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鼻黏膜除了接受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支配外,还接受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noadrenergic nocholinergic nerve,NANC)的影响.这些神经纤维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和神经肽,从而产生复杂效应.鼻腔组织中有多种神经肽,其作用既有重叠,又有区别.按照其作用可分为感觉神经肽、拟交感神经肽、拟副交感神经肽和炎性神经肽4类.其中感觉神经肽是鼻神经源性炎症的重要成分,而鼻神经源性炎在鼻腔各种炎症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国内外近年对感觉神经肽在鼻黏膜的分布、生理病理状态下的作用及其与鼻神经源性炎症的关系等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瘦素(leptin)对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的活化是否促进肥胖变应性鼻炎(AR)小鼠模型的发病。方法 高脂饮食及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建立肥胖小鼠AR模型。检测模型中leptin及leptin-R、ILC2及Th2相关因子、神经介素U(neuromedin U,NMU)及NMUR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检测leptin干预后模型中ILC2、Th2相关因子及神经肽的变化。结果 肥胖小鼠A R组leptin、N M U及其受体的表达均明显高于非肥胖A R组及对照组(P<0.05),其脾脏ILC2细胞数量及IL-4、IL-13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肥胖AR小鼠中leptin及leptin-R与ILC2呈正相关(P<0.05);肥胖AR组中ILC2、Th2相关因子及神经肽因子的表达经leptin干预后显著升高(P<0.05)。结论 leptin对ILC2的活化作用及相关的神经免疫机制可能在肥胖AR的发病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鼻黏膜炎性病变,属于Ⅰ型变态反应,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可导致许多疾病和劳动力丧失,给社会带来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其发病过程中所包括的免疫细胞受到了不同的基因组的调控作用。现已有研究论证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结构域分子-3(Tim-3)参与到免疫细胞的表达中,对很多免疫反应都有调节作用,与免疫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目前针对变应性鼻炎的药物及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找到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刻不容缓。关于Tim-3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很多,但其综述却是匮乏的,希望该文章,希望能丰富AR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并且为其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变应性鼻炎(AR)主要是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的I型变态反应。目前AR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治疗中存在诸多问题,其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可通过神经、免疫及内分泌通路与多个器官发生交互作用,如通过调节免疫系统进而影响哮喘、AR等变应性疾病,因此肠道菌群紊乱或许是AR发病的机制之一。故本文将从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肠道菌群与AR的关系以及应用益生菌、益生元、细菌裂解产物改善菌群失调治疗AR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治疗AR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神经纤维除释放经典的去甲肾上腺素(NA)、乙酰胆碱(Ach)等神经递质外,还释放大分子肽类物质,如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肽Y(NPY)、一氧化氮合酶(NOS)等.这些肽类物质在体内分布相当广泛,具有血管收缩、舒张、神经递质、神经调质或免疫活性等作用,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近年来,对神经肽与鼻粘膜的关系有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就这些神经肽的基本结构和作用以及在鼻粘膜中的分布和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副交感神经抑制是否影响变应性鼻炎(AR)鼻黏膜Th1/Th2细胞因子及神经肽的表达。方法  24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AR模型组和AR治疗组。检测各组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γ,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的表达。结果 AR模型组白细胞介素4、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R治疗组上述因子低于AR组。结论 抑制胆碱能神经可以缓解AR症状,而且可以调节AR鼻黏膜Th2优势的免疫反应以及神经肽等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神经肽在常年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神经肽主要位于神经元内,由较小的氨基酸构成。鼻神经肽及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的发现拓宽了对常年性鼻炎(包括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及常年性非市应性鼻炎)发病机理的认识。NANC神经借助NP发挥作用。鼻腔组织中有多种NP,其作用既有重叠,又有区别。它们主要存在于鼻腔的三类神经中,即C类感觉神经、副交感神级交感神经。按照其作用的不同、分为感觉神经肽、拟副交感神经肽、拟交感神经肽及缓激肽四类。C类神经兴奋所致  相似文献   

8.
