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创性机械通气(NPPV)支持下行支气管镜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对伴有高危低氧血症患者的安全性。方法:19例需要接受气管镜检查或治疗的危重病患者,术前PaO2/吸入氧分数(FIO2)≤100,pH≥7.35,经NPPV通气后血氧饱和度提高至≥90%,NPPV采用BiPAP呼吸机或Servo 900C呼吸机,检查期间常规进行心电和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临测。结果:SpO2保持在90%以上,1次入镜完成检查与治疗14例:SpO2降低至85%以上3例,再次入镜时同时施行射频通气,结果未发生低氧血症,检查未引起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伴有严重低氧血症的危重病患者在NPPV下可提高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时机和方式尚存争议.近期的一些研究显示,早期气管切开增加了患者舒适度和依从性,可以减少镇静剂的使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等.因此,早期气管切开可能使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受益,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是一种较好的气管切开方式,但要正确把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术在ICU长时间机械通气危重病患者中应用广泛。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是德国R櫣sch公司在2001年新发展的,单步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简单、快速和并发症少的特点。我科自2006年8月~2007年2月应用此法并以外科气管切开术做为对照为40例患者进行气管切开,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院ICU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5~7d、有气管切开适应证的危重患者共4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气管切开术)和观察组(采用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其中对照组男14例,女6例,年龄19~88岁,平均50.9岁;观察组男13例,女7例,年龄20~81岁,平均4…  相似文献   

4.
气管插管型喉罩通气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气管插管型喉罩通气(ILMA)是一种专门为引导盲探气管插管而特殊设计的改良型喉罩通气道^[1,2]。本院自1998年10月以来,应用ILMA于气管困难插管60例,取得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运 《中国科学美容》2011,(17):86-86,117
目的分析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3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监测通气前后的患者血气分析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全部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其他积极抢救措施后,20例患者痊愈后出院,痊愈率为62.5%,其他患者的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通过临床效果可以看出,急性呼吸衰竭在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下能快速改善症状,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高频通气在气管隆突重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高频通气应用于气管隆突重建术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肺癌需行气管隆突重建术患者10例,常规麻醉诱导,插入双腔气管导管,开胸新开健侧主支气管后行高频通气,呼吸频率(RR)120次/min,呼吸比(1:E)1:2,驱动压力0.15~0.20MPa。连接一条高频喷射通气导管(内径3mm),插入一侧主支气管内3cm,并在术前、单肺通气后15min、高频通气后5min、10min、20min及再次单肺  相似文献   

7.
<正>机械通气患者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影响,会厌功能、咳嗽反射丧失或减弱,正压通气使纤毛运动受到阻碍而不能自主排痰,常导致气道内分泌物的潴留。因此,气管内吸痰是机械通气过程中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护理措施,间接影响着呼吸机治疗患者的转归。然而,吸痰常会导致心律失常、低氧血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不良事件发生,对患者康复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如何能有效完成吸痰,且最大限度预防或减轻吸痰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一直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关注。近年  相似文献   

