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血液感染性指标的变化,分析降钙素原(PC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在患者细菌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治疗前(D0天)和治疗后第5天(D5)对诊断感染指标PCT、hs CRP、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进行检测,比较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组之间的差异,不同部位细菌感染,以及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细菌感染组四项检测指标(PCT、hs CRP、WBC和NEU)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不同感染部位血清PCT和hs CRP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其中以血流感染患者水平最高[分别为(45.148±46.341)ng/mL、(137.000±87.367)mg/L],其次是胸腹腔感染和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最低[分别为(0.769±1.747)ng/mL、(53.006±45.450)mg/L]。存活组经治疗后各项检测指标均较治疗前低,而死亡组则不断增高。冠心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hs CRP、WBC和NEU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34、0.856、0.782和0.784。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CT和hs CRP不仅可作为鉴别老年冠心病患者早期细菌感染的有效指标,还可用于病情评估,疗效判断,对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魏玉红 《现代保健》2011,(7):143-143
目的观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巾的作用。方法2003年1月~2009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100名急件心肌梗死患者,免疫透射浊度法(ITA)测定血清hs—CRP水平变化,入院及出院均有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A结果,有随访记录。结果92名(92%)AMI患者疗前hs—CRP水平显著增高,治疗后82名(82/92)患者hs—CRP水平趋于正常,10名(10/92)患者hs—CRP水平虽然降低,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年随访时间为1~5年,平均随访2.1年,经治疗10名hs—CRP水平未达正常的患者7名患者死亡。其余90名hs—CRP水平正常患者中有12名死亡。结论hs—CRP水平叮作为AMI病情顶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疾病是当今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血管疾病发病过程中一种常见、重要的临床表现形式。急性颅脑损伤、脑梗死及冠心病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者预后不佳.所以把血清hs—CRP作为早期诊断、病情分级及判断预后的一项特异性指标。本研究就自发性SAH患者血清hs—CRP的表达与自发性SAH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做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脓毒症(sepsis)是严重创(烧)伤、休克、感染、外科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合并感染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 ic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脓毒症已成为导致住院尤其是ICU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脓毒症患者常并发脏器功能障碍,导致治疗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寻找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就可以指导临床医生提前干预,达到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降钙素原(PCT)与乳酸2种生物标记物对脓毒症患者风险分层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57例脓毒症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早期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回顾性研究将所有患者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分别比较组间PCT、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观察标记物对风险分层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不同严重程度的三组患者中,2种标记物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性休克组与其他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与死亡组PCT、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降钙素原与乳酸水平对脓毒症风险分层与预后判断有较好的预测意义,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由于广泛使用抗菌药物、医院内外交流及医疗服务进社区,导致社区多重耐药菌感染日益频发[1]。近10年,在研究社区获得性感染(CAI)时,发现一部分具有医疗相关病史的社区血流感染、肺炎及泌尿系感染患者的病情、病死率及分离的病原菌有别于CAI,而与医院获得性感染(HAI)相似,命名为医疗相关感染(HCAI)[2-5]。HCAI分为社区和医院两类,医院发生的HCAI,已被重视,常能及时、合理治疗,但对社区发生的HCAI认识不足,早期无法可靠地与CAI区分,常延误合理治疗,导致高病死率[1,5-6]。临床上急症老年医疗相关性肺炎(HCAP)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极为常见,故两者区别的研究受到关注[1,3-5]。为准确判断HCAP与CAP,力争及时、合理治疗成为重要议题,对防控耐药菌株扩散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仝书云 《现代保健》2009,(27):126-127
目的探讨脂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LP(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5例CHD患者的hs—CRP,常规生化分析仪测定LDL—C,CHD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42例.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CHD血清LP(a)、LDL—C、hs—CR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LDL—C、hs—CRP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升高(P〈0.01)。结论LP(a)、hs—CRP和LDL—C参与CHD的发病过程,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CHD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脓毒症(sepsis)目前研究是一种因机体感染导致所在宿主反应失控,进而演变成致命器官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多见于一些合并严重疾病、外伤、昏迷等情况的急危重症患者,机体的病情若进一步严重时便进展为脓毒症休克/感染性休克,其致死率高,是目前急危重症患者的可能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脓毒症属于一种涉及到宿主、免疫和炎症、凝血功能、微循环和代谢以及细胞功能等多种机制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病情若持续发展,则会导致患者则发生休克、严重休克、MODS(MOF)、甚至可能死亡。脓毒症的治疗也是临床需要面临的难题之一,但目前现有临床上常规的治疗方法一般只能控制患者的病情,总体上来说治疗效果仍欠佳。本文将对脓毒症的病理生理的机制、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与体温、白细胞计数进行比较,观察其用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AP)诊疗及预后的价值。方法每天测定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和CRP浓度,择日进行继发器官衰竭评分(SOFA);观察患者治愈、病情稳定转出重症监护病房(ICU)或死亡;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菌治疗后CRP比率有4种反应模式:快反应、慢反应、无反应、双相反应;快反应和大部分慢反应的患者存活,无反应和双相反应的患者全部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RP比率的变化与HAP病情的变化相关,CRP比率快速下降预示病情改善;CRP比率无反应或双相反应时,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的抗炎作用。方法 将8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给予综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WBC水平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PCT、CRP和WBC水平明显下降,而对照组则变化不大;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炎症因子具有拮抗作用,可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病理反应过程,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