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于解剖一例中年男尸时发现结肠中动脉发自肝总动脉,于胃后面下行入横结肠系膜,分布于右1/3横结肠,其右支与结肠右动脉的升支吻合,左支与结肠左动脉升支吻合。此种变异,  相似文献   

2.
国人的心房动脉(一)心房动脉的分支、口径和行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本文对国人新鲜离体心脏50例(30例铸型标本,20例解剖标本)的心房动脉的分支起点、口径和行径分布进行了观察和测量。 2.窦房结动脉多数为第一或第二房前支。起于右冠状动脉者26例(52%),口径1.2~2.2mm。起于左冠状动脉24例(48%),口径1.1~2.0mm。行径均和房间前沟及房间肌束有关。左、右窦房结动脉以“逆时针”型终止于上腔静脉口的多见。以“逆时针”型绕上腔静脉口时多数在界沟附近有一下行袢,此袢在房间后沟内仅见2例,与McAlpine的观察结果不同。本文有6例为其它起点的窦房结动脉,其中4例起于左房旋支,2例为右冠状动脉末端终支的延伸。 3.Kugel动脉为左、右冠状动脉的近端分支,可来自左或右窦房结动脉或左、右房前支。从房间前沟下部入隔(入隔时口径为0.1~1.2mm)。在隔内的行径,分布较恒定,沿卵圆窝下缘后行,并可与心房后壁的左、右冠状动脉的分支吻合,为冠状动脉重要的侧副循环途径。 4.房室结动脉起于右冠状动脉占94%,起于左冠状动脉占6%。口径为0.4~1.9mm,多为1支。2例为双房室结动脉,均起自右冠状动脉。有2例房室结动脉起于左室后支,穿行左室后壁的心肌,经左、右房室口之间到达房室结。房室结动脉在房室交叉点处起于冠状动脉“U”形弯曲顶端的占44.23%,起于平直型冠状动脉的占36.5%,有“U”形弯曲但不起于“U”形顶端的占19.24%。此动脉行在左、右房室口之间的行径以中间型居多,左偏型及右偏型少见。 5.本文对心房动脉的某些形态特点及其与临床应用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直肠表面动脉的形态学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振富  钟震亚  王庆林  田国忠  王守安 《解剖学研究》2002,24(4):281-283,288,I007
目的观察直肠表面动脉的分支分布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成人尸体20具,婴幼儿尸体15具,行巨微解剖观察。结果上段直肠主要由乙状结肠直肠动脉的横支供血,在器官表面的分支形式多为环绕型;直肠壶腹主要由直肠上动脉的终支供血,其在器官表面的分支形式多呈主根须样;直肠颈主要由直肠下动脉和肛动脉供血,其在器官表面的分支形式可有鸦爪型、单支型、二叉型、三又型及“K”型等;上半直肠多为横行的环状分布,下半直肠多为纵行分布;各支间可存在吻合,方式为网型、直接及不规则型吻合。结论在上半直肠前壁和直肠颈后壁,存在无血管吻合区;直肠动脉在器官表面存在区域性配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髂内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320侧成人的髂内动脉及其主要分支。髂内动脉的起点多平第五腰椎和腰骶椎间盘的高度(80.94%),在左、右侧之间,多数是右高于左;在男、女性之间,有男高于女的趋势。依髂内动脉发出臀上、臀下和阴部内动脉三大分支的情况,将髂内动脉的分支型式分为五大型共10个分型。各型中,以先发出臀上动脉,后发出臀下阴部干的(Ⅰ型)最多,占55.94%。髂内动脉三大分支与骶丛的主要位置关系是:臀上动脉多数穿过腰骶干与第一骶神经之间(79.06%);臀下动脉以经骶丛前方出盆的较多(51.65%);阴部内动脉绝大多数经骶丛前方出盆(94.69%)。髂腰动脉只有一支的占65.62%,有二支的占30%,有三支的占4.38%。髂腰动脉多数直接起于髂内动脉或臀上动脉。骶外侧动脉的支数为1—6支不等,其以有二支的为最多,占63.74%。骶外侧动脉多数起自臀上动脉。闭孔动脉起于髂内动脉系的占80%,起于髂外动脉系的占17.19%,起于髂内、外动脉系的占2.81%。直肠中动脉以起于阴部内动脉的较多。子宫动脉多数只有一支,有11例标本有两支子宫动脉,这些动脉多发自髂内动脉的脐动脉段。副阴部动脉的出现率颇高,占24.37%,该动脉经耻骨联合下方出盆,分布于阴茎或阴蒂。  相似文献   

