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Cn)对肝硬化腹水伴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硬化腹水住院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每晚睡前半小时皮下注射rhGH4U,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33例,每周输注白蛋白20g,10d为1个疗程。两组均限制钠盐500—800mg/d(氯化钠1.2-2.0g/d)、液体摄人量1000ml/d左右。口服螺内酯100mmg/d+呋塞米40mg/d。静脉滴注能量合剂强力宁100ml/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15、30d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空腹血糖,并监测肾功能。动态观察24h尿量、腹水的消退情况。结果治疗后4d,治疗组血浆白蛋白增加为(30.50±2.64)g/L,与对照组的(27.46±1.83)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30d,治疗组血浆白蛋白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空腹体重下降,24h尿量增加、腹水消退明显。结论rhGH有明显促进肝硬化患者血浆白蛋白合成的作用,治疗肝硬化腹水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肾疏宁对肾小管间质损害大鼠FN、ColⅢ、PAl-1mRNA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肾疏宁对肾小管间质损害大鼠FN、colm、PAl—l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在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模型基础上。延长造模时间至12~16周,使其自然发展成肾小管间质损害模型,观察肾疏宁对肾小管间质FN、colm、PAl—lmRNA表达的影响,并设苯那普利为阳性对照组。结果:第12~16周末,造模各组肾小管间质FN、ColⅢ、PAI-1mRNA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肾疏宁组、苯那普利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第12周末,肾疏宁组与苯那普利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第16周末,肾疏宁组明显低于苯那普利组(P〈0.01)。结论:肾疏宁能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促进其降解,从而保护肾小管间质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苯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Ⅰ组)、西药(Ⅱ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Ⅲ组),每组20例;采用双盲法给予中药、苯那普利、中药联合苯那普利治疗,疗程24周。收集投药初始以及第12、24周的实验室指标及中医症状积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24周治疗,3组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Ⅲ组24h尿蛋白定量下降较Ⅰ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Ⅲ组血浆自蛋白较治疗前升高(P〈0.05)。Ⅱ组血肌酐较Ⅰ组及Ⅲ组升高(P〈0.05)。依据中医证侯疗效标准判定,Ⅲ组有效率为89%、Ⅰ组为65%、Ⅱ组为4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西医疗效标准判定,Ⅲ组有效率为94%、Ⅱ组为85%、Ⅰ组为7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苯那普利较单纯中药或苯那普利能更好的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治疗手外伤后肢体肿胀的疗效。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将96例手外伤患者以受伤时间为序随机分为3组:单纯甘露醇组(A组),单纯七叶皂苷钠组(B组),小剂量甘露醇和七叶皂苷钠联合应用组(C组),每组32例。结果A、B、C组手部肿胀消退时间分别为(5.56±2.05)、(5.44±2.21)、(4.10±1.70)d,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4.38%、90.63%、96.88%。3组在手部消肿时间及疗效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手部消肿时间明显短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B组间比较,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与七叶皂苷钠均具有良好的消肿作用,两者联合应用时其疗效更为明显,推荐联合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服四联活菌片(思连康)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血氨、血浆内毒素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根据就诊病历号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思连康,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菌落计数、血氨、血浆内毒素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肠道菌群发生显著变化,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菌落数[(13.26±1.15)、(11.57±1.41)lgCFU/g]均较治疗前[(9.02±0.92)、(8.41±0.98)lgCFU/g]明显增加(P〈0.01或〈0.05),酵母样真菌的菌落数[(2.01±0.43)lgCVU/g]较治疗前[(3.454±0.59)lgCFU/g]显著降低(P〈0.01);患者血氨和血浆内毒素水平[(90.16±23.82)μmol/L、(0.18±0.08)EU/ml]较治疗前[(123.79±41.32)μmol/L、(0.35±0.12)EU/ml]明显下降(P〈0.05或〈0.01);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均明显增加。