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吴铁峰 《浙江医学》2014,(9):792-794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常见的病原体,约有10豫~30豫是由感染MP所致,国外有文献报道为9.6豫~66.7豫[1]。全年均有发病,以冬季较多,流行周期4~6年。近年来,MP感染率有上升趋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大多病情较轻,部分患者可有肺外合并症,少数患者表现为重症支原体肺炎[1]。MPP在各个年龄段的表现有一定的差异。笔者回顾了我院124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及其肺外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用血清冷凝集试验及测定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确诊MPP172例,其中有肺外并发症者52例,并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1996年5月到1998年5月收治的960例肺炎中有MPP172例,占同期肺炎的18%(172/960),合并肺外并发症的52例,占肺炎总数的5.4%(52/960),占MPP总数的30.2%(52/172)。治疗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治疗有特效。结论:MP是除细菌和病毒以外引起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且能引起肺外多种并发症,红霉素治疗有特效。  相似文献   

3.
毛春发  陈赟 《浙江医学》2011,33(11):1681-1683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MP)已成为学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随着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病率逐年增加,重症MPP也逐年增多。为了提高对重症MPP的认识,现将本院收治的儿童重症MPP治疗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由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改变.MPP约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大多数研究显示MP感染在非典型病原体所致的CAP中发病率占首位.近年来MP耐药株的出现,造成有效抗菌药物失效,如何治疗MPP成为临床医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MPP治疗进展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太云 《实用新医学》2006,7(8):723-725
肺炎支原体肺炎(Myeoplasma Pneumoniae Pneunonia,MPP)是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本病最初称之为非典型肺炎,1962年该病原体人工培养成功后才证实是一种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间质性肺炎,它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较前增加,发病年龄提前,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明显增加,局部地区有小范围流行,肺炎则是肺炎支原体感染最主要的临床特征。由于肺部表现轻微或缺如,常被漏诊,又易误诊为细菌感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而延误治疗。为了加强对本病的诊断与治疗,下面就其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与总结。  相似文献   

6.
楼建忠  杨秀凤  张巴利 《浙江医学》2011,33(12):1808-1809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已成为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种类之一。临床上主要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对症治疗,疗程较长。我们于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MPP)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20例MP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以长期高热伴刺激性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82.3%),常伴有肺外系统的损害。血清MP-IgM和咽拭子MP阳性可作为早期的诊断依据。90%的病例使用阿奇霉素、红霉素治疗效果良好。10%的难治病例对利福平有效。结论:支原体肺炎在儿童肺炎中占有重要的比例,MP-IgM的血清检测和MP的咽拭子检测可作为本病的早期诊断指标。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基本且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刘研科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2):2259-2259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全年均有散发感染,甚或在局部地区造成小范围的流行,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症状轻重不一,易导致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常被误诊而延误治疗。近年来,MP感染呈逐年增加趋势。现将我院儿科2007年10月~2008年9月明确诊断并治愈出院的107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9.
刘春灵 《中级医刊》2009,(11):16-18
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型性、能通过滤菌器、可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迄今分离到的支原体已达150余种,已确定与人类疾病关系最大的有3种,肺炎支原体(MP)是其中的一种。MP在国内外都是儿童和成人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主要导致肺炎,所有肺炎的15%~20%,约50%的儿童和青少年肺炎是由MP引起的。因此MP肺炎(MPP)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但迄今为止,MPP仍缺乏快速、可靠的诊断试验,因而临床确诊困难。  相似文献   

10.
王柯静 《医学综述》2013,(23):4306-4308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基本病变为间质性肺炎改变,MP是目前支气管炎、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并且可导致血液、神经、消化、泌尿、循环等多系统及皮肤的病变.MPP是小儿肺炎的常见类型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明确.近年来,国内外对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研究主要从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MP直接入侵造成细胞损伤、免疫学水平阐述.MPP病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于MPP的研究也日益成为国内外理论探讨与临床治疗所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肺炎支原体(MP)是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之一,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严重威胁儿童健康。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小儿常见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部分患儿病情较重,常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出现肺外并发症,这可能与患儿机体免疫状态有关。本文通过对MP感染患儿和健康儿童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体液免疫在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技术(MP-SAT)作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疗效监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因CAP住院的患儿17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MPP组80例,非MPP组98例,分别检测血清MP抗体(MP-Ab)和咽拭子MP-RNA,对两种方法检测...  相似文献   

