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医如其人     
“字如其人”的说法早就有研究,第一位提出“笔迹学”的是意大利人。“字如其人”是因为笔画中嵌入了书写者的思维、心绪,笔迹也是他们的形体语言。其实还有“医如其人”,无论是药还是刀,都是医生情感的延伸。  相似文献   

2.
医检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高级应用型卫技人才(即检验师)。医检高职教育要注意突出“高职”的特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突出“技能”二字,并注意理论知识的“应用性”;要实施理论联系实际的规范化操作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办学模式可以有3种:即初中生、高中生和中专生上高职。指出,医检高职的专业课教师必须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能力,这是办好医检高职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考证明代医史学家和文学家李濂的生卒年限和医史著述年代问题,一是根据明代学者陈柏所撰李濂墓文和李濂自撰若干诗文,考定李濂生于1488年,卒于1566年,纠正了当代中国三部医史人物辞书“李濂”条目的记误和缺略;二是简要引证了曾经在我国绵延了200余年的儿科世医“金钟李氏”后代李濂的家庭背景;三是重点对李濂所著《医史》的纂辑年份进行了翔实的考辨和综合分析,主要依据李濂所撰医史序及明代官吏杨廉和王鏊的各自墓文,经考证并推论《医史》的纂辑年份约在1527年至1530年间。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代名医集录》“初虞世”条云:“初虞世,字和甫,宋代名医。元符中皇子邓王生月余得痫疾,病危重,医束手无策,独虞世以为无可虞,三日邓王病愈。可见虞世深究《素问》、《难经》之理。著有《养生必用方》。”  相似文献   

5.
2006年10月,我校语文教研组全体人员共同努力,自编了广东省惠州卫生学校首部《语文》校本教材,并结合卫生类学校实际,在借鉴以前全国通用的中职《语文》教材的基础上,新增了医古文这一重要教学内容,使学生特别是中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古文知识、专业知识的同时,更从先贤的严谨治学、刻苦钻研、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中感受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但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有畏难情绪。医古文,首字为“医”,医则难学;次字为“古”,古文难懂;第三字为“文”,文为繁体字则难认,因此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笔者结合医古文学习教学中的亲身体会,认为学习医古文要做到以下“六注重”。  相似文献   

6.
久病难成医,自疗有误区 “久病成医”是中国人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何以能成医?答案只有两个字:经验。有许多慢性病患者,就是凭着自己多年来看病吃药得来的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的“他人经验”给自己开处方,这样做隐患很多,弊大于利,甚至会导致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7.
江笔花医事史料医史文献对清代医家江笔花的记载甚少,《中医大辞典·医史文献分册》称他是“清代官吏兼医生”。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对江笔花的医学手稿《奉时旨要》的整理,发现了有关江氏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医事史料。。江笔花,原名江秋,字岚霞,后改名涵暾,别字笔花,...  相似文献   

8.
古代的医学典籍中,“之”字的使用很多。在七十九篇《素问》一书中,“之”字一共出现了2545次之多。象这样高频率出现的字,在古今医籍中还是较突出的。“之”字在《素问》中,不仅使用频率很高,而且  相似文献   

9.
也论“以德治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德治医”是对“以德治国”的具体化,是对“医德医风建设”的高度概括和发展,有其产生的客观社会基础。强调“以德治医”对于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确保医疗卫生改革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德治医”必须紧紧围绕“为人民健康服务”这一核心,与“依法治医”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考据“尪”字字意的起源、变迁及其在古代医籍中的含义。“尪”字最早意指佝偻病,在原意的基础上衍生出“虚弱”之意,现代医学“尪痹”主要指类风湿关节炎,“尪”字主要指手、腕、足等小关节的变形。  相似文献   

11.
以家庭医生团队(简称家医团队)为主体的医防融合机制是破除“医”与“防”实施隔阂的关键方式。本文对医防融合的定义及内涵进行阐述,综述我国家医团队发展历程,系统梳理各地依托家医团队医防融合的典型实践策略,重点分析国内依托家医团队开展的医防融合实践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采取完善人才培养制度,转变“重医轻防”理念,加强组织管理,创新考核激励机制,改革医保支付方式,鼓励多元化服务形式等举措。本研究期于为今后“医”“防”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医防融合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二字最早见于《论语》,现代学者认为“凡是人类用文字、符号、图形、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的,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或实用价值的知识、资料经系统整理的”都叫做“文献”。中医医史文献学科是研究中医学理论与经验、学术特征、文化内涵与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我国已经把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确立为国家专业目录中的二级学科。笔者在学习本学科的过程中,对其学科的研究方向有一些体会,现与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13.
社会办医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马先松“社会办医”相对“国家办医”而言,是指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给予人员、经费、设施支持和统一管理以外的单位办医或个人办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国家办医的补充。然而,当前兴起的一股“办医热”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见“藏”字的涵义分析,全面系统梳理了“藏”字在上述经典医籍中所具有的“藏”、“脏”两大义类及其全部义项,并以注家释义作为语证。  相似文献   

15.
范文虎(1870-1936),名赓治,字文甫,浙江鄞县西郊人,晚年得汉虎印一方,因易字文虎,自号古狂生。先生先攻儒学,弱冠而为县学贡生,后肆力于医。《鄞县县志》载:“自少游淮扬,遇异僧师之,授经方,遂以医名。初擅疡伤,继专精内科。主古方,好用峻剂,患者至门,望见之,即知其病所在,投药无不愈……”。先生为人刚正不阿,不肯屈身事权贵,时人称之为“医林怪杰”。  相似文献   

16.
范文虎(1870-1936),名赓治,字文甫,浙江鄞县西郊人,晚年得汉虎印一方,因易字文虎,自号古狂生。先生先攻儒学,弱冠而为县学贡生,后肆力于医。《鄞县县志》载:“自少游淮扬,遇异僧师之,授经方,遂以医名。初擅疡伤,继专精内科。主古方,好用峻剂,患者至门,望见之,即知其病所在,投药无不愈……”。先生为人刚正不阿,不肯屈身事权贵,时人称之为“医林怪杰”。  相似文献   

17.
《武威汉代医简》“■■”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威汉代医简》“■■”考释《武威汉代医简》(以下简称《医简》)摹本的第二类简第44、45和48、49四枚竹简记录的两个医方中均有“■■”二字,现将此医方抄录如下(文中标点系笔者所加):例1(44、45简)治心腹大积上下行如虫状大恿(痛)方:班十枚...  相似文献   

18.
中医古今病、证命名源流辨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历代医籍病、证命名源流的考镜与辨析表明,凡言“病”者,多泛指患病、病变,而非特定涵 义的“病”;“症”字至明初才逐渐应用于医籍、金元以前的医籍中,凡病候、方证、症状、体征等多用“证”,来表述;此后医籍中又长丰“症”、“证”,乃至与“病”并用或混用现象。认为目前要求将中医诊断落实到以症状名、体征名为主体的所谓“病证”名称上,既缺乏古代文献依据,又不符合中医对现代疾病诊治研究和发展的需要。强调辨证(中医)与辨病(西医)相结合仍然是当今中医临床研究较合理可可行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药师归来     
从“药师”到“临床药师”,虽只有两字之差,但药师的临床职责却因以药养医的体制缺陷而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被固化了的“1840年版中医”,要想有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想法,换来的必定是界内外一片“非中医”的嗟叹和哀鸣声。笔者把中医这种拒绝“1840年版”以后的现象,称为“自非式中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