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尽管辅助吸气在插管的自主呼吸病人很常见,但辅助呼气却少见报道。在自主呼吸时有效的呼气支持(expiratorysupport,ES)可用于抵消气管导管(endotrachealtube,ETT)的阻力。在这个研究中,我们测试了一个新系统的性能,这个系统用于在自主呼吸中既提供吸气支持(inspiratorysupport,IS)又提供呼气支持以减少气管导管的有效阻力。方法这个ES系统由一个通气阀门和一个电脑控制的气缸活塞组成,用于在呼气相把气体从呼吸回路抽出。这个活塞的运动与自主呼吸同步。我们在9例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身上,比较在自主呼吸时,5mmID和8mmID两种导管的尖端和呼吸回路内的压力。通气模式设定在维持持续气道压在0cmH2O。比较用5mmIDETT通气时3种通气设置(无支持,单纯吸气支持,吸气支持+呼气支持)。结果我们监测了呼吸回路压力(Paw),导管尖端压力(Ptip),呼吸气流。在无呼吸支持的5mmIDETT,Ptip在吸气时呈大幅度的负偏移而呼气时呈大幅度的正偏移。单纯的IS并不改善小气管导管的呼吸模式。但是Is+ES却能使只。在呼气呈负压吸气呈正压,使5mmIDE]rr的只,。压力特征与8mmIDETT的相似。而且Is+ES使5mmIDETT的呼吸模式与8mmIDETT的相似。结论通过这项对健康志愿者的研究表明,IS+ES抵消通过5mmIDETT强加的气道阻力,产生与8mmIDETT相似的Ptip改变。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气管导管(ETT)套囊充气前后的气管横径变化值(ΔTD)与ETT套囊压(CPETT)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8月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男性患者,年龄18~60岁,BMI 18~25 kg/m2,ASA Ⅰ至Ⅲ级.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拟招募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用指压法进行...  相似文献   

4.
气管插管导管套囊压力和持续时间对家兔气管黏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气管黏膜对机械刺激敏感。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声嘶、咽喉痛甚至气管狭窄造成呼吸窘迫等时有发生。有研究证明以上情况的发生与插管后套囊内压不当有关。本研究拟探讨气管插管导管套囊压力和持续时间对家兔气管黏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停跳和心肺转流(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呼吸动力学的影响,并观察这些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方法择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26例,根据是否应用CPB分成两组:CPB组(n=13)和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组(OPC组,n=13)。在围术期用BICORECP-100呼吸功能监测仪监测胸肺顺应性、气道阻力、呼吸功等呼吸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的胸肺顺应性术后均出现降低,CPB组于术后3、6h较诱导后明显降低(P〈0.05或P〈0.01),术后10h基本恢复至诱导后水平;而OPC组术后3h较诱导后明显下降(P〈0.05),术后10h基本恢复。两组的气道阻力术后均出现增加,CPB组于术后6h高于诱导后水平(P〈0.05),然后逐渐下降;OPC组于术后3h高于诱导后水平(P〈0.05),术后10h基本恢复。两组的呼吸功均于术后3h明显增加(P〈0.05),至术后10h后基本恢复。两组间呼吸动力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支持时间相同。结论不停跳冠脉搭桥与CPB下冠脉搭桥术对术后呼吸动力学的改变相似,因此术后早期拔管也应谨慎。  相似文献   

6.
报告用带光源可塑形的气管导管管芯行经口腔气管插管的效果和循环改变及与Macintosh喉镜暴露法气管插管进行比较的结果。用管芯组插管时间虽短于喉镜暴露组(21.1±9.1s,26.3±9.1s),但无统计学意义。在气管插管即刻HR较诱导前显著增快(P<0.01),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而SBP、DBP升高在管芯组较喉镜暴露组有明显差异(P<0.05);MAP则有非常显著的升高(P<0.01)。室性早搏发生例数管芯组(4例)也高于喉镜组(1例),但无统计学差异。根据以上结果认为,带光源可塑性形气管导管管芯是经口腔气管插管时的有效辅助用具,但用此管芯对喉头和气管粘膜刺激性较强,心血管副反应较明显,使用时应注意加强循环监测,并适当加深麻醉。  相似文献   