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血氨、血浆内毒素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结论口服思连康能调节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继而降低血氨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对肝硬化有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维持性血液透析(hemodiaIysis,HD)患者并发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将58例符合难治性高血压的维持性H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28例,治疗组在HD基础上进行HP治疗,每2周1次,每次2.5h,持续12周,对照组仅行HD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降压药使用种类以及血浆肾素活性(plasmareninactivity,PRA)、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Ⅱ、醛固酮(aldosterone,Ald)、内皮素(endothelin,ET)、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parathyroidhormone,i-PTH)等物质的水平。结果维持性HD并发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体内存在较高水平的PRA、AngⅡ、Ald、ET、i-PTH,12周后治疗组PRA、AngⅡ、Aid、ET、i-PTH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血压下降,使用降压药种类减少,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HP对维持性HD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这与HP有效的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PRA、AngⅡ、Ald、ET、i-PTH等中、大分子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服用福辛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探讨时间治疗学在福辛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经2周安慰剂导入期后,A组每日上午8:00—9:00服用福辛普利10mg,B组每日晚20:00-21:00服用福辛普利10mg。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结果治疗后A组和B组的24h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分别为(142±7)/(88±5)mmHg(1mmHg=0.133kPa)、(141±7),(87±7)mm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天平均SBP/DBP分别为(141±6)/(87±6)mmHg、(142±6),(89±8)mmHg,白天平均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天平均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平均SBP/DBP分别为(143±5)1(89±7)mmHg、(138±5)/(82±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A组和B组的24h平均SBP/DBP下降幅度分别为(13±3)/(9±2)mmHg、(15±4)/(11±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天平均SBP/DBP下降幅度分别为(13±4)1(9±4)mmHg、(13±4)/(8±8)mm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平均SBP/DBP下降幅度分别为(10±2)/(6±2)mmHg、(15±5)/(13±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辛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明显,且晚间服药能更好地恢复其勺型节律及控制晨起高血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在2型糖尿病性肾病(DN)患中的变化及苯那普利对其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DM)患119例(男56例,女63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抽取静脉血测NO和ET-1水平。结果:2型DM患血浆NO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血浆ET-1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2型DN组血浆NO明显低于2型DM组(P<0.01),血ET-1和AngⅡ明显高于2型DM组(P<0.01)。2型DN组NO与-1,NGⅡ,尿蛋白排泄率(UAER)呈负相关,ET-1与AngⅡ,UAER呈正相关。苯那普利治疗后血浆NO明显升高(P<0.05),而ET-1和AngⅡ则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NO与ET-1失衡在DN原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苯那普利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奶的新型制剂葛根素注射液抑制(延缓)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小血管重塑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16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动物模型,以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并与苯那普利对照。结果:实验结束时,病理对照组血压较实验开始时显著上升(P<0.05),葛根素注射液无论对SHR的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1),同时降低血浆内皮素,血清胰岛素(P<0.01,P<0.05),与苯那普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降低血浆血浆紧张素Ⅱ倨于苯那普利。光镜检查显示,病理组大鼠肾小动脉壁显著增生肥厚,管腔狭窄,内层弹力纤维松驰、断裂、而葛根素及苯那普利组大鼠肾小动脉管壁增生明显减轻,内层弹力纤维结构完整、致密、无松驰、断裂现象。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具有明显抑制(延缓)肾血管重塑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降压、降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水平及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地奥司明片对痔急性发作症状的I临床疗效,将146例痔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92例给予地奥司明片治疗,对照组54例给予痔速宁片治疗,对照观察两组药物对疼痛、便血、水肿、黏膜改变的时效和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对疼痛、便血的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15.0±1.21)h和(25.0±2.33)h,症状消除时间分别为(3.7±1.2)d和(4.4±1.5)d,对照组疼痛、便血的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22.0±0.84)h和(36.0±1.57)h,症状消除时间分别为(5.1±1.2)d和(5.6±1.2)d,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7d后便血、黏膜改变的分值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9.6%和48.1%(P〈0.05)。