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资料本组均为门诊患者 ,共 98例 ,分为两组。治疗组 78例 ,男 31例 ,女 47例 ;年龄 8~ 63岁 ;病程 3天~ 8年 ;颞颌关节疼痛者 65例 ,张口受限者 48例 ,弹响者 42例。对照组 2 0例 ,男 1 1例 ,女 9例 ;年龄 1 1~ 5 2岁 ;病程 1天~ 3个月 ;颞颌关节疼痛者 1 6例 ,张口受限者 6例 ,弹响者 5例。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针刺加 TDP照射治疗。针刺取下关、翳风为主穴 ,配以合谷、外关、曲池、足三里、内庭。下关穴直刺 1 .5寸 ,得气后行雀啄法 1 min;翳风穴直刺 1寸 ,平补平泻 ;合谷、外关、曲池、足三里、内庭诸穴直刺进针后行导气法取得针…  相似文献   

2.
周光涛  杨翊 《中国针灸》2001,21(7):404-404
笔者以电针傍刺下关穴配合热旋磁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3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中 ,男 13例 ,女 17利 ;年龄 2 6~ 54岁 ;病程最短 2天 ,最长 11个月 ;颞颌关节疼痛者 2 6例 ,张口受限 2 1例 ,弹响者 11例。2 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 ,取患侧下关穴 ,用傍刺法针刺 ,即在下关穴先直刺一针 ,深 1 2~ 1 5寸 ,后在下关穴与耳门穴之间斜向加刺一针 ,务使针感传向整个颞颌部及耳前部 ,接通G 680 5 1电针仪 ,选连续波 ,频率 60~ 10 0次 /分 ,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通电2 0分钟。起针后轻柔活动颞颌关节 5分钟 ,再接武…  相似文献   

3.
三叉神经痛临床特点是面部发作性的剧烈疼痛.现就目前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1 中医治疗 1.1 针灸治疗 一般采用以针灸为主的综合方法,取穴特点多以近部选穴为主,配合远部选穴或辨证选穴,亦有根据全息理论以头针、耳针、足针、腕踝针、第2 掌骨桡侧取穴为主者[1].临床多取下关、颊车、地仓、颧髎、合谷、翳风、阳白,风寒盛加风池、风门疏风散寒止痛,风热盛加大椎、曲池清热散风.针刺取穴第1 支痛取鱼腰、下关为主,可配阳白、上星、合谷、内庭等穴;第2、第3 支痛取四白、下关、地仓、夹承浆、合谷、内庭等.其中头面部穴位取患侧,合谷、内庭取双侧.  相似文献   

4.
温针治疗膝关节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艳君 《中国针灸》2003,23(6):348-348
方法 :穴取膝眼、血海、梁丘、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对侧曲池穴 ,若双侧痛取双侧曲池穴。患者屈膝仰卧位 ,穴位常规消毒后 ,用 2 8号 1 5~ 2寸毫针刺入穴位 ,针刺得气后 ,在膝眼穴针柄上插入约 1寸艾条 ,点燃 ,燃尽取针。每日 1次 ,1 0次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 58例患者 ,年龄最小 1 8岁 ,最大 78岁 ;病程最短 7天 ,最长 1 5年。经 1~ 3个疗程治疗 ,痊愈 49例 ,疼痛全部消失 ,能正常生活工作 ,随访 1年无复发 ;显效 6例 ,疼痛大部分消失 ,劳累后有轻微疼痛或不适 ;好转 3例 ,疼痛基本消失 ,劳累后疼痛加重 ,复发时症状较治疗时轻。总…  相似文献   

5.
针刺配穴位注射治疗发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国武 《中国针灸》2003,23(8):467-467
治法 :针刺取大椎、合谷、曲池、少商穴。患者取俯卧位 ,常规消毒 ,大椎向上斜刺 0 5~ 0 8寸 ,针感传至腰部 ,不留针 ;合谷进针达一定深度 ,使之产生酸、麻、胀感传至肩部 ,给予强刺激 ,留针 30分钟 ;曲池进针 5分~ 1寸 ,使之产生酸、麻、胀感 ,强刺激 ,留针 30分钟 ;少商三棱针点刺出血 1~ 4滴。每日 1次 ,少数患者高热 ,每日可重复 1次。穴位注射 :取曲池 ,穴位常规消毒 ,得气后将柴胡注射液缓慢注入 ,每次注入 0 5~ 1ml,每日 1~ 2次。结果 :治疗 4 5例 ,37℃以上 18例 ,38℃以上 16例 ,39℃以上 11例。经上法治疗 ,2 4小时以内体…  相似文献   

