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当外周静脉系统塌陷、外周静脉通路难以建立或中心静脉置管时间太长时,可以通过骨髓腔内输液通路迅速建立补液途径,骨髓腔内输液技术已渐渐应用于多种急危重症的抢救。在抢救急危患者尤其心搏骤停的患者,骨髓腔输液建立抢救输液通路速度快操作简单,在急诊抢救中骨髓输液渐渐成为一种替代静脉通路的紧急输液通路。本文对骨髓腔输液的种类、骨髓腔输液和其余输液装置的比较以及骨髓腔输液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快速骨髓腔穿刺输液在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院前急救中遇到的创伤性休克患者60例,并按输液方式的不同等分为常规静脉输液组和骨髓腔穿刺输液组。观察两组患者建立有效输液通道的时间、输液速度、血压回升所需时间、抢救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快速骨髓腔穿刺输液组建立有效输液通道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常规静脉输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骨髓腔穿刺输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静脉输液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骨髓腔穿刺输液组抢救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静脉输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在院前急救中采用快速骨髓腔穿刺输液可有效缩短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提高抢救有效率,临床应用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3.
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迅速建立有效的输液通路。但在某些病人如休克或伴有高度水肿的患者,浅静脉穿刺不易成功,静脉切开操作繁琐费时,锁骨下及颈内静脉穿刺技术难度大,且易出现并发症,上述方法均不利于急救。因此,我们首次试用经骨髓腔输液,抢救1例严重脑水肿病人,并获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骨髓腔内输液(IO)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建立的紧急输液方法 ,是利用长骨骨髓腔中丰富的血管网将药物和液体经骨髓腔输入血液循环,当无法建立静脉通路时,IO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所在。本研究报道1例心力衰竭,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存在导管相关性感染,且外周静脉穿刺成功困难的患者,通过建立IO通道,及时给予抢救药物,并成功挽救了生命。护理要点为严格掌握建立IO通道的时机,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合理掌握输液速度,做好骨髓炎、局部漏液等并发症预防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髓腔输液在危重成人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危重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治疗,观察组开展骨髓腔输液治疗,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抢救成功率、穿刺时间、通道建立时间、输液速度、血压正常时间、管道留置时间、脱管率、血性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脱管率、血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通道建立时间、血压正常时间、管道留置时间低于对照组,输液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成人患者急救中开展骨髓腔输液能有效缩短穿刺时间,促进患者血压尽快恢复至正常水平,提升抢救成功率,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影响,因此该种输液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髓输液在抢救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例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手足口病患儿,采取胫骨骨髓穿刺输液,对输入的药物、输液速度和穿刺时间进行分析,并给予全面细致的护理。结果5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循环衰竭的情况下在2min内建立起骨髓输液通道,缩短了静脉建立的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结论骨髓腔输液是一种操作简单、快速、高效、安全的方法,结合全面、细致的护理,应用于儿童的急救可大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孙瑾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466-4466
目的对需要抢救的危重症患者寻求迅速获得血管通路的方法。方法对32例患者采用髂骨骨髓腔内进行输液抢救。结果32例患者均能在1~2min内建立输液通道。结论骨髓输液能满足患者迅速补液扩容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髓腔输液技术在危急症患儿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例危急症患儿采用骨髓腔输液,观察应用效果。结果 14例1次穿刺成功,输液通畅,1例患儿因穿刺针弯曲,更换另一下肢重新穿刺成功,平均穿刺时间<60 s,骨髓通路保持时间1~3 h;经抢救存活12例、死亡3例。结论对危急症患儿采用骨髓腔输液,能有效替代静脉途径,提供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髓腔输液在抢救危重患儿时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2006-08-2010-12住院患儿反复静脉穿刺3次失败或90s内未能穿刺成功者应用骨穿针进行骨髓腔穿刺。结果 15例均一次穿刺成功,综合抢救成活13例,2例死于严重的基础疾病及并发症,治愈13例经3个月随访无局部感染及骨髓炎发生。结论重症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循环不良,往往不能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骨髓腔输液技术难度低,并发症少,适于各级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0.
临床工作中,尤其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输液与给药通道往往被称为"生命线"。最多见的"生命线"是通过静脉输液通路建立的,常采用的有浅静脉和深静脉两组。骨髓腔输液[1](IO)是一项早年就曾出现但后来被长期"冷藏",近年来  相似文献   

11.
经骨髓输液在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经骨髓输液在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过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探讨急诊抢救输液的新方法。方法选择创伤失血性休克268例,随机分为经骨髓输液和经静脉输液两组。静脉穿刺困难的立即行经骨髓穿刺输液,对照组经静脉常规穿刺置管输液。结果两组输液后在血压回升的时间和输液的速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建立输液通道所用的时间上,经骨髓输液组较静脉输液组明显缩短。结论在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经骨髓输液是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的替代方法,不但安全、迅速、有效,而且便于在院前急救和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2.
