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和控制MDRO医院感染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66例感染多重耐药菌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66例MDRO感染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60岁者有46例,占69.70%,其中多重耐药不动杆菌的检出率高于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产酸克雷伯菌最少,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结论多重耐药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对患者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可减少MDRO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策略在多重耐药菌(MDRO)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2013年7月1日起对某三甲综合医院住院患者MDRO管理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监测常见MDRO感染/定植患者相关隔离措施的实施情况,2013年4—6月为干预前组,2013年7—9月为干预第1阶段,2013年10—12月为干预第2阶段,比较干预前后各项措施合格率及常见MDRO日感染率。结果 2013年4—12月共检出非重复菌株3 430株。"接触隔离"医嘱合格率干预前为78.14%,干预第2阶段为95.95%;悬挂床旁隔离标识、配置床旁速干手消毒剂、患者佩戴蓝色腕带合格率干预前分别为52.70%、66.89%、87.16%,干预第2阶段均达100.00%。医疗用品及环境消毒、病床安置合格率干预前分别为23.65%、15.54%,干预第2阶段分别为79.79%、77.66%。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依从率以及正确率干预前分别为69.70%、45.76%、76.35%;干预第2阶段分别为90.23%、87.50%、94.58%;干预前及干预后各阶段各项隔离措施实施的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前阶段、干预第1阶段和干预第2阶段常见MDRO日发病率分别为3.24‰、2.63‰、2.20‰。结论应用集束化管理策略对MDRO进行监测和干预,各项隔离措施合格率提高,MDRO感染日发病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刘向欣  尹素凤  刘运秋  耿贺梅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3990-3991,3995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的临床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监测的方法,调查2009年1月~2010年12月某院分离出的MDRO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原菌种类、送检标本类型及科室来源.结果 共分离出MDRO 741株,主要分布在ICU和神经内科,分离标本以痰标本和尿标本为主,病原菌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为主,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逐年上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逐年下降.结论 应有针对性的加强MDRO的目标性监测,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避免MDRO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MDRO)分布与变迁,为临床采取MDRO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妇女儿童专科医院新生儿科2012-2016年MDRO目标性监测结果,通过病历信息系统回查相关资料,对MDRO分布及变迁等情况进行分析与描述。结果共纳入本研究的MDRO 188株,分离自痰液、血液、气管导管残端、胃液、大便等。革兰阴性杆菌97株(51.60%),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为主;革兰阳性菌91株(48.40%),以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检出情况总体呈下降趋势。社区获得感染与定植117株(62.23%),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呈下降趋势;医院获得感染与定植71株(37.77%),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呈下降趋势,大肠埃希菌有上升趋势。MDRO的季度分布,除2012年以二季度较高外,其余均以三季度为高峰。结论新生儿科检出的MDRO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及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院内获得的大肠埃希菌感染与定植有上升趋势;三季度可能为多重耐药菌检出的高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某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的临床分布及特征,为制定医院感染管理防控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10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住院患者,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使用的表型确认试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测。结果 10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大肠埃希菌检出例数最多,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发生耐药率均在10%以上。结论 建立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早期预防、早期干预、循证感控,可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提高多重耐药菌(MDRO)预防控制措施依从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MDRO传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6月某院5个ICU的所有患者,2014年3月1日—4月30日为基线调查阶段,2014年5月1日—6月30日为干预阶段(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5个ICU MDRO患者接触隔离措施落实情况、医护人员MDRO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干预后医务人员对MDRO传播方式、接触隔离措施和转科告知知晓率(分别为100.00%、98.89%、93.33%),均高于干预前(分别为67.22%、61.11%、45.56%);除单间隔离外,其他防控措施(隔离医嘱、床旁隔离、穿隔离衣、挂隔离标志)的依从率(70%)均高于干预前(50%)(均P0.01)。干预后MDRO的检出率为7.16%(90/1 257),低于干预前9.65%(117/1 212)(χ~2=5.00,P=0.03)。