5.
胎儿脾动脉(脾外部分)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30例胎尸,经灌注后进行解剖剥离.在手术放大镜下进行观察,并对脾动脉的分支及侧支循环进行了观察,其结果如下.(1)脾动脉均起于腹腔干并沿胰腺上缘走行,脾动脉发出胰腺支,胃短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后壁动脉,脾叶动脉和脾极动脉.(2)脾动脉的侧支循环十分丰富,脾动脉与胃左动脉,左膈下动脉,胃网膜右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胰动脉等均有侧支吻合,并且胃网膜左动脉与胃网膜右动脉吻合形成网膜弓.  相似文献   

6.
子宫动脉上行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为设计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及卵巢支的子宫剥除术式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收集108例新鲜离体子宫连带一侧或双侧附件标本,解剖观测子宫动脉上行支及其各分支的起点外径、位置和分布走行;观察上行支主干与宫壁肌层间紧密度。结果:子宫动脉上行支主干左为(2.81±0.57)mm,右为(2 86±0.56)mm;卵巢支左为(2.00±0.50)mm,右为(1.74±0.51)mm;输卵管支左为(1.33±0.40)mm,右为(1.23±0.43)mm;宫底支左为(1.66±0.39)mm,有为(1.63±0.41)mm。在宫角部上行支的分支分布类型有3型Ⅰ型占58%,Ⅱ型占34%,Ⅲ型占8%;卵巢支分支部位在圆韧带附着子宫角下缘后方至下方3cm之间;上行支主干与宫颈峡部接触较为紧密且呈较大幅度迂曲状,向上行走后逐渐平直且与子宫壁间渐为疏松,至卵巢支分支处大约有0.5 cm。结论:子宫动脉上行支及卵巢支管经较粗,且与子宫外壁保持一定间距,经临床实践,在保留卵巢的子宫切除手术中可完整保留,且不必连带子宫肌层。  相似文献   

7.
枕区皮瓣动脉的巨微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手术显微镜,对50侧枕动脉在头皮的分布进行了观测。枕动脉穿头皮深筋膜浅出,有相对恒定的部位,82%的浅出点可包括在半径为15mm的圆内。动脉可分为主干型和两分支型,行程纡曲,纡曲指数多集中在100~150之间。枕动脉分布面积平均为89cm~2,多呈左右均衡分布(78%)。动脉与相邻头皮动脉呈L型、Y型或X型吻合。两侧枕动脉之间、枕动脉与颢浅动脉、耳后动脉之间的吻合点,分别为7.3、8.1和2.3个。吻合点外径在0.3~0.5 mm之间的占60%以上。相邻吻合点间的距离有85%在20mm以内。本文还测定了吻合点的分布位置和频数;讨论了枕动脉在游离头皮瓣和治疗全头皮撕脱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观察了100侧成人足标本的第一跖背动脉与第一趾底总动脉在趾蹼处的分支与吻合类型。共分5型:Ⅰ型占45%;Ⅱ型占34%;Ⅲ型占15%;Ⅳ型占4%;Ⅴ型占2%。讨论了各种类型在移植第二足趾时的临床意义。提出手术时务必保护好跖背动脉与趾底总动脉间的吻合支,保证游离移植的第二趾有充足的血供,是防止出现危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胃小弯侧动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解剖观察胃小弯侧的动脉供应及其变异,为临床上腹部手术、胃癌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随机收集经福尔马林处理过的74具成年尸体,观察胃动脉的起源、行径及其分支分布范围,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在本组标本中,胃左动脉起源于腹腔干者72例,占97.3%;起于肝左动脉者2例,占2.7%.胃左动脉发出副肝左动脉者4例,占5.4%;发出替代性肝左动脉者4例,占5.4%.另有4例其变异更为特殊,占5.4%,其中有2例,替代性肝左动脉直接由腹腔干发出,后者再发出3支胃动脉,供应食管下部、胃的贲门部和胃体前壁小弯侧的部分;1例胃左动脉的前、后支直接由腹腔干发出;另1例除拥有常规的胃的动脉来源外,腹腔干还直接发出1支粗大的胃动脉供应贲门部的右上份.胃右动脉起源于肝固有动脉者48例,占64.8%;起于肝总动脉者10例,占13.5%;起于肝左动脉者9例,占12.2%;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者7例,占9.5%.结论 胃小弯侧动脉变异率较高,掌握其变化规律,对临床医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面神经分支的行程和分布及在外科手术中的意义。方法:用表盘在15个(30侧)人头部标本上进行面神经各分支的定位观察。结果:面神经各分支在表盘中位置较固定。左颞支位于11~12点间13例(86.7%),右支10例(66.7%)。左颧支位于10~11点间10例(66.7%),右支9例(60%)。左上颊支位于9~10点间12例(80%),右支14例(93%)。左下颊支位于8~9点间13例(86.7%),右支11例(73%)。左右下颌缘支位于6~7点间各有15例(100%)。结论:利用表盘对面神经各分支进行定位更具有可预见性,其结果对腮腺咬肌区解剖和外科手术寻找面神经分支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般情况下,左结肠动脉单独或与乙状结肠动脉共干发自肠系膜下动脉.我们在解剖一具老年男性尸体时,未见肠系膜下动脉发出分支到降结肠.而在清理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时,发现有一动脉在胰腺下缘处自肠系膜上动脉(直径7.86mm)发出.发出后,经腹膜壁层的后方横行向左,至降结肠附近分为升、降2支.升支与中结肠动脉的左支吻合,降支与和乙状结肠动脉的升支吻合.该动脉起始处外径3.18mm,全长14.30cm.  相似文献   

