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国俊教授认为食管癌术后咳嗽的病机关键为痰瘀停积、肺失宣肃,治疗应以化痰祛瘀、理气止咳为基本治法,强调扶正祛邪,注重调护人体气机。该文主要介绍胡国俊教授辨治食管癌术后咳嗽经验,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2.
介绍田仲成副教授从风论治咳嗽变异型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经验。田师认为本病属于"风咳"范畴,因风痰伏肺、肺失宣肃而发,急性期治疗当以祛风化痰、肃肺止咳为主,自拟祛风止咳汤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石军 《浙江中医杂志》2000,35(4):154-155
咳嗽 ,虽有内感、外伤之分 ,然皆由肺失宣肃所致。痰是其病情演变过程中的主要病理产物 ,往往阻碍肺之气机 ,影响肺之宣肃 ,笔者临证 1 0余年 ,深感祛痰是治疗小儿咳嗽的重要一环 ,兹简述如下。1 痰虽在肺 ,来源不同痰分有形与无形 ,咳嗽之痰当属前者 ,由患者咳出或咳时、呼吸之时闻之有声 ,观之有形而感知 ,虽咳中之痰在肺系 ,然其产生之源各有不同。概括而言 ,不外肺失宣肃而生痰 ,脾胃失健而酿痰 ,肾气虚弱而泛痰 ,心肝之火刑金乘肺炼津为痰。不论痰之来源如何 ,总要上贮于肺 ,由肺系表现出来 ,“肺为贮痰之器”之义即此也。肺失宣肃生…  相似文献   

4.
崔文成认为湿热咳嗽属于温病中的湿热病,相当于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呼吸道炎症,以咳嗽、舌红、苔腻为辨证要点。病因是湿热合邪侵犯人体;发病与时令、地域和体质因素关系密切;病机为湿热犯肺,肺失宣肃,痰浊内生,故以清热祛湿,宣肃肺气,化痰止咳为治法。初期多属湿热郁阻,肺气失宣,治以宣化湿热,畅肺止咳;中期多属湿热蕴痰,肺失宣肃,治以清热利湿,化痰止咳;后期多属湿热未清,肺失肃降,治以轻清湿热,肃肺止咳。例举蒲金麻甘汤治验一则。  相似文献   

5.
向希雄教授认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病位主要在鼻、咽喉、肺,其病因为风、痰热、瘀互结于体内。其病机关键为风痰恋肺,郁而化热,循经上犯,鼻咽不利,肺失宣肃。治疗以祛风清热化痰,理肺通鼻止咳为法。自拟治疗本病的基础方通鼻止咳方,随症加减,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6.
贺启英  程威  沈其霖 《河南中医》2013,33(5):664-665
沈其霖教授认为慢性咳嗽大多由外感六淫,肺失宣肃,失治误治,余邪恋肺所致;或为素体亏虚,饮食不当,过用寒凉等,皆可导致肺气上逆,咳嗽不止.以咳嗽,咽瘁,痰少或无痰,或伴有恶寒背冷为主要临床表现.自拟久嗽汤以宣肺散邪,降气止咳,利咽化痰使肺气肃降,痰浊消散,咳嗽缓解.  相似文献   

7.
曹鸿云 《吉林中医药》2010,30(3):213-214
咳嗽初起常因外邪袭肺,见咽喉不利、腑气不通之象;缠绵难愈兼脾失健运,见痰浊阻肺之征;慢性久咳气阴不足,痰瘀互阻。诸因素致肺失宣肃,气机逆乱而咳。临床中注重分期论治,调畅气机,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8.
慢性咳嗽大多由外感六淫袭体,肺失宣肃,失治误治,余邪恋肺所致;或为素体亏虚,饮食不当,过用寒凉等,皆可导致肺气上逆,咳嗽不止。治宜理肺润腑自拟久嗽汤以宣肺散邪、降气止咳、利咽化痰使肺气肃降,痰浊消散,咳嗽缓解。  相似文献   

9.
咳嗽的病机为肺失宣肃以致肺气壅塞,上逆为咳,其致病因素为风、痰、火、燥,治咳当审证求因,因势利导,泄肺止咳。"金郁泄之"为《黄帝内经》中五郁治法之一,该理论为治疗咳嗽提供了思路,并通过探究其理论内涵,论证"金郁泄之"对治疗咳嗽的意义:风邪犯肺,治以宣泄;痰邪壅肺,治以开泄;火邪伤肺,治以清泄;燥邪扰肺,治以润泄。  相似文献   

10.
止嗽散治疗小儿咳嗽 ,临症加减 ,风寒咳嗽者守方治疗 ,酌加利痰之剂 ,风热咳嗽者 ,疏风清热 ,肃肺化痰 ,主方去紫菀、百部等 ,加川贝母、芦根、黄芩等品 ,以上各型均加健脾助运之品 ,常选云苓、山药、谷芽等以杜绝生痰之源 ,取得了较好疗效。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 ,在冬春气候多变之时 ,最易为六淫之邪侵袭 ,不论邪从口鼻而入 ,或从皮毛而受 ,肺必当其冲 ,致使肺失宣肃 ,肺气上逆发为咳嗽 ,笔者在临床中常用止嗽散为主方 ,随症加减作治疗该病 ,取得了较好的宣肺止咳之目的。1 宣肺清肃以止咳1.1 风寒咳嗽 :临床上咳嗽初起 ,喉痒声重 ,痰白稀…  相似文献   

