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其抗氧化作用。方法选取1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价心功能并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及血清MDA、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MDA水平[(6.2±1.7)mmol/L]较治疗前[(9.7±2.4)mmol/L]明显降低(P<0.05),血清SO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分别为(118.2-I-24.6)U/ml和(84.5±19.4)U/ml](P<0.01),而对照组血清MDA、SOD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卡维地洛可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况,并且具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6例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其心脏结构和功能,计算左室射血分数(IJVEF)。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浆NPY、NT水平,并与28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心力衰竭组血浆NPY水平[(159.7±56.3)ng/L]高于对照组[(120.8±51.9).gel],P<0.05;而NT水平[(69.5±29.6)ng/L]低于对照组[(99.1±19.3)ng/L],P<0.01。(2)随着心功能损害的加重,NPY水平逐渐升高,而NT水平逐渐降低。(3)心力衰竭患者LVEF与血浆NPY水平呈负相关(r=-0.31,P<0.05),与NT水平呈正相关(r=0.28,P<0.05)。血浆NPY与NT水平呈负相关(r=-0.26,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PY水平升高,而NT水平降低,存在平衡失调,这种平衡失调可能参与了心功能损害的过程。监测血浆NPY、NT水平变化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乌司他丁对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围体外循环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例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与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10例。分别于体外转流前(T1)、开放主动脉即刻(T2)、开放主动脉30min(T3)、停止CPB 4h(T4)和24h(T5)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CK-MB、CK活性及cTnI浓度。记录CPB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围CPB期间心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心脏复跳情况以及术后24h引流量。结果 两组病人术前血浆cTnI浓度及CK、CK-MB活性无关 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无差异。C组血浆cTnI浓度在T3、T4和T5时点都显著升高(P<0.01),于T4时点达峰值,T5时点开始下降。U组血浆cTnI浓度在T3、T4时点显著升高(P<0.01),于T5时点已下降至正常水平。在T3-T5时点U组cTnI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C组与U组血浆CK和CK-MB活性在T2-T5时点都显著升高(P<0.01),T2-T4时点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至T5时点U组显著低于C组(P<0.05)。U组自动复跳率多于C组(P<0.05)。术后24h引流量C组明显多于U组(P<0.05)。结论 围CPB期间分两次使用乌司他丁1.2万U/kg,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阴性的冠心病患者,其中ACS患者31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8例(SAP组),另选择2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PAPP-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1)ACS组PAPP-A和hs-CRP水平较SAP组、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2)以PAPP-A 2.79μg/L作为ACS的阳性诊断标准,其灵敏度为81.0%,特异度为84.6%。ROC曲线下面积为0.9,95%可信区间为0.82~0.99。(3)ACS组hs—CRP水平与PAPP-A水平呈正相关(r=0.418,P〈0.01)。结论PAPP-A可作为诊断ACS的指标之一,对于cTnI阴性的ACS患者尤其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酸磷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T(cTnT)、血清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并探讨其预测心血管事件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01月~2016年01月期间在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另选取60例无肾功能损害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两组肌酸磷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T(cTnT)、血清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每6个月测定1次,随访2年,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析其与心肌酶水平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维持性血液透析组CK-M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cTnT、cTnI的水平均升高(P 0. 01),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cTnT阳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3. 8%,cTnT阴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0. 6%(P 0. 01); cTnI阳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75. 0%,cTnI阴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1. 5%(P 0. 01); cTnT及cTnI均升高5例,5例均发生心血管事件。