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性一氧化氮合酶(nNOS)、神经肽Y(NPY)、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神经肽物质具有血管收缩、舒张或者神经调质作用.近年来,对神经肽与内耳的关系有了深入研究,本文就神经肽的结构和作用以及在内耳中的分布和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临床非特异性冷热刺激诱发无变应原者上气道高反应表现、加重变应性鼻炎患者相关症状,依赖现有免疫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上述问题在临床顽固存在但尚无有效解决方案。瞬时受体电位(TRP)在上气道高反应(AHR)疾病中的发现为其提供了新思路。神经-免疫通路是AHR发病机制的重要构成,TRP的表达和激发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相关研究最终会阐明此类症状具体的发病机制,成为未来临床治疗及干预的新方向。本综述突出了AHR神经免疫通路发病机制的重点构成及相关TRP通道的作用,且TRP亚家族TRPV1及TRPA1相关阻滞剂正逐步进入临床,TRP亚家族TRPV4、TRPM8有望成为药物研究新热点。  相似文献   

10.
变应性鼻炎(AR)是世界范围内普遍流行的常见疾病, 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阐明其发病机制是AR研究中亟需突破的瓶颈。鼻黏膜是变应原入侵的第一道屏障, 当机体受到外界因素刺激时, 上皮细胞自噬被激活诱发不同于凋亡的细胞死亡程序, 靶向上皮细胞自噬可能是治疗AR的新方向。白细胞介素37(IL-37)是免疫反应的负调节剂, 是有效的抗炎细胞因子, 它参与AR免疫过程, 有望成为治疗AR的潜力因子, 目前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自噬在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IL-37调控细胞自噬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鼻高反应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上气道疾病,以变应性鼻炎(AR)及血管运动性鼻炎(VMR)为代表,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的治疗策略仅以改善症状为主,尚不能彻底治愈。近年来研究发现,瞬时受体电位(TRP)家族可能是鼻高反应性疾病治疗的重要靶点。尤其随着对TRP香草酸受体1(TRPV1)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由其主导的神经-免疫调控网络对于鼻高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多种药物通过靶向TRPV1,对鼻高反应性疾病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反映出TRPV1诱人的临床转化前景。然而,目前对于TRPV1在鼻高反应性疾病中的研究尚缺乏系统性,因此,本文就TRPV1在鼻高反应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鼻高反应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和激活蛋白-1(AP-1)信号转导级联在变应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IL-5表达中的作用。方法:25例AR患者和23例鼻中隔偏曲(DNS)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每位受试者外周血中分离T淋巴细胞,并随机分为空白组、PKC激动剂12-肉豆蔻酰-13-乙酸佛波酯(PMA)组、PMA和AP-1抑制剂姜黄素组进行培养。将培养的T淋巴细胞涂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AP-1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的IL-5含量。结果:①加PMAAR组T淋巴细胞的AP-1活化细胞百分比和培养上清液中的IL-5与DNS空白组与AR空白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加PMADNS组及加PMA和姜黄素DNS组T淋巴细胞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加PMA和姜黄素AR组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加PMA和姜黄素AR组T淋巴细胞AP-1活化细胞百分比、培养上清液中的IL-5含量与AR空白组、加PMAAR组、DNs空白组、加PMADNS组、加PMA和姜黄素DNS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③T淋巴细胞的AP-1活化与IL-5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2,P〈0.01)。结论:AR患者T淋巴细胞PKC活化后促进IL-5表达增加的生物信号可能是通过AP-1进行转导,提示T淋巴细胞PKC—AP-1信号转导级联的激活可能是AR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变应性鼻炎是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炎症疾病。Th2细胞的激活被认为是其中最重要的机制,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均参与其中。天然免疫细胞是一类重要的机体内稳态调节因子,Ⅱ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s)是天然免疫细胞中Th2细胞的“镜相细胞”,分泌多种Th2因子,参与多种过敏性炎症病理过程。本文将就ILC2s在变应性鼻炎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实验性应变性鼻炎鼻粘膜神经生长因子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nerve growth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METHODS: Animal model of allergic rhinitis was established in rat, the content of nerve growth factor in the nasal mucosa was measured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technique. RESULTS: The content of nerve growth factor significantly (P < 0.001) increased in the nasal mucosa of experimental allergic rhinitis (6.65 +/- 0.42) ng/g wet weight, compared with that in control animals (3.51 +/- 0.29) ng/g wet weight. CONCLUSION: Nerve growth factor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by regulating expression and release of neuropeptides and/or by activating immune cells such as mast cells.  相似文献   