13.
儿童支原体肺炎一氧化氮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东良  刘倩如  莫宝妹  杨少锋 《海南医学》2010,21(23):109-110,90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不同时期的水平变化。方法分别检测儿童正常组、肺炎支原体(MP)感染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组血清中NO、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的含量,并对各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MP感染组和MPP患儿组的NO、hs-CRP结果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其中MPP组又明显高于MP感染组(P〈0.01)。CK-MB和cTnI测定MPP组分别有6例和4例结果升高,MP感染组和正常组CK-MB、cTnI结果全部正常。结论 MPP患儿和MP感染者hcCRP阳性率高,是MP感染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hs-CRP可引起心功能异常。NO介导的免疫损伤在MPP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病理条件下,当NO代谢失衡时,可导致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心肌酶谱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为MPP患儿(MP组)104例,细菌性肺炎患儿(nMP组)110例,进行急性期心肌酶值测定,并对MP组中有心肌酶升高的25例患儿于入院后2周及恢复期进行复查,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肺炎急性期MP组心肌酶(LDH、HDBH、CK、CK-MB)均高于nMP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周复查,以上各项指标的升高例数均明显下降,而恢复期仅有1例LDH增高(P〈0.01)。结论:MPP患儿有明显的心肌损害且程度重于细菌性肺炎患儿。而经过系统的抗MP及保护心肌治疗。MPP引发的心肌损害恢复较怏,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俞洁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1):87-88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支原体肺炎(MPP)患儿95例的临床特点。结果:发热伴咳嗽67例(70.5%),单纯性咳嗽28例。半数肺部可闻及湿啰音,两肺呈大片状阴影45例(47.4%)。多数患儿(86.3%)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用阿奇霉素治疗2~3周均治愈。结论:MPP好发于儿童,血清学MP—IgM检测是早期诊断的必要手段,阿奇霉素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赵黎英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5):810-811
近几年来,肺炎支原体(MP)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始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婴幼儿MPP患病率相对增高,病程长,易反复,肺外并发症多见,已引起广泛关注。现将我院2005年10月-2008年10月收住院的252例婴幼儿MPP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心肌损害的发生率,探讨肺炎支原体患儿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确诊为MPP患儿(MP组)62例,细菌性肺炎患儿(nMP组)80例,进行心电图检查、心肌酶测定,并对MP组中有心肌酶升高患儿于治疗2周后复查,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肺炎急性期MP组心肌酶(LDH、HDBH、CK、CK-MB)均高于nMP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复查,心肌酶各项指标大部分降至正常。结论:MPP患儿大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且程度重于细菌性肺炎患儿。经积极抗支原体及改善心肌代谢治疗,MP引发的心肌损害大部分恢复正常,提示MPP所致心肌损害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因肺炎住院治疗患儿共242例,根据肺炎支原体(MP)抗体水平分为MPP组(142例)及非MPP组(100例),比较各组间FeNO、EOS、血清总IgE(TIgE)水平、肺功能及临床特点。结果:MPP组较非MPP组FeNO及EOS比例升高,但TIgE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肺功能中呼气峰流速值(PEF)、用力呼气流量50%及75%(MEF50,MEF75)占预计值百分比降低。MPP组影像学表现肺部实变影较多,易出现胸腔积液,肺功能受损及影像学改变与外周血EOS水平相关。结论:儿童MPP可出现FeNO水平及外周血EOS比例增高,外周血EOS水平可能影响MP感染后肺功能及影像学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9.
刘祖洪 《中外医疗》2012,31(35):46+48-46,48
目的分析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方法实验以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3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者为实验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临床诊断方法和标准,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结果经过治疗,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患者炎症均完全治愈,平均退热时间为(11.5±1.2)d,且心肌酶谱和肝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根据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采取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措施,患者的肺炎症状均能够治愈。  相似文献   

20.
<正>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小非活性生长微生物,是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co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重要病原体之一,亦为学龄期儿童CAP常见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小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与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关系密切,好发于学龄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