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脂联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多肽类激素,因其与胰岛素抵抗、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的血管病变有关而受到广泛重视.脂联素与肾脏的关系密切,肾脏病患者无论透析与否,血浆脂联素水平均高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2.
脂联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多肽类激素,因其与胰岛素抵抗、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的血管病变有关而受到广泛重视。脂联素与肾脏的关系密切,肾脏病患者无论透析与否,血浆脂联素水平均高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比较大肠癌患者和健康人脂联素在血清中的浓度,研究其与大肠癌之间的关系,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做初步研究.方法 对38例大肠癌患者和38例健康人采取新鲜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脂联素的浓度,分析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及分析不同肿瘤组织病理分期、不同肿瘤大小等因素与脂联素浓度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159.89 ps/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84.5 pg/mL(P=0.001).P53的表达与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无相关性(P=0.678).不同Dukes分期间的脂联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肿瘤超过5 cm的患者脂联素平均水平144.86 pg/mL,明显低于肿瘤小于5 cm患者脂联素平均水平178.47 pg/mL(P=0.04).结论 低水平的血清脂联素浓度与大肠癌发生有关,并且血清脂联素浓度与肿瘤大小有着负相关,可以推测脂联索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世界范围内,肝癌在男性最常见恶性肿瘤排第5位,在女性人群中排在第6位。我国的形式更是不容乐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的统计数据,中国每年肝癌的发病人数达到394 770例,在男性和女性癌症死亡原因中分别占到19.6%和13.0%。脂肪组织不仅在能量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能分泌包括脂联素、瘦素、抵抗素、内脂素等在内的多种脂肪因子及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等趋化因子,通过配体-受体途径介导细胞间的信号转导。脂联素是含量最丰富的脂肪因子,具有抗炎、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肿瘤形成等多种不同的生物学效应。一些研究证实了脂联素对肝癌细胞的抑制效应及其在肝癌病人预后中的作用,本文拟对这些研究作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5.
肝脏活体组织检查是诊断肝纤维化的最可靠方法,但因为创伤性及风险性难以普遍开展,临床上需要寻找一种无创的肝纤维化检测方法。本文通过对18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肝纤维化和超声指标与同期肝脏穿刺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慢性肾脏病进行性发展的终末阶段,以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为特征,常并发营养不良、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等。脂联素(adiponectin,ADPN)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由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蛋白质,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以及抗炎等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老年男性血清脂联素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78例老年男性(68~89)岁健康者,平均年龄(77.2±10.6岁),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定(BMD),化验生化指标和Hs-CR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根据骨密度测量T值,将研究对象分成三组,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结果 1.三组间比较,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HOMA-IR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其余生化指标、年龄、体重指数和吸烟人数无差别.2.血清脂联素水平与BMD负相关(r=-0.167,P=0.03).调整混杂因素后(β=-1.959,P=0.01)相关性仍然存在.3.以BMD为应变量,其他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脂联素、BMI和年龄进入回归方程,R2=0.328,P<0.05,BMI、年龄和脂联素可以解释32.8%的BMD变化.结论 脂联素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对8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改良定量主观全面营养评估(MQSGA)法、血生化指标、人体指数学指标综合评估其营养状况,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评估血清脂联素与营养状况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患病率为69.1%。血清脂联素平均为(8.66±2.62)μg/ml,与MQSOA、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腰臀比、体重指数等营养指标成线性相关关系。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营养指标相关,可作为评估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脂联素的生物学效应,尤其是在慢性肾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及其与慢性肾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脂联素的生物学效应,尤其是在慢性肾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及其与慢性肾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又称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是转化生长因子-B(TGF-B)超家族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Liu J  Wu GC  Zhang ZT  Wu P  Zhang D  Sun MC  Gao DC  Wang Y  Jia JD  Wang BE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5):976-979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低剂量乙型肝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效果及乙肝复发后的治疗。方法对2000年12月至2003年5月因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和(或)合并肝细胞癌于我院接受肝移植手术并经随访的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拉米夫定联合低剂量HBIG预防乙肝复发方案。观察术后近期乙肝转阴情况、术后较远期乙肝复发情况以及乙肝复发后的治疗情况。结果(1)所有患者HBsAg、HBeAg、HBV-DNA均于术后1-4d转为阴性,术后1周所有患者对HBIG均有反应,HBsAb滴度水平逐渐上升;(2)所有患者于观察期内生存情况均良好,对患者HBsAb滴度水平定期进行监测结果示大部分患者HBsAb滴度水平与预期治疗水平基本符合;(3)1例患者于术后25个月乙肝复发,通过改用阿德弗韦并加大HBIG用量,基本得到控制。结论拉米夫定联合低剂量HBIG预防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疗效确切,而且可显著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慢性肝衰竭患者肝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治疗组63例乙型肝炎慢性衰竭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d,对照组58例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12周内两组患者肝脏生化学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在治疗第4、8、12周时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显著下降,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第12周时治疗组PTA较对照组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治疗组血清HBVD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第8周、12周时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随访4年期间,治疗组与对照组存活率分别为57.1%和17.2%,治疗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1)。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治疗组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乙型肝炎慢性肝衰竭患者中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液及超声指标联合诊断早期肝硬化(S4)的价值。方法选择2002年4月至2011年3月入住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并进行肝活组织检查(肝活检)的CHB患者631例。