15.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变应性鼻炎中基因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在芯片上点阵30多个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cDNA.对4例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及止常人鼻黏膜组织进行基因芯片检测.观察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在4例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组织标本中.存在eotaxin-1(CCL11).eotaxin-2(CCL24).MCP-3(CCL7)。MCP-4(CCL13)。RANTES(CCL5)等趋化因子和CCR2、CCR3、CCR4、CCR5等趋化因子受体基因的差异表达.其中大多数趋化因子及受体倾向Th2优势。结论:变应性鼻炎存在Th免疫失衡,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特别是Th2优势的趋化因子及受体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为变应性鼻炎的诊治提供新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1,VCAM-1)在上下呼吸道变应性炎症一致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6-8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变应性鼻炎组10只,鼻炎对照组10只,哮喘组10只和哮喘对照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模型。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分别检测变应性鼻炎模型鼻粘膜和哮喘模型鼻粘膜及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免疫组化检测上述组织中IL13、IL-5和VCAM-1的表达。结果变应性鼻炎模型鼻粘膜和变应性哮喘模型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数、VCAM-1和IL-13阳性血管数以及IL-13和IL-5阳性炎症细胞数明显多于相应对照组。结论Th2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表达是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共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以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为代表的神经肽及其神经纤维在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分布,探讨其在血管运动性鼻炎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实验组鼻黏膜标本来源于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经辅助检查证实的30例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根据是否接受过治疗,将实验组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每组15例;对照组鼻黏膜标本来源于近3个月无鼻腔急慢性炎性病变并排除变应性疾病的9例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医学图像处理分析系统,定性、半定量分析并比较SP、CGRP、VIP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鼻黏膜中的表达、分布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鼻黏膜中SP、CGRP、VIP阳性神经纤维和细胞的数目明显增多,而且其平均积分吸收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和未治疗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SP、CGRP及VIP为代表的神经肽及其神经纤维系统在血管运动性鼻炎发病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在变应性鼻炎鼻粘膜中的表达。方法 :以卵清蛋白为变应原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 (模型组 )。取该模型和健康豚鼠鼻粘膜行常规HE染色 (对照组 ) ,并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方法 ,对两组动物鼻粘膜组织中IL 12mRNA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比较。结果 :IL 12mR NA在两组鼻粘膜中均有表达 ,模型组的表达水平为 0 .6 6 7± 0 .10 4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0 .84 7± 0 .0 71(P <0 .0 1)。结论 :在变应性鼻炎鼻粘膜组织中IL 12的表达下降 ,提示应用IL 12替代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KC—NF—kB信号传导系统在调节变应性鼻炎(AR)T淋巴细胞的活化及IL-4、IL-5表达及其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24例急性发作期AR患者和24例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每位受试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出T淋巴细胞并分成3组进行培养;第1组为空白对照(正常空白对照组及AR空白对照组);第2组加入终浓度为20nmol/L的PKC激动剂12-肉豆蔻酰-13-乙酸佛波酯(PMA)(加PMA正常组及加PMAAR组);第3组同时应用PKC激动剂PMA和终浓度为100μmol/L的NF-k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加PMA和PDTC正常组及加PMA和PDTCAR组)。将培养的T淋巴细胞涂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NF—kB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的IL-4及IL-5含量。结果:加PMAAR组T淋巴细胞NF-kB活化细胞百分比、培养上清液中的IL-4、IL-5与正常空白对照组及AR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加PMA正常组及加PMA和PDTC正常组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加PMA和PDTCAR组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加PMA和PDTCAR组T淋巴细胞NF—kB活化细胞百分比、培养上清液中的IL-4、IL-5与加PMAAR组、AR空白对照组、正常空白对照、加入PMA正常组、加入PMA和PDTC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淋巴细胞NF—kB活化细胞的百分比与培养上清中IL-后使IL-4和IL-5的表达增加的生物信号能通过激活NF—kB来实现,T淋巴细胞的PKC—NF-kB信号传导系统可能是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