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肝干细胞成为研究的热点.不同来源的肝干细胞具有强大的临床治疗潜能,但是在临床应用普遍推行之前,有许多研究工作需要进一步开展.本综述就肝干细胞的一些基本特性及其在肝脏损伤后的肝再生作用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认识肝门板的解剖结构,探讨经肝门板选择性血流阻断下肝切除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肝病死亡尸体解剖患者肝脏4例及中重度肝硬化死亡尸体5例.分别解剖肝门板左主干支、左内叶支、左外叶上支、左外叶下支,右主干支、右后叶支、右前叶支,进行测量其宽度和深度.观察肝门板各支干与周围管道的关系及与肝脏实质间的组织间隙.同时临床筛选行左半肝切除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为经全肝血流阻断组与经肝门板选择性血流阻断组,统计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肝功能变化,对}匕分析两种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的肝切除技术.结果肝硬化肝脏肝门板与正常肝脏肝门板各支测量结果显示无明显差异,肝门板与第一肝门入肝血管之间存在明显的组织间隙,组织间隙及位置相对固定.通过肝门板选择性血流阻断肝切除患者较全肝血流阻断行肝切除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以及肝功能状态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毒结论肝门板作为肝脏解剖上的一特殊结构,在肝脏病变过程中,相对稳定.经肝门板选择性肝脏血流阻断技术安全、可行,在临床运用中对于肝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明显低于全肝血流阻断患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常规序列结合三维容积式内插法屏气检查(3D-VIBE)序列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资料,分析MRI多种序列图像上肿瘤的征象以及3D-VIBE钆动态增强扫描征象.同时判断瘤体的存在、侵犯范围及对肝门结构的侵犯程度.结果 12例肝门胆管癌中,MRI常规序列,包括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显示9例瘤体,3例瘤体未显示;3D-VIBE序列显示11例瘤体,1例瘤体未显示.11例瘤体在3D-VIBE序列平扫图像上为等信号或低信号,动态增强表现为缓慢持续强化.3D-VIB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显示了11例瘤体的侵犯范围及肿块对肝门血管的侵犯程度.结论 MRI常规序列结合3D-VIBE序列技术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与时间分辨率,有助于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分型,对临床制订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肝脏血管形态及管径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正常人体肝静脉、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管腔大小及相互间的对应关系 ,为临床诊治相关疾病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用游标卡尺测量血管内径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测量结果肝右静脉为 12 .0 2± 0 .94mm ,肝中静脉为 7.83± 0 .95mm ,肝左静脉为 9.11± 0 .86mm ,肝门静脉为 11.5 4± 0 .90mm ,肝固有动脉为 3.0 9± 0 .30mm。结论 肝门静脉横断面积是肝中静脉的两倍 ,两者间的相关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治疗组和开腹治疗组,各41例.给予腹腔镜治疗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给予开腹治疗组患者开腹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临床疗效和术后复发率等.结果 腹腔镜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止痛药使用情况、下床活动时间、恢复意识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开腹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工肝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在临床应用方面,目前全国已有上百家医院开展了不同的人工肝临床治疗.随着人工肝工作的不断发展和推广,作为人工肝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人工肝护理,也日益受到重视.但由于人工肝在我国仍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之间在设备条件、开展方法及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本文就常用人工肝技术的护理要点进行总结,供从事人工肝护理的护士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治疗严重肝外伤(V、Ⅵ级)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近3年来施行钳夹法病灶肝切除术的12例重度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同期严重肝外伤15例,实施肝切除12例,治愈10例,死亡2例,非手术治疗1例和肝修补2例均死亡.结论肝切除术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长期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癌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长期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癌变的临床特征及有效治疗方法,提高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癌变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54例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癌变患者(占同期所有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2.8%)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结果及随访情况,总结临床诊治经验.结果:54例患者中,男18例,女36例,年龄29~72岁,平均(46.8±10.9)岁.发现结石病程均超过8年.临床体征常缺乏特异性.4例行内镜下逆行胆汁内引流及内支架植入术,50例行开腹手术,其中41例行肝切除术.结石部位与肿瘤部位均位于同一侧肝叶.术后病理均提示腺癌.随访51例(94.4%).35例死亡,主要原因为胆管癌复发转移;16例至今存活,其中2例行肝切除患者存活超过6年.结论:临床医师应充分认识到长期肝内胆管结石有胆管癌变的可能,掌握合并癌变时的临床特征表现,重视对高危对象的定期检查.肝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癌变的有效手段,可提高部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王剑锋 《中外医疗》2008,27(16):77-77
