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gA肾病小球病变与小管间质病变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IgA肾病是常见的肾小球疾病,肾脏病理改变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近期不少的研究指出:小管间质损害对预后有重要意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5,15:323]。我们通过对220例IgA肾病活检时小球病变、小管间质病变之间及其与其他临床病理指标关系的多因素分析,探讨IgA肾病小球病变与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 一、材料和方法 选择本院1985年1月~1995年12月内科住院经肾活检病理及免疫荧光检查确诊IgA肾病共220例,全部病例肾脏病理活检见7个或以上肾小球。病理评分及记录方法参考有关文献[ClinNephrol,1994,41:67]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P值小于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继发肾脏损害的临床病理类型特点及对治疗的转归。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3月~2015年3月确诊为AS继发肾脏损害且有肾活检病理的21例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肾脏组织病理、治疗措施及转归。结果:21例患者中,Ig A肾病8例(38%),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7例(33.3%),膜性肾病2例(9.5%),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1例(4.8%),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4.8%),亚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4.8%),间质性肾炎合并系膜增生性肾炎1例(4.8%)。21例患者在治疗后肾损害均有改善或稳定,其中8例AS继发Ig A肾病患者治疗后的尿红细胞、24 h尿蛋白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3例间质性肾炎在停用相应的诱发药物后,肾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肾脏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对AS继发肾脏损害患者意义重大,能指导临床用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的病理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肾脏病变时病理诊断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探讨肾活检在2型糖尿病伴有肾脏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 分析52例尿检异常和(或)Scr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改变特点.结果 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肾活检,32例确诊为糖尿病肾病(DN),占61.5%,其中3例为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NDRD);余20例为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占38.5%.肾活检前后诊断符合率46.15%,误诊率19.23%.两组间除BUN、Scr、糖尿病病程和是否伴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显著差异外,其他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伴肾脏病变时相当部分是非糖尿病性肾脏病变,单纯依靠临床资料常难以鉴别,肾活检对明确糖尿病伴肾病变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甘露消毒丸致肾小管间质肾病及与泌尿系肿瘤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含关木通的甘露消毒丸所致肾小管间质肾病(GLXD-TI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泌尿系肿瘤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GLXD-TIN患者(11例合并泌尿系肿瘤)的临床、病理与转归情况.结果甘露消毒丸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慢性间质性肾炎及肾小管酸中毒.患者隐匿起病,肾小管间质损害突出,贫血较重,大部分患者血压正常.Scr高于250 μmol/L的患者肾功能恶化迅速,而Scr较低的恶化较慢.病理方面,肾小管酸中毒患者肾脏病理改变轻,主要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或脱落,肾小球正常;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主要表现为肾间质多灶性或片状纤维化伴小管萎缩,肾小球呈缺血性基底膜皱缩、硬化.所有患者免疫荧光阴性.电镜示肾间质胶原纤维增多.11例患者合并泌尿系移行上皮细胞癌,其中膀胱癌8例、肾盂癌2例、肾盂输尿管癌1例,主要表现为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结论长期间断服用含关木通的甘露消毒丸可以引起慢性肾小管间质损害,起病隐匿,疾病后期进展迅速、预后差;该药还可能与泌尿系移行上皮细胞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成药所致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2例服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及冠心苏合丸所致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12例均为中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为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病,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临床以夜尿增多、乏力及纳差等发病。病理以寡细胞性肾间质灶状或弥漫性纤维化为特征。结论:对中老年合并肾损害的冠心病患者及临床表现为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病患者应注意询问有无龙胆泻肝丸及冠心苏合丸用药史,以防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6.