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TnT及cTnI水平均升高,联合测试cTnT及cTnI可以更精确地找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正常人群,探讨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对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23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观察组)给予BiPAP,同期入选25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入选者血浆BNP水平,记录观察组使用BiPAP前及使用BiPAP后2h血浆BNP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使用BiPAP前血浆BNP水平为(639.83±163.33)n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04±79.43)ng/L(P<0.01);使用BiPAP后2h血浆BNP水平为(257.08±126.93)ng/L,明显低于使用BiPAP前(P<0.05);使用BiPAP后2hHR、PaCO2均明显低于使用BiPAP前(P<0.01),PaO2明显高于使用BiPAP前(P<0.01)。结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增高,使用BiPAP可明显降低该人群血浆BNP水平,从而间接判断出Bi—PAP能有效减轻急性呼吸衰竭人群的心脏负荷: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肾功能对肌钙蛋白(cTnl)、肌酸激酶心肌同功酶(CK-MB)的影响及其与心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不存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慢性肾衰竭(CRF)病人,同时、同标本检测血肌酐(Scr)、cTnI、CK-MB。检验血Scr和cTnI、CK-MB的相关性。并根据血Scr值分组;比较两组病人中cTnI、CK-MB超过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所占的百分比。结果:(1)分别有18%和36%的cTnI、CK-MB值超过心肌梗死诊断标准,cTnI与Scr水平不相关(P〉0.05),与年龄不相关(P〉0.05);cTnI与CK-MB明显相关(P=0.000);CK-MB与血Scr负相关(P〈0.05);CK-MB与年龄不相关(P〉0.05)。(2)轻度损害组74例,中重度损害组50例,cTnI升高分别为15例(20%)和7例(14%),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CK-MB升高分别为34例(43%)和11例(24%),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cTnI和CK-MB在CRF中升高主要反映心肌损害,年龄和肾功能无直接影响。(2)cTnI增高的频率较CK-MB低,cTnI更能反映心肌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对333例CRF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作回顾性研究,分析血Lp(a)与其他相关因素特别是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CRF患者无论透析与否,其血Lp(a)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5),而腹透组血Lp(a)水平较其他各组更高(P<0.05)、血透组与非透析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别。血Lp(a)水平与超声心动图异常(P<0.01)、血总胆固醇(Cho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P<0.001)、载脂蛋白(Apo)B100浓度(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及iPTH(P<0.05)呈正相关;而与血浆白蛋白浓度(P<0.001),24h腹水Lp(a)浓度(P<0.05)、血ApoA浓度(P<0.05)呈负相关。结论:CRF患者血Lp(a)水平显著升高,血Lp(a)水平的升高与超声心动图异常、ECG异常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Lp(a)升高的原因部分可能与其代谢受肾功能的影响有关,与CRF患者血浆蛋白浓度低刺激肝脏合成增加有关。Lp(a)水平的升高可能伴随纤溶功能的低下,因此可能是CRF患者并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与血清胎球蛋白A及冠脉钙化的关系。方法对38例ESRD初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清胎球蛋白A及相关因素检测,对其中的29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钙化评价研究。所有3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8个月。22例非ESRD慢性肾脏病(CKDⅡ~Ⅲ期)患者人选对照组。结果38例ESRD初始透析患者在18个月随访期内出现心血管事件30例次,因心血管事件死亡者6例,占15.79%,而非ESRD患者心血管事件仅3例次(P〈0.01)且无一例死亡(P〈0.05)。ESRD血清低胎球蛋白A组心血管事件显著高于ESRD血清高胎球蛋白A组(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心血管事件与血清胎球蛋白A(P〈0.01)、C反应蛋白(CRP)(P=0.0014)及低密度脂蛋白C(LDL-C)(P=0.008)密切相关。18/29例(62.07%)有冠状动脉钙化。冠状动脉钙化患者心血管事件比无冠状动脉钙化患者显著增多(P〈0.01)。冠脉钙化的ESRD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较无冠脉钙化的ESRD患者明显下降(P〈0.01)。冠脉钙化与胎球蛋白A下降及高血磷有关(P〈0.01,P〈0.01)。结论ESRD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或)心血管事件死亡可能与血清胎球蛋白A下降及冠状动脉钙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张力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收缩因素ET-1和TXA2、舒张因素PGI2以及TXA2与PGI2的平衡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关系,为防治措施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方法:36例DVT患者根据病程分为A、B、C、D4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均采用放免的方法测定血浆ET-1、TXB2、6-keto-PGF1α浓度。结果:①DVT各组的血浆ET-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②A组、B组和D组血浆TXB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C组血浆6-keto-PGF/1α水平低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A组和C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分别高于A组和C组(P<0.05).④CDVT各组TXB2与6-keto-PGF1α比值(T/P)均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高于B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VT存在血管收缩与舒张的失调,血管收缩强于血管舒张。血管收缩与舒张失调参与了DVT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是血栓形成的辅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科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及波动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129例血液透析患者,以住院或死亡定义为不良事件。以该研究人群的平均血浆白蛋白(meanserul serumin,Albmean)水平为标准,计算患者单次血浆白蛋白水平相对Albmean的变化值即波动。