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曦婧  杨扬 《器官移植》2020,11(6):677-684
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时代的到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已经从不可治愈的绝症逐渐演变为可控型慢性疾病。由于AIDS患者生命周期的延长,慢性肾衰竭和(或)慢性肝衰竭已经成为其主要的死亡原因,而慢性肝衰竭的AIDS患者往往伴有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曾被认为是肝移植的禁忌证,随着医学界认知的不断深入和手术管理经验的提高,HIV阳性肝移植受者的数量日渐上升,并且取得了较好的远期生存率。但是HIV合并HCV阳性受者肝移植术后3、5、10年生存率仍然很低。为此,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年来HIV阳性患者肝移植手术的开展情况、HIV合并HCV阳性患者的疾病进程及术后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HIV/HCV合并感染者使用长效/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HCV早期治疗效果,探讨更适合我国国情的HIV/HCV合并感染的抗HCV治疗方案。方法 129例经HAART治疗的HIV/HCV合并感染者随机选用PEG-IFN-α-2a或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利用巢氏PCR加测序分析检测HCV基因分型,COBASTM全自动病毒载量分析系统分别检测抗HCV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的外周血HCVRNA载量,获得HIV/HCV合并感染者抗HCV快速病毒学应答率(RVR)、早期病毒学应答率(EVR)。结果我国HIV/HCV合并感染者中,HCV基因型为1型患者占34.0%,非1型者占66.0%。使用普通干扰素抗HCV治疗组RVR、EVR、cEVR与PEG干扰素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普通干扰素组中HCV非基因1型早期治疗效果优于HCV基因1型(P〈0.05),PEG干扰素组HCV-1型和非1型早期治疗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EG及普通干扰素在抗HCV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肝功能的恢复均有积极效用(P〈0.05)。结论 PEG及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HCV方案治疗我国HIV/HCV合并感染者均能取得较好的早期疗效。普通干扰素方案对HCV非基因1型HIV/HCV合并感染者中可获得良好的早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英才  姜楠 《器官移植》2011,2(1):50-54
欧美国家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人数已超过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感染人数,HCV感染已成为终末期肝病患者进行肝移植最主要的病因。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呈全球性流行,我国的HCV感染率也相当高,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供者及受者肝炎等病毒和螺旋体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调查肾移植供、受者肝炎病毒及其他病毒感染和螺旋体感染的情况,研究其感染与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率的关系。方法 对供者及移植受者群进行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庚型肝炎病毒(HGV)及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单纯庖疹病毒(HS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RPR)的调查。结果 361名供者中,感染HBV者8.6%,感染HCV者2.5%,感染HGV者0.6%;231名供者中,CMV-IgM阳性者16.9%,EB-IgM阳性者11.7%,HSV-IgV阳性者16.0%,HIV病毒携带者1名,RPR-IgM阳性者2名。300例移植受者中,HBV感染率为68.7%,HCV感染率为34.7%,HBV合并HCV感染率为25.0%,HGV、HBV合并HCV感染率为12.5%,CMV-IgM阳性者49.0%,EB-IgM阳性者32.7%,HSV-IgM阳性者42.0%,无HIV携带者及RPR-IgM阳性者49.0%,EB-IgM阳性者32.7%,HSV-IgM阳性者42.0%,无HIV携带者及RPR-IgM阳性者。结论 供者群及受者本身的术前病毒感染状态对移植者术后是否发生病毒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HIV和HCV(HIV/HCV)感染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A3G mRNA表达及外周血中内源性干扰素( IFN)-α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HCV单一感染组,43例)、艾滋病患者( HIV单一感染组, CD4+T 淋巴细胞<200个/μL,45例)和HIV/HCV合并感染组( 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45例)为研究对象,并以23名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3G mR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血浆中内源性IFN-α的表达量。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HIV单一感染组、HIV/HCV合并感染组、HCV单一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PBMC中A3G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4.89(0.59),4.85(0.71),3.89(1.08)和3.69(0.81)lg拷贝/mL。其中,HIV单一感染组和HIV/HCV合并感染组PBMC中A3G 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Z=-6.306和-6.280,P<0.01)和HCV单一感染组(Z=-7.358和-7.275,P<0.01)。 HIV单一感染组、HIV/HCV合并感染组、HCV单一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中 IFN-α表达量分别为2.79(1.25),2.05(1.29),2.32(1.84)和2.16(2.19) pg/mL,其中 HIV 单一感染组血浆中 IFN-α表达量稍高于HIV/HCV合并感染组(Z=-2.332,P<0.05),其他各组血浆中IFN-α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血浆中 IFN-α水平与 A3G mRNA 表达水平未见明显相关性(rs =0.04,P >0.05),A3G mRNA 及 IFN-α表达量与HIV 及 HCV RNA 载量亦无明显相关性(P 值均>0.05)。结论 HIV感染者PBMC高表达A3G,合并HCV感染对艾滋病患者的A3G表达无明显影响;A3G mRNA与IFN-α无明显相关性,且对HIV、HCV RNA载量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曾被列为实质性脏器移植的绝对禁忌证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强效抗逆转录病毒疗(HAART)的引入,HIV感染患者病死率明显降低。世界上少数移植中心先后进行了尝试性工作,选取了部分HIV感染患者作为肝脏或肾脏移植的受者。我中心于2004年先后为2例HIV感染患者施行了原位肝移植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患者多为HBV感染,而部分患者可合并HCV感染。