脂蛋白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 进一步阐明脂蛋白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肾活检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肾活检病理及免疫病理证实为脂蛋白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肾脏损害的实验室检查特征及血脂检测结果,并对肾活检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超微结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都有大量蛋白尿及镜下血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血清甘油三酯及apoB,apoE水平显著升高,总胆固醇正常或正常增高。B超检查全部患者双肾体积均增大。肾活检组织光镜下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襻高度扩张,襻内见层状改变的大小不同,多少不等的“栓子”。油红O染色阳性,本组7例患者中4例存在与肾小球病变不相符的小管-间质病为和血管病变。免疫荧光染色证实“栓子”富apoB,apoE,超微结构观察证实“栓子”内含颗粒状的嗜锇脂质空泡。结论 本组脂蛋白肾病患者除存在与文献报告相同的临床特征及组织学,超微结构特点外,尚发现既往文献未曾报道过的一些临床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astleman病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 对10例Castleman病合并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接受了淋巴结和肾组织的病理检查,肾活检组织分别进行了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 结果 10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9±14)岁。多数患者有水肿;全部患者均有蛋白尿,尿蛋白量(24 h)为(2.79±3.56)g,其中1例为肾病综合征(NS);8例有血尿;6例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4例有高血压。多数有发热、乏力、纳差、体质量下降等。其他异常有贫血、血小板减少、浆膜腔积液、红细胞沉降率增块、高γ球蛋白血症、补体降低、C反应蛋白(CRP)升高、肝脾肿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2例符合POEMS综合征,1例有干燥综合征。10例均表现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以颈部、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最常见。淋巴结活检病理类型分别为浆细胞型4例,透明血管型3例,混合型3例。肾活检病理诊断分别为血栓性微血管病5例、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2例、肾淀粉样变1例、肾小球微小病变1例、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1例。所有病例经过免疫抑制剂或COP方案治疗,病情均明显缓解,淋巴结缩小,蛋白尿减少或转阴,大部分病例肾功能恢复正常。 结论 Castleman病肾损害的临床和病理表现具有多样性,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较高,常并发全身多系统损害,肾脏病理以血栓性微血管病较多见。对于伴有全身多系统异常的肾脏病患者,有必要进行淋巴结影像学检查和淋巴结活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年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性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方法比较分析在我院进行。肾活检的10例青年(青年组,≤35岁)和15例老年(老年组,〉60岁)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性。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合并非糖尿病性。肾脏损害中,临床表现为与糖尿病病程不相符的肾功能损伤者,青年组1例,而老年组10例。肾脏病理类型为IgA肾病者,青年组4例,老年组1例;病理类型为。肾小管间质性肾病者,青年组无1例,而老年组有6例,其中1例为亚急性、5例为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上述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青年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性。肾脏损害主要为IgA肾病(占40%),老年糖尿病患者则主要为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占41)%),临床主要表现为与糖尿病病程不符合的肾功能损伤,由于起病早期未能发现,。肾活检时大多已呈慢性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在IgA肾病(kAN)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时的应用价值。方法23例经肾活检确诊为IgAN的患者行常规^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包括总GFR和分肾GFR),同时行肾活检按Lee氏分级标准将肾脏病理改变分级,Katafuchi积分标准对患者的肾脏病理损害,包括肾小球损害、肾小管间质损害和血管损害进行积分,将积分与上述显像指标(GFR)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随着病理分级增高,GFR趋于降低,各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相关分析示GFR与肾脏病理总积分、肾小球损害(尤其是节段损害和全球硬化)、小管间质(尤其是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及血管损害呈负相关(P〈0.05或P〈0.01);在临床指标方面,GFR与血清肌酐和尿蛋白定量及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通过^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获得的GFR与IgA肾病肾脏病理学改变及临床指标关系密切,其在IgA肾病患者病情监测、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是糖代谢紊乱所致肾脏微血管病变的结果,具有独特的病理和临床特点.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DN)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但是并非所有出现蛋白尿或者肾脏损害的糖尿病患者均属于DN.随着肾活检的开展,人们逐渐发现部分糖尿病患者的肾脏病变与糖尿病无关,而部分患者可以在糖尿病肾病的基础上同时合并其他的肾脏疾病,这就是所谓的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NDRD).NDRD与DN 在病变性质,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均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对本院肾脏科近5年收治的2 0例NDRD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以求提高对DM患者出现肾脏损害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为这类患者提供有效的诊治方案.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高血压肾病(hypertensive nephropathy,HN)是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高血压病的进展,肾脏损害几乎不避免,许多HN患者早期并无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一旦出现临床表现或常规检测发现时肾脏病变已达相当严重的程度。HN临床医生常常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一些分类以及临床的分期,那么,这些指标与肾活检病理改变有何关系,特别是在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2.
肾脏病理检查是诊断各种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和小管-间质性疾病以及遗传性肾病最可靠的方法,能为正确诊断提供线索,为治疗提供依据.本文总结我院自2004~2011年所行肾活检穿刺筛选出的484例病理资料,结合临床特点,从而对台州地区肾脏病患者肾脏病理特点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3.
