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婴幼儿型青光眼是胎儿时期前房角发育异常,小梁网-Schlemm管系统不能发挥有效的房水引流功能,而使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大多数出生时已存在。由于婴幼儿眼球壁易受压力的作用而扩张,使整个眼球不断增大,故有"水眼"之称。患儿常有怕光、流泪、眼睑痉挛、不肯争眼、易哭闹等症状。婴幼儿型青光眼一经确诊,原则上要及早施行减压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患儿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61眼)先天性青光眼患儿行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并给予精心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本组最后一次随访时平均眼压为(15.2±5.5)mm Hg,眼压控制成功率达94.0%.前房出血发生率为45.0%,均于术后5 d内吸收.术后无浅前房、虹膜粘连 、晶状体浑浊及眼内感染发生.结论:加强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患儿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婴幼儿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婴幼儿性青光眼较为难治。单纯的小梁切除或单纯的小梁切开往往难以收到满意效果。因此 ,我们采用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婴幼儿性青光眼 ,收到满意效果 ,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 11例 18只眼 ,男 7例 12只眼 ,女 4例 6只眼 ,年龄 1~ 3岁。患儿均有程度不同的角膜水肿 ,角膜横径在12~ 15 mm,杯盘比值 0 .6~ 0 .8者 8只眼 ,>0 .8者 3只眼。眼压 2 7.9~ 47.5 mm Hg(全麻下 Schiotz眼压计测 ) ,所有病例无其他先天异常。1.2 方法 术前 1%匹罗卡品缩瞳。全麻后显微镜下在 12点位作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 ,瓣…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2001-01~2005-04手术治疗青光眼92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先天性青光眼及开角型或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92例(133只眼),其中先天性青光眼10例(14只眼),男7例(10只眼),女3例(4只眼),年龄1~17(9±8)岁;另外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2例(55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3例(35只眼)、开角型青光眼17例(29只眼),男42例,女40例,年龄29~73(51±22)岁。1.2方法应用小梁切除术[1]治疗开角型或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小梁切开术[2]治疗先天性青光眼。1.3术后治疗和观察术后术眼常规滴用糖皮质激素眼液和抗生素眼液,根据患者情况全身给予抗生…  相似文献   

5.
杨咏  金姬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145-145
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的一种经典手术,但该手术有许多并发症,如术后低眼压、浅前房、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眼内炎、低眼压性黄斑变性等。为避免或减少这些并发症,我院自2000年3月以来开展了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黏弹剂schlemm管切开术治疗青光眼15例(21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及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将102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实验组66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小梁切除术,实验组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及丝裂霉素C。结果:实验组术后前房形成情况、滤过泡功能及长期降压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及丝裂霉素C,可明显提高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效果,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间我科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6例、41眼高眼压状态,且术前使用多种方法均不能减低眼压患者在高眼压下实施小梁切除手术,观察术后临床疗效。结果小梁切除术后6~12个月,41眼中有35眼术后不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可控制在21mmHg以下,6眼使用降眼压药物,可维持眼压正常;33眼视力有所提高,术后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对持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青光眼作为眼科常见疾病、多发病,因其对视神经功能的不可逆损害,而成为致盲的主要眼病。降低眼压是目前唯一被证实可减少发生视野丢失的方法。在青光眼疾病的临床前期,尤其是闭角型青光眼,在药物控制不理想的患者中,当患者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小梁手术时,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但单纯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非穿透性小梁联合小梁切开手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后患者32例(32只眼)为A组,同期小梁切除术患者28例(28只眼)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眼压、滤过泡、视野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术后结膜滤过泡消失率和视野改变等情况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眼压:手术后1个月至5年两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滤过泡:术后A、B组患者均形成明显的功能性滤过泡;(3)视野:两组视野缩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并发症:术后随访5年,B组并发白内障13只眼(46.4%),A组并发白内障4只眼(1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小梁切开手术与小梁切除术均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与小梁切除术相比,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小梁切开手术安全性较好,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0.
