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t—PA)、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29例哮喘急性发作者(发作组)、26例缓解者(缓解组)及1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诱导痰中PAI-1、t-PA、u—PA和u-PAR的含量,同期测定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pred),并进行比较。结果发作组和缓解组诱导痰PAI-1、u—PAR含量[分别为(23.32±2t.64)、(0.766±0.272)μg/L和(17.23±9.40)、(0.700±0.271)μg/L]较对照组[(5.99±5.04)、(O.516±0.197)μg/L3均明显升高(P〈0.05)。而三组诱导痰u—PA、t-PA含量[分别为(O.287±0.235)、(7.68±3.46)μg/L,(0.251±0.276)、(9.88±4.68)μg/L,(0.239±0.322)、(10.35±7.47)μg/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诱导痰PAI-1与FEV1 % pred呈负相关(r=-0.756,P〈0.01)。缓解组诱导痰PAI-1与病程呈正相关(r=0.454,P〈0.05)。结论PAI-1、u-PAR参与了哮喘气道慢性炎性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阴囊湿疹样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患者采用特布他林加高渗盐水吸入诱导排痰的效果。方法 将42例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4%盐水诱导排痰,观察组采用特布他林加4%盐水诱导排痰.观察两组患者所收集的痰液质量以及雾化前后患者肺功能(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变化。结果 诱导后两组均获取合格痰液.痰量、痰液中鳞状上皮细胞含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但对照组FEV.值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特布他林加高渗盐水吸入诱导支气管哮喘患者排疾安全、有效,且能增加患者舒适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由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炎性分级(G)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多聚酶链反应检测118例HBeAg阴性CHB患者的血清HBV DNA载量,通过推算肝实质细胞体积获得不同炎性分级患者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HBV DNA载量。多组间资料的比较采用ANOVA检验,不同肝组织炎性分级与患者年龄、血清HBV DNA定量及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s分析。结果118例HBeAg阴性CFIB患者中,肝组织炎性分级为1、2、3和4级的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分别为2.75×10^5±5.73×10、3.12×10^5±2.50×10、6.03×10^5±3.02×10、7.40×10^5±2.81×10,各级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1与G2、G3、G4比较,t值分别为0.41、0.39和0.49,G2与G3、G4比较,t值分别为0.36和0.46,G3与G4比较,t值为0.45,P值均〉0.05);而各炎性分级患者由相同肝脏实质细胞体积分摊后的血清HBV DNA载量分别为2.18×10^8±5.78×10^2、7.45×10^8±1.58×10^2、8.87×10^9±6.25×10^2、7.33×10^10±5.68×10^2,其中G3与G1,Gg与G1以及G4与G2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7、0.82和0.77,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肝组织炎性分级与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r=0.308,P〈0.05),而与年龄和血清HBV DNA载量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21和0.111,P值均〉0.05)。结论HBeAg阴性CHB患者肝组织炎性程度与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血清HBV DNA载量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诱导痰嗜酸粒细胞(EOS)检查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2013年呼吸科收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资料,患者经治疗,根据哮喘控制测试及肺功能按全球哮喘防治倡议,均达到停药标准,同时患者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检查,根据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分为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1%,50例)及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1%,40例),随访4周,比较两组患者控制哮喘测试及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ACT测试达标率低、肺功能指标差,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OS是导致哮喘的主要炎性细胞,诱导痰EOS可作为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血液学特点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血液学特点。方法选择82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60例季节性流感患者和60名健康体检者,采用血细胞分析仪体积法、高频传导和激光散射法(VCS)技术对白细胞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白细胞总数(WBC)、淋巴及单核细胞百分比、平均淋巴细胞体积(MLV)、淋巴细胞体积变异度(LVD)、平均单核细胞体积(MMV)及单核细胞体积变异度(MVD)。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ANOVA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甲型H1N1流感组,季节性流感组和健康对照组的WBC计数分别为(5.7±1.8)×10^9/L、(5.2±1.6)×10^9/L和(6.0±1.3)×10^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5,P〉0.05);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7.8±6.3)%、(34.6±7.3)%和(28.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36,P〈0.01);单核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3.2±4.4)%、(9.0±2.5)%和(6.