12.
<正> 胆囊动脉变异颇多,但出现三支者国内千余例胆囊动脉材料中仅见六例,我们在解剖一成年女尸中发现一例,报告如下。肝固有动脉从肝总动脉分出后,不与胆总管、门静脉伴行,单独经门静脉左前方斜向右上,至距肝门1.5厘米处分为左支和右支,经向肝内剥离,证明分别进入肝左叶和肝右叶左部,是为肝左动脉和肝右动脉。二者肝外无分支。  相似文献   

13.
拇指掌侧固有动脉的显微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0例上肢标本,观察拇指桡侧、尺侧的掌侧固有动脉,两侧的动脉为拇主要动脉的分支,占70%;拇指尺侧的动脉为掌浅弓的分支,占30%;拇指桡侧的动脉为掌浅弓的分支,占20%;其余10%即为掌浅弓与拇主要动脉的吻合支。拇指桡、尺侧固有动脉的外径于掌指关节平面处为1.35±0.05mm,于指间关节平面处为1.12±0.06mm;两侧固有动脉主于沿拇长屈肌腱腱鞘两侧行向远端时,沿途分支有腱鞘外动脉及腱鞘内动脉的分支。本文讨论了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乙状结肠直肠动脉在上段直肠的分支分布特点。方法 随机选取成人尸体 2 0具 ,婴幼儿尸体 15具 ,行巨微解剖观察。结果 上段直肠主要由直肠上动脉的分支乙状结肠直肠动脉供血 ;动脉在器官外根据走行可分为降支型、吻合弓型及并列型 ;动脉在器官表面分支多呈环绕型和“鸦爪”型 ,前者主要分布于上段直肠 (壶腹以上 ) ,后者主要分布于直肠壶腹的上半 ;在直肠上段前壁中线部位 ,存在“无血管吻合区”。结论 吻合弓型乙状结肠直肠动脉优于其它两型 ;上段直肠前壁中线表面部位可能存在“相对供血贫乏区”。  相似文献   