结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提高医务人员MDRO防控措施的执行力度,减少MDRO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的定植情况及特征,为临床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6月入住广东省妇幼保健院PICU的259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运用显色培养基对所有患者的肛拭子和鼻咽拭子分别进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主动筛查,统计其定植率,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9例患者中,产ESBLs和MRSA的主动筛查阳性率分别为64.9%、9.7%,性别、年龄、检测时间与产ESBLs和MRSA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侵入性操作组的患儿产ESBLs和MRS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9.2%和18.6%,未接受侵入性操作患儿组为61.6%和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ESBLs肠杆菌是PICU定植的主要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的定植主要与侵入性操作有关,与性别、年龄、筛查时间无关,加强多重耐药菌定植的筛查对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4-01/12检测出的多重耐药菌的分布进行调查分析,并评价监测效果。结果监测多重耐药菌204株,分离率30.82%;前3位耐药菌株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姑息关怀科、老年科和职业病科,分别占23.04%、21.08%和20.1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73.91%);医院内感染占11.27%,2.45%未下隔离医嘱,2.45%未在病程上记录分析。结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监管,能有效控制其在医院内的传播,是防控医院感染发生与暴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对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的MDRO感染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原因,提出干预措施;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的MDRO感染患者为干预组,进行前瞻性调查,并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阳性率67.05%,干预组为47.09%;对照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产ESBLS)大肠埃希菌阳性率68.90%,干预组为44.15%;对照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阳性率48.20%,干预组为32.77%;对照组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阳性率35.24%,干预组为16.52%;对照组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阳性率22.48%,干预组为10.71%.对照组与干预组各类耐药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实施多项干预措施,MDRO感染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革兰阴性杆菌产AmpC酶及ESBLs的检测及耐药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检测引起医院感染革兰阴性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产去阻遏XmpC酶。探讨各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及耐药性,为临床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lek-32)作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三维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Is)和高水平表达染色体编码的AmpC酶。结果:104株革兰阴性杆菌Amp酶检出率为10.6%,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ESBIs检出率为17.3%,主要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阴沟肠杆菌、大肠杆菌。上述细菌均对三代头孢菌素、磺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耐药,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机理主要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酶,这些产酶菌株均出现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联合集束化管理对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防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某三甲医院ICU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自2014年1月开始将MDT联合集束化管理用于ICU MDROs感染的防控,并在实施1年后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实施前(2013年)、实施后(2014年)和持续改进后(2015年)ICU住院患者送检标本MDROs检出情况。结果实施前、实施后和持续改进后ICU患者中MDROs感染率分别为26.55%(154/580)、17.13%(117/683)、12.01%(77/641),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30,P0.001);ICU患者MDROs总检出率分别为64.44%(154/239)、63.59%(117/184)、43.26%(77/178),有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84,P0.001)。ICU主要MDROs为多重耐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PDR-AB,占44.54%)。结论 MDT联合集束化管理有助于降低ICU MDROs的感染率和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病区环境中多重耐药菌(MDRO)检出情况,为临床预防和控制MDRO传播提供依据。方法某口腔专科医院2012年9月—2014年7月收治MDRO感染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抽取的12例未感染MDRO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周围环境物品表面进行微生物采样和培养,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44例MDRO感染者中,13例患者周围环境中检出相应的MDRO,总体MDRO检出率为29.55%(13/4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环境各物体表面均有检出,检出率为45.45%(5/11),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检出率为66.67%(2/3),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检出率为66.67%(6/9)。MRSA感染患者鼻腔、手MRSA检出率分别为72.73%、54.54%,其陪护人员鼻腔、手MRSA检出率分别为36.36%、18.18%。实验组和对照组周围环境物品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口腔医院MDRO感染者周围环境物品表面MDRO检出率高于非MDRO感染者,应加强MDRO感染者周围环境的监控、清洁和消毒,预防MDRO医院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采取主动筛查干预措施,早期发现多重耐药菌(MDRO)定植患者,并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和控制MDRO交叉传播。 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5月入住ICU的240例患者鼻前庭和直肠拭子进行培养筛查,并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定植患者实施接触隔离。