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胸腔闭式引流一次性水封瓶更换时间与胸腔感染的相关性,探讨一次性水封瓶的最佳更换时间.方法:对240例行胸腔闭式引流且排除胸腔感染病人,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A、B、C、D 4组,每组60例,A组每天更换水封瓶1次,B组每3 d更换1次,C组每周更换1次,D组为使用超过1周至拔管.追踪监测一次性水封瓶内生理盐水和胸腔引流液,有细菌生长则对该病例停止实验,同时对此240例病人的胸腔积液或胸腔引流管前端2 cm进行细菌培养,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次性水封瓶生理盐水的细菌培养均为阴性,4组水封瓶中胸腔引流液的细菌培养结果阳性16例,共检出细菌6种,各组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此240例病人的胸腔积液和胸腔引流管前端2 cm进行细菌培养,234例无细菌生长,6例细菌培养阳性.结论: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对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较长的病人,每周更换1次水封瓶并不会增加胸腔内感染及水封瓶内细菌定植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胸腔闭式引流一次性水封瓶更换时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胸腔闭式引流一次性水封瓶更换时间与胸腔感染是否相关,以确定更换一次性水封瓶的时间.方法对196例行胸腔闭式引流且排除胸腔感染者,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即每天更换水封瓶(A组)、每3d更换(B组)、每周更换(C组)、使用超过1周至拔管(D组),追踪监测一次性水封瓶内生理盐水和胸腔引流液,有细菌生长则对该病例停止实验,同时对此196例病人的胸腔积液或胸腔引流管前端2cm进行细菌培养,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次性水封瓶生理盐水的细菌培养均为阴性,4组水封瓶中胸腔引流液的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共13例,共检出细菌8种,各组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此196例病人的胸腔积液和胸腔引流管前端2cm进行细菌培养,194例无菌生长,2例细菌培养阳性.结论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对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较长的病人,每周更换1次水封瓶并不会增加胸腔内感染及水封瓶内细菌定植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苟菊香  林小燕  马莉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7):1588-1589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负压引流器更换的最佳时间。方法将150例乳腺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二组,每天更换负压引流器一次为A组,3d更换负压引流器一次为B组,并于每次更换时采集引流器中的引流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引流液细菌阳性率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病人术后负压引流器可3d更换一次。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管道更换周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呼吸机管道更换周期与管道细菌污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心胸外科手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的72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4例,分别于3、7、14d更换呼吸机管道1次。上机后14d留取病人气管深部痰液,呼吸机管道在更换时留取标本。结果:A组与B组痰液培养细菌阳性率、呼吸机管道细菌培养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呼吸机管道更换周期7d时,管道细菌污染物影响较小,7d时感染几率增加。结合医疗成本,基于本研究结果,建议每周更换呼吸机管道1次,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同时节省相关人力、物力,避免频繁更换造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术后常规在胸骨旁及腋下分别置引流管接一次性负压引流袋,因一次性负压引流袋密闭性能较好,使用方便,很快得到推广,但对于负压引流袋更换时间尚不统一,临床上有多种更换时间.张迪君等对腹腔引流袋更换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认为腹腔引换袋更换频繁,增加细菌污染机会,以1次/周更换为宜.