1株)、C型(55株)、D型(18株)、E型(1株)、F型(1株)、G型(1株),C和D型为主要克隆型。结论C和D型PER 1阳性鲍曼不动杆菌为该院最主要的流行株。产PER 1型ESBLs鲍曼不动杆菌呈多重耐药,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该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的最佳选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