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诊断食管癌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诊断食管癌的临床价值,以提高对食管癌综合影像检查作用的认识。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结合病理检查确诊的55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检查。结果 X线气钡双重造影诊断符合率为61.82%,食管上段癌4例,中段24例,下段6例;CT检查诊断符合率81.82%食管上段癌7例,中段癌27例,下段癌11例。30例癌肿块局限于食管腔内全部手术治疗;肿块向管腔外生长15例,8例周围脂肪层模糊或消失,提示肿瘤外侵,但未侵及邻近结构,行手术治疗,7例肿瘤与周围结构关系密切行放疗。结论X线气钡双重造影对于早期黏膜病变,功能性改变,具有优势;CT可对中晚期食管癌进行术前评估,有助于选择合适治疗方式。二者结合可为食管癌的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2.
数字胃肠机双对比造影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数字胃肠机双对比造影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临床可疑的早期食管癌患者应用数字胃肠机气钡双对比造影技术进行检查,随机抽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对其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变主要表现为局部粘膜粗细不均、扭曲及中断,不规则小龛影和充盈缺损,病变区功能改变,即食管柔软度及舒张度减低,甚至消失。 结论 数字胃肠机双对比造影可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而且安全有效,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瓶吸法是一种钡气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法。它能使食管腔充分扩张,是在空气和硫酸钡液衬托下显示早期食管癌的X线和病理改变,从而结合内镜病理检查诊断发现早期食管癌的一种有效检查方法。近年来应用此方法发现早期食管癌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石双任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210-8211
目的探讨早期贲门癌X线气钡双重造影误漏诊的原因。方法对X线气钡双重造影误漏诊的18例早期贲门癌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中被误诊贲门炎5例,贲门痉挛2例,胃底静脉曲张3例,良性溃疡4例,漏诊4例。结论对正常贲门口X线表现及生理特殊性缺乏认识,对早期贲门癌的X线特殊征象认识不足,检查前准备不当及检查方法不规范、全面是早期贲门癌X线气钡双重造影误漏诊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食管癌诊断中应用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2月本院食管癌患者5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诊断,分析两组诊断结果。结果:本组50例食管癌患者接受CT检查确诊的有41例,包括6例上段癌,25例中段癌以及10例下段癌,诊断准确率为82%;接受X线气钡双重造影确诊的有31例,确诊率为62%。包括3例食管上段癌,24例食管中段癌,4例患者为食管下段癌。结论: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诊断食管癌均有各自优势,联合应用两种方法能够更明显提升诊断效果,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崔红 《中国疗养医学》2010,19(10):949-949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的X线表现,提高诊断疣状胃炎的能力。方法本组选择经气钡双重造影检查,X线征象典型疣状胃炎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全部病例均经胃镜及病理证实。结果病变发生于胃窦14例,胃体5例,弥漫分布9例。多发性病灶26例,单发2例。病变呈痘疮样糜烂20例,息肉样隆起8例。结论气钡双重造影结合内窥镜及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疣状胃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179例经数字化成像气钡双重对比(n=96)和CT检查(n=83)诊断为早期食管癌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手段的术前确诊率。所有早期食管癌患者均经食管镜活检和术后病理诊断证实。结果数字化气钡双重对比成像检查提示早期食管癌患者96例,经病理证实85例为早期食管癌,诊断准确率为88.5%。CT检查提示早期食管癌83例,经病理证实76例,诊断准确率为91.6%。两组确诊率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贲门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显示方法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双重对比钡餐造影法诊断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6例早期贲门癌患者的X线影像资料。结果:贲门形态改变40例,贲门区软组织肿块影35例,食管下段受侵29例,胃体上部受侵17例。结论:气钡双重造影多轴位反复观察在贲门癌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皮病(PSS)累及食管的X线表现与早期诊断。方法采用食道气钡双重造影,同时行立位及卧位多体位观察,并对其X线征象进行分析。结果PSS食道受累患者排空时间、管腔直径及黏膜均有不同程度异常。结论食道气钡双重造影是观察食管功能的有效检查手段,对早期诊断PSS具有极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田梅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2):1925-1925,1927
放疗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食管癌放疗的局部控制率,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10月期间,放疗前经过胸部CT、食管X线气钡双重造影、及经过食管镜活检病理或细胞学检查证实的病人,评价胸部CT对放疗计划制定的价值。食管癌常规放疗设野:①为三野等中心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食管入口病变的临床以及X线和CT表现,探讨食管入口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提高食管入口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4例经临床、手术、穿刺和病理证实的食管入口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34例均行CT检查,其中27例行增强前后CT扫描,7例仅行CT平扫。34例中有28例行X线钡剂检查。结果:34例食管入口病变包括原发于食管入口的肿瘤14例(鳞癌12例、未分化癌2例)、食管入口括约肌肥厚3例、食管入口憩室5例、食管入口损伤12例。34例食管入口病变均有吞咽障碍的临床症状,食管入口癌的中晚期,吞钡检查可见食管入口黏膜破坏。肿瘤早期CT表现不明显,中晚期病人食管入口壁可有不规则增厚或肿块。环咽肌肥厚者,CT表现为食管壁局部增厚,黏膜光滑。食管入口憩室者,CT表现为食管入口侧壁不强化的软组织肿块,吞钡可见食管一侧囊袋状龛影,有钡剂进入。