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1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病例临床分析,探讨其发病特点、病因及预后。方法:对19例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的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偏侧舞蹈症病例中脑梗死14例,脑出血5例;脑卒中后24h与1周内出现偏侧舞蹈症症状分别为16例和3例;应用氟哌啶醇治疗后症状消失18例,好转1例。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是偏侧舞蹈症的主要病因之一;病灶部位以基底节为主;氟哌啶醇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伟光  赵辉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1):1435-1436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病例临床分析,探讨其发病特点、病因及预后。方法对32例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的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偏侧舞蹈症病例中脑梗死23例(腔隙性脑梗死22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脑出血9例(丘脑少量出血8例,基底节区大量出血1例);脑卒中后24h与1周内出现偏侧舞蹈症症状分别为27例和5例;应用氟哌啶醇治疗后症状消失27例。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是偏侧舞蹈症的主要病因之一;病灶部位以基底节为主;氟哌啶醇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血管病以失语、肢体瘫痪及感觉障碍为主要常见症状,以偏侧舞蹈症为主要症状者较少见.现对我院2000-01~2008-12收治的以偏侧舞蹈症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脑血管病3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汉语失语症病变部位及其自然恢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前瞻性研究脑卒中后汉语失语症类型与病变部位的关系及对其自然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汉语失语症患者30例分别在脑卒中后第10.5d,1,2,4及6个月时,用同一套语言测评材料进行语言评定。结果:同一病变部位所致失语症的类型可不同。最复杂的是基底节,并且同一类型失语症可由不同病变部位产生。30例不同类型失语症患者的语言能力在6个月内均获得不同程度的自然恢复。除完全性失语外,各类失语在第1-2个月内恢复最明显。听理解,口语表达和阅读恢复最好,其次为复述,书写的恢复最差。丘脑性失语和基底节性失语恢复最好。运动性失语恢复较好,感觉性失语恢复较差。完全性失语恢复最差。经皮质失语和传导性失语因病例数太少而不能充分反映其自然恢复情况。结论:脑卒中后汉语失语症的病变部位与类型关系复杂。其自然恢复与失语症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5.
失语症类型与病变部位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后具有明显失语症临床表现的98例患者进行失语症的分类及CT、MRI研究,揭示失语症类型与病变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汉语失语检查法中的利手评定标准进行利手判定、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进行失语症的分类、波士顿诊断性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及CT、MRI检查。结果:98例失语症患者均为右利手,失语症类型分别为Broca失语21例。Wemicke失语15例,传导性失语2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8例,经皮质感觉性失语7例,经皮质混合性失语12例。完全性失语23例,命名性失语10例;病变部位位于经典的语言中枢的有56例,38例为非语言中枢受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结果为0级28例,1级30例,2级14例,3级16例,,4级10例,其中0级、1级病变部位多为语言中枢。结论:失语症的类型与经典的语言中枢并不完全相符,非语言中枢病变也可引起失语,病变部位位于语言中枢的失语严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6.
皮层下失语的BEAM及CT图像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皮层下失语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理。方法:选择经颅脑CT扫描证实为单侧皮层下病变患者105例,在发病2周,1个月及2个月分别进行失语症检查。同时进行脑电地形图(BEAM)及CT图像标准化处理。结果:皮层下失语患者病灶多在基底节区偏外侧、偏前部及偏上部。病变偏外侧及丘脑性失语患者BEAM异常率高,且此类患者多有较重的听理解障碍,而尾状核受损患者失语中有明显的构音障碍及音韵障碍。结论:皮层下失语有其临床特点,导致失语的机制多与皮层下病变直接或间接影响皮层语言区(血流量减少、代谢低下)有关,但尾状核似可作为言语的皮层下整合中枢,丘脑可作为皮层下语言中枢,在部分患者的失语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皮质下失语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皮质下失语一直是神经科医师争论的焦点。近年来,随着功能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皮质下失语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都有了新的认识,但尚未达成共识。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5-04期间与皮质下失语相关文章,检索词“subcortic alaphasia”、“thalamic aphasia”、“ganglia aphasia”,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双盲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筛除明显不随机或没有对照组的临床研究及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8篇相关文献,排除的27篇中,有19篇为重复性研究,8篇为个案报道。纳入61篇,其中关于皮质下失语的病因及分类25篇、临床表现24篇、发病机制及预后22篇。 资料综合:皮质下失语的病因有缺血病变、脑出血及其他3类。按部位不同包括内囊纹状体区(基底节)失语、丘脑失语、脑室旁白质失语及小脑失语4类,而临床表现也因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皮质下失语的机制为:皮质下损害的直接效应、语言的实质皮质结构断开、损害了公式化的皮质语言输出中的语言“释放”片断、、神经机能失联系、皮质功能障碍、皮质执行功能障碍综合症。但发病机制仍然存在很多的争议。 结论:皮质下失语临床表现多样,发病机制复杂不祥,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皮质下失语患者在口语表达中音位障碍和词汇障碍特点以及可能的病理机制,为言语康复训练提供依据。方法:用汉语失语检查法(ABG法)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例左侧皮质下血管病变引起的丘脑性失语和基底核性失语患者进行检查。分析两类失语患者在复述中音位错误和视命名中词汇错误出现的次数,并进行比较。结果:皮质下失语的音位错误中音素替代最多(各自出现27次/84.4%,10次/66.7%),环境错误最少各自2次。在词汇错误中丘脑性失语最多的类型是语义上位关系词替代(32次/42.5%),基底核性失语是音位错语(11次/26.8%),丘脑性失语与基底核性失语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18.828,P&;lt;0.05)。结论:皮质下失语患者在口语表达中的不同特点,揭示皮质下结构参与了语音、词汇-语义的组织表达。  相似文献   

9.