以标准差SDAIbmean=√∑(xi—Albmean)。/N-1表示。使用卡方检验,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Alb—mean≤40g/L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40g/L组(P:0.037)。(2)SDA1bmean≤3.0g/L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3.0g/L组(P=0.01)。(3)将患者分为4组,Alb≤40g/L+SDAlbmean〉3.0g/L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08)。与Alb〉40g/L+SDAlbmean≤3.0g/L组比较,Alb≤40g/L+SDAlbmean〉3.0g/L组患者有3.2倍高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结论Albmean及SDAlbmean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相关。当血液透析患者Albmean〉40g/L及SDAIbmean≤3.0g/L时可能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在大鼠肝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IP)中的作用。方法:131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组、IP组及假手术(S)组,观察术后2h,24h及1周后血浆NO,AST及ALT以及大鼠死亡率及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1)血浆NO IP组在术后即升高,3个时段均明显高于S组(P<0.05,P<0.01,P<0.05);I/R组在2h后低于S组(P<0.05),24h与S组无显著差异(P>0.05),1周时高于S组(P<0.05);IP组于2h(P<0.01)及24h(P<0.01)时均高于I/R组。(2)ALT IP组及I/R组在2h(P<0.05)及24h(P<0.01)时均高于S组;IP组显著低于I/R组(P<0.05);1周时IP组与S组间差异无显著性,I/R组显著高于IP组(P<0.05)及S组(P<0.01)。(3)IP组及I/R组血浆NO与ALT呈负相关(P<0.01,P<0.05)。(4)肝脏病理改变IP组较I/R组为烃。(5)术后2h及累计动物死亡率I/R组显著高于S组及IP组(P<0.05),而IP组与S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P对肝脏I/R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血浆NO升高有关,NO升高的峰值提前在经典IP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ING1及其蛋白p33/ING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方法 用RT-PCR检测3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ING1 mRNA的表达水平,并应用S-P法检测6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及正常黏膜组织中p33/ING1蛋白的表达。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正常黏膜组织中p33/ING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26/60)、100%(60/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33/ING1在无淋巴结转移组及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19/33)、25.9%(7/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ukes A、B期和Dukes C、D期患者癌组织中p33/ING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7%(17/30)、30.0%(9/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G1及p33/ING1蛋白的低表达与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临床分期越差者表达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硬膜外阻滞前后妊高征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变化。方法 选择20例择期剖宫产患者,正常妊娠组(NLP组)10例,妊高征组(PIH组)中度妊高征患者10例,分别于硬膜外阻滞前及阻滞完善后抽取母体静脉血,测定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浓度。结果 阻滞前PIH组血浆NO浓度明显低于NLP组(P<0.01),ET含量显著高于NLP组(P<0.01);阻滞后两组血浆N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ET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血浆中NO含量降低和ET浓度增高是妊高征发病的一个重要环节,硬膜外阻滞可使妊高征患者血浆NO水平和ET浓度降低,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血清铁调素25(hepcidin-25)水平和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 选择210例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血清hepcidin-25的平均值为界,分为CAPD高hepcidin-25组107例、CAPD低hepcidin-25组103例;另选择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9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所有CAP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hepcidin-25水平.对所有入选者进行冠状动脉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钙化评价研究.结果 CAPD高hepcidin-25组在随访12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事件71例次,因心血管事件死亡21例(占19.6%);而CAPD低hepcidin-25组发生心血管事件27例次,因心血管事件死亡仅10例(占9.7%).CAPD高hepcidin-25组和CAPD低hepcidin-25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上2组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5).CAP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病率[46.7%(98/210)]与健康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病率[5.6%(5/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PD高hepcidin-25组CAC发病率均明显高于CAPD低hepcidin-25组(P<0.01);而且相关性分析显示,hepcidin-25水平与CAC积分呈正相关(r=0.980,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epcidin-25水平[偏回归系数(B)=0.402,P<0.01]和CAC(B=-0.015,P<0.01)是CAP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hepcidin-25水平升高及CAC是CAP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原因,提示铁代谢紊乱可能参与,且促进了CAC的发生、发展,并最终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用于全麻诱导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探讨两药联合应用时最适合剂量。