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最佳动员方案及采集时机,同时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7月~2012年12月本科治疗的73例糖尿病足患者分别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10μg/(kg.d)进行造血干细胞动员,分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天数、剂量与外周血白细胞、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数的关系,在干细胞达到高峰时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干细胞混悬液约50 ml,沿病变闭塞血管干走行区域注射。[结果]随着动员天数的增加,白细胞和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数也随之增加,干细胞获得的效率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剂量、动员时间有关,外周血中CD34+总数与单个核细胞总数呈正相关。患者注射后早期局部皮温明显升高,创面渗血增多,创面肉芽生长明显增快。患者在疼痛、间歇性跛行距离、踝肱指数(ABI)等方面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4~6周复查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发现下肢闭塞血管有明显的侧支循环建立。[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有明显的侧支循环建立,局部血运改善,利于溃疡愈合,从而避免了截肢或最大限度降低了截肢平面。糖尿病足患者干细胞采集的最佳时机不能单凭动员天数和外周血白细胞数决定,而是由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和CD34+的数量来决定。  相似文献   

2.
干细胞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下肢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移植组:对45例自愿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患者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450~600U/d,皮下注射,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第6天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干细胞,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混悬液,对缺血肢体进行移植。对照组:对33例患者使用扩血管药物治疗,连续20d。术后定期行皮温测定、踝臂指数观察和经皮氧分压测定,进行评估。结果 移植组患者术后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改善,其中皮温、经皮氧分压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下肢血管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可使部分患者避免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对8例1型糖尿病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包括CTX方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干细胞的采集、CTX加ATG方案预处理及干细胞回输4个过程。结果8例1型糖尿病患者移植术后造血功能重建.步行出仓转内分泌科继续监测血糖。提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是一种治疗与免疫有关的1型糖尿病的新方法,做好心理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基础护理、预防感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治疗成功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07年2月期间,我院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技术治疗16例患有严重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患者,通过采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增殖并释放入血,在动员的第5~6d,通过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浓缩干细胞液做缺血肢体肌肉注射。结果经治疗后3~24个月的追踪随访,息肢静息痛缓解,溃疡愈合,间歇性跛行时间及距离延长。结论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是可行且有效的,是治疗缺血性疾病的一种新手段,但该治疗方法处在临床治疗的初级阶段,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黄云 《护理学杂志》2008,23(23):29-30
对8例1型糖尿病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包括CTX方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干细胞的采集、CTX加ATG方案预处理及干细胞回输4个过程.结果 8例1型糖尿病患者移植术后造血功能重建,步行出仓转内分泌科继续监测血糖.提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是一种治疗与免疫有关的1型糖尿病的新方法,做好心理护理、严格执行无茵操作、加强基础护理、预防感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治疗成功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 7岁患儿,采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的方法,经氟达拉滨、马利兰、环磷酰胺和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方案进行预处理,供者应用G-CSF动员和联合免疫抑制剂(包括环胞菌素A、氨甲喋呤、霉酚酸酯、CD25单抗)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造血重建后,每周输注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1次,连续4周。结果患儿造血重建迅速,11 d时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板20×109/L;14 d时血白细胞芳基硫酸酯酶A水平明显上升;28 d时达正常水平。患者无急性GVHD发生。移植后1个月经植入证据检测,证实为完全供者造血,神经系统症状逐渐恢复。结论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安全、有效,血白细胞芳基硫酸酯酶A水平回升迅速。这种新型疗法可能是治疗缺乏HLA全相合供者的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疾病患者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7.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可以治愈多发性骨髓瘤(MM)的方法之一。为了降低治疗相关死亡率,减少复发,我们对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了2次移植。第1次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第2次为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徐丽  刘鸣  苏培 《护理学杂志》2009,24(9):84-85
对2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同时联合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结果移植后患者造血功能恢复顺利,中性粒细胞绝对数>0.5×10。/L恢复时间分别为+15d和+16d,血小板>20×10。/L恢复时间分别为+15d和+17d;移植后1个月复查纵隔及腹腔淋巴结消失;分别随访至移植后28个月和6个月,病情处于持续完全缓解状态。提出利妥昔单抗治疗时应严格掌握药物用法,移植期间严格落实各项护理措施,观察并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白消安/环磷酰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Bu/Cy+ATG)预处理方案在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河北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血液肿瘤科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间采用亲缘单倍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3例SAA患者资料。供者均为母亲,1例HLA3/6位点相合,2例HLA4/6位点相合。预处理方案均为改良Bu/Cy+ATG,具体为白消安0.8m∥kg,每天4次,连用2d;环磷酰胺50mg·kg-1·d-1,连用4d;抗胸腺细胞球蛋白2.5mg·kg-1·d-1,连用4d。环孢素+短程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预防排斥反应。结果3例患者均达完全供者植入,2例合并Ⅱ-Ⅲ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例患者合并局限型慢性GVHD。3例患者均发生血CMV感染,经抗病毒治疗均得以控制。随访5~25个月,3例患者至今均无病存活。结论初步经验Bu/Cy+ATG预处理方案经改良用于亲缘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IgE型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长春新碱+地塞米松联合沙立度胺方案化疗后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例IgE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结果治疗结束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骨髓缓解,血清IgE水平恢复正常,从确诊至今已存活41个月,移植后存活24个月,情况良好。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可改善IgE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Ⅱ型(SAA-2)患者疗效。方法采用亲缘和非亲缘allo-HSCT治疗SAA-2患者30例。