7.
8.
呼吸过滤器对呼吸指标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呼吸过滤器过滤细菌、粉尘 ,既可以保护病人免受细菌感染 ,保持呼吸道湿润 ,避免钠石灰粉尘对患者的损伤 ,同时又可以防止患者呼吸道病菌污染麻醉机造成患者间的交叉感染。在临床中 ,我们发现一些患者使用呼吸过滤器后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有所升高 ,故设计了本临床试验。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 2 0 0 2年 1 2月~ 2 0 0 3年 2月ASAⅠ或Ⅱ级全麻机控呼吸患者 2 7例 ,用气体监测仪 (Da texUltima,芬兰 )观察热湿交换呼吸过滤器 (2 5S ,美国颇尔生物医学制品公司生产 ,滤孔为 0 0 2 μm ,灭菌疏水滤膜 ,内腔容…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魏氏喷射气管导管用于患者气管插管术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气管插管术患者102例,性别不限,年龄15~50岁,体重40~99 kg,ASA分级Ⅰ~Ⅲ级,Cormack&Lehane分级Ⅰ~Ⅳ级(Ⅰ或Ⅱ级为非困难气道,Ⅲ或Ⅳ级为困难气道).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51):常规导管组(C组)和魏氏喷射气管导管组(WJ组).2组根据Cormack&Lehane分级分为2个亚组:困难气道组(n=16)和非困难气道亚组(n=35).C组使用普通Kendall气管导管进行插管;WJ组使用相同内径的魏氏喷射气管导管,在喷射通气同时行气管插管.记录机械通气即刻PETCO2;记录首次气管插管成功情况及气管插管时间;记录气管导管拔除后24h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WJ组气管插管时间延长,困难气道患者气管插管首次成功率升高(P<0.01).与非困难气道患者比较,WJ组困难气道患者机械通气即刻PETCO2、气管插管时间和首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困难气道患者机械通气即刻PETCO2升高,气管插管首次成功率降低(P<0.01).WJ组未出现气胸、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等严重气压伤;2组喉痉挛、咽喉痛和胃胀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魏氏喷射气管导管不仅能安全有效地为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提供通气,还可提高困难气道气管插管成功几率.  相似文献   

10.
对于控制性机械通气的病人,动脉收缩压变化的dDown成分能灵敏地反映低血容量,提供心室功能曲线,预测容量负荷时左心室的反应,较左心室舒张期末面积指数、肺小动脉压更能精确地反映心脏每搏指数。这种血压波形分析可用 于指导临床液体治疗及用药。  相似文献   

11.
芬太尼作为一种被临床广泛使用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其所致的延迟性呼吸抑制早为大家熟知。一旦发生严重呼吸抑制,极易造成患者生命危险。我科遇到1例全麻拔管后芬太尼致严重呼吸抑制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喉罩置入对婴幼儿呼吸和循环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喉罩内对婴幼儿呼吸循环的生理影响。方法 30例(1 ̄3)岁、ASA(Ⅰ ̄Ⅱ)级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喉置(n=15,L组)和气管插管(n=15,T组)维持通气。分别于置入前1、2、3分,置入即刻,置入后1、2、3、4、5分记录患儿Ppeak、DP、SP、PETCO2等数值,并描计P/VLoop图表。结果:两组置入前Ppeak、DP、SP、PETCO2无显著差别,置入即刻与置入后1、  相似文献   