背景: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少见,国内仅报道了3例。关于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的言语学及影像学特点,临床资料较少。目的:报道1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患者言语障碍及影像学特点,阐述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的临床特征。设计:病例分析。单位: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对象:患者男,56岁,高中毕业,发病前经商。主因“言语能力进行性下降3年”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方法:对该例患者进行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汉语失语成套测验中口语流利性评定、应用西部失语成套测验判断失语症类型及波士顿诊断性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进行记忆力、智力筛查及影像学检查。主要观察指标:该例患者的口语流利型,失语症类型,失语症的严重程度是否有记忆力及智力障碍,影像学特点。结果:患者为流利型口语,西部失语症成套测验评定为感觉性失语,失语严重程度为4级,无记忆力及智力障碍;MRI显示左侧额叶及颞叶萎缩,以左侧明显,功能磁共振显示左侧颞叶和额叶呈低代谢、低灌注状态。结论:原发性进行性失语以言语障碍为突出临床表现,发病初始无其他认知功能障碍,病变部位主要在左侧颞叶、额叶。  相似文献   

10.
背景:多数研究认为病变部位对失语症的发病及失语症的类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对此也有争议。 目的:对失语症进行分类评估及CT,MRI检查。揭示失语症类型与病变部位之间的关系。 设计:横断面调查。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对象:选择2002-02/2005-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卒中单元住院的1198例脑梗死患者病变部位。纳入失语症患者325例。纳入标准:(1)诊断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拟订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头CT或MRI证实为左侧大脑半球病变引起的脑梗死患者。(2)母语为汉语语种者。(3)意识清醒能合作者。(4)文化程度小学以上,发病前智力正常,无精神疾病史。(5)初次发病或多次发病但没有言语功能障碍。(6)不合并严重肝、肾及其他内、外科疾病。(7)不合并其他影响语言功能的疾病。(8)不合并其他影响认知功能的疾病。(9)西部失语成套测验得分≤93.8分。排除标准:(1)右侧大脑半球病变引起的脑梗死。(2)母语不为汉语者。或普通话不标准。(3)文盲。(4)多次发病且遗留语言障碍。(5)合并记忆力、智力障碍。(6)合并严重的视力、听力障碍。(7)不合作者。(8)西部失语成套测验得分〉93.8分。其中男221例,女104例,平均年龄(68.72&;#177;4.56)岁。 方法:(1)入院前进行CT检查,入院后1周内完成MRI检查,利用SIEMENST Trio 2003T磁共振仪及siemens AG2003 work station完成全脑的数据收集和后处理。(2)入院2周内由卒中单元专业语言治疗师用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进行失语症分类评估。(3)进行西部失语成套测验检查的同一天由同一语言治疗师应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共分6级.0级为无有意义的言语或听觉理解能力,5级为有极少的可分辨得出的言语障碍,患者主观上可能感到有点儿困难,但听者不一定能明显觉察到。 主要观察指标:失语症类型与病变部位间的关系;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 结果:纳入患者32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1)语言中枢受累未引起失语情况:1198例脑梗死患者中。有5例Broca区及4例Wernicke区受累.没有引起失语症候群的患者。(2)失语症的分类:失语症患者325例中,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评定结果为Broca失语83例,Wemicke失语48例,完全性失语58例,传导性失语12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36例。经皮质感觉性失语17例,经皮质混合性失语19例,命名性失语52例。病变部位位于经典语言中枢240例。非语言中枢受累85例。(3)波士顿诊断性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结果:0级84例,1级79例,2级77例,3级63例,4级22例。其中失语严重程度为0级、1级的患者多为经典的语言中枢受累。 结论:多数失语症的类型与病变部位之间的关系符合经典的失语症模式,但也有少数失语症类型与病变部位不完全相符,非语言中枢病变也可引起失语,病变部位位于语言中枢的失语症患者,失语严重程度大。  相似文献   

11.
