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危象发生的情况,分析疗效和危象的相关因素。方法1994年1月至2005年1月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436例,其中58例合并胸腺瘤。肌无力按改良Osserman分型,Ⅰ型17例,Ⅱa型23例,Ⅱb型12例,Ⅲ型6例;胸腺瘤Masaoka分期Ⅰ期30例,Ⅱ期18,Ⅲ期7例,Ⅳ期3例。对术后近期疗效和发生危象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后缓解16例(27.59%),无效18例(31.03%),恶化11例(18.97%),危象及死亡13例(22.4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G合并胸腺瘤者发生危象的可能性是无胸腺瘤者的1.286倍,MG伴有胸腺瘤者、MGⅡ型及以上者是术后发生危象的高危人群。Ⅰ型与Ⅱ型及以上者术后近期的危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与Ⅱ期及以上胸腺瘤者术后近期的危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合并胸腺瘤的病人术后危象的发生率明显增加,MGⅡ型及以上型术后更容易发生危象,危象的发生与胸腺瘤的病理分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用ABC-ELISA法对50例重症肌无力(MG)病人血清中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和抗突触前膜抗体(PrMab)进行检测,结果发现,(1)MG患者抗体总阳性37例(阳性率74%),其中AchRab阳性33例(66%),PrMab29例(58%),二者均显示重症患者阳性率高于轻症。(2)血清中两种抗体滴度重症患者均明显高于轻症,胸腺肿瘤AchRab滴度明显高于胸腺增生病例,抗体滴度与胸腺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阴道改良小卵泡穿刺抽吸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育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将诊断为PCOS不育患者98例,按照是否进行小卵泡穿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妊娠及流产情况及研究组穿刺前后血清激素的变化。结果研究组OHSS发生率为4.09%,无流产发生;对照组OHSS及流产的发生率为16.32%,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LH(4.84±0.67)U/L、LH/FSH(0.93±0.26)、T(1.70±0.39)nmol/L及基础卵泡数(30.12±5.96)个均低于术前LH(8.89±1.67)U/L、LH/FsH(1.72±0.48)、T(2.12±0.59)nmol/L及基础卵泡数(35.22±6.52)个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妊娠率无差异。结论B超引导下经阴道改良小卵泡穿刺抽吸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能改善PCOS患者内分泌状况,减少卵巢基础窦卵泡数目,减少其后促排卵周期中OHSS发生率,降低流产率。  相似文献   

4.
Zhang HT  Liu DR  Guo YQ  Ge BS  Tian YC  Shi B  Liang CY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2):1546-1548
目的评价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探讨影响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的因素以及预防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6月至2005年6月78例接受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及程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围手术期处理方案的疗效差异。结果肌无力症状完全缓解21例,明显改善38例,改善11例,无变化8例。病程长短、血清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水平、Osserman分期和胸腺病理类型均是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在围手术期处理方面,新方案疗效明显优于旧方案。结论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合理的外科治疗疗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MG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胸腺瘤Masaoka病理分型:Ⅰ期22例,Ⅱ期12例,Ⅲ期13例;MG改良Osserman法分型:Ⅰ型20例,Ⅱa型14例,Ⅱb型7例,Ⅲ型6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23例,前胸切口19例,后外侧切口15例。以累积生存率、MG转归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平均随诊76.5(10~178)月。①11例(显性MG10例,隐性MG1例)术后围手术期出现肌无力危象(23.4%)。全组随诊共6例死于MG(12.8%),7例死于胸腺瘤(14.9%)。②显性MG32例,术后随诊5年总完全缓解率达34.4%,总改善率为62.5%。隐性MG15例,发作时间平均为术后37.7(0~137)d,出现MG后的5年自然缓解率为25.0%。③影响MG转归的因素为术后围手术期是否出现危象,出现者MG转归较差(P〈0.05)。④经COX模型预后多因素分析,随诊中MG病情反复且有加重(优势比OR=2.16),胸腺瘤病理分期(OR=2.03)和手术方式(OR=1.63)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扩大胸腺切除术、术后肿瘤综合治疗、MG的围手术期综合处理及其长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腺摘除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抗突触前膜抗体(AchRab)(PrM)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取39例重症肌无力(myastherniagravis,MG)患者在胸腺摘除前后和4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用ELISA法检测AchRab,PrM及sIL-2R的水平,结果 64.2%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AchRab显著增高,27.5%的重症肌无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MHD患者抗氧化能力的作用。