11.
疏风止咳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樊长征  苗青 《天津中医药》2010,27(5):392-393
探讨了疏风止咳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基本原理,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咳嗽为主要症状,主要病因病机为风邪犯肺,邪阻肺络,肺失宣肃、肺管不利、气道挛急,其病机既有肺气上逆之咳嗽的特点,又有哮喘气道高反应性的特征,其治疗应运用疏风止咳法以宣肃肺气、通利肺络、使邪外达、气道复安,提出了疏风止咳法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主要治则之一。  相似文献   

12.
尤菊松     
解: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常以喘息、咳嗽、吐痰等为临床主症,中医多属“哮喘、咳嗽、肺胀”等范畴。病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难愈,肺失宣肃,痰湿内蕴,肺气上逆为基本病理变化,以止咳化痰、降气平喘为基本治法。方中旋覆花、苏子、葶苈子肃肺化痰、止咳平喘,配地龙、僵蚕活血通络以解痉平喘;半夏、茯苓、橘红健脾燥湿、化痰止咳;百部、紫菀、款冬花、杏仁宣润肺气、止咳化痰;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宣降结合,肺脾同治,化痰通络,共奏宣肃肺气、健脾化痰、活血行瘀、平喘止咳之效。  相似文献   

13.
从“肺肾同调”论治膀胱咳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肺、肾、膀胱关系出发,论述了膀胱咳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指出:各种因素的影响使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咳嗽,肺肾两亏,气化固摄无力,膀胱失约而遗尿。治疗上肺肾同调,以益气温肾,止咳化痰为主要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4.
肺系疾病成因不外乎内伤、外感两方面,主要病理变化可归结为肺气宣降失常。肺失宣降,气机不畅,易聚液成痰;另一方面,肺为贮痰之器,痰液易阻遏气道,使肺气宣降愈加不利。两方面互为因果,增加了临床治疗的困难。基于此,笔者结合宣肃肺气与温清化痰法治疗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儿科常见疾病,是儿童慢性咳嗽的首位原因,发病率日益增加。小儿脾常不足,基于李东垣之脾胃学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理论,本病病位在肺,病机为正气亏虚,痰瘀伏肺,风邪引触,将其分为急性发作期和平稳恢复期,急性发作期风邪侵袭,肺失宣肃,治则祛风解表,宣肺止咳,方选桑菊饮化裁,平稳恢复期肺脾气虚,痰瘀阻肺,治则健脾补肺,化痰散瘀,方选加味六安煎化裁。健运脾胃与化痰散瘀之法贯穿始末。因时制宜,同病异治,以期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肺主一身之气,主管整体的呼吸机能;肺为华盖,亦为娇脏,易感受外邪或受他脏传变而致气机不畅,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作咳,久而气郁化火,耗伤津液,出现肺阴虚证候。因此,临床最为常见的便是肺阴虚咳嗽。治疗肺阴虚咳嗽,应用甘寒药物配伍滋补肺阴、润肺止咳的同时,还应该适当佐以辛散之品以行气,以气生津、行津、摄津,另外还要注意滋补胃阴,使津液化生有源,即培土生金。  相似文献   

17.
林素财  罗燕 《环球中医药》2009,2(2):141-142
咳嗽是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症。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脾为生痰之源,肺乃贮痰之器”,治肺成止咳之常法,治脾成祛痰之惯例,如《活法机要’咳嗽证》所云:“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是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而咳,动于脾湿因咳而为嗽也”。但临床咳嗽往往病情错综复杂,“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相似文献   

18.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引起小儿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病证结合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从痰论治,疗效显著。本文简要从风痰、痰热、虚痰、痰瘀四方面辨证论治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经验。感邪初期所致风痰咳嗽者,治以疏风化痰、肃肺止咳,方用二陈汤合止嗽散加减;邪气久恋所致痰热咳嗽者,治以清热化痰、宣肺止咳,方用清金化痰汤加减;脾气虚弱湿邪内生所致脾虚湿盛者,治以健脾化痰、肃肺止咳,方用二陈汤加减;痰瘀互结,痹阻肺络,肺气失于宣发肃降而出现咳嗽痰多,临床常加用活血化瘀之品。每证附案一例,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9.
小儿痰热壅肺证为肺系外感热病,属祖国医学"咳嗽""肺炎喘嗽""哮喘"及西医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范畴。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稍有不慎外邪入里化热,热邪灼津成痰,痰热阻肺,肺失宣肃,发为咳喘,其痰热壅肺证为小儿咳喘之最常见证型。我们采用麻杏化痰合剂治疗痰热壅肺证的患儿,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介绍柏正平教授基于痰瘀理论治疗顽固性咳嗽经验.本病初起多因外感六淫致肺失宣肃,或因肺虚、他脏之病累及于肺,病久则气滞血瘀,痰瘀互结,阻塞肺络,正虚与痰瘀邪实相互为病而呈顽固性发作.柏教授诊治顽固性咳嗽提倡将辨病、辨症与辨证相结合,从表里脏腑辨病辨症,从痰瘀论治,补虚扶正、理气宣肺,着重化痰祛瘀,多能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