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40,P〈0.01)。在WBC VCS参数分析中,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MLV和LVD与健康对照组相近(q值分别为0.97和0.43,P值均〉0.05),但明显低于季节性流感组(q值分别为5.69和6.46,P值均〈0.01);而MMV和MVD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季节性流感组(F值分别为40.72和32.51,P值均〈0.01)。结论甲型H1N1流感早期,患者的血液学变化主要是淋巴细胞比例降低,单核细胞比例增高,而WBC总数无显著变化,能够灵敏地反映外周血淋巴细胞应激性形态改变的MLV和LVD低于季节性流感,反映单核细胞体积变化的形态学参数MMV和MVD增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服罗红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50例COPD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分成治疗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口服罗红霉素0.15g,2次/d,并持续1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肺功能的变化,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发生病情急性加重及因此而需住院的次数。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最大通气量、清晨最大呼气流量治疗前后改变不明显(P〉0.05),对照组却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急性加重10例次(40%),对照组19例次(76%);治疗组需住院6例次(24%),对照组13例次(52%),两组急性加重率及需住院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罗红霉素对COPD患者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与罗红霉素对中性粒细胞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成份输血对食管癌、直肠癌病人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方法 24例食管癌和24例直肠癌病人,分别随机分为四组,输盐水组(Ⅰ组),输压积红细胞组(Ⅱ组),输全血组(Ⅲ组),输血浆组(Ⅳ组),每组1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5、10、15天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3^+CD8^ )比例及自然杀伤细胞(CD16 56^ )的变化。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1天四组病人CD3^ 、CD4^ 、CD8^ )/(CD3^+CD8^ )、CD16 56^ 显著降低(P<0.05或0.01);术后第5天输全血组和输血浆组CD3^ 、CD4^ 、CD8^ 、CD^ 16+56显著降低(P<0.05),输盐水组及输压积红细胞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第10天输全血组和输血浆组,CD^ 16 56仍较低(P<0.05)。组间比较:术后第1天输全血组和输血浆组CD^ 16+56显著低于输盐水组(P<0.05);术后第5天输血浆组CD4^ 显著低于输压积红细胞组(P<0.05)。结论 食管癌和直肠癌病人术后可出现一个可逆性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过程,输全血和血浆可加重免疫抑制,而输压积红细胞以机体的免疫抑制较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七氟醚和异丙酚全麻诱导的效果。方法 择期手术病人60例,ASAⅠ级或Ⅱ级,年龄18~64岁,行全身麻醉。随机分为2组(n=30):七氟醚组(S组),吸入1MAC七氟醚麻醉诱导;异丙酚组(P组),靶控输注血浆靶浓度3 mg/L异丙酚麻醉诱导,2组均靶控输注血浆靶浓度4μg/L瑞芬太尼。病人入室静卧5min后记录血压(BP)、心率(HR)作为基础值。记录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2、3min的BP和HR以及病人意识消失的时间。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插管前即刻2组BP下降,S组HR减慢(P<0.01);插管后1min P组BP下降(P<0.01);插管后3min S组BP下降(P<0.05)。插管后3 min,P组HR较S组快(P<0.05)。S组意识消失时间短于P组(P<0.01)。结论 七氟醚用于全麻诱导,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膀胱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膀胱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膀胱癌组织和18例慢性膀胱炎组织(对照组)中PTEN和VEGF的表达,同时分析不同PTEN和VEGF表达状态下,膀胱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结果膀胱癌组和对照组PTEN阳性率分别为53.2%(33/62)和100.0%(18/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膀胱癌组和对照组VEGF阳性率分别为62.9%(39/62)和27.8%(5/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和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r=-0.832,P<0.01)。将膀胱癌分为4组,组A为PTEN阴性VEGF阳性(n=19),组B为PTEN阴性VEGF阴性(n=10),组C为PTEN阳性VEGF阳性(n=20),组D为PTEN阳性VEGF阴性(n=13)。4组平均MVD分别为41.53、31.40、26.55、25.15,组A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膀胱癌PTEN基因失活可能通过增加VEGF的表达来促进血管生成,导致肿瘤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血小板计数与腹腔镜脾切除术(LS)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有随访资料、经LS治疗IT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1d血小板(PLT)计数分为3组:Ⅰ组PLT计数〈50×10^9/L,Ⅱ组PLT计数在(50~100)×10^9/L,BI组PLT计数〉100×10^9/L。比较:,组间的手术结果指标及长期血液学疗效,定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定性资料比较采用X2或秩和检验。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48h引流量、术后第1天的PLT计数和术后住院天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34.5个月,其血液学疗效有明显差异(P=0.046)。结论ITP患者术前PLT计数与LS手术结果和血液学疗效有密切关系。