8.
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喉罩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院前急救气管插管难度较大,成功率不高,又多有家属在场,反复操作失败延误抢救时机,引起家属的不满。本科2001年10月~2003年12月在院前心肺复苏中使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喉罩行机械通气,并与常规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对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气管内喷射通气是一种通过声门下置入喷射导管来进行通气的通气方式.其可以很好的用来处理困难气道及应用于喉部手术。尤其在出现面罩通气困难兼有困难气管插管的状况时,气管内喷射通气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将对气管内喷射通气的原理,适应症、实施方法及并发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新净界应用于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将9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擦洗+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最后用新净界进行口腔喷涂.观察两组患者口腔清洁度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患者口腔清洁度明显改善(P<0.05),口腔溃疡、霉菌感染率、牙菌斑及VAP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在进行口腔护理后应用新净界进行喷涂能改善患者的口腔清洁度,并能有效的降低口腔溃疡、霉菌感染、牙菌斑及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圆柱形与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对机械通气患者微误吸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机械通气≥48h的气管插管患者64例随机分为A组32例,采用圆柱形气囊气管导管;B组32例,采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将机械通气≥48h的气管切开患者72例随机分为C组36例,采用圆柱形气囊气管导管;D组36例,采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VAP发生率和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痰液变化量、声门下分泌物变化量、脱机成功率。结果 B、D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A、C组;痰液变化量和声门下分泌物变化量显著多于A、C组(P0.05,P0.01)。四组机械通气时间、7d内脱机成功率、14d内脱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锥形气囊的气管导管可以更好地预防微误吸的发生,从而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气管内插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置入一侧支气管(单肺插管)(OLI)。对此,目前尚无有效的早期监测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使用声学分析的方法来判定单肺插管。11例需要使用双腔气管导管的胸外科手术患者纳入研究。麻醉诱导后及确认双腔气管导管位置正确后,于手术前记录每侧肺的通气数据。使用3个压电扩音器来记录肺呼吸音,其中每侧胸壁各一个,第3个置于右前臂用于记录背景噪音。采集到的声音经过滤后,计算信号的能量包,并将呼吸及其间歇分为小片段。根据单肺能量信号的比率,呼吸被分成以下三类:双侧通气、选择性的右肺通气以及选择性的左肺通气。右肺通气时11例患者中有10例可以通过此项技术确认,在左肺通气时确认率达到100%。研究提示声学监测能有效地监测选择性单肺通气,并可用于早期诊断OLI。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濒死期呼吸衰竭患者的病例资料.对15例患者应用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采取保持气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加强呼吸道管理和基础护理等综合措施.结果 13例好转,插管后30 min至3 h SaO2均回升至0.90以上,PaO2>8 ...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术后再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美容 《护理学杂志》2001,16(5):285-286
为了有效改善17例体外循环拔除气管插管后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症状,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采用再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经严格执行再插管操作规程,插管后严格控制感染,保持气管通畅,适时选用呼气未正压式通气,防治气管及肺水肿,加强营养等措施。结果痊愈15例,于下消化道出血、脑出血各1例。提示再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高质量的护理,能有效改善呼吸窘迫征症状,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背景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emilalor-associated pneumonia)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气管内吸引是可能引发机械通气性肺炎危险的操作,它可以通过开放式或密闭式两种系统来完成。有报道称密闭式系统更具有优越性,为此,我们对这两种吸引方法作了系统性回顾性比较。  相似文献   

16.
气管内肿瘤直接危及病人通气,其麻醉要求既能迅速建立安全有效的气道,又要防止因气管插管将肿瘤推落导致下气道梗阻而产生致命性后果。术中主要是在行部分气管切除时确保有效通气。2004年1月和3月我院完成2例气管内肿物切除术的麻醉,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机械通气患者激越反应的原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对83例机械通气患者激越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机械通气患者激越的原因,提出护理措施。结果激越表现为烦躁62例,企图拔除气管插管53例,挣扎46例,攻击他人27例,自伤21例,其他16例。激越的主要原因是轻中度意识障碍,疼痛、焦虑和恐惧,呼吸困难,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早期等。结论轻中度意识障碍、疼痛、焦虑和恐惧、呼吸困难、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早期是激越反应的原因。早期镇静、镇痛、心理护理、早期气管切开,可减少激越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度有机磷中毒(SAOPP)致呼吸心跳骤停早期复苏通气方式的优劣.方法:对48例SAOPP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复苏初期分别采用球囊面罩通气和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SaO2)达到90%的比率,观察两组胃内容物反流的发生率,胃内容物反流阻塞气道的发生率,心肺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AOPP致呼吸心跳骤停病人复苏时,及早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对复苏的成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时立霞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404-405
随着现代诊疗监护技术的发展,许多疾病及手术围术期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维持呼吸,机械通气是危重症患者重要的生命支持手段,是临床抢救治疗各种类型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为了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机械通气病人气道管理越来越受到关注,如果气道管理不当可致气管粘膜缺血损伤、局部充血、水肿、糜烂、肉芽组织增生,严重者可能发生出血、气管食管瘘、气道狭窄,甚至危及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带有T型接头的内镜面罩(专利号:201120467717.9)通气复合瑞芬太尼持续输注镇静在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清醒气管插管(AFOI)的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45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25~60岁,随机分为三组,R1组采用T型接头内镜面罩通气复合瑞芬太尼镇静,R2组鼻导管吸氧复合瑞芬太尼镇静,F组鼻导管吸氧复合芬太尼镇静.记录三组插管操作时间,插管期间呛咳发生率以及术后随访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与F组比较,R1和R2组在FOB操作时和气管插管时MAP降低、HR减慢,AFOI操作时间缩短,操作期间呛咳发生率减低,术后随访患者的满意度增加(P<0.05).结论 自行设计的带有T型接头内镜面罩通气复合瑞芬太尼持续输注镇静可提供满意的清醒气管插管条件,且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