为了探讨乳腺癌术后引流液污染率与负压引流袋更换时间的关系,作者对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了引流液细菌学监测,并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次性腹腔引流袋更换时间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一次性引流袋在腹腔引流中合适的换袋时间 ,对 2 0 3例非感染性疾病 ,腹腔术后置引流管接一次性引流袋病人 ,按不同换袋时间分为三组 ,分别在置管 2~ 4天 (平均 3天 ) ,和 5~ 8天 (平均 7天 )内留取一次引流液进行细菌培养。培养结果三组阳性率分别为 :A组 (每天更换一次 ) 7.1% ,B组 (每周更换二次 ) 10 .1% ,C组 (每周更换一次 ) 4 .3%。结果P值 >0 .0 5 ,无显著差异。但在每天更换一次组和每周更换二次组 ,随着换袋次数增多阳性率明显增高。而每周更换一次组 ,二次培养结果无显著差异 ,总阳性率也最低。故建议腹腔引流管所接一次性引流袋以每周更换一次为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同时间更换集尿袋的效果.方法:将123例留置导尿管排除尿路感染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1例,均7 d更换1次导尿管,而集尿袋A组每3 d更换1次、B组每5 d更换1次、C组每7 d更换1次,追踪监测菌尿发生,同时对尿液进行细菌培养,最后进行统计.结果:C组菌尿率低于A组和B组(P<0.05).三组引流尿液细菌培养共检出5种细菌,细菌出现最早的为A组,出现最迟的为C组.结论: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每周更换1次集尿袋不会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6):1349-1350
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行心电监护的老年患者200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各50例。A组一次性电极贴24h进行更换,B组48h进行更换,C组72h进行更换,D组72h进行更换。比较四组患者皮肤反应及心电监护效果。结果心电监护一次性电极贴应在使用1~2d更换,可有效减少患者不适及皮肤反应,并保证心电监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负压封闭引流术后负压强度与引流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临床负压封闭引流术后依据引流量调整负压引力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9月我科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病人96例,分为A组21例、B组15例、C组24例、D组36例。其中A组术后24h内引流量50mL,负压引力为0.02MPa;B组术后24h内引流量50mL,负压引力为0.01MPa;C组术后24h内引流量50mL,负压引力为0.02 MPa;D组术后24h内引流量50mL,负压引力为0.01 MPa。进行持续负压吸引,5d~7d更换1次负压封闭引流术装置,直至水肿消退。分别记录4组病人疼痛评分、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引流量改变及创面面积减少情况。[结果]A组创面愈合情况好于B组,拆除负压引流装置后,创面均见大量新鲜肉芽组织生长,缝合后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生并发症。C组与D组相比,创面愈合情况无差别,但C组疼痛评分较高。[结论]负压封闭术在引流量50 mL时采用负压引力为0.02 MPa较为适宜,当引流量50mL负压引力应适度减少,采用0.01 MPa的负压引力即可完成有效引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患者一次性集尿袋的最佳更换时间。方法将120例在普外科住院治疗需留置尿管的患者分成A、B、C3组,A组每天更换1次集尿袋,B组每周更换2次集尿袋,C组每周更换1次集尿袋,比较3组患者的尿培养结果。结果B组患者尿培养阳性率[45.0%(18/40)]低于A组[67.5%(27/40)]和C组[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到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等6种病原菌。结论一次性集尿袋以每周更换2次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留置导尿过程中集尿袋更换时间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吕建萍  方玟  李小林  洪蕊 《护理研究》2009,23(4):975-976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病人一次性集尿袋最佳更换时间。[方法]按手术日不同将110例病人随机分成A组、B组、C组,分别以每日、每周2次、每周1次更换集尿袋。并追踪监测尿培养指标。[结果]3组尿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经济因素和临床工作实际,一次性集尿袋以每周更换2次最佳。  相似文献   

12.
留置导尿过程中集尿袋更换时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病人一次性集尿袋最佳更换时间.[方法]按手术日不同将110例病人随机分成A组、B组、C组,分别以每日、每周2次、每周1次更换集尿袋,并追踪监测尿培养指标.[结果]3组尿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经济因素和临床工作实际,一次性集尿袋以每周更换2次最佳.  相似文献   

13.