伴有慢性肾衰竭的马兜铃酸肾病与IgA肾病的配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伴有慢性肾衰竭的马兜铃酸肾病患者与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差异.方法:分析11例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与经肾活检确诊的IgA肾病患者进行配对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马兜铃酸肾病患者镜下血尿发生率低于IgA肾病患者(P<0.05).在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时,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低于IgA肾病患者(P<0.01),尿蛋白定量和肾脏的长径少于IgA肾病患者(P<0.05).间质纤维化程度重于IgA肾病患者(P<0.05),而间质炎细胞浸润少(P<0.05).结论:伴有慢性肾衰竭的马兜铃酸肾病患者临床发展隐匿,与IgA肾病比较,肾小管间质损伤是造成肾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重视对马兜铃酸肾病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4.
超声引导下微创组织活检技术在甲状腺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创组织活检技术在甲状腺疾病诊治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总结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甲状腺外科2008年10月至2009年7月间,117例(共131个结节,结节直径大小在0.5~1.5 cm之间,平均直径约0.8 cm)甲状腺疾病患者,行超声引导微创组织活检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117例患者,活检取材满意,行组织活检后均未出现明显不适及活检后并发症.其中59例患者活检后行手术治疗,仅有2例术前活检病理与术后石蜡病理未完全符合;未行手术治疗的58例患者,结合症状、查体、甲状腺功能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等辅助检查,行对症治疗并定期复查,症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下影像均有明显好转,治疗效果良好.117例微创组织活检患者中8例同时行颈部肿大淋巴结活检,活检病理与术后石蜡病理结果一致(7例为转移癌,1例为反应性增生),准确率为100%.结论 超声引导下微创组织活检术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临床符合率高,特别是对于微小结节的术前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既可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又可减少甲状腺癌的漏诊,同时本技术具有简便易行、安全准确的优点,在甲状腺外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肾病综合征表现的儿童IgA肾病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中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患儿临床和病理的特点.方法:总结1995年12月~2004年6月我科98例肾活检病理诊断为原发IgAN中,表现为肾病综合征(NS)的临床、组织病理特点.结果:98例中表现为肾病综合征22例,占IgAN的(22.4%).按1982年WHO病理组织分类,肾小球病理改变为Ⅰ级2例(9.1%),1例单纯性肾病,1例肾炎性肾病;Ⅱ级5例(22.7%),1例单纯性肾病,4例肾炎性肾病;Ⅲ级9例(40.9%),Ⅳ级6例(27.3%),均有肾炎性肾病.免疫荧光分型:IgA型5例(22.7%),IgA IgG型4例(18.2%),IgA IgM型9例(40.9%),IgA IgG IgM型4例(18.2%),以IgA IgM型多见.小管间质损害(TIL)分型:Ⅰ级11例(50.0%),Ⅱ级7例(31.8%),Ⅲ级4例(18.2%),Ⅳ级未见.结论:IgA肾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临床及病理改变均较重,肾小球变化以Ⅲ~Ⅳ级改变为主,免疫荧光中以IgA IgM型多见,小管间质损害以Ⅰ级和Ⅱ级多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Alport综合征(AS)肾组织病理免疫荧光分型、病理特点及误诊情况分析。方法:收集本院确诊的65例AS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织取自本院肾脏手术部分组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Ⅳ型胶原α链进行免疫荧光分型,肾组织切片分析病理特点,进一步分析误诊情况。结果:65例AS患者均出现血尿症状,孤立血尿12例,血尿伴蛋白尿49例,眼睛病变15例,听力异常14例,高血压4例,阳性家族史53例。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Ⅳ型胶原检测显示,XL-AS型53例(81.54%),AR-AS型12例(18.46%);经肾活检与电镜检测显示,65例AS患者中系膜细胞或基质增生61例,肾小管硬化21例,肾小管萎缩14例,肾间质增宽或纤维化8例,肾间质泡沫细胞31例,基底膜分层撕裂或网格状改变43例,基底膜厚薄不一48例,毛细血管开放差或塌陷5例。65例AS患者中有29例被误诊,误诊为肾病综合征13例,急、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IgA肾病4例,薄基底膜肾病4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结论:AS患儿大多数有血尿伴蛋白尿症状,以XL-AS遗传为主,主要病理特点为基底膜分层撕裂或网格状改变及基底膜厚薄不一,早期特异性不明显,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2011年4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40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病例,患者均为女性.