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抑制肿瘤血管化被看作是抗肿瘤治疗的优势策略。“内皮细胞代谢重塑”概念的提出弥补了既往只关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血管新生刺激的不足,为肿瘤血管化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中医药改善肿瘤血管化具有独特优势,基于调气解毒理论,认为“虚、郁”是肿瘤血管新生的共性病机,“痰、瘀”是肿瘤血管新生的病理本质,“扶正调气,解毒通络”治法是调控内皮细胞代谢重塑改善肿瘤血管化的有效手段。基于内皮细胞代谢重塑的现有研究,重点阐述调气解毒理论在干预肿瘤血管新生中的应用价值,为抗肿瘤血管新生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李东垣,金元四大家之一,因倡导脾胃学说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被后世推为“补土派”代表。李氏以《内经》理论为依托,提出“阴火”的概念,作为补土派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针对接受化疗患者的病情特点,运用李氏“阴火”理论指导肿瘤化疗后毒副反应的辨证用药,临床效果较好,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肿瘤干细胞可以依靠自身形态变化,联合细胞外基质模拟形成类似血管的管腔结构,为肿瘤转移提供通道。这种非血管内皮依赖的管腔结构称为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 VM),与肿瘤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生物学行为相关。而且,研究成果表明,中医药对VM的形成和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均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这为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提供了依据。本文将基于血管生成拟态与肿瘤干细胞的关系对中医药干预肿瘤转移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提供依据及思路。 相似文献
4.
5.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AS),其发生主要与血管内皮细胞(VECs)损伤、氧化应激、糖脂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异常、内质网应激等机制相关。VECs损伤和功能障碍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始动因素。自噬是亚细胞水平的自我保护机制,通过溶酶体介导蛋白质和受损细胞器的降解调控细胞内基本代谢,维持机体内稳态。VECs自噬不足可致VECs的炎症、凋亡、氧化应激增强,从而促进AS。中医认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乃本虚标实之证,“虚气留滞”是关键病机。虚气不荣,以虚为本;留滞难通,以滞为标。营卫不和、脉道失稳为病之先因,肾气不足、化充乏源为病之主因,脏腑气血相失、气血津液停滞积为病之内因,病理产物滞留血脉、损伤脉管为病之表因。自噬乃气之微观表现,同具有祛病邪、维稳态之功。VECs自噬不足致虚气留滞,气虚渐、滞留重,亦致自噬之效不及,形成恶性循环。现代研究表明,调控VECs自噬是防治AS的主要途径,而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整合调控之优势。故基于“虚气留滞”理论,以“荣体之虚,通脉之滞”为法,选方遣药调控VECs自噬、对抗AS,对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莪蚕健胃方对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中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2,6-二磷酸酶3(phosphofructokinase-2/fructose-2,6-bisphosphatase 3,PFKFB3)、肉碱脂酰转移酶1A(carnitine palmityl transferase A,CPT1A)及谷氨酰胺酶1(glutaminase1,GLS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莪蚕健胃方防治PLGC的作用机制,为莪蚕健胃方的应用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造模组5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蒸馏水自由饮用,造模组采取复合造模法造模,连续自由饮用120 mg/L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20周。造模期间,自16周开始,每周选取2只大鼠,取胃黏膜送病检观察模型是否建立;至20周,确定造模成功后,随机取造模组2只大鼠检测以再次确认模型建立成功。将造模组剩余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对照组、胃复春组、莪蚕健胃方低剂量组、莪蚕健胃方高剂量组。自第21周起,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2 mL蒸馏水灌胃。胃复春组按0.06 g/(kg·g)量给予胃复春汤剂灌胃,灌胃容积2 mL。莪蚕健胃方低、高剂量组依次按8.05,16.10 g/(kg·d)胃灌胃莪蚕健胃方汤剂,灌胃容积2 mL。各组均1次/d,连续10周。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麻醉后取胃组织,运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测定大鼠MVD、PFKEB3、CPT1A及GLS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PFKEB3、CPT1A、GLS1蛋白表达方面,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模型对照组中CPT1A及GLS1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高,差异显著(P<0.01),PFKFB3蛋白表达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胃复春和莪蚕健胃方干预后,与模型对照组对比,胃复春组、莪蚕健胃方高剂量组CPT1A及GLS1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1),PFKFB3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莪蚕健胃低剂量组PFKEB3、CPT1A、GLS1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胃复春组和莪蚕健胃高剂量组的PFKEB3、CPT1A、GLS1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①在胃癌前病变阶段新生血管生成活跃,此阶段PFKFB3、CPT1A及GLS1蛋白均呈现高表达;②莪蚕健胃方能明显降低胃癌前病变胃黏膜组织中的PFKFB3、CPT1A及GLS1蛋白表达量;③莪蚕健胃方能有效治疗PLGC,可能通过下调PFKEB3、CPT1A及GLS1蛋白表达量,进而干预PLGC血管内皮细胞代谢,抑制血管生成,从而起到干预PLGC向胃癌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心功能损伤的病理过程中,伴有一系列能量代谢的改变,心肌底物代谢发生重构,脂肪酸、葡萄糖等能量底物的选择与利用出现转移,持续的底物代谢紊乱将恶化能量供应、促进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底物代谢重构实际上是脏腑功能下降与病理产物积聚之间的层次递进、相兼为患、双向因果,“虚气留滞”是核心病机的概括。“虚气”(心气虚损、能量不足)是发病之本,作为始动因素并贯穿疾病始终;“留滞”(痰瘀水邪、脂毒性产物与乳酸等)是发病之标,是病情恶化进展的进一步表现;“虚气”与“留滞”相互交织、互为因果,反复叠加构成螺旋式的恶性循环,概括为因虚致实、虚实夹杂之证。以扶正补虚、疏通祛邪作为治疗原则,初期治以扶正补虚(益气)为主,酌情兼用疏通祛邪(活血)之法;中期和晚期治以扶正补虚(益气温阳)与疏通祛邪(活血、化瘀、利水)并重。遵守病机特点运用中药干预,可以促进脂肪酸、葡萄糖等底物的有效利用,减少底物代谢重构衍生的毒性产物堆积,标本兼顾从而优化心肌能量代谢,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效应与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效应与机制。方法:研究近年来中医药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效应与机制方面的理论及科研成果。结果:部分中药及其提取物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方面效应明显,机制明确。结论:深入挖掘中医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优势和潜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14.