方法选择透析龄≥3个月的MHD患者68例,已排除急性感染及其他活动性疾病,按照血液透析治疗的时间分为两组:患者治疗组(38例),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1.2g,3次/周,连续用药8周;患者对照组(30例),不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等。另选健康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前,患者治疗组和患者对照组的GSHPx、SOD水平[(583.74±217.05)、(578.82±311.94)μmol/L与(349.23±80.12)、(349.56±75.22)kU/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769.06±302.46)μmol/L与(428.34±15.23)kU/L](P〈0.01),MDA、tHcy水平[(4.88±1.13)、(4.79±1.42)nmol/L与(29.65±9.24)、(28.76±9.45)μmol/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56±0.46)nmol/L与(24.11±4.45)μmol/L](P〈0.01或〈0.05);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组的GSHPx、SO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MDA水平明显下降(P〈0.01),tHcy水平也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对照组以上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治疗8周后患者治疗组与患者对照组GSHPx、SOD、MD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治疗8周后患者治疗组与健康对照组GSHPx、SOD、MDA、t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D患者普遍存在氧化应激状态,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机体对氧化应激的防御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经验。方法回顾1990年1月~2004年12月对102例MG患者行胸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从性别、年龄、病程、Osserman分型、纵隔脂肪组织清扫程度和病理结果等6个方面统计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102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22例(21.6%),其中危象14例(13.7%),死亡2例(2.0%),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放弃治疗。术后平均随访5年,治愈率为29.4%(30/102),总有效率为82.4%(84/102)。Osserman分型、纵隔脂肪组织清扫程度和病理结果对有效率有影响(P〈0.05)。结论扩大胸腺切除术是治疗MG安全、有效的方法,而围手术期处理是综合治疗MG的重要组成部分;Osserman分型、纵隔脂肪组织清扫程度和病理结果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蛋白A免疫吸附(IA)治疗对晚发型重症肌无力(MG)相关抗体的清除效果及短期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选取25例晚发型MG患者,其中10例MG患者接受IA治疗,15例接受丙种球蛋白(0.4 g·kg-1·d-1)冲击治疗5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特异性标志物连接素抗体(Titin-ab)、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突触前膜抗体(PrsmR-ab)的变化,同时测定治疗前后定量重症肌无力(QMG)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呼吸机使用人数和平均住院天数的差异,并分析3种抗体水平的下降和QMG评分改善的相关性。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免疫吸附组和丙种球蛋白组的Titin-ab(P/N值)、AchR-ab(P/N值)、PrsmR-ab(P/N值)均显著下降(均P < 0.05)。其中免疫吸附组的Titin-ab下降幅度显著大于丙种球蛋白组(54.7%±3.5%比19.9%±3.1%,P < 0.05)。免疫吸附组的QMG评分下降幅度显著大于丙种球蛋白组(42.4%±4.2%比23.8%±3.7%,P < 0.05)。免疫吸附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丙种球蛋白组(70%比40%,P < 0.05);临床症状开始缓解的时间也明显缩短[(5.38±0.42) d 比 (8.40±1.54) d,P < 0.01];呼吸机使用人数(1/10 比 6/15,P < 0.05)和平均住院天数[(13.50±0.50) d比(16.00±0.50) d,P < 0.05]均低于丙种球蛋白组。相关分析显示Titin-ab的下降幅度和QMG评分下降呈正相关(r = 0.6315,P < 0.01)。 结论 免疫吸附疗法能快速有效清除晚发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的致病抗体,短期疗效优于丙种球蛋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B12)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HPLC—FD)检测112例UC患者和110名健康对照人群血浆Hcy水平.应用ELISA方法检测76例UC患者和12名健康对照人群血浆FA和VitB12水平。结果UC患者中血浆Hcy水平为(11.27±7.2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9±4.81)μmol/L(P〈0.01);UC患者中血浆Hcy水平与UC病情分度、病变范围及病程均无关(P〉0.05)。UC患者中血浆FA和VitB12水平分别为(7.64±1.95)nmol/L和(108.64±32.22)p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9.14±1.23)nmol/L和(112.64±33.33)pmol/L,均P〈0.01]。高Hcy组患者血浆FA和VitB12水平显著低于低Hcy组(P〈0.05)。UC患者中血浆FA水平与UC病程呈负相关(P〈0.01);而VitB12水平则与病程无相关性(P〉0.221)。结论UC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与FA和VitB12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1.