术前应尽量提升PLT计数,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6月因胰体尾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行胰体尾切除术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组(SPDP组,18例)和联合脾脏切除术组(DPS组,2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血小板计数、术后住院观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情况.结果 SPDP组与DPS组相比,术后第3天及第7天血小板计数较低且基本在正常范围内[第3天(187.8±50.4)×10^9/L与(253.9±54.5)×10^9/L,第7天(202.7±48.0)×10^9/L与(356.4±63.4)×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观察时间短[(11.6±2.2) d与(14.1±2.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时间[(188.6±20.1) min与(180.8±29.8) min]、术中出血量[(212.2±120.9) ml与(224.0±113.3) 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与30.0%)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胰体尾部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且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Graves病(GD)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选取2008年7-12月GD患者共267例,其中甲亢初发患者144例(甲亢初发组),甲亢缓解患者123例(甲亢缓解组),选取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小板计数(PC)、平均血小板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甲亢缓解组PC为(250.18±62.13)×10^9/L,健康对照组为(234.21±41.10)×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初发组MPV、PDW和P-LCR分别与甲亢缓解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亢缓解组PDW为0.1102±0.0113,健康对照组为0.1136±0.00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在甲亢缓解患者中高于健康对照者,甲亢初发患者的MPV、PDW和P—LCR均明显高于甲亢缓解者和健康对照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可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联合尿脱落细胞学榆测对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及术后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I。ISA)检测60例膀胱癌者、20例非膀胱癌者、20例健康志愿者尿中NMP22水平,并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膀胱癌者NMP22平均为35.6×10^3U/L,高于非膀胱癌者(7.8×10^3U/L)和健康志愿者(7.2×10^3U/L,P〈0.05);膀胱癌复发患者(31.5×10^3U/L)高于未复发患者(8.O×10^3U/L,P〈0.05);膀胱癌者NMP22的敏感性高于尿脱落细胞学,而其特异性低于尿脱落细胞学。结论:尿NMP22对膀胱移行细胞癌具有高灵敏度和无创伤性,是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有效标志物;联合尿细胞学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肺功能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中的临床应用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哮喘患儿32例,其中急性发作期19例(急性发作组),临床缓解期13例(临床缓解组),健康体检儿童20例(对照组),采用MasterScreen脉冲振荡肺功能仪,分别检测三组的肺功能情况。结果急性发作组患儿5、20Hz时气道阻力(R5、R20)、R5-R20肺弹性阻力(X5)的负值及共振频率(Fres)[分别为(9.81±2.76)、(5.74±1.53)、(4.97±1.89)、(-4.34±1.65)cmH20/(L·s)(1cmH:0=0.098kPa)和(21.90±2.70)Hz],均较临床缓解组[分别为(7.75±0.97)、(3.82±0.50)、(3.934-0.55)、(-3.70±0.78)cmIH2O/(L·s)和(18.81±0.91)Hz]、对照组[分别为(6.06±0.69)、(3.52±0.67)、(2.54±1.20)、(-2.98±1.29)cmH2O/(L·s)和(14.15±0.99)Hz]高(P〈0.05)。临床缓解组患儿R5、R5-R20、Fres较对照组仍高(p〈0.05或〈0.01),而R20、X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振荡肺功能可提供哮喘发作及缓解的各项客观指标,并可作为哮喘患儿肺功能检测及治疗监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修复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最佳剂量,为细胞移植修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前期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全骨髓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取第4代细胞进行移植。将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后,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5×10^5个组、1×10^6个组、2×10^6个组及3×10^6个组5组,每组6只。后4组大鼠均在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后,立即抽取200μL细胞悬液(数量分别为5×10^5、1×10^6、2×10^6及3×10^6个),通过门静脉注射;空白对照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的PBS溶液。于移植术后24h采血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取肝脏组织检测阿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的表达,并行HE染色。结果1×10^6个组和2×10^6个组与空白对照组、5×10^5个组及3×10^6个组比较,其AST、ALT及MDA水平均降低(P〈0.05),而SOD活性均增高(P〈0.05);NF-κBp65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调;肝组织的病理学损伤均改善。但该2组的AST、ALT、MDA及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也无明显差别。结论大鼠BMSCs移植治疗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最佳剂量为1×10^6个细胞。  相似文献   

16.