血管新生是肿瘤生长、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肿瘤新生血管为靶向的肿瘤治疗策略已成为目前肿瘤学研究的热点。肿瘤血管生成的信号传导是一个复杂、多因素、多途径、交叉的网络系统,针对某一个单一靶点往往不足以遏制或扭转其结构的高度异质及形态异常。因此,不同作用通路和机制的药物多靶点联合作用于肿瘤血管生成的信号通路,将是今后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大量实验研究发现,许多补气活血药配伍在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中能发挥多靶点、多途径的调节作用,作用于肿瘤血管生成的不同环节而发挥抗肿瘤侵袭、转移作用,在治疗肿瘤及新生血管方面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5.
血管新生是肿瘤生长、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肿瘤新生血管为靶向的肿瘤治疗策略已成为目前肿瘤学研究的热点。肿瘤血管生成的信号传导是一个复杂、多因素、多途径、交叉的网络系统,针对某一个单一靶点往往不足以遏制或扭转其结构的高度异质及形态异常。因此,不同作用通路和机制的药物多靶点联合作用于肿瘤血管生成的信号通路,将是今后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大量实验研究发现,许多补气活血药配伍在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中能发挥多靶点、多途径的调节作用,作用于肿瘤血管生成的不同环节而发挥抗肿瘤侵袭、转移作用,在治疗肿瘤及新生血管方面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主要就中药对内皮祖细胞的影响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的前体细胞,可参与血管新生和内皮损伤后的修复,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能够同时作用于疾病发生的不同环节,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疾病的进程。一些中药能有效调节EPCs的功能,如影响其动员、分化、归巢、黏附等。全文从临床观察、动物实验、细胞培养等3个方面综述了中药对内皮祖细胞的有效影响,同时探讨了中药对内皮祖细胞的作用机制及目前研究存在问题,以期为心血管领域的中药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中药调节EPCs的数量和功能在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中药结合材料学、生物医学等学科,有可能为最终打破重大疾病防治的瓶颈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肿瘤微环境(TME)是肿瘤细胞生长的内外环境,与肿瘤细胞的发生、生长及转移都密切相关,也是抗肿瘤药物作用的关键靶点。中药具有正向调节免疫杀伤细胞数量和功能、下调免疫抑制细胞数量和功能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TME,从而有望缩小瘤体,同时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命质量。现以抗肿瘤中药是否通过调节TME、重塑机体的免疫功能、杀灭肿瘤细胞,尤其对TME中关键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为研究重点,从中药(包括单体)、复方、中成药注射液3方面开展其对TME中免疫细胞的干预作用总结,以期为后续开展深入的中药干预TME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血管新生与中医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对1988年至2011年发表的200余篇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和分析,从类风湿性关节炎(RA)血管新生与滑膜炎症的关系、滑膜血管新生的调控和研究模型以及中医药对其干预的实验研究进展等方面归纳总结.RA滑膜血管新生是一个由促血管生成和抑血管生成介质调控的复杂过程,机制尚不清楚,但血管新生由滑膜炎症所介导,二者相互交织、协同作用是重要原因;RA研究学者常将血管生成的体内外模型应用于滑膜血管新生的发生机制及药物的干预影响方面的研究,近年有学者将RA滑膜移植入整体动物体内以建立可供动态观察滑膜血管新生过程的模型,如非侵蚀性的RA滑膜血管皮瓣窗和SCID-HuRAg嵌合体模型等;中医将RA归属于“痹证”和“络病”范畴,有学者认为RA络病的实质是滑膜血管增生,实验研究也显示具祛风胜湿、活血化瘀、虫类搜风等“通络开痹“功效的中药和复方有较好的抗RA和滑膜血管新生作用.滑膜血管新生在RA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中处于核心位置,但目前尚没有理想的治疗策略.中医药在干预RA滑膜血管新生方面有一定的特色并显示良好的作用趋势. 相似文献
19.
阐释凋亡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肿瘤的实质是细胞水平上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细胞增殖属阳,凋亡属阴,细胞凋亡过少而增殖过多,阳盛阴衰形成肿瘤;当凋亡速度大于增殖速度,即阴阳趋向于动态平衡态,则恶性肿瘤消退。分析p53双刃剑和c-myc悖论为阴阳转化的结果。中医阴阳平调法诱导肿瘤凋亡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癌性恶病质动物模型实验探索益气养阴中药改善恶病质状态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肠腺癌26(colon26)小鼠癌症恶病质模型,观察益气养阴中药对恶病质小鼠的体重、摄食量、饮水量、生存时间、提高生命延长率、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及瘦素水平的影响。结果:给药前后小鼠体重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治疗中剂量组的甘油三酯、胆固醇指标与模型组相比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而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治疗组瘤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治疗中剂量组具有比其他各治疗组更高的生命延长率。结论:益气养阴中药能控制荷瘤小鼠体重,调节癌性恶病质小鼠血清瘦素及血脂水平,改善其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