结果表明,地奥司明片治疗痔急性发作起效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在急性胰腺炎大鼠病程演变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在急性胰腺炎病程演变中的作用。方法:42只SD大鼠分急性胰腺炎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作胃窦切开缝合术,血管胰腺炎组用十二指肠闭襻法复制急性胰腺炎模型,结果:(1)急性胰腺炎组随着病变的进展,血浆淀粉酶升高,病程10h时胰腺炎病理呈水肿性改变,24h时呈出血坏死性改变;病程24h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显高于10h(P<0.05)。(2)急性胰腺炎组血浆肾素活性在病程10h时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24h时略高于10h,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急性胰腺炎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在病程10h,24h时均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24h又显高于10h(P<0.05)。结论:肾素、血血管紧张素Ⅱ在急性胰腺炎病变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肾组织Ⅳ型胶原的影响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评价伊贝沙坦对肾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果糖喂养组和伊贝沙坦干预组,每组8只。每周测血压1次,喂养18周后处死取血检测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id),并取肾组织进行常规肾脏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对肾组织Ⅳ型胶原图像定量分析。结果:各组大鼠血糖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伊贝沙坦干预组空腹胰岛素无差异(P〉0.05),而高果糖喂养组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高果糖喂养组胰岛素敏感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伊贝沙坦干预组(P〈0.01)。高果糖喂养组较对照组的PRA,AngⅡ、Aid均有明显升高(P〈0,01);伊贝沙坦干预组PRA、AngⅡ较高果糖喂养组高(P〈0.01),而Aid则低于高果糖喂养组(P〈0.01)。高果糖喂养组Ⅳ型胶原表达较对照组强,其中肾小管间质Ⅳ型胶原标记表达强阳性。伊贝沙坦干预组肾间质纤维化不明显,肾小球内间质及血管周围间质Ⅳ型胶原标记表达较弱(P〈0.05)。结论:伊贝沙坦可改善高果糖喂养大鼠的胰岛素抵抗,能减弱因高果糖喂养而造成Ⅳ型胶原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腹水中内毒素(LPS)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其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肝功能分级之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鲎试剂三肽显色基质偶氮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正常人的血浆、6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腹水LPS和TNF-α水平,并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 无论有无合并SBP,肝硬化患者的血浆LPS、TNF-α及脚、TBIL、P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合并有SBP组高于无SBP组(P〈0.05)。结论 检测血浆及腹水中的LPS和TNF-α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SBP,对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指导治疗以及判断疗效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及相关内分泌变化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研究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继发的水电解质紊乱及有关内分泌的变化,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颈髓损伤组28例,对照组18例,观测其水电解质代谢及血压,心率等变化,放免检测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及抗利尿激素(ADH)的浓度。结果:颈髓损伤组92.9%可出现低钠血症,此外还有多尿,尿钠排出增多,血压降低,心率减慢以及液体入量低于尿量(P<0.05),体 液代谢呈负平衡等表现,颈髓损伤组PRA和血浆ALD及ADH浓度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低钠血症是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机制可能与颈髓损伤后交感神经系统抑制,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功能低下,继而肾脏排钠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 IgA 肾病肾功能正常患者血浆褪黑素水平与氧化应激的关系,为褪黑素用于治疗 IgA 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为健康对照组(n =22)及 IgA 肾病肾功能正常组(n =4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血浆褪黑素水平及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gA 肾病肾功能正常组患者血浆褪黑素降低[(64.05±29.23)ng/ L vs.(80.54±35.12)ng/ L,P 〈0.05],而血浆 MDA 水平升高[(45.17±26.47)U/ ml vs.(31.14±26.00)U/ ml,P 〈0.05],血浆 SOD 水平下降[(76.25±19.34)U/ ml vs.(86.71±18.55)U/ ml,P 〈0.05)。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IgA 肾病患者血浆褪黑素水平与 MDA 水平呈负相关(r =-0.308,P 〈0.05),与 SOD 水平呈正相关(r =0.321,P 〈0.05)。结论:IgA 肾病肾功能正常患者血浆褪黑素水平较健康人降低,血浆 MDA 水平随血浆褪黑素水平降低而升高,血浆 SOD 水平随血浆褪黑素水平降低而降低。提示血浆褪黑素水平的降低引起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下降,进而参与了 IgA 肾病的进展。