收集患者的血液和超声检查结果,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筛选出与早期肝硬化独立相关的指标并建立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评价本模型与FIB4指数、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APRI)指数和s指数诊断早期肝硬化的价值。结果回归分析提示,年龄、血小板(PLT)、白蛋白/球蛋白(A/G)以及脾脏面积(SPS)是与早期肝硬化相关的独立因素(Wald=10056,46.236,3.75l和10.669,P〈0.01)。由这四项指标构成的模型预测早期肝硬化的AUROC达0.908,诊断价值优于FIB-4指数、APRI指数和s指数(Z=8.322,4.334和4.087,P〈0.05)。取0.063为诊断的临界值,本模型预测s4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1%,77.8%,50.0%和97.1%。以〈0.060和≥0.110作为除外和诊断的界值,可使69.7%(440/631)的患者免于肝活检。结论由年龄、PLT、A/G、SPS四项指标建立的模型可有效预测早期肝硬化,并可使部分患者免于肝活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肝移植术后在免疫抑制治疗下拉米夫定耐药的发生、处理及疗效。方法对2003年10月至2005年3月因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在我院接受肝移植并完整随访1年以上的1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总结肝移植术后,在免疫抑制状态下拉米夫定耐药病例的发生、处理和疗效。结果肝移植术后随访1年以上共发现11例患者出现拉米夫定耐药,其中10例出现在术后1年内,肝移植术后1年的拉米夫定耐药率是6.37%,出现拉米夫定耐药时采用联合新的核苷类似物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可以有效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改善肝功能;治疗12周、24周和48周时HBV-DNA转阴率分别为27.3%、36.6%、62.5%,下降幅度分别为log DNA (3.85±0.79)、log DNA(3.27±0.84)、log DNA(3.19±0.58),HBeAg阳性血清HBeAg的血清转换率为18.2%、27.3%、50.0%。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推迟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下拉米夫定耐药出现的时间,联合新的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对肝移植术后出现的拉米夫定耐药的乙肝病毒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小剂量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发的疗效。方法:35例HBV相关疾病病人接受肝移植后使用拉米夫定联合小剂量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HBV复发,同时监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血清HBV鄄DNA、YMDD区变异及肝活检组织乙型肝炎标记物免疫组化。结果:本组病例平均获随访557d,结果5例(14.3%)出现了HBV复发:复发病例中2例HBV鄄DNA阳性,无YMDD变异。病人术前HBeAg状态与肝移植术后HBV复发间无明显相关(P>0.05),而术前HBV鄄DNA阳性的病人术后HBV复发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拉米夫啶联合小剂量HBIg预防肝移植术后HBV复发的近期疗效较为肯定。术前HBV鄄DNA状态是影响术后HBV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对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的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的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在保肝、利胆等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继续接受拉米夫定100mg/d口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疗程为15个月。结果对照组1例出现肝细胞癌死亡,3例因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1例因并发肺部真菌感染而给予抗真菌治疗后导致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合并腹腔感染未能很好控制导致肝功能衰竭死亡。治疗15个月时结果显示,治疗组肝功能恢复情况及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病死率为O%,对照组为23.3%。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YMDD变异的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预估乙型肝炎患者肝移植后早期临床结果 的价值.方法 以31例接受首次肝移植、原发病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为对象,术前对其进行MELD评分和CTP评分,并计算术前1个月和术前即时MELD评分的差值(△MELD).均采用背驮式肝移植术式.观察患者的术中情况,统计受者术后6个月存活率以及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3种评分与它们的相关关系.结果 31例中,MELD评分<25分者21例,≥25分者10例;△MELD值<5分者23例,≥5分者8例;术前CTP评分为A级者5例,B级者5例,C级者21例.术前MELD评分<25分者和≥25分者的6个月存活率分别为85.7%和50.0%(P<0.05);△MELD值<5分者和≥5分者的6个月存活率分别为91.3%和25.0%(P<0.01);CTP分组中,A、B、C级间6个月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ELD评分<25分者和△MELD值<5分者的手术耗时明显短于评分较高者(P<0.05,P<0.01),其术中少浆血的需要量也显著减少(P<0.01);在术中大出血和低血压的发生率上,△MELD值<5分者明显低于≥5分者(P<0.01;P<0.05).术前MEID评分<25分者术后败血症和腹腔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25分者(P<0.05,P<0.05);△MELD值<5分者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胆漏、败血症和腹腔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5分者(P<0.05,P<0.05,P<0.01,P<0.01).经多因素回归分析,仅有△MELD值与受者术后存活率呈负相关.结论 术前MELD评分能较好地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的早期临床结果 ;术前MELD评分≥25分和△MELD≥5分,患者肝移植后的存活率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乙型肝炎相关肝病的效果和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防治。方法 观察17例乙型肝炎相关患者接受肝移植后,使用拉米夫定及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的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 17例肝移植后,仅2例出现HBsAg阳性,全部肝功能良好。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拉米夫定及HBIg可有效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的再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预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肝移植后早期存活率的价值.方法 共有42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接受了肝移植,所有患者的原发病均为乙型肝炎.按照2000年修订的重症肝炎临床分期标准,19例为早期,16例为中期,7例为晚期.Child-Pugh分级,除1例为B级外,其余均为C级.对所有患者进行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并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根据ROC曲线下面积评估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对肝移植后早期死亡率的预测价值.依据两种评分的ROC曲线临界值,分别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的组问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两种评分方式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至术后3个月,42例中,死亡7例.死亡者的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分别为(32.97±7.11)分和(12.57±0.98)分,明显高于存活者的(24.90)±4.96)分和(11.51±1.17)分(P<0.01,P<0.05).MELD评分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内存活率的最佳临界值是25.6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5.7 %和60.0 %,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Child-Pugh评分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内存活率的最佳临界值是11.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5.7 %和54.3 %,ROC曲线下面积为0.747.根据两种评分方法绘制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均能有效区分可能死亡和可能存活的患者.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两种评分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307(P<0.05).结论 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对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肝移植后早期存活率均有预测价值;MELD评分能够更好的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术后近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