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素问》中记载,“胃者、水谷之海、天府之大原也”。胃属三焦经,起气化、荣养全身之作用。如胃有食滞、气滞、血滞等因素往往可以引起胃痛。内关属于手厥阴心包经,该经循三焦经故能治疗胃痛。我们临床观察针刺止胃痛9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慢性胃炎可归属于中医学的“吞酸”、“嘈杂”、“胃痛”、“胃院痛”范畴。1分型选药1.1肝胃气滞证见胃院胀痛,饱问不适,食后尤甚,攻撑连胁,遇情志不遂则加重,暖气频作,矢气较舒,或有恶心呕吐,泛酸,苔薄白,脉沉弦。【胃苏冲剂】由紫苏梗、香附、陈皮、佛手等组成。功能:理气消胀,和胃止痛。【气滞胃痛冲剂】由柴胡、仅壳、白芍、甘草、香附、元胡等组成。功能:疏肝理脾,行气止痛。【舒肝和胃口服液】由香附、白芍、佛手、木香、郁金、白术、陈皮、柴胡、广莲香、甘草、莱服子、摈榔、乌药组成。功能:平肝疏郁,和胃止痛。1…  相似文献   

3.
[方解]方中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为“血中气药”,能达巅顶、通透周身,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天麻甘平质润性微寒,归肝经,为“治风之神药”,功能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而且甘润能制约川芎之过于辛散。两味药共建活血化瘀、平肝息风、通络止痛之功。  相似文献   

4.
【方解】方中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为“血中气药”,能达巅顶、通透周身,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天麻甘平质润性微寒,归肝经,为“治风之神药”,功能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而且甘润能制约川芎之过于辛散。两味药共建活血化瘀、平肝息风、通络止痛之功。  相似文献   

5.
胃脘痛通降变化的法药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通降滞壅是治疗胃脘痛的基本法则,在疾病的动态变化中提出不同的通降变化法药:气滞胃痛寒湿滞壅宜辛燥疏通;肝郁胃痛土木相关宜辛柔散通;积滞胃痛痰食弥留宜导滞降通;郁热胃痛胃阳隆郁宜苦辛泄通;血瘀胃痛胃络凝滞宜化瘀辛通;劳伤胃痛中虚乏这宜辛甘补通;阴亏胃痛津乏不荣宜甘润补通。  相似文献   

6.
胃肠同为水谷之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胃主受纳,肠主传化。降则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成病。故“降”是胃肠生理特点的集中体现。一旦邪气犯胃,气失通降,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就会形成湿滞、血瘀、湿阻、食积、痰结、火郁等病因引起的种种胃肠疾患。此乃正邪交击,气机壅滞之实滞;若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清浊相干,郁滞于中,则属于虚中挟滞。所以胃肠病不论寒热虚实,“滞”是其共同的病理特点。治疗虽有温清补泻之分,但多以开其壅滞,调其升降为目的,都要着眼一个“通”字。胃气得通,浊邪得降,则清气自升,脾胃将养,此即所谓“以通为补”。  相似文献   

7.
闭经可分为血滞、血枯两大类。血滞属实证。是由邪气阻塞,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下行所致;血枯属虚证,多由阴血亏少,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张景岳尝言:“经闭有血隔、血枯之不同,隔者病发于暂,通之则愈;枯者其来也渐,补养乃充”,又说:“岂知血滞者可通,血枯者不可通也”,强调“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故本病无论哪一证型,病久都会出现肾虚症状.故在辨治中,耍注意补肾。笔者在临床中分型辨治.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认为赭石“能生血兼能凉血,而其质重坠,又善镇逆气,降痰涎,止呕吐,通燥结,用之得当,能建奇效”临证用赭石的配伍法略述如下。 1、赭石配半夏半夏,张氏认为“禀秋金收降之性,故力能下达为降胃安冲之主药”与赭石有降胃则血止之功。故张氏所订吐衄方中,寒降汤、温降汤、清降汤皆用之,在寒降汤中张氏效法仲景泻心汤,方中“重用赭石,以代大黄降逆之力,屡次  相似文献   

