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呼吸科收治的150例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9例和对照组7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及氧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NPPV治疗,观察两组患者NPPV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及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治疗组较对照组起效更快,疗效更好;两组患者治疗后PaCO2和PaO2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aCO2和PaO2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2.3%,对照组有效率为63.4%,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PV是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性脑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对照组21例,治疗组39例,治疗组中包括有有创呼吸机指证而拒绝插管患者1 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肺性脑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特别是有有创呼吸机指证而拒绝插管患者也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3.
4.
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 (ARF)是临床重症之一 ,机械通气的合理应用 ,提高了该类患者存活率。现将我科 5例COPD并ARF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5例COPD患者 ,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5 3~ 75岁 ,平均6 2 6± 7 6岁 ,病史 6~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无创通气与有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COPD加重期患者,按照入科时的PaCO2水平,应用分层随机化法分为无创组和有创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当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时,无创组给予无创呼吸辅助,治疗效果不佳时更换为有创通气;有创组给予有创呼吸辅助.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6 h、24h及7 d后pH、PaO2、PaCO2变化;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插管率、死亡率、住ICU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气分析结果(pH、PaO2、PaCO2)均有显著改善,且有创组改善程度优于无创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组插管率、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住院费用较有创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通气治疗COPD加重期患者无创伤、疗效确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和VAP发生率,能使部分患者免于气管插管,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COPD并合并有呼吸衰竭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B组患者行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和常规药物治疗,A组患者在B组基础上增加机械通气面罩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病死率、治疗周期和治疗后肺功能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和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B组( P<0.05),病死率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周期显著短于B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有效提高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管道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昏迷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2例重症COPD呼吸衰竭昏迷患者因家属拒绝有创通气采用经面罩双管道无创呼吸机救治的结果。结果 22例中好转19例(86.4%),3例因拒绝气管插管而死亡(13.6%)。结论 双管道无创呼吸机对重症COPD呼吸衰竭昏迷患者疗效肯定,在严密观察及时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的前提下,多数重症病例(86.4%)可避免气管插管,有着良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与评估膈肌功能测定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PPV)疗效的意义。方法:选择住院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28例,施行常规治疗+NPPV。分别记录无创通气前,通气后48小时、终止无创通气前的跨膈压(Pdi),肺功能、动脉血气,同时综合评估通气前、后的支气管-肺部感染情况。结果:1、无创通气治疗成功组:通气后Pdi,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分别为(14.04±2.40)cmH2O、(0.70±0.24)L、(48.2±4.2)mmHg.(70.0±6.3)mmHg、(7.37±0.05),与通气前((10.98±0.45)cmH20、(0.59±0.11)L、(68.2±10.2)mmHg、(52.5±6.1)mmHg、(7.34±0.0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开创通气治疗失败者:2例。1例其Pdi在通气前为8.74cmH2O,通气48小时为9.24cmH2O;另1势9Pdi,通气前为7,56cmH2O,结论:在NPPV治疗过程中,Pdi和EIIFEV1.PaCO2、PaO2、pH值的变化有高度一致性,Pdi的动态变化.可以客观地反映膈肌的功能状态;NPPV有助手改善AECOPD患者的膈肌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鼻面部褥疮的预防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 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28例。常规组行基础护理,对照组行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 肺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鼻面部褥疮发生率。结果 两组护理后FEV1、FVC及FEV1/FVC指 标均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低于常规组的 17.85%(P<0.05);研究组鼻面部褥疮发生率3.57%,低于常规组的14.29%(P<0.05)。结论 早期护理 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鼻面部褥疮的预防效果更加确切,同时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 生率,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全身麻醉手术拔管后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全麻手术拔管后48 h内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34例,应用BiPAP Vision呼吸机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后避免再插管(成功组)和需要再插管(失败组)患者的基础状态、通气疗效及临床结果,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无创正压通气使70.6%的术后呼吸衰竭患者避免插管.与失败组相比,成功组心肺并发症所致呼吸衰竭的比例和需要人工辅助吸痰的比例明显低(P<0.05),麻醉药残留呼吸抑制的比例高(P<0.01).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全身麻醉手术后呼吸衰竭能够减少再插管率,但可能不适用于存在心肺并发症和排痰障碍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策略.方法:对住院的60例患者在采用呼吸机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发生Ⅰ型呼吸衰竭或合并有Ⅱ型呼吸衰竭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气道管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并发症.结果:60例患者,经治疗后40例好转出院,20例由于病情恶化而行气管插管治疗,其中13例拔管后好转出院,7例需行气管切开.结论: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时,心理关怀,气道管理,确保有效通气,可避免或减少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从而有效减少其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成立自我管理教育团队,通过开展多种形式(集体教育活动、小组讨论和个别指导)的自我管理教育活动,对47例实施家庭无创通气治疗超过3个月的COPD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自我管理教育。结果患者PaCO2、PaO2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后3个月、6个月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总分,面罩佩戴、管道消毒、滤纸更换、使用时间、用氧方法及时间、压疮预防、自我效能总分显著提高(均P<0.01);除家庭及朋友支持外,干预后3个月、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指数总分,各项目如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受及生活前景得分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自我管理教育可以提高COPD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从而减少急性加重的次数,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面)罩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入选病例23例,采用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同时使用常规治疗,对治疗前后病人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辅助治疗COPD合并慢性呼衰具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家庭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的慢性高碳酸血症性呼吸衰竭(CHRF)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常规指导;观察组采用家庭NPPV护理干预模式进行干预,具体包括成立家庭NPPV管理小组、选择Orem自理理论作为指导、制订教育目标与内容、制定并实施家庭访视内容。结果两组干预3个月、6个月后NPPV自我管理能力、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建立合理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提高家庭NPPV治疗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研究机械通气如何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肾功能.方法:将我院2006年5月- 2011年9月来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伴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5例进行研究.将患者应用机械通气24小时前后的24小时尿量,血尿素氮、血肌酐,尿尿素氮、尿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进行对比.结果:65例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24小时后,尿量、尿素、肌酐清除率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故COPD伴发Ⅱ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时,机械通气可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用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12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标准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1.7±3.9)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5.9±4.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4例(6.7%),对照组死亡11例(18.3%),两组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疗效显著,且具有无创、感染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8.
无创正压通气(NIPPV)不需要创伤性人工气道,可直接经鼻(面)罩进行辅助机械通气,避免人工气道通气所带来的不适及相应并发症,且有多种通气方式均可应用.本文自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将42例COPD合并呼衰病人入院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观察和传统通气方式比较,以评估压力支持通气(PSV)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综述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由各种病因所致的急、慢性呼吸衰竭和呼吸机撤离中的应用情况,并对之进行综合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8例慢阻肺呼吸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和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评价联合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通气3h 后和治疗结束时的 pH、PaO2和 PaCO2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通气有效率85.29%,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气管插管率和胃胀气发生率分别为14.71%和32.35%,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均为2.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呼吸竭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