结果 超声诊断或疑诊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2例;行CT检查11例,提示甲状腺腺瘤2例,甲状腺癌合并淋巴结转移1例,考虑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3例,其余皆未明确诊断.4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39例病理类型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髓样癌.40例患者术后均口服左旋甲状腺钠片.随访36例,失访4例,复发1例,其余患者情况稳定.结论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术前较准明确诊断,需要通过甲状腺相关抗体、影像学及术中、术后病理检查等手段综合应用;术中、术后病理诊断是确诊手段.其主要病理类型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微小乳头状癌占有较大比例,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先兆子痫肾病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先兆子痫肾病及妊娠期蛋白尿的肾组织病理变化和临床特点。方法在1999年~2002年间,本院20例临床诊断为先兆子痫或妊娠期蛋白尿的住院患者在分娩后5d~3个月内行经皮肾穿刺活检,其中1例半年后重复肾活检。肾组织分别送光镜、免疫病理及电镜检查,分析临床病理特点并长期门诊随访。结果单纯先兆子痫肾病16例,表现为典型内皮细胞病,伴轻、中度系膜细胞增生;免疫荧光阴性或IgG、IgM和C3弱阳性,其中1例合并局灶肾小球硬化(FGS),该例1年后仍有少量尿蛋白(0.49g/24d),其余15例均在分娩后3~6个月尿蛋白完全阴转。IgA肾病合并先兆子痫肾病1例,分娩后尿蛋白明显减少,但仍有持续镜下血尿,半年后重复肾活检小球内皮细胞病变消失。单纯IgA肾病1例,因持续大量蛋白尿需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1例,呈蛋白尿及血尿表现。I期膜性肾病1例,分娩后尿蛋白亦明显减少。结论先兆子痫肾病其病理特征为典型内皮细胞病,常可在分娩后半年内完全恢复正常,合并FGS可能使恢复延迟。妊娠加重原发性肾脏病变,分娩后肾脏损害减轻。产后及时肾活检是安全的,有助于早期确诊、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和分析单中心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1日~2018年5月31日在南充市中心医院行肾活检患者肾脏病理类型及临床分型的特点。结果:283例肾活检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 18,发病高峰年龄为41岁~65岁。原发性肾脏病211例(74. 56%),其中肾小球疾病208例(73. 50%),常见的病理类型依次为膜性肾病73例(35. 10%)、Ig A肾病61例(29. 33%)、微小病变性肾病54例(25. 96%);继发性肾脏病64例(22. 61%),其中肾小球疾病62例(21. 91%),以狼疮肾炎最常见(35例,占56. 45%)。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类型分别为肾病综合征135例(64. 90%),慢性肾炎综合征52例(25. 00%),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19例(9. 13%),急性肾炎综合征1例(0. 48%),急进性肾炎综合征1例(0. 48%)。结论:南充地区肾脏疾病多见于中青年,原发性肾脏病是本地区最常见的肾脏疾病,原发和继发性肾脏病均以肾小球疾病最常见。膜性肾病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狼疮肾炎是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且病理类型以Ⅳ-G(±V)型最常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早期预测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患者早期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该研究纳入了2012年01月~2017年12月在我科行肾活检明确诊断并正规随访的141例IMN患者。终点事件定义为随访过程中血肌酐翻倍或进入终末期肾病。收集入组患者肾活检时的临床指标、随访过程中的临床指标及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并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终点事件组,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所有统计均采用R软件完成。结果:随访过程中有18例患者进入到终点事件,占总入组人数的12. 8%。比较对照组和终点事件组间的临床指标发现肾活检时的血肌酐、估计肾小球滤过滤、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24 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和随访过程中免疫抑制剂使用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 05)。肾脏病理结果比较显示终点事件组的慢性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更高(P值0. 05)。单因素Cox回归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估计肾小球滤过滤、24 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和慢性肾小管间质损害是IMN不良肾脏预后的危险因素(P值0. 05)。多因素Cox回归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和24 h尿蛋白定量是不良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0. 05)。比较随访期间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水平变化显示终点事件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显著持续低于对照组(P值0. 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是膜性肾病患者不良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持续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下降提示患者肾脏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