张爱琴  方颖  曹凤  孙洁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4):273-274,277
目的探讨引流袋更换频率对引流尿液细菌污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2月至2008年11月我院重症监护室、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卧床留置导尿患者180例,随机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使用密闭式引流袋。A组每天更换1次引流袋,共72例;B组每3d更换1次引流袋,共52例;C组每7d更换1次引流袋,共56例。分别于留置导尿后次日起按无菌操作技术隔天1次取尿液送尿细菌培养,连续留检5次。结果三组患者的尿培养致病菌阳性结果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尿培养致病菌阳性结果比较,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C组尿培养致病菌阳性结果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A、C组尿培养致病菌阳性结果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流袋更换频率影响引流尿液的细菌污染状况,应以每3d更换1次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男性留置导尿患者一次性集尿袋最佳更换时间。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9月收治于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的成年男性留置导尿患者270例,按照集尿袋更换时间分为3组,予以A组每日更换、B组每周更换2次、C组每周更换1次集尿袋,比较三组患者尿培养阳性结果。结果60~79岁及≥80岁患者中,每周更换2次集尿袋组尿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每日更换1次及每周更换1次组(P均<0.05);≤59岁患者A、B、C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男性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更换频率以每周2次为宜。  相似文献   

15.
集尿袋更换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病人更换一次性集尿袋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将136例脑出血术后留置导尿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每天更换一次集尿袋;B组3 d更换一次集尿袋;C组给予7 d更换一次集尿袋。与化验室相配合,每天采集三组病人的尿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尿培养细菌阳性率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与A、C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B组尿培养细菌阳性率明显低于A、C两组。结论留置导尿病人每3d更换一次性集尿袋为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两种不同负压引流装置腹腔引流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病人98例,根据术中放置腹腔引流装置不同分为两组,A组48例采用一次性负压吸引球囊,B组50例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瓶。观察记录两组病人置管时间、引流液总量、发生术后淋巴囊肿、护理人员24h调节负压和倾倒引流液的次数、病人依从性。[结果]两组引流液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比B组术后置管时间短、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率低、术后护理人员24h调节负压和倾倒引流液的次数少、病人主动翻身依从性高(P<0.05)。[结论]一次性负压吸引球囊引流装置负压持续、稳定有效,能使手术创面充分引流,缩短引流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人的康复,且使用方便,提高病人舒适度,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黏贴膜更换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易  凌云 《上海护理》2005,5(2):34-35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留置黏贴膜最佳更换时间。方法 将161例使用留置针患随机分为A组为每日更换黏贴膜;B组为每周更换2次;C组为每周更换1次。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症状及导管堵塞脱落等情况。结果A组渗血出现率与皮肤红肿发生率分别明显大于B组和C组。A组导管滑出率、导管细菌培养阳性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显性;B组和C组在皮肤红肿和渗血上比较差异无显性;B组和C组提前更换黏贴膜比较差异有显性。结论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最佳更换黏贴膜时间为每周2次。  相似文献   

18.
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创腔三种引流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阐明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创腔三种引流方法的效果 ,确认负压烟卷引流法最佳。方法  16 7例患者分作三组 ,A组 48例 ,B组 44例 ,C组 75例 ,分别用负压烟卷、烟卷、负压球引流 ,对临床效果作研究 ,χ2 检验作结论。结果 A组切口一期愈合率 91.7% ,B组 81.8% ,C组 5 7.3% ;平均切口愈合日 ,A组 9天 ,B组 2 3.3天 ,C组 2 4.1天。结论 负压烟卷引流对腹膜外创腔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使用一次性三腔水封瓶降低胸腔引流水封瓶更换频率,减轻护士工作负荷的可行性。方法对57例肺叶切除及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48~144h的胸腔引流液进行细菌及真菌培养。结果 163例次48~144h的胸腔引流液细菌及真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胸外科患者术后应用一次性三腔水封瓶,每周更换1次,可显著减轻护士工作负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时引流瓶、引流液更换方法对胸腔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10例行胸腔闭式引流且排除胸腔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组101例和B组109例,A组每天更换引流液,B组每天更换引流瓶及引流管。分别在两组一次性胸腔引流管上端及下端2~3 cm处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并比较培养结果。结果:A组引流管下端细菌培养结果阳性10例,上端阳性2例;B组引流管下端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上端阳性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每天只更换引流液,不会增加胸腔内感染率,且可减少护士工作量及患者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