但HBV合并HCV感染的患者中,HBV和HCV相互作用的特点一直是个谜。本研究选择226例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在我院治疗并行肝穿活检的慢性肝病(慢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以期初步阐明HBV合并HCV感染的患者中,HBV和HCV相互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7年北京市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等感染合并症发生情况。方法北京市血液透析质控和改进中心(Beijing Hemodialysis Quality Control&Improvement Center,BJHDQCIC)负责组织收集各血液透析中心2007年在行血液透析患者资料并使用汇百通软件汇总,本文仅分析其中肝炎等特殊感染合并症部分。结果2007年北京地区行血液透析患者共7795例,男女比例分别为51.93%,48.07%。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并非透析患者主要病因。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艾滋病病毒(HIV)、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阳性率分别为4.29%、6.34%、1.41%、0.06%和4.24%。抗HCV阳性率显著高于HCV-RNA阳性率。结论由于对易感因素的强有力控制,北京市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发病率较低,但随着艾滋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血液透析患者HIV预防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单纯HIV感染艾滋病(AIDS)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2年3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单纯HIV感染AIDS患者共171例,按照临床检验项目要求抽取患者静脉血分别进行病毒载量、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血清γ-GT活性及乳酸(LACT)浓度;将患者分为病毒载量高值组(139例)和病毒载量低值组(32例)两组,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单纯HIV感染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血清LACT浓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CD3、CD4和CD8细胞计数升高,血清LACT浓度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比较,CD3和CD细胞4计数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纯HIV感染AIDS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常规实验室指标检测,并动态分析其变化情况,可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IV/HCV共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细胞免疫功能。方法分析本院2004年至2009年收治的HIV/HCV共感染者40例,分析其HIVRNA载量、HCV RNA载量、CD4细胞数以及临床特征,并以单独感染HCV患者30例和AIDS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结果与AIDS组相比,HIV/HCV共感染组血清白蛋白更低,ALT、AST和HIV RNA载量水平更高(P0.01);与HCV组比较,HIV/HCV共感染组血清白蛋白、ALT和AST水平更低(P0.01),HCV RNA载量水平更高,脾大患者明显增多(P0.01),脂肪变性及肝纤维化程度有加重趋势。CD4细胞计数依次为HIV/HCV组AIDS组HCV组正常组(P0.01)。结论 HIV/HCV共感染对HCV和HIV病毒复制水平、艾滋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慢性丙型肝炎的疾病进展等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广泛应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已经成为一种慢性、可控性疾病,HIV阳性患者的预期寿命已接近正常人群。研究表明HIV阳性患者并发股骨头坏死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晚期股骨头坏死最终的治疗方案就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由于HIV阳性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手术并发症和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对HIV阳性患者股骨头坏死THA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cART)对既往因献血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者肝病相关病死率的影响。 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诊治的940例既往因献血感染HIV者的性别、年龄、诊断时间、治疗情况、死亡日期和主要死因等资料,回顾性分析638例行cART死亡患者(cART治疗组)和302例未行cART死亡患者(未治疗组)的肝病相关死亡影响因素。 结果cART治疗组患者总体病死率为33.9%(216/638),显著低于未治疗组(93.4%、282/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91.511、P < 0.001);但cART治疗组肝病相关病死率为7.8%(50/638),显著高于未治疗组(4.0%、12/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966、P = 0.026)。其中,cART治疗组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病死率和死亡比例分别为7.1%(45/638)和20.8%(45/216),均显著高于未治疗组[2.6%(8/302)和2.8%(8/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473、P = 0.006,χ2 = 41.655、P < 0.001)。 结论在既往因献血感染HIV人群中,cART可降低其总体病死率,但HCV感染相关病死率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开展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combined antiretroviral therapy,cART)后湖北省HIV/HCV合并感染者死亡情况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月—2010年1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就诊或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会诊的427例HIV/HCV合并感染者的人口学和临床资料。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死亡发生的相关因素;Kaplan—Meier方法分析晚期肝病对HIV/HCV合并感染者死亡的影响。结果427例HIV/HCV合并感染者随访期间53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2.4%,其中28例(52.8%)死于肝病相关的疾病。男性患者(RR=2.63,P=0.05),受血感染(RR=2.15,P=0.04),基线CD4^+T细胞计数〈50个/μL(RR=2.83,P=0.02),随访结束时HIVRNA载量≥10^4拷贝/mL(RR=2.79,P=0.00)及并发终末期肝病(RR=7.79,P=0.00)与死亡显著相关,而cART持续时间〉5年是死亡的保护因素(RR=0.03,P=0.00)。