背景:病变部位对失语症的发生及火语症的类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却不能很好地解释临床上的某砦现象,失语症类型与病变部位之间有何关系?目的:探讨病变部位对失语症类型的作用,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设计:病例观察.单位: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内科。对象:纳入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内科2003—08/2004—06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98例男63例,女35例;平均年龄(68&;#177;4.56)岁;病程2~4周。方法:应用北京医科人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汉语失语成套测验中的利手评定进行利手判定,西部失谓成套测验进行失语症的分类,波士顿诊断性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及CT和MRI检查。主要观察指标:脑梗死患者失语症的类型和病变部位。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9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利手判定:98例失语症患者均为右利手。②失语症的类型:Broca失语21例,Wemicke失语15例,传导性失语2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8例,经皮质感觉性失语7例,经皮质混合性失语12例,完全性失语23例,命名性失语10例。⑧病变部位:位于经典的语言中枢的有56例,38例为非语言中枢受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结果为0级28例,1级30例,2级14例,3级16例,4级10例,其中0级、1级病变部位多为语言中枢。结论:失语症的类型与经典的语言中枢并不完全相符,非语言中枢病变也叮引起失语,病变部位位于语言中枢的失语严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中枢的低灌注、低代谢与失语症发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功能磁共振揭示的语言功能区血流量及代谢的变化,探讨失语症可能的发病机制,为语言康复训练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10例有明确失语症临床表现。CT或MRI证实为脑卒中的患者进行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汉语失语症成套测验中的利手评定标准进行利手评定、西部失语评定标准判断失语症类型,采用Frenehy构音障碍评定标准进行构音障碍的评定,采用普通磁共振确定病变部位,并用功能磁共振对病变可能波及的语言功能区进行磁共振波谱分析及磁共振灌注成像分析,并与对侧相应区域进行对比。结果:10例脑卒中患者利手评定,结果有8例为右利手,2例为左利手,经西部失语评定有5例为运动性失语,4例为感觉性失语,1例为传导性失语,MRI提示病变部位均为左侧大脑半球,MRS均显示语言功能区的N-已酰天门冬氨酸、胆碱、肌酸的代谢较对侧相应区域降低;PWI显示受累语言功能区的局部脑血容量、局部脑血流量较对侧减低,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较对侧延长。结论: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区均呈低灌注、低代谢表现,这可能为失语症的发病机制,在制订语言康复计划时,可适当提高语言功能区的灌注与代谢,促进失语症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及影像学改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对9例确诊的ADEM患者的MRI或CT改变的部位、范围、数量与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ADEM的MRI改变为双侧皮质下白质或脊髓的多灶性、大小不等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CT改变为低密度灶,病情轻重与病变部位、大小有关,而与病变数量无明显相关。结论:对有精神行为异常、意识障碍、瘫痪等神经系统广泛受损,且影像学改变为大脑白质多灶性损害者.应高度警惕ADEM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汉语皮层性失语的神经语言学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ABC法及补充语法检查对67例脑血管病致皮层单灶性损害患者进行神经语言学检查,并行头颅CT图像标准化及脑电地形图检查。结果:运动性失语(BA)病损范围大于Broca区,经皮层运动性失语(TCMA)少数也有Broca区部分受损,感觉性失语病灶范围差异较大,经皮层混合性失语(TMA)病灶介于TCMA及经皮层感觉性失语(TCSA)之间,BA及TCMA均有音位及声调障碍,功能词完成差,实质词正常,主动句正常,被动句理解障碍;感觉性失语(WA)及TCSA音位声调正常,功能词正常,实质词完成极差,尤以同义词较多的名词提取障碍,主动句及被动句理解均障碍,结论:各型失语病灶有其结构及功能定位,可指导临床医生进行定位诊断,各型失语神经语言学特点不同,应作为针对性制安康复计划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皮质下失语症的特点及其相关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皮质下失语症是指病变部位局限于丘脑、基底核-内囊区、脑室周围白质的失语症。其可表现为具有特征性的皮质下失语综合征,主要包括丘脑性失语症和基底核性失语症。也可表现为其他各种类型的失语症。对其机制目前主要有3种解释:①神经功能联系不能理论:即皮质下病变阻断了皮质下与皮质的功能联系,使皮质区因传人减少而发生功能和代谢下降,导致失语。