15.
国人直肠上动脉的介入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直肠上动脉的形态、分布并测量相关数据,为临床经直肠上动脉的介入诊疗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随机选取成人尸体20具,婴幼儿尸体15具,行巨微解剖观测。结果直肠上动脉供应整个直肠及部分肛管的血液,向上参与乙状结肠末段的血供;直肠上动脉本干及左、右、背侧支起点的内管径均值均大于0.8mm,各分支与本干间下夹角均值均小于50°。结论直肠上动脉本干及其一级分支的角度及管径等,均可满足临床介入手段的需要;直肠上动脉作为直肠供血动脉中最重要、最恒定的一支,是动脉插管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16.
前臂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及其与穴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分布及其与心经穴位的关系。方法:成人前臂动脉乳胶灌注及墨汁灌注的标本,解剖观测其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分布。结果:前臂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来自骨间前动脉及其前终末支的节段性分支,在心经沿线2、3寸处的动脉支出现率均大于59.3%,2寸处动脉支管径粗、分支多、供血量大,且向下密集分布到与心经穴位相关的骨间膜远段。结论:前臂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呈节段性分支分布,与心经相关穴位的血管分布较密集。  相似文献   

17.
颅外椎动脉侧支吻合的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观察椎动脉颅外段的仙支吻合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7具防腐尸体标本并结合5具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观察椎动脉与颈 脉,锁骨下动脉分支之间的血管吻合,结果:椎动脉与颈动脉的分支颈升动脉,咽升动脉以及颈深动脉等有广泛的吻合,一般为细小的肌支吻合,椎动脉与枕动脉间的血管吻合比较恒定,有两种类型:直接吻合(10%)和肌支吻合(占90%)。结论:颅外椎动脉侧支吻合是椎动脉代偿机制的重要解剖学基础之一,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发病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用解剖和血管透明方法对32侧成人、5侧婴儿下肢骨滋养动脉的起始、长度、口径、走行及骨内分布进行观测.胫骨滋养动脉一支者占96.88%,起始于胫后动脉者占69.70%, 主干平均长度42.41±9.53mm.起始处外径1.41±0.61mm.人骨处外径0.71±0.14mm.髓腔内,滋养动脉分为升降二支髓动脉,后者向胫骨两端呈树状分支.在骨皮质内,髓动脉与骨膜动脉的分支吻合.  相似文献   

19.
闭孔动脉吻合支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为骨盆创伤止血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 0个防腐固定的成年骨盆标本 ,仔细解剖观察双侧闭孔动脉的来源、分支及其吻合情况。同时通过 5个盆部血管铸型标本 ,观察闭孔动脉与髂外动脉及髂内动脉系统的侧支吻合情况。结果 :闭孔动脉起源分散 ,可分为盆内段和盆外段 ,其分支分布至盆腔脏器和骨盆。 86.7%的闭孔动脉与旋股内动脉浅支间存在直径 ( 1.2 8± 0 .2 2 )mm的血管吻合 ,3 6.7%与对侧闭孔动脉间存在直径 ( 1.12± 0 .0 8)mm的血管吻合 ,2 6.7%与腹壁下动脉 (或髂外动脉 )间有直径( 1.0 2± 0 .3 2 )mm的吻合血管 ,11.7%与旋股内动脉深支有直径 ( 1.5 6± 0 .3 4)mm的血管吻合。此外 ,闭孔动脉分支的终末毛细血管与髂腰动脉、旋髂深动脉、第四腰动脉、阴部内动脉、膀胱上、下动脉和前列腺动脉 (或子宫动脉 )等动脉之间存在广泛、固定的毛细血管吻合网。结论 :闭孔动脉与髂内动脉其他分支及髂外动脉之间存在广泛的血管吻合 ,主要吻合类型为终末支直接吻合和终末支网状血管吻合。在骨盆创伤骨折需阻断出血动脉时 ,应特别注意终末支直接吻合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在局部解剖的过程中,发现右冠状动脉开口位置异常1例(附图),报道如下:下,动脉口直径为0.4cm,其主干先在升主动脉根部与肺动脉干之间紧贴升主动脉壁向右行走0.9cm距离,继行于肺动脉与右心耳下方的右冠状沟内,向右绕过右缘至膈面走行于后室间沟,于心尖处与前室间支末梢吻合,沿途分支有:右圆锥支、右室支、右缘支、右房支、房事结支。左冠状动脉开口于左主动脉窦内,动脉口直径为0.4cm,心脏其它部位未见异常。 本例右冠状动脉分支和分布虽属正常,但其始段贴着升主动脉壁行走,当主动脉充盈扩张时,可能影响到右冠状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