重症肌无力(MG)危象是胸腺瘤病人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高,及时诊断、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们自1985年6月至1998年12月共手术治疗46例胸腺瘤合并MG的病人,15例术后发生MG危象,均抢救成菌,无围手术期死亡,现将抢救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早孕保胎治疗的效果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早孕期使用孕激素保胎的效果。方法对在我院进行监测及保胎治疗的222例早孕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首次检查血清孕酮(P)水平和治疗措施情况分为三组。观察组(A组):57例血清P〉95.4nmol/L,不使用保胎药;用药1组(B组):53例血清P)95.4nmol/L,使用药物;用药2组(C组):112例血清P〈95.4nmol/L,使用药物。分析各组妊娠结局。结果A、B、C组经监测或保胎治疗后顺利度过12孕周的例数分别为51例(89.5%)、45例(84.9%)及86例(76.8%),其中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B、C三组先兆流产的发生率分别为5.3%、35.9%和32.1%,其中A组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先兆流产病例经监测或治疗后顺利度过12孕周的例数,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82例妊娠时间超过12孕周,包括单胎分娩167例(含1例畸形),双胎分娩12例,晚期流产2例,畸形中期引产1例。早孕期孕酮水平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缓慢上升。结论早孕血清P〉95.4nmol/L,无需药物保胎。P水平低下时,补充孕激素有助于继续妊娠,但需要警惕异常妊娠,避免盲目保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钙腹膜透析(PD)液对尿毒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60例行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且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标准钙PD液治疗组,30例)和B组(低钙PD液治疗组,30例),均继续行正规CAPD治疗。观察治疗12周前后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的变化,同时生化法检测血清钙浓度,ELISA法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经过12周的分组透析后,B组患者的血清钙、MMP-9[(2.25±0.24)mmol/L、(564.72±124.69)μg/L]较A组患者[(2.40±0.37)mmol/L、(718.56±111.83)μg/L]明显下降(P〈0.05),颈动脉IMT[(1.17±0.28)mm]亦显著低于A组[(1.25±0.19)mm](P〈0.05)。结论低钙PD液可延缓尿毒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其对血清MMP-9的影响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MG)危象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MG危象的危险因素。结果 30例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MG危象7例,均为男性.术后危象的发生与年龄、胸腺瘤的临床及病理分型、抗胆碱酯酶的剂量、肺通气功能、病程、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结论 对术后可能发生MG危象的高危患者根据其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是抢救成功、减少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典型布鲁杆菌脊柱炎的诊断与治疗,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水平及诊治能力。方法回顾分析19例布鲁杆菌脊柱炎患者,病变节段位于腰椎17例、颈椎2例。14例有羊、牛接触史。19例均行 X 线检查,16例行 CT 检查,11例行 MRI 检查,所有患者标准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均>1∶160,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均为阳性。均采用规范抗菌治疗,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经规范抗菌治疗后治愈18例,治愈率18/19。3例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ESR (10.5±5.1)mm/1h,CRP (4.3±2.5)mg/L,VAS 评分(0.9±0.7)分、JOA 评分(25.0±1.8)分,JOA下腰痛评分治疗改善率78.9%;ESR、VAS 及 JOA 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CR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42)。结论布鲁杆菌脊柱炎易被误诊误治,对可疑患者宜早期行血清学检验,一经确诊应规范、联合、长期、足量抗菌治疗,必要时采用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9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外科治疗和围术期处理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对96例MG患者行胸腺切除加前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术,根据临床相对记分、服药量改变及生活能力于术后3个月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发生MG危象8例(8.3%),其中术前未服用糖皮质激素6例(18.75%),服用糖皮质激素2例(3.13%),经相应的治疗治愈。术后发生其他并发症9例(9.4%),其中肺部感染7例,切口感染2例,均经相应的治疗治愈。随访96例,随访时间3~18个月,其中32例临床痊愈,30例基本痊愈,15例显效,12例好转,7例无效。结论MG患者经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时,均应考虑手术治疗,无论是否有胸腺增生,特别是对合并有胸腺瘤者,应限期手术。若决定行手术治疗,术前除继续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外,口服糖皮质激素15d左右可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7.
胸腺切除后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改变及与疗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访23例因重症肌无力行胸腺切除术的病人。运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BAS—ELISA法检测手术前、后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抗体)水平,所得结果均进行统计学分析。23例病人胸腺切除后,18例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78%。术后14例(61%)病人血清AchR抗体水平下降,统计结果表明,手术前后血清AchR抗体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症状改善无关(P>0.05)。手术前后血清AchR抗体水平不影响疗效(P>0.05)。  相似文献   

18.
2007年7月至2008年5月,笔者在Queen Elizabeth医院实习过程中应用罗伊适应模式护理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重症肌无力是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针对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发病常从一组肌肉开始,首发症状为眼睑下垂和复视等[2],病情发展到肌无力危象时可累及呼吸肌而不能维持正常通气功能,危及生命,此时常收ICU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经剑突下胸腔镜(subxiphoid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XVATS)与经肋间VATS(conventional intercostal VATS,CVATS)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21年10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行胸腺扩大切除术MG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有疗效随访评价的病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XVATS组与CVATS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临床效果。结果 共纳入患者84例,其中男43例、女41例,平均年龄52.3岁。XVATS组41例,CVATS组43例。全组患者无死亡、心肺血栓、肺漏气或纵隔内感染。CVATS组5例(11.6%)中转开胸、1例(2.3%)术后MG危象、1例(2.3%)胸腔内出血、1例(2.3%)乳糜胸。两组在手术时间[(127.4±50.4)min vs.(122.9±38.6)min]、术中出血量[46.9(25.7,79.2)mL vs. 45.7(21.9,92.1)m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0 v...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癌患者去势术后的睾酮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去势术后平均睾酮水平,以指导内分泌治疗。方法 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40例,去势术后,未用任何抗雄激素药物,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1、3、6、9、12个月,观察血清总睾酮和PSA变化。结果 去势术后6个月,40例患者血清睾酮平均水平〈1.9nmol/L(95%可信区间1.2~1.9nmol/L);13例患者睾酮〉1.9nmol/L,平均Gleason评分为6.8分。术后6个月,36例患者PSA〈1ng/ml,平均Gleason评分为6.3分;4例患者PSA〉1ng/ml,平均Glcason评分为8.0分。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去势术后,平均血清睾酮水平〈1.9nmol/L,部分患者需继续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术后PSA逐渐下降,6个月降至最低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