方法40例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予异丙酚靶控输注,Ⅱ组予异丙酚靶控输注,并联合应用咪唑安定0.03mg/kg;每组又随机分为A、B两个亚组各10例,A亚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2μg/ml,B亚组为3μg/ml。结果ⅠA组各时点HR、SBP和DBP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0.05),且较基础值升高(P〈0.05);ⅠB、ⅡA组HR在T0较基础值升高,其余时点低于基础值(P〈0.05),SBP、DBP在各时点均较基础值降低(P〈0.05);ⅡB组HR、SBP、DBP在各时点较基础值降低(P〈0.05)且低于其余三组;患者OAA/S评分达1分(BIS值55~65之间)所需时问ⅡA组较IA组、ⅡB组较IB组显著缩短(P〈0.05);ⅡA与IA,ⅡB与IB低血压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咪唑安定0.04mg/kg可减少诱导所需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至2。3μg/ml,缩短诱导所需时问.且不增加诱导过程低血压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对血浆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的影响。方法入选3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重症组15例与轻症组17例。同期人选19例胰腺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于入院即刻、24h、72h及入院5、10d测定血浆sE-selectin水平。结果急性胰腺炎两组血浆sE-selectin水平与对照组[(9.07±3.16)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症组入院即刻明显升高[(79.89±17.21)μg/L],72h达到峰值[(90.18±18,23)μg/L],于5、10d进行性下降,入院即刻、24h、72h、5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同期轻症组(P〈0.05),入院10d[(11.60±3.21)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症组于入院即刻时最高[(39.23±9.27)μg/L],此后24、72h呈进行性下降,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5d[(9.28±2.97)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sE-selectin水平明显增高,且重症者高于轻症者;血浆sE-selectin水平可以作为评价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前列腺素E1(PGE1)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美托洛尔加前列腺素E1)、美托洛尔组和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按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进行强心、利尿、扩管、降压等治疗,美托洛尔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联合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美托洛尔和前列腺素E1。治疗8周后,比较3组患者血浆BNP浓度变化、心功能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输出量(CO)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8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美托洛尔组(P<0.05),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血浆BNP水平、LVEF及CO均有明显改善;与美托洛尔组相比,联合组血浆BNP水平、LVEF及CO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前列腺素E1可显著提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心输出量,降低BNP水平,值得临床参考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目的 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影响因素以及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160例CRF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以31例冠心病患者和45例正常人为对照。结果 以正常组血浆tHcyx±2s为95%可信度上限,CRF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为82.50%,明显高于冠心病组(22.58%)(P<0.01);血液透析(HD)组血浆tHey水平[(24.13±12.68)μmol/L,n=73]明显高于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组[(16.43 ±5.58)μmol/L,n=19]、冠心病组[(11.13±4.97)μmol/L,n=31]以及正常组(7.97±2.65)μmol/L,n=45,P均<0.01。92例透析治疗的CRF患者中有明确心、脑血管病者的血浆tHcy水平[(27.12±15.94)μmol/L,n=30]明显高于无此类病史的患者[(20.17±8.71)μmol/L,n=62]。未经透析的 CRF患者血浆 tHcy水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r=-0.374,P<0.01),与患者年龄、血葡萄糖、血脂及血浆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膀胱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膀胱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膀胱癌组织和18例慢性膀胱炎组织(对照组)中PTEN和VEGF的表达,同时分析不同PTEN和VEGF表达状态下,膀胱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结果膀胱癌组和对照组PTEN阳性率分别为53.2%(33/62)和100.0%(18/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膀胱癌组和对照组VEGF阳性率分别为62.9%(39/62)和27.8%(5/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和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r=-0.832,P<0.01)。将膀胱癌分为4组,组A为PTEN阴性VEGF阳性(n=19),组B为PTEN阴性VEGF阴性(n=10),组C为PTEN阳性VEGF阳性(n=20),组D为PTEN阳性VEGF阴性(n=13)。4组平均MVD分别为41.53、31.40、26.55、25.15,组A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膀胱癌PTEN基因失活可能通过增加VEGF的表达来促进血管生成,导致肿瘤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