参阅历代医家的观点,肯定与否定柴胡劫肝阴者似乎都为数不少.在笔者的临床工作中对于柴胡的运用有一些粗浅的体会,本文试论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规则性肝叶切除术和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术对肝胆管结石病的疗效.方法 对114例行规则性肝叶切除术、40例行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的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组除手术时间长于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组以外,其他各方面均优于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组(P<0.05).结论 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更适于临床治疗肝胆结石病.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1例我院收治的肝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误诊为肝血管瘤病历.研究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手术中情况、病理结果与误诊原因.肝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上罕见,术前误诊率很高,就此病例的分析探讨,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临床上对肝肺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以我院门诊收治的110例肝肺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病患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研究应用多种诊断方法和有针对性的治疗,进一步保证预后的效果以及提高治愈率.结论:对于肝肺综合征患者而言,做好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工作,才可以减少并发率,提高临床治疗肝肺综合征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过程中诱发药物性肝损害状况.方法搜集近7年药物性肝病患者的资料,总结归纳分析.结果发现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是比较高的,以抗结核药物、抗癌类药物、素类药物、抗精神病类药物及镇静催眠药较多见.结论药物性肝损害在临床上是普遍存在的,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品很多,引起的原因也较复杂,如何合理用药防范药物性肝损害以及治疗过程中及早发现药物性肝损害是临床医生应予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曾晓华  沈鹏臻 《海南医学》2007,18(10):77-78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2~2006年我院临床各科室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患者发病多在用药后1~3周占79.6%;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乏力、纳差、恶心、黄疸,腹胀、腹痛、皮疹;肝功能检查提示ALT、AST增高,以ALT增高为主,黄疸指数均异常;部分病例有嗜酸性细胞的增高;肝损害常见药为抗结核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中草药、抗甲亢药物四大类共53倒79.3%;及时停用可疑肝毒性药物,保肝治疗后,大部分病人病情好转,3例出现肝衰竭.结论 临床工作中重视药物肝炎是预防药物性肝炎并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肝脏磁共振平扫中诸序列的应用在鉴别肝血管瘤(HH)及肝囊肿(HC)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对最终经MR强化证实的135个HH病灶和107个HC病灶与MR平扫诊断的143个HH病灶和114个HC病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磁共振平扫在HH的诊断准确率可达94.4%,在HC的诊断准确率可达95.5%.结论 磁共振平扫中诸序列的合理应用,可以鉴别诊断绝大多数HH和HC,无需静脉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6.
半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分析17例肝脏肿瘤的临床特点,应用半肝血流阻断技术行肝段切除、半肝和扩大半肝切除,观察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血压和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和手术到出院时间以及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506.65 ml±365.25 ml,术中血压平稳,血氧饱和度98%~100%,平均手术时间304.00 min±154.18 min,手术到出院时间13.47 d±4.56 d,术后肝功能均在2周内恢复.结论半肝血流阻断切肝能有效控制肝切除术中出血,避免健侧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术中血压波动小,术后肝功能恢复快.不仅可应用于规则性半肝切除,亦适用于肝段切除,扩大半肝切除和前入路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甲亢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方法 分析12例甲亢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结果 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率高,与年龄、病程有关.症状多数轻微或无症状,食欲变化不明显.肝损害以ALT及AKP升高多见.治疗以控制甲亢为主,护肝为辅.结论 甲亢合并肝损害发生率高,临床医生应警惕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提高对甲亢性肝损害的认识、分析和判断,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后大多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肝螺杆菌BJ 0801鞭毛蛋白B(flagellin B,fla B)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以探讨其功能.方法 根据已公布的肝螺杆菌ATCC 51449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以肝螺杆菌BJ 0801株DNA为模板,扩增fla B基因片段,与pGEM-T载体连接并转化感受态E.coliDH5α,提取的重组质粒经双酶切、PCR、电泳鉴定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目的 基因片段长度为1 545 bp,与已公布的肝螺杆菌ATCC 51449核苷酸同源性达99%.结论 成功克隆出肝螺杆菌BJ 0801鞭毛蛋白B基因序列,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静脉阻断术联合超声在复杂性肝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超声定位、Pringle法联合肝静脉阻断切除复杂性肝脏肿瘤63例.结果: 63例均顺利切除,未出现肝静脉分离失败、肝静脉损伤、大出血和空气栓塞.结论: 肝静脉阻断术联合超声定位行复杂性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周围填塞术在严重肝外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肝周围填塞术治疗的6例严重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术前术中平均出血量7600ml,其中1例出血量达12 000ml;平均输血量6 800ml.治愈5例,死亡1例.填塞物于术后第6~13天开始拔除,3天拔完.有4例发生创伤性肝脓肿,其中3例保守治愈,1例手术治愈.结论目前,肝周围填塞术是治疗某些严重肝外伤,如严重肝外伤伴凝血功能障碍、弥漫性肝被膜下血肿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