6.
对象为21~28岁健康成人60例(男42,女18)。实验于上午9~12时进行。于点眼麻醉后用眼压计测定眼压。比较针刺前后眼压的变化。针刺于安静卧床状态下分3组进行:1组20例,取右侧合谷与曲池穴;2组20例,取左侧合谷与曲池穴,行单侧刺激;3组20例,取左右合谷、曲池穴,行双侧刺激。以30mm,18号针针刺,确认得气后以电针装置  相似文献   

7.
下关穴深刺久留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丽萍  曹荣禄  杨峥 《陕西中医》2009,30(2):201-202
目的:观察下关穴深刺久留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2例采用下关穴深刺久留针,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照组42例服用卡马西平。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8.5%和97.6%,对照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7.6%和80.2%。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提示:下关穴深刺久留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且优于常规西药疗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电针结合温针治疗网球肘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球肘又名肱骨外上髁炎,此病常影响工作和睡眠,笔者采用电针加温针治疗该病40例,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共收治病人80例,采用随机组法,分为电针加温针(治疗组)和温针(对照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26例,最小年龄27岁,最大56岁,病程最短为1周,最长2年;对照组40例,男性11例,女性29例,病程最短为2周,最长2年。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 取曲池穴(曲池合谷刺)及手三里,先局部75%酒精消毒,用0.32mm×40mm毫针取曲池穴直刺待得气后再距离曲池穴约1寸左右各向曲池方向斜刺1针,同样有待气感,再取手三里直刺得气,然后采用上海针灸经络…  相似文献   

9.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不同针灸方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9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5例)、对照组(72例).观察组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温针治疗,穴取翳风、完骨、下关、牵正、太阳为主;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穴取翳风、阳白、下关等,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痊愈率76.0%、总有效率100.0%,优于对照组的48.6%、86.1%(均P<0.01).结论:急性期面瘫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温针疗法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针刺手三里穴配合推拿治疗落枕8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本组 81例为 1997年以来门诊病人 ,其中男 5 7例 ,女 2 4例 ,年龄 17~ 6 5岁 ,平均 35岁 ,病程最短 4h ,最长 1周。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患侧手三里穴 (在曲池穴下 2寸 ,曲池穴和阳溪穴连线上 )。两侧患病取双侧手三里穴。2 2 针刺方法 患者取坐位 ,患侧手臂平放于桌面 ,以 1 5寸毫针快速直刺手三里穴进针 1~ 1 2寸得气后 ,用提插泻法运针 ,同时嘱患者前后左右缓慢活动颈部 ,每次运针1min ,每 5min运针 1次 ,留针 15min。2 3 推拿手法 针刺得气运针后 ,先以滚揉等手法放松颈肩部肌肉 ;然后用拿法拿风池、肩井、天宗等…  相似文献   

11.
针刺配合耳针治疗顽固性湿疹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治疗方法:体针:主穴:大椎、曲池、血海、膈俞。配穴:湿热盛加肺俞、神门、阴陵泉,血虚加足三里、三阴交。每次取2~3穴,用毫针刺入,以捻转强刺激手法,留针1h,留针期间行针数次。每日1欠,10次为1个疗程,并可在湿疹痒时施灸。方义:大椎、曲池祛风清热,膈俞、血海可清热和面,养血,配肺俞可疗皮肤之疮疡,因肺主皮毛之故,取  相似文献   

12.
舌炎     
<正> 治疗方法:用三棱针急刺金津、玉液或少商微出血,并选取地仓、曲池、足三里、廉泉等穴用毫针针刺,手法平补平泻,留针15~20分钟。每日针刺1次。疗效:治疗25例,针刺1次即愈者17例,2次者4例,3次者4例。如能配合维生素  相似文献   

13.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系骨科常见病,多发病。西医一般采用手术松解腱鞘。我科自1993年7月~1996年7月采用针灸治疗此病3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34例,男4例,女30例;年龄40岁以下2例,40~45岁6例,45~72岁26例,平均年龄50.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年。2 治疗方法取穴:局部以列缺穴为主穴,疼痛放射至手部者配合谷,放射至肩肘部者配曲池。操作:将穴位常规消毒,取26号长1寸毫针,向上斜刺列缺穴,针尖略斜向背侧,针身与皮肤成15°角,深达骨膜与肌腱走行方向要求一致,深约0.5寸。行反复捻转提插泻法。合谷、曲池用28号毫针直刺,…  相似文献   

14.
我用针刺治疗湿疹患者19例,效果良好。其中17例均在一个疗程内治癒(隔日针刺一次,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停针3~5天),1例为一个半疗程,1例为三个疗程。今介绍治法如下: 治疗方法:1.主穴:针曲池、环跳及阳陵泉,中等刺激;梅花针脊柱两侧,轻叩至皮肤发红。2.局部取  相似文献   