HIV感染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营养不良HIV感染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2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外科手术治疗的283例HI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283例中营养不良者35例,排除7例因急诊手术未进行术前营养支持治疗,共28例患者纳入研究;营养正常者248例。营养不良患者术前5—7d给予营养支持,术后所有患者给予营养支持。对营养不良患者免疫功能、营养状况、手术切口感染、术后脓毒症和围手术期病死率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列联表,检验。结果营养不良患者经过术前营养支持治疗后,CD4、CD8、Hb分别为(205±24)×10。个/L、(559±55)×10。个/L、(103±24)g/L,明显高于未治疗前的(150±33)×10。个/L、(491±45)×10。个/L、(97±19)g/L(t=-2.561,-1.302,-1.349,P〈0.05);手术治疗第14天复查上述指标分别为(197±43)×10。个/L、(547±52)×10。个/L、(103±22)g/L,较术前营养支持治疗后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8,0.600,-0.148,P〉0.05)。营养不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为42.9%(12/28),低于营养正常患者的45.2%(112/248),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患者术后脓毒血症发生率和围手术期病死率分别为75.0%(21/28)和3.6%(1/28),明显高于营养正常患者的32.7%(81/248)和0.8%(2/2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感染者在围手术期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在-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生化检测中检验前采取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以便为临床生化检验提供借鉴。方法将自愿参与研究的40例行生化检测的对象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自20例。两组患者先按照常规临床生化检测标准中有关于检测前质量控制标准行血常规检测,1周后,实验组对象依旧根据生化检测标准执行,而对照组则在检验前按照指定检测标准执行,即不进行检测前质量控制,主要有检测前禁食,但晚上饮食无食品限制,同时晨检测前吃早餐等。本次研究中将生化检测中血液红细胞计数作为观察指标,比较分析两组对象血液红细胞计数情况。结果实验组初次生化检测与1周后再次生化检测所得血液红细胞计数均值依次为(3.45±0.42)×10^12/L、(3.57±0.54)×10^12/L,对照组则分别为(3.56±0.48)×10^12/L、(4.83±0.69)×10^12/L,两组对象初次生化检测所得血液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周后再次检测所得血液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组内比较来看,对照组初次与再次检测所得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初次与再次检测所得结果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测中检验前加强质量控制可以明显提高检测质量与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主动脉弓钙化发生的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观察220例MHD患者胸部正位片主动脉弓钙化的发生情况;将其年龄、性别、原发病、血压、心胸比、血常规及血生化结果与主动脉弓钙化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有钙化组和无钙化组的上述指标。结果82例发生主动脉弓钙化,其中48例透析前已存在主动脉弓钙化,34例透析后(21.15±12.12)月出现。钙化组的年龄、MHD时间、心胸比、钙磷乘积、脉压、球蛋白(G)明显高于非钙化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白蛋白(A)明显低于非钙化组。结论MHD患者发生主动脉弓钙化的几率很高;影响主动脉弓钙化的因素主要为年龄、脉压、钙磷乘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