合并晚期肝病者的病死率高达52.7%(29/55)。结论肝病已成为HIV/HCV合并感染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出现晚期肝病者死亡的风险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血清IL-25水平与机会性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55例HI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5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细胞计数,分析两者与HIV感染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结果55例患者中有44例(80.00%)发生机会性致病菌感染,其中26例(47.27%)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发生机会性感染组患者血清IL-25水平较未发生感染组高[(946.45±1652.84)pg/ml vs (107.58±167.33)pg/ml,P <0.01),CD4+ T细胞计数降低[(87.54±110.60)cell/μl vs (298.60±211.91)cell/μl,P <0.05)。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组较未发生感染组患者血清IL-25增高[(1247.78±1877.48)pg/ml vs (358.09±944.31)pg/ml,P<0.05),CD4+ T细胞计数降低[(48.56±74.90)cell/μl vs (200.04±182.79)cell/μl,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IL-25浓度、CD4+ T细胞计数分别与发生机会性感染、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呈正相关、负相关(P <0.01)。结论 IL-25可能参与HIV感染者发生机会性感染后的免疫反应,高IL-25水平可能与HIV感染者易患机会性感染、口腔念珠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5.
HIV并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穿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并存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肝脏穿刺活检术(下称肝穿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筛选55例HIV并存HCV感染者,针对性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呼气后屏气的锻炼,并取得患者的配合进行肝穿刺;注重对操作人员的心理辅导,做好职业防护、血源性感染的环节管理,防止职业暴露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监护、观察能力,及时发现并发症隐患并处理,保障肝穿刺的顺利进行。结果 55例HIV并存HCV感染者能配合并顺利完成肝穿刺,术后仅5例发生较剧烈疼痛、3例发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能主动配合肝穿刺,利于术后身心康复,同时也减少了医护人员针刺伤等职业暴露的潜在危险,增强了他们为患者进行有创诊治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患者的急诊麻醉和预防感染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滋病(AIDS)疫情发展迅猛,在日常麻醉中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或疑似病例。若不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必然会增加被感染HIV的机会。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我院对来自AIDS高危地区(疫区)75例急诊患者(疑似AIDS)的手术麻醉,一律按AIDS患者的预防应对措施处理,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至肝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时间、感染途径、性别、肝功、HCVRNA、基因型、肝穿病理、治疗与否等因素对疾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影响。方法351例丙型肝炎患者分为LC组和CHC组,对感染HCV至发展为肝硬化的各种可能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C组基线AST水平高于CHC组(t=2.015,P=0.045),LC组与CHC组ALT水平无显著差异(t=-1.158,P=0.248);LC组HEY RNA水平与CHC组HCV RNA水平无显著差异(t=0.718,P=0.473);基因型1b患者更易发展为肝硬化;感染HCV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展为肝硬化(t=5.652,P〈0.001);输血感染HCV的患者自感染HCV至发展为肝硬化所需时间较非输血感染者短(t=14.439,P〈0.001);LC组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比率明显低于CHC组(P〈0.001);LC组与CHC组男女性别构成无差异(P=0.081)。结论感染HCV至发展为肝硬化受感染时间,感染途径,AST水平,病毒基因型、治疗与否等因素影响,与ALT水平、HCV RNA、性别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骨科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行骨科手术的HIV/AIDS患者共79例,根据是否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将其分为手术切口感染组(21例)和非感染组(58例)。分析两组患者SSI发生率,筛选SSI影响因素,并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79例行骨科手术的HIV/AIDS患者中发生SSI者共21例(26.58%),其中13例为切口浅部感染,5例为深部感染,3例为腔隙感染。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糖尿病)、合并疾病(结核)、术前HIV RNA载量、术后1周红细胞沉降率(ESR)、术后1周C-反应蛋白(CRP)、手术时程、住院时间、腰部及下肢手术部位、BMI指数、CD4+ T计数、CD8+ T计数、CD4+/CD8+ T、白细胞(WBC)和血红蛋白(HG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将临床中及以往文献报道的SSI相关因素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LB、BMI、CD4+ T计数、HGB、WBC、合并疾病(结核)、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手术时程、切口类型、麻醉类型和术中出血量均为HIV/AIDS患者骨科相关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 0.05)。 结论行骨科手术的HIV/AIDS患者为SSI高危人群,应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干预,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合理围手术期用药包括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进行免疫重建、应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尽量控制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可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9.