9.
··失气方来源于当地民间流行年久的一张治疗胸胁部进伤的经验方,因其简、便、廉、验而为人们喜用,笔者用于临床也屡获效验。组方失气方由木香6g,乌药6g,郁金9g,炒白芥子6g组成。每日1剂水煎服。方解该方为“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不通则痛”而设。方中木香、乌药行气止痛;郁金活血化瘀;白芥子宣肺疏气、化痰通络且能软坚散结。  相似文献   

10.
蔡淦用药精当,善用瓦楞子制酸止痛、消痰软坚以治胃酸过多和胃癌前病变,用莪术破气导滞、活血化瘀以治疗胃肠道肿瘤、癌前病变,用虎杖清利湿热、活血化瘀以治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胆囊炎,用徐长卿活血行气以治腹痛,用碧桃干敛汗和营以治汗证。  相似文献   

11.
胆胀是一个常见的病证,其形成虽有不同的病因病机,但总的病因病机是“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临床辨证大多属里证、热证,但总不外科实证和虚证两大类,实证不离过食油腻之物,与外感湿热毒邪、情志不畅有关,治宜清胆利湿,行气泄结为主,方用大柴胡汤加减;虚证则因久痛入络,损其肝阴,脾气不运,气滞血瘀,治宜滋阴清热,疏肝止痛为法,方用一贯煎为主加减,而“不通”二字又是本病病机中的关键,故虚、实二证,通下之药在所必用,以经常保持二便通利为度。  相似文献   

12.
芦荟珍珠胶囊由芦荟、木香、珍珠等组成。芦荟味苦性寒,有泻火、通经、杀虫解毒之功效;木香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功能;珍珠有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清肝明目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行气,导滞通便之功效。本实验对芦荟珍珠胶囊的通便润肠作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胃肠同为水谷之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胃主受纳,肠主传化。降则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成病。故“降”是胃肠生理特点的集中体现。一旦邪气犯胃,气失通降,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就会形成湿滞、血瘀、湿阻、食积、痰结、火郁等病因引起的种种胃肠疾患。此乃正邪交击,气机壅滞之实滞;若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清浊相干,郁滞于中,则属于虚中挟滞。所以胃肠病不论寒热虚实,“滞”是其共同的病理特点。治疗虽有温清补泻之分,但多以开其壅滞,调其升降为目的,都要着眼一个“通”字。胃气得通,浊邪得降,则清气自升,脾胃将养,此即所谓“以…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宁胶囊中栀子甙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宁胶囊系由木香、栀子、闹羊花等中药研制而成,具有开郁行气、止痛的功能,临床用于治疗胃痛、腹痛、嗳气、呕吐等症。药理试验研究表明,栀子是胃宁胶囊中的主要药味。本文作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胃宁胶囊中栀子药材所含栀子甙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法操作简...  相似文献   