所伴随的皮质低灌注是低代谢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②皮质下结构参与语言活动,其损害直接导致失语。③皮质下损害导致皮质的血流低灌注(血肿影响、缺血半暗带),由此引起失语。目前最多达到共识的是对第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脑梗死与消渴兼证"偏枯"及其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很高,约为非糖尿病患者的4倍。糖尿病患者发生的脑梗死大多为非致死性的、反复发生的小梗死灶。其中多发性中小动脉梗死或腔隙性脑梗死具有特征性。患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视其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可见程度不同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身症状。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症状较轻,一般无意识障碍,后遗症较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相当一部分患者在脑梗死发生之前并无明显糖尿病症状,而在脑梗死急性发作时通常又被认为是应激陛血糖升高,因此常会有漏诊。所以,对于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脑血管病患者,应该在其病情稳定后行葡萄糖耐量试验除外糖尿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前额病变与语言理解障碍的关系和机理。方法 分析5分左前额病变所致经皮质性感觉性失语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 5例的共同病变部位都在左侧脑室前角外侧的额中回、前回深部白质,发现由此可能引起经皮质性感觉性失语。经皮质性感觉性失语的语言症状多样,而因额叶为引起的语言障碍均较明显。结论 因左额前回、中回深部白质病变导致左侧额中回、下回领域比较广泛的机能下降,从而出现语言理解障碍。  相似文献   

18.
失语症患者近期自然恢复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23例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的失语患者进行连续8周的失语检查,结果:自然恢复是在中风后2周最快,6周后逐渐减慢。说和听较读和写恢复好。各类失语中皮质下失语、传导性失语、命名性失语、经皮质性失语及Broca失语恢复较好;而Wernicke失语、经皮质混合性失语及完全性失语恢复较差;脑出血较脑梗塞恢复要好;皮质下病变较皮质性变变恢复要。提示:失语症是一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额病变与语言理解障碍的关系和机理。方法分析5例左前额病变所致经皮质性感觉性失语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5例的共同病变部位都在左侧脑室前角外侧的额中回、前回深部白质,发现由此可能引起经皮质性感觉性失语。经皮质性感觉性失语的语言症状多样,而因额叶病变引起的语言障碍均较明显。结论因左额前回、中回深部白质病变导致左侧额中回、下回领域比较广泛的机能下降,从而出现语言理解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级神经心理功能障碍疏忽的产生与脑卒中不同病变部位及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于1998—06/2001-05选择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脑血管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选择其中首次发病,于发病24h后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大脑半球单一病灶的脑梗死,意识清醒,视野计检查排除同向偏盲,未接受过正规教育但可简单书写识字并自愿参加的患者67例.其中左侧大脑半球病变者33例,右侧大脑半球病变者34例,分别在发病后2.5~3个月进行疏忽补充检查和汉语失语等项检查,疏忽的诊断标准包括删除试验(按Albert法检测,患者不能把纸一边的一条或更多条短线删除视为异常)、二等分试验(按Peter二等分线法检测,以向左偏离1.16%,向右偏离2.51%视为异常)及临摹画图(要求临摹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图画中一边缺损视为异常);失语的诊断标准参照汉语失语检查法和失语类型鉴别诊断流程;梗死面积采用帕里西诺公式(梗死面积=π/6&;#215;梗死面积最长径&;#215;梗死面积最宽径&;#215;CT阳性层面)计算。主要观察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病变不同病变部位及不同梗死面积的疏忽发生率:样本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67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检查结果显示33例左侧大脑半球脑梗死患者均无一例疏忽出现,34例右侧大脑半球脑梗死患者中7例存在疏忽现象,其病变部位分别在右侧颞顶、颞顶枕、额颞顶、额颞顶枕、颞顶基底节、基底节、壳核。梗死面积在30cm^3以下出现疏忽2例(12.5%),31~60cm^3之间出现疏忽1例(14.3%),大于61cm^3出现疏忽4例(36.4%)。结论:导致疏忽的更可能部位是颞顶部位联合病变,额叶和枕叶可能并不独立导致疏忽的发生,基底节、壳核可能通过阻断了皮层-边缘系统-网状结构激活环路,损害注意-唤醒功能参与疏忽的形成,疏忽的产生与病变部位有着密切的关系,与梗死面积并无直接关系,但病变范围的增加可增加疏忽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