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滨  王峰 《哈尔滨医药》1996,16(3):34-35
人工晶体前膜是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本文观察了95侧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患者,人工晶体前膜形成12人,发生率为12.5%。应用结膜下注射皮质激素,活动瞳孔及频谱治疗等综合性治疗方法,疗效甚佳,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12例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的患者中男6例,女5例。老年障10例,并发障1例,先天障1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6岁。 二、临床表现: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术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体前膜的形成原因及治疗、预防方法。对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32 8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人工晶体前膜 1 8例 ,占 5.5%。经过抗炎、散瞳、热敷、激素等综合治疗 ,1 8例人工晶体前膜全部吸收 ,视力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3.
4.
5.
人工晶体前膜是白内障囊外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并发症,自1992年2月至1995年10月间对101例术后病人进行了观察,有10例术后发生人工晶体前膜,发生率为9.7%。经过药物治疗或再次手术,前膜均消失,获得了较好的视力,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郝黎 《河南医药信息》2002,10(19):25-25
目的 探讨rt-PA在治疗人工晶体膜中的作用。方法 对32只眼根据术后出现膜的时间不同先后前房内注射15微克/次rt-PA,有2只眼3天后重复注射一次。结果 32只眼的人工晶体膜在用药后全部消除。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rt-PA前房内注射治疗术后人工晶体膜疗效确切,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8.
人工晶体檀人后前膜形成的琢后较后囊膜混浊严重,所以B引起国内外学的广泛关注.作对105例(113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行囊外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檀人术的病人进行了有关人工晶体前膜的临床观察,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形成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未及时处理,将导致术后视力不良。为观察5一氟尿呼院(5-FU耐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的疗效,我们自1992年开始对部分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股形成者(以下简称前膜形成)施行5-FU联合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为我院1992年1月至1995年6月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发生前膜形成的部分病例,共51眼,年龄3岁~86岁.1·2诊断分级:前膜形成投Mopkek分级法[’]分为;互级:瞳孔区少量丝状纤维膜样物形成;!级:政孔区有成片纤维膜样…  相似文献   

10.
膜性白内障是指外伤性白内障自发吸收后 ,或囊外手术后残留晶体皮质及机化组织而形成的病理性膜。此膜可以是单纯的后囊膜浑浊 ,很薄 ;也可以是致密的机化膜 ,硬且厚。有的伴发不同程度的瞳孔后粘连、睫状体粘连、新生血管长入等 ,形态错综复杂 ,在处理上使临床医生感到非常棘手[1] 。 2 0 0 0年~ 2 0 0 1年在“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中我们对 9例膜性白内障患者施行了人工晶体植入术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9例 ,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9岁~ 71岁 ,眼球穿通伤自发吸收 2例 ,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后 4例 ,老年性白内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rt-PA在治疗人工晶体膜中的作用。方法 对 32只眼根据术后出现膜的时间不同先后前房内注射15微克 /次rt-PA ,有 2只眼 3天后重复注射一次。结果  32只眼的人工晶体膜在用药后全部消除 ,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rt-PA前房内注射治疗术后人工晶体膜疗效确切 ,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2.
我们采用YAG激光治疗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纤维性前膜形成26例27眼,体会到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切除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内障囊外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护理,恢复患者视力,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26例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成功率100%,视力恢复良好。结论通过术前充分准备,术后预防眼压升高、前房积血、虹膜粘连、晶体移位及感染等护理措施,患者视力从0.2提高到平均0.5以上。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任兵  王凤秀 《河北医药》1999,21(6):534-534
人工晶体前膜形成是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常见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后果严重,常因虹膜后粘连、瞳孔膜闭、继发性青光眼,而影响手术效果。我们对199706至199807的18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及35例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术,其中糖尿病患者28例(34眼)中,术后出现人工晶体前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我院进行的两种术式用于糖尿病患者共28例(34眼)。年龄40~72岁,患糖尿病时间4~10年,术前血糖均控制在78mmol/L以下。两组术前均用A型超声仪测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采用SPKⅡ公…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晶体前膜发生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8例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的形成、形成时间、前膜形成与白内障类型及前膜的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前膜发生率7.7%;大多发生在术后17-35天;外伤性白内障与并发性白内障术后发生率较高;皮质类固醇、尿激酶结膜下注射、散瞳治疗敏感。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可能是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变态反应引起,术后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联合散瞳可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王丽霞 《江苏医药》1996,22(3):198-198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大约有10%的白内障病人患有糖尿病。1991年~1994年作者对84例(88眼)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84例中,男52例,女32例,年龄38~76岁。88眼手术,术前均经糖尿病饮食控制或降糖药物治疗,血糖在5.21~11.6mmol/L,平均679mmol/L,其中6.25~8.12mmol/L62例,占74%,伴有冠心病者34例,尿蛋白(±)或(+)者26例,高血压者18例。术前视力为眼前光感至一尺指数,58眼虹膜轻度萎缩,3眼部分虹膜后粘连,对侧眼眼底,19眼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期或…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并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80例(198眼),进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并记录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情况等,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手术后1周,进行视力检查,其中,视力为0.5及以上者140眼(70.7%),视力为0.2~0.4者42眼(21.2%),视力为0.1及以下者16眼(8.1%),术后囊膜破裂2眼,角膜水肿22眼,前房出血8眼,在相应处理后均得到有效治疗。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的治疗有手术成本低、手术成功率高、手术对患者伤害小、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90例白内障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71.11%,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6%,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4%。研究组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0.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ECCE)联合人工晶体 (IOL )植入术仍是目前有效的白内障治疗手段 ,可使白内障患者获得复明。现将近年来我科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其中资料较完整 80例 84只眼总结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80例 84眼 ,男 6 0例 6 3眼 ,女 2 0例 2 1眼 ;术前视力光感~ 0 .12 ;年龄 5 5~ 82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 76眼 ;并发性白内障 8眼 ,包括糖尿病性 4眼 ,电击伤性 1眼 ,外伤性 1眼 ,高度近视 2眼。均为同期植入人工晶体。2 材料与方法人工晶体选用美国进口 ,缝线选用 Alcon公司生产 10 - 0尼龙线 ,人工晶体屈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