补充外源性褪黑素可能为治疗 IgA 肾病具有潜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性低氧血症患者肺功能、一氧化氮、内皮素-1的变化情况及三者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测定60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肺功能、一氧化氮、内皮素-1及相关临床生化参数。结果肝硬化组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6.74±32.49)、(52.46±8.77)μmol/L,P〈0.01],内皮素-1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5.16±15.49)、(55.82±21.33)ng/L,P〈0.01],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一氧化氮与内皮素-1呈负相关(r=-0.287,P=0.026),二者均与肝性低氧血症无相关性(P〉0.05)。结论肝性低氧血症在肝硬化早期肺功能即有改变,一氧化氮及内皮素-1虽共同参与肝硬化发展,但非促成肝性低氧血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丙泊酚或异氟醚麻醉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或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切除手术的患者30例,ASAI或Ⅱ级,随机分成丙泊酚TCⅠ组(Ⅰ组)和异氟醚吸入麻醉组(Ⅱ组),每组15例。丙泊酚、芬太尼诱导后,Ⅰ组丙泊酚TCI维持麻醉,Ⅱ组异氟醚、氧化亚氮低流量吸入维持麻醉。麻醉中以听觉诱发电位(AEP)和脑电双频指数(BIS)作为麻醉深度指标,记录麻醉前(T1)、诱导插管后5min(T2)、切皮(T3)、探查(T4)、术毕拔管后5min(T5)时BP、HR、AEP、BIS、血浆肾素活性(PRA)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值。结果与T1时比较,T2时两组PRA、AngU和BP均显著下降(P〈0.01),T3、T4时Ⅰ组PRA显著下降,而Ⅱ组AngⅡ显著增高(P〈0.01)。T3、T4时Ⅱ组PRA均显著高于Ⅰ组(P〈0.01),T3、T4和T5时Ⅱ组AngⅡ显著高于Ⅰ组(P〈0.05)。T4时Ⅱ组BP和HR显著高于T1时(P〈0.05)。T5时Ⅰ组BIS显著低于Ⅱ组(P〈0.05)。结论丙泊酚TCI可抑制RAS,应激反应轻,优于异氟醚吸入麻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坦索罗辛与双氯芬酸钠联合治疗在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排石中的临床效果。方法91例确诊单纯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患者,年龄18~57岁,结石4~10mm,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坦索罗辛(0.2mg,1次/d)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服用坦索罗辛和双氯芬酸钠)。3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石直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周,观察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镇痛剂使用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坦索罗辛组的结石完全排出率分别为90.0%、69.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P均〈0.05);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和镇痛剂的使用率分别为(8.20±1.56)d、20.0%、3.3%和(9.21±1.59)d、44.8%、20.7%,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40±1.73)d、64.0%和48.0%(P均〈0.05)。且联合治疗组的结石排出率明显高于坦索罗辛组,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和镇痛药使用率也均低于后者。3组患者均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坦索罗辛联合双氯芬酸钠可明显促进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缓解肾绞痛发生,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药物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58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7%,26/29)明显高于对照组(65.5%,19/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温降至正常、咳痰气促减轻、肺部Ⅱ罗音减少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36±1.12)、(2.61±1.47)、(2.01±0.98)、(11.23±2.8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82±1.71)、(4.73±2.24)、(4.53±1.85)、(17.64±3.76)d(P〈0.05)。治疗组治疗1周时肺功能呼气峰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分别为(4.52±0.73)L/s、(2.33±0.55)L、(1.64±0.31)L,与治疗前的(3.89±0.84)L/s、(2.04±0.50)L、(1.45±0.2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治疗1周时PEF、FVC及FEV1均较对照组同期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支气管扩张症能够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并且短期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位微创切口高位虚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01月至2011年12月江西省全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高位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低位微创切口高位虚挂线手术58例(治疗组),传统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38例(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患者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治疗组Wexner评分分别为(1.80±0.77)和(1.00±0.64),与对照组的(2.50±0.62)和(1.60±0.7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微创切口高位虚挂线治疗高位肛瘘更有效,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