预处理方案为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3mg·kg^-1·d^-1,连用5d)+氟达拉滨(35mg/m^2,连用5d)+环磷酰胺(50mg·kg^-1·d^-1,连用4d),用或不用全身放射治疗(2Gy)。结果输注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位数为5.59(3.91~8.87)×10^9/kg,CD34+细胞中位数为6.60(1.05~11.51)×10^6/kg。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13(11~19)d和16(14~34)d。远期移植失败率、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和2年存活率分别是20.0%、26.7%、46.7%和66.7%。结论 Allo-HSCT是治疗SAA-2的有效方法,建议临床确诊SAA-2后尽早施行allo-HSC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大剂量化疗合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10例患者通过1~3次千细胞单采,获得足够的干细胞数量,给予超大剂量化疗,再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回输.结果造血恢复迅速,平均住院时间66d.2年生存率85.5%,2年无病生存率71%.广泛期病人1例行第2次治疗后缓解,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应用超大剂量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有效,可以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徐丽  万滢  张静 《护理学杂志》2006,21(17):69-70
对1例激素依赖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联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下称单抗)治疗及护理.治疗期间重点做好心理护理,抗CD20单抗的用药护理,造血干细胞回输的护理,同时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 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顺利,于 8 d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0.5×109/L, 9d PLT>20×109/L, 16 d Hb升至90 g/L,网织红细胞降至正常,胆红素恢复正常.提出auto-PBSCT联合抗CD20单抗是治疗激素依赖的AIHA的有效方法之一,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16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溃疡的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07年2月,我科利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技术治疗了16例患有严重下肢动脉缺血性溃疡的患者,对患者进行长期的包括肢体疼痛、活动情况、下肢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随访检查。使用G—CSF5-6天动员患者骨髓干细胞进入周围循环,第六天使用细胞分离器采集周围血干细胞,然后肌注到患肢缺血的肌肉内。结果移植后经过10~45个月的追踪随访,15例患者静息痛缓解,11例溃疡愈合,4例失访,间歇性跛行时间及距离延长。结论通过对白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下肢动脉缺血性溃疡的随访显示,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是可行且有效的,是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的一种新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髓芯减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疗效。方法对61例Ⅰ、Ⅱ期的ANFH患者采用髋关节髓芯减压入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方法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32个月,疼痛均消失,行走正常,髋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或接近正常,CT或MRI片示股骨头轮廓清晰,囊性变消失,骨密度均匀,关节间隙正常。结论髋关节髓芯减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早期ANFH具有损伤小、简便、准确、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2004年7月我院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下肢缺血4例,疗效满意。病人均为男性,年龄65~73岁。病因:单纯动脉硬化闭塞3例,糖尿病性下肢缺血1例。术前数字减影血管照影检查证实不适于手术搭桥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治疗。方法:每日2次皮下注射金磊赛300U,监测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达标(20×109/L)停药。后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外周血干细胞50mL。应用肝素钙3000U加入1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3次,直至结束分离外周血干细胞时止。干细胞移植:经皮患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超选导管置于病变血管处,经导管注入外周血干细胞混悬液20mL,双下肢…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与脱钙骨(DBM)复合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2例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骨肿瘤脱钙骨填充骨缺损,术后第7天行骨髓动员,每天皮下注射特尔立3.0μg/kg,连续3d,第4天静脉滴注10mg地塞米松后采集APBSC。在X线电视透视下将一枚骨穿针准确穿入骨缺损部位,然后抽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即可注入骨缺损部位。通过术后连续X线片,了解其骨缺损修复能力。结果:12例病人术后得到随访,时间为4~16个月,在2~4个月以内均开始有不同程度的骨化,成骨效应满意。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脱钙骨(DBM)复合移植是一种治疗骨缺损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体外纯化的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于经非清髓预处理方案治疗的难治性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期间经纯化的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5例难治性MG患者资料。采用FAC预处理方案:磷酸氟达拉滨30mg·m-2·d-1,共4d;抗胸腺细胞球蛋白2.5mg·kg-1·d-1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30mg·kg-1·d-1,共4d;环磷酰胺50~60mg·kg-1·d-1,共2d。结果 5例患者均获造血、免疫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全部患者均随访至2012年2月,中位随访时间44(24~84)个月,其中肌力正常,恢复正常生活、工作,脱离药物治疗4例,另1例移植后12个月因疾病复发而再次应用小剂量泼尼松、溴吡斯的明维持治疗患者目前肌无力症状控制良好,生活自理。结论 FAC预处理方案应用于纯化的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MG远期疗效较好,患者的耐受性良好,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护理。方法从无骨髓浸润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本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经放化疗等预处理后。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5例。并对其进行全程共移植护理。结果在移植过程中5例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无移植并发症。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输注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9.4(8~11)d,血小板≥20×10^9/L的中住时间为12.2(10~14)d。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做好移植护理是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变期慢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其造血、免疫重建过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其它移植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长期随访.方法给1例急变期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移植其65岁母亲的HLA-A,B,DR位点相合的外周血干细胞.预处理用CTX/TBI方案(环磷酰胺60mg*kg-1*d-1×2d,全身照射总剂量为8.00Gy,剂量率9.38cGy).以氨甲喋呤(MTX)及环孢素A(CsA)预防GVHD.移植有核细胞数为3.185×108/kg,CD34+细胞数2.03×106/kg.结果移植后第3w(+21d)始骨髓显示造血重建;+23d中性粒细胞(ANC)>1.0×109/L;+36d性染色体检测显示移植物植入成功;随访430d,未发生明显的急、慢性GVHD,患者处于血液学、分子遗传学缓解状态,成功的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并已回到工作岗位.结论本例为国内首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变期慢性髓性白血病获得成功;为开展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变期慢性髓性白血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