15.
佤族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因其独特的气候特点及饮食习惯,胃痛、痢疾、泄泻等脾胃系疾病在佤族聚居地发病率较高,佤族医药在脾胃系统相关疾病中具有独到用药经验。然而因其传承方式的落后,目前部分用药经验面临着失传的风险。为进一步挖掘和整理这份民族瑰宝,笔者通过整合当地文献,同时走访国内两个佤族自治县(西盟、澜沧),并拜访当地佤医,最终总结出佤族医药治疗脾胃系疾病单验方218首,筛选出对脾胃系疾病起到关键作用的“药对”3组,发现“山茨菇-重楼”相配散寒行气,清热止痛,可用于治疗寒邪客胃、肝胃郁热所致寒热错杂型胃痛;“草血竭-翻白叶”相伍,清热止痛,调气和血,适用于感受外邪、内伤饮食导致的湿热痢疾;“金花果-土茯苓”合用清热燥湿,消食止泻,可应用于湿热中阻、食滞肠胃所致的泄泻。因此,本文通过总结云南地区应用的高频次药物功效及在脾胃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和现代药理学研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前言先师仲景之竹叶石膏汤问世已久,而时医皆知为手太阴足阳明经药也,乃治肺、胃虚热之剂,脉虚者为宜,及伤寒解后虚赢少气等症,非治胃病之主方也,尤其对于其他慢性疾患,今人则多畏石膏之寒而不敢用,岂不知有是病则投是药,而病能胜药也。李东垣曰:“邪在阳明,肺受火尅”,故用辛寒以清之。又曰:“热聚于胃则苔黄口渴,宜承气白虎,”即指川军石膏而言也,若以石膏为大寒之剂,而承气又何以行于世而治病乎?  相似文献   

17.
陈红梅  单宝杰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2):1107-1107
威灵仙味辛、咸,性温,归膀胱经。其功效:祛风温、通经络、止痹痛,又治诸骨梗咽。笔者有幸跟随我市名医冯玉堂老师学习,见其善用威灵仙治疗泌尿系结石,尤其对肾、输尿管结石的排出更有疗效。老师说:“威灵仙祛风温、通经络、止痹痛是医用之常。然灵仙性急,善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以其走窜消克为能事,更能利尿止痛,治水肿、小便不利,鲜为人知”。泌尿系结石属祖国医学“砂淋、石淋腰痛”,“小便不利”等范畴。  相似文献   

18.
柴胡舒肝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胡舒肝即柴胡之药是舒肝解郁的首药之意。肝位于胁下,其性刚强,体阴而用阳,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以气为主,因此,肝气太过或不及都可致病。在临床疾病中,肝气郁滞所致的症状繁多病机颇杂,治疗殊难,胃痛、胁痛、呃逆……等其病机重点在于肝郁气滞,故用柴胡舒肝汤以解郁,气机畅调病自愈。药用:柴胡、白芍、炙甘草、川芎、香附、陈皮,其功效舒肝解郁,主证是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所致之症。方中柴胡舒肝解郁,调畅气机;白芍益阴,因肝体木硬,故加白芍柔肝之药与柴胡合而舒肝理脾;炙甘草甘温益气以健脾;川芎、香附、陈皮增强行气舒肝,和血止痛之效,根据中医“异痫同治”,“治病求本”的原则,临床上对肝气郁结所致的病变选用柴胡舒肝汤加减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9.
一、胆结石静止期: 1.气郁型治则:疏肝利胆,健脾和胃。方药:胆宁汤(经验方)。方解:茵陈12克、虎杖12克、生大黄后入6~9克,通下利胆清热;青皮6克、陈皮6克、都金9克,三药疏肝理气。青皮入肝胆气分,降泄之力较强,可疏肝导滞;陈皮入肺、脾之气分,能健脾化湿,二皮相伍,相得益彰。郁金为血分之气药,入心、肺、肝三经能凉血行血,行气止痈。  相似文献   

20.
乌药始载于<开宝本草>,味辛性温,具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的功效.<日华子本草>指出乌药"治一切冷,除一切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认为"辛温香窜,能散诸气",<药品化义>更明确地指出:"乌药气雄性温,故快气宣通,疏散凝滞甚于香附,外解表而理肌,内宽中而顺气,以之散寒气,则客寒冷痛自除;驱邪气,则天行疫瘴即却;开郁气,中恶腹痛,胸膈胀满,顿然可减;疏经气,中风四肢不遂,初产血气凝滞,渐次能通,皆籍其气雄之功也."由此可见乌药辛开温通,善理气机,散寒气,止疼痛.笔者参考了前人的用药心得,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归纳了乌药在妇科诸多方面的应用及配伍方法.现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