15.
针刺下关穴配合He—Ne照射治疗面神经麻痹25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军 《西部中医药》2000,13(6):44-44
自 1 995年至 1 999年 ,笔者采用针刺下关穴为主配合 He-Ne激光照射疗法 ,治疗面神经麻痹2 5例 ,效果明显 ,特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 5例中男 1 4例 ,女 1 1例 ;其中年龄最大 61岁 ,最小 7岁 ,以 2 0~ 3 5岁患者为多 ;病程最短 l天 ,最长 1个月。秋季发病为多。2 治疗方法主穴 :下关。配穴 :颊车 ,合谷 ,足三里。以上各穴均施以平补平泻法 ,然后以 He-Ne激光照射下关穴 1 0分钟 ,功率 l~ 3毫瓦 ,光斑 0 .1~ 0 .2平方厘米。 1日 1次 ,针毕以双掌轻抚患处 ,以皮肤发热为度。 7天为 1个疗程。3 疗效标准与治疗效果疗效标准 痊愈 :病侧…  相似文献   

16.
笔者采用电针配合TDP(电磁波康复器)治疗肩周炎37例,效果显著。兹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37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5例,女22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70岁,以40~50岁为多,病程最短7天,最长1年以上。左侧发病21例,右侧16例。2 治疗方法1.取穴:以肩髃、肩髎、肩贞为主穴,配以肩前、天宗、曲池、外关、养老等。2.手法:急性期用泻法,肩部多用透穴久留针;慢性期用补法,宜浅刺,少留针。行针得气后,将BT—701A型电麻仪正负极分别接在主、配穴的针柄上,取连续波,电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运用温针配合手法推拿治疗 48例颈椎病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48例中男性 2 6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2 4~ 70岁 ;其中神经根型 1 8例 ,椎动脉型 1 0例 ,交感神经型 8例 ,混合型 1 2例 ;X线表现为生理屈度改变者1 8例 ,椎间隙狭窄者 2 8例 ,钩椎关节增生者 1 3例 ,椎间孔变小者 1 1例 ,椎体前后缘增生者 2 6例。治疗方法温针选穴 :颈夹脊、大椎、风池、阿是穴。伴肩背酸痛加肩井 ;合并肩周炎的加肩骨禺、肩贞 ;前臂及手指麻痹者取曲池、外关穴。患者取俯伏坐位 ,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 ,选择 30号 2寸毫针 ,深刺得气后 ,施以…  相似文献   

18.
针刺曲池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2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配合运动疗法即针刺的同时配合运动患部以增强疗效的一种方法,多年来,笔者运用针刺曲池穴,配合运动患者腰部治疗急性腰扭伤256例,收效迅速,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256例患者中男162例,女94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18岁,扭伤在左侧142例,右侧114例,病程1~3天172例,3天以上84例。2 治疗方法  病人取坐位,嘱患者左手或右手置于桌上,屈肘,取患侧曲池穴定位后,皮肤常规消毒,选用30号1.5寸毫针,直针1.2寸左右,行捻转提插,强刺激,局部产生酸重胀麻感,使针感向手指传导,行…  相似文献   

19.
1.体针主穴:支沟、阳陵泉、阿是穴(在皮损周围,约距疱疹0.5~1寸处)、夹脊穴(取与皮损相应之夹脊穴)。配穴:腰以上病灶,取曲池、合谷、外关;腰以下病灶,取三阴交、太冲、血海。治法:一般仅需取主穴,疗效不明显时酌加1~2个配穴。阿是穴针法:以1.5~2寸的毫针,与皮肤成25度角朝疱疹方向斜刺,按皮损的范围大小,在周围进4~8针,略  相似文献   

20.
针刺及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 1 998年以来 ,利用针刺按摩相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1 5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 5 0例中男性 94例 ,女性 5 6例 ;年龄 40~ 60岁 ;病程 1周~ 5年。治疗方法取穴 :主穴取颈椎夹脊穴 ,配穴取风池、肩井、肩、曲池、手三里、尺泽、外关、合谷、后溪。进针后用平补平泻捻转针法 ,针头颈部穴位时使针感向肩背部下传 ,针肩部穴位时使针感下传到手指。得气后接 G680 5 - 型电针仪 ,用连续波 ,治疗 30 min出针。然后让患者取坐位 ,术者以轻柔的揉、滚、摩拿等手法 ,使患者颈部及上肢肌肉放松 ,解除局部肌肉痉挛 ,再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