普遍认为引起肆虐全球的HIV/AIDS大流行的病原体HIV是不可治愈并且是致命的。自从 20多年前发现并分离出病毒后,全世界在生产预防性和治疗性疫苗的努力至今都是失败的。作者在尼日利亚设计开发了HIV疫苗,并且已经应用这些疫苗分别对知情同意的HIV感染者和正常人进行了试验。在许多病例中,治疗性疫苗不仅在HIV感染的症状上产生了快速的改善,而且许多患者持续的抗 HIV抗体血清转阴。在那些并发HBV和 /或HCV感染的HIV患者中,治疗性疫苗产生了持续的抗HBsAg和抗HCV抗体转阴。使用这些疫苗至今没有观察到显著的不良反应,也没有引起可检测的标志性抗 HIV抗体产生。推测这种疫苗可诱导针对HIV、HBV和HCV感染细胞有效的选择性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为HIV/HCV共感染的治疗提供科学指导。 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真实世界数据,提取2008年5月至2018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67例HIV/AIDS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医嘱记录,对HIV/HCV共感染者按照抗HCV方案分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组(PegIFN组、62例),普通干扰素联合RBV治疗组(IFN组、46例)与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组(DAAs组、59例);分析3组患者CD4+ T淋巴细胞、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病毒学应答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共收集659例HIV/AIDS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HCV感染共计167例,合并感染率为25.34%。HCV基因型别主要为:3b型43例、3a型41例、1b型32例、6a型21例、未分出亚型25例、2a型5例,以3型最多,占50.29%(84/167)。其中经静脉吸毒感染占29.40%(142/483),性传播占14.20%(23/162),其他占14.29%(2/14)。125例患者无明显症状,42例患者出现虚弱、发热、盗汗、肝硬化、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肝功能检查发现:肝功能正常者56例(56/167、33.53%),肝功能异常者111例(111/167、66.47%),其中12例为肝硬化代偿期,7例为肝硬化失代偿期。HIV/HCV共感染率自2008年的37.25%下降至2018年的15.00%,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卡方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63.190、P < 0.001)。HIV/HCV共感染者CD4+ T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单纯HIV/AIDS患者(t = 7.203、P < 0.001),总胆红素(TBil)(t = 29.101、P < 0.001)、ALT(t = 25.382、P < 0.001)、AST(t = 30.984、P < 0.001)、HIV RNA(t = 9.190、P < 0.001)均显著低于单纯HIV/AIDS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组患者治疗后CD4+ T淋巴细胞数均较治疗前升高,且DAAs组患者高于PegIFN组和IFN组;3组患者治疗后ALT、AS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DAAs组患者高于PegIFN组和IF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D4+ T淋巴细胞数:F = 4.252、P = 0.016;ALT:F = 125.400、P < 0.001;AST:F = 37.990、P < 0.001)。DAAs组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率(EVR)(96.61%)高于PegIFN组(77.42%)和IFN组(71.74%);DAAs组患者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率(ETVR)(96.61%)高于PegIFN组(72.58%)和IFN组(63.04%);DAAs组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94.92%)高于PegIFN组(69.35%)和IFN组(67.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VR:χ2 = 13.011、P = 0.001;ETVR:χ2 = 19.227、P < 0.001;SVR:χ2 = 14.474、P < 0.001)。DAAs组患者乏力、发热、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均低于PegIFN组和IF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乏力:χ2 = 6.678、P = 0.035;发热:χ2 = 12.485、P = 0.002;白细胞下降:χ2 = 10.256、P = 0.006;血红蛋白下降:χ2 = 13.962、P = 0.001;血小板下降:χ2 = 11.681、P = 0.003)。 结论HIV/HCV共感染率较高,以HCV基因3型最为常见,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通过静脉吸毒途径传播。DAAs治疗HIV/HCV共感染更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肝功能的恢复,获得更高SVR,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