青光眼在世界各国已成为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我国盲人中约 2 0 %为青光眼所致。 1对于青光眼的治疗 ,除药物治疗以外 ,手术治疗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而小梁切除术又是目前抗青光眼手术中适应证最广、灵活性最大的主要滤过性手术方法。2我院自 1999- 12以来为 10 1例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 ,取得了满意效果 ,其手术并发症率较低。现就该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浅谈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 1例患者全部采用小梁切除术。其中男 31例 ,女 70例 ,年龄 13~ 76岁。1.2 术后并发症与结果 前房积血 7例 (6 .93%) ,2 d自行吸收 6例 ,1例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在先天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治疗的先天性青光眼患儿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两组均行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的眼压均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儿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小梁切除手术先天性青光眼患儿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患儿眼压,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提高患儿家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后,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手术配合。[方法]回顾总结我院收治的21例(2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治疗上均先行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射,后行丝裂霉素联合下的小梁切除术,术后行全视网膜光凝。[结果]手术过程顺利,病人随访6个月~24个月(平均7.8个月)。病人术前眼压为53.17mmHg±4.29mmHg(1mmHg=0.133kPa),术后6月复查眼压为18.00mmHg±1.31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明显降低(P0.01)。术后视力均有一定程度提高。3例术眼出现前房出血及玻璃体出血情况,予保守治疗后消退。病人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或大部分消退,小梁切开术手术后成功率约90.17%。[结论]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小梁切开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在中期内疗效稳定,通过加强对特殊环节的手术护理配合,保证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持续状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药物无法控制眼压的52例(56眼)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视力、眼压等变化,观察术后并发症,随访评估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房角均较术前增宽视野范围扩大;术后视力提高36眼,视力未改变18眼,视力下降2眼;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50眼,6眼需局部降眼压治疗;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联合巩膜瓣调节缝线在婴幼儿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方法观察16例26眼婴幼儿青光眼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巩膜瓣可调节缝线的治疗效果,分析术后并发症。结果26眼婴幼儿青光眼术后一周眼压控制率为96.15%,术后半年眼压控制率为88.46%,术后3年眼压控制率为76.92%。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浅前房、术后滤过泡漏、术后低眼压、术后滤过泡纤维化等。结论尽管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巩膜瓣可调节缝线在婴幼儿青光眼的治疗中仍然存在一些并发症,但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总结10例婴幼儿先天性青光眼实施外路小梁切开术的围术期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日常护理、药物降眼压的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重点加强病情观察、局部创口的观察及护理、做好躁动防护、并发症的护理、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16.
李秀琴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0):918-918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的疗效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对3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手术、观察术后眼压、视野、视力、滤过泡,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35例患者经治疗眼压降至适于手术值。33例滤过性手术患者眼压为正常,6个月以上,30例出院后均能进行正确的自我眼球按摩,其中26例获理想滤泡,视力为0.3~1.0,眼压为正常。结论:小梁切除术配合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后健康指导,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前房角被周边虹膜组织机械性阻塞导致房水流出受阻,造成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一旦周边虹膜阻塞了房角,房水不能外流,眼压就立即上升,随即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即为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复合小梁切除术即联合使用小梁切除术外置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和术中抗代谢药物单次剂量应用,成为近代改良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新趋势。现将我院28例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围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目前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手术在球结膜下形成长期有功能的外滤过泡,但有些患者因种种原因滤过泡功能障碍致手术失败,其中滤过泡瘢痕化是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年轻的患者,Tenon筋膜肥厚,伤口愈合反应活跃,其发生滤过泡瘢痕化更明显。我们经历了2例年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1个月后眼压升高,结膜下组织纤维化,经隔日滤过泡旁球结膜下交替注射5-FU及地塞米松,并联合指压按摩,滤过泡恢复滤过功能,眼压降至正常。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付少山 《临床医学》2009,29(4):83-85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原发性闭角型和开角型青光眼56例61眼,设计一种手术方法即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小梁切除,可调节缝线及根据年龄及结膜下Tennon’s情况决定是否应用丝裂霉素C浸润,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视力均比术前明显提高,0.4以上占7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平均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平均眼压(P〈0.01);Ⅰ、Ⅱ型滤过泡占86.9%;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成功率高,简单、安全、经济,更适合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型青光眼约有60%在出生后6个月内,80%在1岁以内出现症状。由于患者年龄小,表达能力较差,因此与医护人员交往的主要为患儿亲属。如果患儿亲属的心身健康,积极应激,给患儿良好的心理支持,配合治疗,对患儿恢复健康极为有益。我院在临床实践中高度重视对患儿亲属的健康指导,收到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