食管入口破裂者吞钡时,可见钡剂溢入颈部软组织,2例食管入口破裂、穿孔并发纵膈脓肿者CT可见上纵膈增宽,增强扫描后见低密度脓腔。结论:X线钡剂检查对食管入口病变的诊断,目前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简便易行、费用低廉、易被患者接受。CT对食管入口肿瘤的定性、分期,对食管入口损伤及其并发症的观察有重要意义,若将两者结合起来,能提高食管入口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X 线胃精细钡气造影对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76例,患者术前均行胃精细钡气造影X线检查,并与患者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6 例患者中,65例患者X线诊断为疑似胃癌或者胃癌,其中45例患者为溃疡型胃癌,12例患者为蕈伞型胃癌,8例患者为肿块型胃癌;6例患者X 线诊断为糜烂性胃炎或者良性胃溃疡;5例患者发生漏诊;X线诊断胃癌的检出率为85.5%.结论 X线胃精细钡气造影检查可以有效地提高胃癌的临床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结合,可以对胃癌做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钡餐和CT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癌的影像学资料。本组钡餐造影检查141例,43例同时进行了CT检查。结果钡餐造影检出食管癌141例,病灶共144处。早期的病变可显示食管壁的浅表隆起征象,病灶表面显示有溃疡,食管粘膜中断,管壁僵硬,软组织肿块影,杯口状充盈缺损等。CT检查食管癌43例,显示管壁增厚,部分病变段周围脂肪层模糊不清甚至消失,CT显示肿瘤与胸主动脉夹角增大,纵隔淋巴结肿大,腹腔淋巴结转移等情况。结论钡餐造影是发现食管癌的重要手段。CT对食管癌的诊断、术前分期、预后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有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早期数字X射线钡剂造影影像特征。方法 4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食管癌患者,均使用数字X射线机钡剂造影,以连续大口服钡法为主,正位、左右前斜位动态采集图像。结果 49例食管早期癌中,上段14例,中段23例,下段12例;主要X射线表现为:病变处食管黏膜不规则、浅小溃疡形成或局限性小充盈缺损,管壁增厚,柔弹性减低,造影剂局部流空减缓。结论使用数字X射线机,运用连续动态采集图像及图像后处理功能,采用大口服钡法,辅以低张食管双对比造影与操作技巧,获得更多的诊断信息,病变得到清楚显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X线与CT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74例经活检、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的低张双对比钡剂灌肠造影和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低张双对比钡剂灌肠造影发现结肠癌患者66例,病变检出率为89.19%,其中黏膜改变:有61例患者,占92.42%;增生型:19例,占28.79%;浸润型:有56例,占84.85%;溃疡型:11例,占16.67%。CT扫描诊断的结肠癌患者为74例,病变检出率达100%。其中增生型:61例患者,占82.43%;浸润型:67例患者,占90.54%;溃疡型:19例,占25.68%。结论:低张双对比钡剂灌肠造影和CT扫描检查可有效地显示结肠癌的部位、大小、形态,能较为准确地判定结肠癌的侵犯范围及转移,对结肠癌的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中晚期食管癌选择性动脉化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0例食管癌动脉灌注化疗药物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全部病例均经X线食管造影、内窥镜检查并确定组织形态学类型,共进行了38次穿刺插管注入化疗药物。结果:表明选择性动脉化疗对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较明显,且不同形态的食管癌的疗效存在差异,其中半年、一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0%、35%、无严重的并发症出现。结论:经导管注入化疗药物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一种安全、行之有效的方法,其远期疗效尚在观察,建议选择性血管内介入治疗配合食管内支架置入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结肠镜、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及螺旋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镜、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螺旋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将33例结肠镜直视下活检、19例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43例螺旋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进行对照。结果:诊断符合率内窥镜为90.9%,结肠气钡双重造影为84.2%,螺旋CT扫描癌肿检出率为44.2%,淋巴转移符合率28.2%,肝脏转移诊断符合率87.5%,原发灶侵犯周围器官组织诊断符合率66.7%。结论: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及预防结肠癌最有效的方法,对不能完成结肠镜检查的病人,可行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进行诊断;螺旋CT检查能发现和显示病变,确定病变的侵犯范围及转移情况,是临床确定治疗方式及判定预后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TN分期的CT表现与p53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CT扫描,分析66例经病理确诊的胸段食管癌组织p53蛋白表达与TN分期的CT表现间的关系。结果:经CT分期,T1期3例,T2期10例,T3期41例,T4期12例,淋巴结转移21例。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1.52%(34/66)。T4期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T3、T1~2期(χ2分别为3.412、3.381,P值均<0.05)。淋巴结转移阳性与阴性组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95%(17/21)和37.78%(17/4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86,P=0.001)。T1~2、T3、T4期p53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23.08%(3/13)、46.34%(19/41)、66.67%(8/12),p53蛋白表达强度随着CT的T分期升高而有增强的趋势(rs=0.270,P=0.028)。淋巴结短径≤2cm与短径>2cm组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4.62%(11/13)、75.00%(6/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9)。结论:食管癌中较高的p53蛋白表达与CT术前TN分期相关,p53蛋白的表达强度随着CT T分期升高有增强的趋势,淋巴结大小与p53蛋白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