<正>危重症患者急救中,建立一条有效的静脉通道、及时输注药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早在《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中明确提出:"病情危重需紧急抢救者,反复静脉穿刺3次失败者或90 s内未能成功穿刺者,推荐使用骨髓腔输液",此方法适用于所有人。近年来,国内有关骨髓腔输液的文献屡见不鲜,但是大量文献检索显示,骨髓腔内输液技术只是在国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髓腔输液在护理应急分队成员所在试点科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护理应急分队成员进行骨髓腔输液理论及实际操作的标准化培训,经考核合格后,选取部分护理应急分队成员所在的急诊、骨科、儿科3个科室作为试点,对符合骨髓腔输液适应证的抢救患者进行采取骨髓腔输液。结果自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该院3个试点科室共对46例符合条件患者采取骨髓腔输液进行抢救,全部抢救成功;其中43例骨髓腔穿刺成功,余3例穿刺失败后改为深静脉置管;首次穿刺成功率94.28%;后续跟踪随访1~12个月,随访率93.25%,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骨髓腔输液在临床急救中作为替代传统静脉输液的首选途径,取得良好应用效果,为以后应用于军事卫勤保障及灾害医学救援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骨髓输液在7例手足口病危重型患儿中的应用,包括骨髓输液的穿刺方法,相关注意事项等.患儿均穿刺成功,及时开展输液治疗.认为在手足口病危重型患儿的抢救中,特别是患儿处于心肺功能衰竭期时,首先进行骨髓输液建立液体通道,可争取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弹射式一次性骨髓腔输液器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多家军地医院对输液时建立静脉通道失败、批量伤病员需紧迫建立输液通道、需建立心肺复苏输液通路的患者,使用自主研发的弹射式一次性骨髓腔输液器进行输液,选择内踝胫骨下端、胫骨上端、骼前上棘、髂后上棘、桡骨远端、肱骨头、胸骨7个部位13个骨髓穿刺点,观察并统计相关临床指标。结果47例患者共进行52例次骨髓腔输液,男性31例,女性16例;年龄23~75岁;其中重症医学科39例次(先后2个部位行骨髓腔输液者5例)。急诊科9例次,其他科室3例次,长途转运1例次;心肺复苏28例次,休克复苏18例次,术后大出血抢救5例次,肿瘤1例次;输入液体有血浆、血浆代用品、生理盐水或林格液;内踝胫骨下端、胫骨上端、骼前上棘、桡骨远端、肱骨头、胸骨部位的重力输液速度分别为30.0、15.4、21.2、7.2、15.0、23.8 mL/min;加压输液速度可以达到50.0 mL/min或更高;操作成功时间15~120 s,保留时间20 min~2.5 d。拔针后进行局部观察,仅2例出现液肿,均未发生骨折。47例次完成操作,成功率为90.3%,其中于髂后上棘处取骨髓标本2例;不成功原因中操作不当4例,器械故障1例。结论骨髓腔输液不仅在院前、院内,即使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也可以发挥其快速、可靠、便捷的输液优势,在“白金10 min”内取得最佳的复苏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髓腔输液在心搏骤停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某院急诊科收治的96例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行骨髓腔输液和常规静脉输液,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建立有效通道的时间、首次给药时间及输液速度等。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建立有效的输液通道;观察组患者建立有效通道所花的时间、首次给药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输液速度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外周静脉输液相比,骨髓腔输液能缩短心搏骤停患者穿刺所用的时间,实现快速给药,且输液速度未见明显降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快速输液通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骨髓通路在院内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68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输液通路应用情况,以不同输液通路进行分组,分析静脉通路组与骨髓通路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输液通路应用效果。结果首次穿刺成功率骨髓通路组高于静脉通路组,通路相关并发症骨髓通路组低于静脉通路组,通道建立时间及通路开始建立血压回升时间骨髓通路组低于静脉通路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结论骨髓通路能有效缩短输液通路建立的平均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且相关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和评价骨髓腔输液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急救时无法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而又急需输液治疗的创伤危重成人患者36例,对其进行骨髓腔输液,通过通道建立时间、测量血压、判断周围静脉充盈度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36例患者均在快速输液后血压回升,外周静脉充盈度良好.结论:骨髓腔输液对危重创伤患者可迅速建立输液通道,达到快速补液、用药的目的,在创伤急救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骨髓穿刺输液术用于抢救不同原因所致危重患者效果,为提高急救效果和抢救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病情危重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周静脉穿刺方法给予输液用药进行救治,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骨髓穿刺输液技术给予输液和用药救治。患者自入院抢救开始至输液通道建成时间,从开始抢救及从急救输液通道用药至血压回升时间;观察抢救4h内疗效:症状无改善,血压不升或〈90/60mmhg,无尿或尿量〈17ml/h,SaO:〈0.75为无效;反之为有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建立通道时间、血压回升时间2项指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回升的数值和每小时的尿量,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比较,观察组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9,t=12.88,均P〈0.01)。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骨髓穿刺输液术是抢救不同原因所致危重患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骨髓腔输液联合中心静脉置管在成人危重症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8例急诊危重症患者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号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骨髓腔输液联合中心静脉置管,对照组予中心静脉置管。结果观察组输液通道开通时间、首次给药时间、血压回升及心率恢复时间、4h内抢救效果、中心静脉置管一次成功率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成人危重症患者急救中经骨髓腔输液联合中心静脉置管可提高抢救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