收集主动筛查前后(2011年9月—2012年8月和2012年9月—2013年8月)ICU患者临床培养MDRO分离株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240例患者中有56例鼻腔MRSA定植,定植率23.33%。其中入ICU时筛查MRSA已定植者22例,占39.29%;住ICU期间新增定植者34例,占60.71%。105例直肠拭子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定植,定植率43.75%。其中入ICU时筛查已定植者72例,占68.57%;住ICU期间新增定植者33例,占31.43%。实施主动筛查前后ICU患者MDRO检出发病密度分别为28.56‰、1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R及95%CI为2.08(1.582~2.743)]。结论ICU住院患者MDRO定植率较高,实施以主动筛查为基础的MDRO综合防控措施,可降低ICU MDRO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某院2012年多重耐药菌(MDROs)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防控MDROs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该院2012年1-12月检出的MDROs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MDROs 370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341株(92.16%),革兰阳性(G+)球菌29株[7.84%,均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分离MDROs前5位的科室分别为重症监护室(79株)、神经外科(65株)、神经内科(40株)、普通外科(39株)、老年科(32株)。29株MRSA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替加环素、利福平等抗生素耐药率均>60%,无万古霉素耐药株;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7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在50%左右;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普遍不敏感,特别是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几乎是泛耐药。结论该院分离的MDROs以G-菌为主,主要分离自收治重症及高龄患者的科室。需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以防MDROs播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管理在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实践与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4月—2013年3月(干预前)与2013年4月—2014年3月(干预后)住院患者送检的临床标本中MDRO的检出及感染情况,自2013年4月开始实施多学科协作管理,比较分析干预前后患者MDRO检出及医院感染等情况。结果干预前检出MDRO798株,干预后检出MDRO833株,干预后MDRO检出率(25.71%)低于干预前(3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施多学科协作管理后,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由干预前的0.94%下降至0.63%;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36.44%提高至53.51%;接触隔离执行率由干预前的65.29%提高至90.88%;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由干预前的64.93%提高至72.53%;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标本送检率由干预前41.36%提高至58.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多学科协作管理的实践,能有效落实MDRO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有效减少MDRO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MDRO)的感染现状,评价目标性监测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2015年入住ICU的患者,2014年1—12月为干预前阶段,2015年1—12月为干预阶段,对比分析干预前后MDRO感染趋势。结果干预前检出MDRO297株,干预后检出217株,除CRPA外,干预后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检出株数均较干预前减少。ICU MDRO感染率由干预前的7.17‰降至3.88‰,其中CRAB、CRE干预后感染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综合、内科ICU MDRO感染率分别由干预前的8.75‰、7.84‰,降至干预后的4.39‰、2.2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取干预措施后,接触隔离医嘱24 h下达率、手卫生依从率、医护人员知晓率等防控措施的依从性较干预前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采取目标性监测和干预措施,可降低ICU MDRO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检出情况,评价多学科合作管理MDRO的效果,为临床有效控制MDRO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比较某院2013年10月—2014年9月不同时段临床科室各项干预措施依从性及患者MDRO检出情况。结果 2013年第4季度,2014年第1、2、3季度4个不同时段各项控制措施依从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013年第4季度—2014年第3季度主要监测MDRO在同种菌中检出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别为52.34%、45.45%、48.95%、26.25%;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分别为64.42%、63.07%、59.87%、43.09%;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分别为42.11%、41.82%、29.33%、17.52%;MRSA、CRAB、MDRPA检出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不同时段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检出率低(5%),各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积极推行多学科合作MDRO管理模式,有利于降低MDRO的产生与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采用PDCA循环方法管理多重耐药菌(MDRO)前后MDRO检出率的变化。方法收集分析某三级甲等中医院PDCA循环实施前(2013年1月—2014年12月)和实施后(2015年1月—2016年12月)送细菌培养标本和MDRO检出情况。结果 PDCA循环实施前共送检标本14 889份,分离菌株6 345株,MDRO650株,MDRO检出率10.24%;PDCA循环实施后共送检标本17 856份,分离菌株7 568株,MDRO476株,MDRO检出率6.29%;PDCA实施前后MDRO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67,P0.001)。经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2013—2016年MDRO检出率随时间呈现出递减趋势(Z=-7.8856)。手卫生用品领取量和费用均有所增加。结论引进PDCA循环用于MDRO管理,医院的MDRO检出率降低。PDCA循环管理法可有效促进医院MDRO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