13.
恩纳对小儿气管导管耐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临床上全麻患者苏醒过程中对气管导管的不能耐受仍是一个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小儿全麻患者。本研究拟观察恩纳用于气管导管表面对小儿患者苏醒期异氟醚清醒MAC(MAC-awake)以及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参附注射液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气道阻力和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50 ~ 80岁,体重指数20 ~ 29 kg/m2,ASA分级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30):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和参附注射液组(S组).麻醉诱导前,S组静脉输注参附注射液4.5 ml·kg-1 ·h-1 20 min;C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30、60min及术毕时记录气道峰压,并采集动脉血样,测定PaO2,计算氧合指数.结果 与C组比较,S组单肺通气30、60 min时气道峰压降低,氧合指数升高(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降低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气道阻力,提高氧合功能,提示其具有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将25例病人分为硫酸镁组(n=15)和对照组(n=10)。以60mg/kg硫酸镁诱导插管,观察气管插后即刻、2min、5min时两组病人的MAP和HR变化。结果表明:硫酸镁组的MAP在插管后即刻、2min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HR在插管后即刻未见差异(P>0.05),但插管后2min时对照组快于硫酸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插管后5min两组病人的MAP和HR未见差异(P>0.05)。表明硫酸镁可明显抑制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液泵控制持续湿化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因急性脑血管疾病导致通气功能严重障碍而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0例,分别应用输液泵控制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常规气道湿化,记录并比较两组日平均吸痰次数、平均吸痰时间、经皮血氧饱和度、经皮氧分压.结果:A组日平均吸痰次数、日平均吸痰时间均低于B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经皮血氧饱和度、经皮氧分压(包括吸痰即刻和吸痰后5min)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输液泵控制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对患者呼吸功能的不利影响较小,优于常规湿化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麻醉中气管导管置留对呼吸道上皮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术中气管导管留置对气管上皮脱落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择期行非呼吸道手术15例,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插管前和拔管后气管上皮细胞,观察DNA含量直方图,测量S期百分率(S%是由计算机根据DNA含量直方日拟合分析而来的)的变化及DNA指数(DI)。结果插管前气管上皮细胞S%为7.25%±0.59%,插管后上升为11.09%±1.40%,拔管后气管上皮细胞DI平均值为1.003±0.020(0.97~1.05),均在0.90~1.10内。结论术中气管导管置留可使气管上皮增殖活跃,但DNA倍体数并无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总结颈脊髓损伤(SCI)气管切开患者护理要点、拔管指征和结果。方法:回顾研究2008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92例颈脊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管理过程和转归情况,其中男74例,女18例;年龄41.7±19.2(28~72)岁。随访时间24±8(7~34)个月。护理要点包括鼓励患者自主咳嗽,叩背吸痰,保持气道清洁、湿润、通畅;逐渐辅以振动排痰和呼吸训练。拔管的指征为血气分析结果正常,自行咳嗽排痰,咽反射正常,肺部无炎症表现,无喉头水肿,套管远端无气道狭窄。统计患者气管套管拔出时间和影响因素。结果:92例患者中82例(89.1%)患者一次性拔管成功,伤后3个月内拔管成功患者64例(69.5%),拔管距伤后时间平均44.1±14.2d(11~89d);伤后3个月后拔管成功患者18例(19.6%),拔管距伤后时间平均138.9±5.5d(125~147d),均反复出现肺部感染。10例(10.9%)患者在随访中拔管失败,其中7例患者因肉芽组织增生致气管狭窄,更换T管后保留气管切开套管直至随访结束;3例患者拔除气切套管后出现气管塌陷,其中2例重新接受气管插管,病情稳定后改用气管切开套管至随访结束,1例因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正确的护理和呼吸训练,可以使大部颈脊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度过危险期而顺利拔管。SCI运动平面高、反复肺部感染、气管狭窄和塌陷是导致拔管延迟和失败的主要原因。拔管后气管塌陷发生率虽较低,但危害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15°头高斜坡侧卧位气管拔管对肥胖患者全麻恢复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手术患者120例,男62例,女58例,年龄18~65岁,BMI≥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30例:平卧位组(C组)、15°头高斜坡仰卧位组(S组)、15°头高斜坡左侧卧位组(L组)和15°头高斜坡右侧卧位(R组)。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完成手术。术毕C组采用平卧位,S组采用15°头高斜坡仰卧位,L组采用15°头高斜坡左侧卧位,R组采用15°头高斜坡右侧卧位。记录入室时(T_0)、拔管后1 min(T_1)、5 min(T_2)、30 min(T_3)、2 h(T_4)的SpO_2、PaO_2、MAP和HR;记录拔管时间和出室时间;记录咳嗽、咽痛、喉痉挛和舌后坠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T_1—T_4时四组SpO_2明显降低(P0.05),T_1—T_2时四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与C组比较,T_1—T_4时S组、L组、R组SpO_2、PaO_2明显升高(P0.05),T_1—T_2时四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拔管时间和出室时间明显缩短(P0.05),L组、R组咳嗽、舌后坠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S组比较,T_1—T_4时L组、R组SpO_2、PaO_2明显升高(P0.05),拔管时间和出室时间明显缩短(P0.05),咳嗽、舌后坠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四组咽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5°头高斜坡侧卧位气管拔管可改善肥胖患者全麻恢复期的氧储备,促进呼吸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氧化亚氮(N2O)具有较好的镇痛效能,且诱导迅速,苏醒平稳,在小儿复合全麻中应用广泛。Stanley[1]研究表明N2O易向密闭腔弥散、渗透,使气管导管囊内压升高而损害气管黏膜,导致严重并发症。但N2O对小儿气管导管囊内压的影响未见报道。本文旨在观察N2O对小儿气管导管囊内压变化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